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20世紀初期的頤和園老照片


民國早期的頤和園東宮門,此時的東宮門前臺階還沒有蟠龍丹陛。

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為加強陸軍力量,下令由湖廣總督張之洞、直隸提督聶 士成以及溫處道、袁世凱等編練新式陸軍,“習洋槍,學西法”,史稱“新軍”,全稱“新建陸軍”。下圖為東宮門門口的“新軍”。

西德尼·戴維·甘博於1919 年拍攝的頤和園東宮門銅獅。

1900 年的“涵虛”“罨秀”牌樓。清漪園改建為頤和園時,該牌樓級別提高,改為三間四柱七樓式,描金繪彩,雕龍畫鳳。

“庚子事變”期間的仁壽門。仁壽門位於東宮門內,為仁壽殿入口,在清漪園時期稱“二宮門”,光緒重修頤和園後改稱“仁壽門”。仁壽門為牌樓式大門,牌樓為二柱一門,柱高6.14 米。仁壽門左右各有一個長7.2 米的青磚影壁。此照片中牌樓正下方站立著一位英軍的印度士兵,拍攝時間為1900—1901 年,此時仁壽殿院內的四塊太湖石和殿內銅麒麟還沒有從 圓明園運來。

攝影家赫達·莫里循於20 世紀30年代初拍攝的仁壽殿庭院。

20 世紀30 年代拍攝的仁壽殿一角,從照片中可以看到延年井、德和園戲臺等。

法國攝影師斯提芬·帕瑟於1913 年拍攝的仁壽殿前的陳設,遠處隱約可以看到延年井。

頤和園仁壽殿前的“壽星石”。這塊巨型南太湖石峰連石座高約5 米,寬2米,正面欣賞該石,酷似一鶴髮童顏的老人,因而稱其為“壽星石”。此石是光緒十五年慈禧重修頤和園時從睿親王墨爾根園移來的。

西德尼·戴維·甘博於1919 年拍攝的頤和園東宮門仁壽殿前的銅龍。

西德尼·戴維·甘博於1919 年拍攝的頤和園東宮門仁壽殿前的銅鳳。

圖文摘自《西洋鏡下的三山五園》,中國攝影出版社2017 年10 月第1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