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肆意的年少,最落魄的晚年,一個富三代的成名史

最肆意的年少,最落魄的晚年,一個富三代的成名史

01.

與民國其他文人不同的是,這位算最為叛逆的一位。

1906年邵洵美出生在上海,是二房的長子,後因為大伯沒有兒子,就過繼到長房,名為雲龍。

魯迅在與邵洵美“交戰”的時候,曾諷刺他:是所謂的詩人,又是鉅富盛宮保的孫婿,乍一聽,好像邵美洵家世不如自己的妻子。

其實不然,他的祖父邵友濂是晚清重臣,祖輩留下的財產十分豐厚,他從小生活在上海的貴族區,生活十分肆意,在留學的時候,出手十分闊綽,跟他借錢很容易。

當時一個留學生敲他門,寒暄了一番,表示自己是大使館介紹來的,想借一點錢,邵洵美沒有多問,直接給他了200法郎,後來在留學生口中,稱他為“活銀行”。

或許是家中環境優渥,邵美洵做很多事情都受性格的驅使。

最肆意的年少,最落魄的晚年,一個富三代的成名史

02.

他的一生有兩個重要的身份,一個是出版人,一個是文人。

他的詩與徐志摩等其他人不同,比較注重感官享受。

民國雖然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年代,但他寫的這樣尺度,還是不被當時主流所接受,也就造就了現在他的名氣很低。

可不管外如何批評,邵美洵依舊我行我素,他認為詩與人是兩個方面,用別人寫的詩句是評判他的人品,是可笑的一件事。

最肆意的年少,最落魄的晚年,一個富三代的成名史

著名的國際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就指針見血地指出: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裡,邵洵美比大部分作家都不為人知,是因為他最不符合社會良知的“五四”作家之典型。

這類主流作家文人,都具備人道主義關懷在作品中,而邵美洵的作品就在這裡自然就顯得另類了。

人到了不同的階段,隨著一些經歷,想法也有所改變。

邵洵美后來的詩歌裡,用詞比較委婉,比起露骨,更是一種欲遮還羞的感覺。

也是這一改變,讓他的詩歌有很高的藝術價值,例如在《詩二十五首》裡《一首小詩》、《季候》就是其中代表。

最肆意的年少,最落魄的晚年,一個富三代的成名史

03.

在詩歌上,邵洵美受的爭議比較多,但是在出版上,卻是一位重要的人物。

留學回國之後,邵洵美經常參加文人的一些聚會,也是在這樣的交流中,他認識的文人圈很廣,像沈從文、徐志摩、林語堂、郁達夫等等。

因為家底厚實,又比較熱情,出手也比較大方,經常都是他付錢,到後來,朋友們都養成了一個習慣,只要聚會中有他,就習慣性讓他掏錢。

不僅對人大方,對他熱愛的文學也大方,當時回國後,邵洵美因為發表作品,認識了《獅吼》這個文學刊物,後來因為銷量差點停掉了,但因為他的資助,得以繼續。

還有一個名為“新月書店”的,老闆因為經營不善,快要倒閉了,後來邵洵美入股,書店繼續經營。

曾與徐志摩一起創辦《新月》月刊,除此之外,邵洵美還創辦多個刊報,其中《論語》半月刊與《新月》月刊,在中國的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然,投資或者創辦這些並非僅僅是處於自己的愛好。

當時那段時間文人南下,上海成為當時國內的文化中心,書店跟文學刊物都在蓬勃發展。

在他的出版事業最鼎盛時期,其中比較盛名的被稱為“九大刊物”,但這些後來都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

最肆意的年少,最落魄的晚年,一個富三代的成名史

與此同時,邵家開始落魄,不斷變賣宅子,一些賴以生存的產業也倒閉了。

有伴隨著戰爭與事業的失利,邵洵美一家人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下降。

後來戰爭結束,到了解放後,國家買了一臺先進的印刷機,當時沒有人會操作,除了邵洵美。

邵洵美以為機會來了,結果不久,他的時代書局被查到有“託派分子”的作品,受到了《人民日報》的連續七天的批評,後來邵洵美生活開始變得窘迫,他的妻子把家裡能賣的都當的。

而他經過友人的介紹,做起了翻譯工作。

1958年,邵洵美因為政治因素入獄,直到1962年,才無罪釋放。

而那時,家裡早已變得落敗不堪,一些有價值的物品早已被充公。而邵洵美妻子去接他的時候,吃頓好的,還需要女兒到單位借錢。

當年何等的風光,那時就有多落魄。

他的一生活得恣意,尤其是體現在他的早期的詩歌中,到後來的變故,有一半是他自己因素,也有時代的原因,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即便達不到他祖父的高度,也比普通人過得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