古城遺址內如何解決供水難題,西安這樣做

去年以來,西安市累計投入水利建設資金54.35億元,加快推進以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為重點的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等各項水務工作,針對市民關心的水利問題,持續發力、堅決治理,用實際行動回應市民對美好環境的嚮往和期待。

古城遺址內如何解決供水難題,西安這樣做

踐行為民宗旨 民生水利勇創佳績

2019年12月29日,在西安市未央區漢城街道東查村新安裝的分質供水設備前,村民張永勝提著剛接出來的一桶水,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像這樣的分質供水設備在我們村共有3臺,村民打水的距離最遠不超過500米,可解決3500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東查村位於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內,出於文物保護的需要,至今沒有市政基礎設施,當地村民只能飲用取自地下的井水。

古城遺址內如何解決供水難題,西安這樣做

如何化解文物保護與解決民生難題的矛盾?西安市水務局、未央區對43個自然村精準施策,採用應急解決和永久性解決同步走的方法,一方面通過應急供水工程,建設分散式分質供水系統,採取水質集中淨化處理等辦法,解決39個村12.2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東查村便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加快推進龐馬、三官廟、店子、張道口等4個村市政自來水管網建設,永久性解決1.7萬人吃水問題。

在加大引湑濟黑、引乾濟石、灣子水廠外來調水工作的基礎上,西安市澇渭水廠、西南郊水廠、白鹿塬水廠相繼建成。截至2019年12月初,城市原水供應量6.38億立方米,日最大供水量190萬立方米,順利完成高峰供水;對471個小區10.4萬戶進行二次供水改造,有力解決了老城區居民水質水量水壓及跑冒滴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推進生態恢復 建設人水和諧福地

2019年12月27日10時,隨著首股清水穿過城區,緩緩流入景觀河道注入氵皂河,長安區氵皂河水源補給工程提前順利通水。

長安區水務局總工程師陳世海表示,氵皂河綜合治理工程主要分為灌區水源連通工程、氵皂河水源補給工程、河道治理及景觀提升工程。成功通水的氵皂河補水管線工程全長8.9公里,將潏河清水引入氵皂河湖區,實現了“清水入城”願景。

據瞭解,西安市成立了氵皂河綜合治理指揮部和辦公室,堅持每季度開展督導檢查。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21個重點項目建設,新建汙水管網19.1公里,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氵皂河長安區城區段按時完成揭蓋清淤,10.1公里截汙工程提前完工,四聯熱力公司退水管網工程順利完成,解決該片區的熱力退水、雨汙分流問題。

古城遺址內如何解決供水難題,西安這樣做

未來,氵皂河綜合治理工程將按照“治、用、保、引、管”總體思路持續實施全域治水,充分發揮河流廊道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努力打造“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活力濱水城市岸線。

不僅是氵皂河的水生態改善,為了建設人水和諧美麗西安,西安大力推進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工程。2019年,新渭沙溼地公園、幸福河綜合治理工程相繼建成開園,全市新增水生態面積2561畝、溼地4566畝。

堅決清源截汙 確保水清岸綠河暢

“過去,這一帶河邊多是垃圾,河水難聞,人都不願意靠近。”2019年12月29日,記者來到西安桃花潭公園,正在園中散步的李師傅告訴記者,如今,經過治理的滻河水質得到明顯改善,白鷺、蒼鷺等野生水鳥成了這裡的“常住居民”。

桃花潭公園的華麗變身,得益於西安市水務局馳而不息抓黑臭水體整治。去年以來,西安市水務局持續深入開展黑臭水體拉網式排查,精心組織,掛圖作戰,全市累計排查水體3317處,建立排查臺賬3300份,共發現建成區黑臭水體21處,目前在相關區(縣、開發區)、市級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已全部完成整治。

同時,西安市水務局認真開展河湖“清四亂”,與市人民檢察院聯合開展了“攜手清四亂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開展巡查128次,先後整改銷號問題1016個,清理垃圾60餘萬立方米,拆除違建592處21萬多平方米,根治了高冠峪河道亂佔、長安碼頭違建等一批“四亂”頑疾,促進河湖“四亂”全面整治。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我們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河湖長制、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工程為抓手,全面落實西安市河湖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實施全域治水、碧水興城,為實現人水和諧的美麗西安提供更堅實的水利支撐。”西安市水務局局長呂強說。來源 | 赳赳大秦

X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