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何紹基自己更是詩、書、畫俱佳的文人雅士,還是金石學派創始人阮元的傳人,當然風流倜儻一時,就像今天的書法藝術家明星一樣,背後有無數粉絲追隨。例如,我們的碑學大師趙之謙,當初就對何紹基書法崇拜的五體投地了。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有一次,在杭州碰到一個好機會,趙之謙的老師吳熙載說,今天你可以見到何紹基大師了,你就偷著樂吧!

趙之謙高興啊,能偷著樂嗎?何紹基趕緊大張旗鼓地去準備拜會心儀的大師事情,他親自反覆挑選了一些還覺得很滿意的作品,卷好去拜見大師。

果然,趙之謙見到何紹基了,吳熙載也在,還有好多滬杭名仕,而且,何紹基還當著眾人,請他提問問題,發表藝術見解,趙之謙受寵若驚,以為以文會友,無所謂師長弟子,就把自己對書學的見解滔滔不絕說了個痛快。

不料,是不是何紹基喝大了,對趙之謙的議論沒有一句滿意的,還熱嘲冷諷地挖苦了一番。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誰叫這是拜見大師啊,所以,就是諷刺挖苦也挺高興的,拜會大師多不容易啊。

接著,是看趙之謙的作品,何紹基也沒有多少好話,儘管有吳讓之在一邊誇獎了幾句,但是,何紹基還是對趙之謙的書法不屑一顧。

趙之謙這次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的與何紹基之會,給趙之謙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

要知道,趙之謙後來大大超過了何紹基的名氣,僅此,能說何紹基冠絕大清嗎?

不過,何紹基在晚清確實有自己的地位,這是沒有問題。首先,他的書法成就起碼在阮元、吳熙載之上。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而且在帖學領域有一定的突破,這是值得肯定的。

儘管阮元、包世臣這些人提倡碑學,但是,只有理論,沒有什麼實際的碑學藝術實踐。

何紹基起碼學習了不少碑學。首先,他早期的書法就學過歐陽通的《道因法師碑》,這個碑雖然是唐代的楷書,但是,魏碑的遺風,比歐陽詢還要重一些。

道光五年(1825)春,時年26歲的何紹基在山東濟南獲得了一本北魏的字帖拓本《張黑女墓誌銘》,這次與魏碑相遇,讓何紹基愛不釋手。他臨摹《張黑女墓誌》多年,這是他在帖學基礎上與碑學的衝撞。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還有,他對隸書的研究,也很拖入,例如《張遷碑》、《禮器碑》據說都臨摹過一百遍,而且是60歲以後的老人了。

此外,他還學習篆書。

但是,說實在的,他的隸書,篆書,前面有伊秉綬、鄧石如的成就,後面有吳昌碩的成就。我們定格歷史看何紹基的篆書和隸書,都不是很突出。

他的書法成就,主要還是行書草書。

吳昌碩常以“鴻蒙”形容何紹基的書法。他在其題《何子貞太史書冊》中說:“但願蝯叟入夢兼魯公,正氣充塞鴻蒙中,何難絕大手筆驅蛟龍?”

楊守敬評價他的書法說“如天花亂墜,不可捉摹”。這都是說他在行書草書上的成就。

我們從吳昌碩、楊守敬這些書法家的內行評論來說,都已經不低了。但是,說何紹基冠絕大清,這就過分多了。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何紹基是一個祖孫三代的書法家族。父親何凌漢、兒子何慶涵、孫子何維樸四人合稱“何氏四傑”。不過,真正屬於書法家真的只有何紹基了。

這個原因是,雖然,何紹基父親也善書法,但是,也只限於館閣體之內。兒子何慶涵、孫子何維樸雖然書法也不錯,但是,第一限於家學以內,第二,也沒有什麼新意。你說他們的書法不好,不對,但是,跟何紹基一樣,稱文化意義上的書法家,那就對不起他們了,因為,人家也不像做書法家,寫好字是每一個封建時代讀書人起碼文化,但是,想做書法家,卻不是每一個人的理想。在這個何氏家族裡,想做書法家,唯有何紹基一人。

前面我們說了,何紹基的書法修養確實不錯,成就也是有的,但是,在大清有限的書法家之中,也確實難以冠絕大清。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但是,我覺得,何紹基雖然沒有冠絕大清,他的書法開拓者的地位,這是毫無疑義的。

例如,他的隸書有用顫筆的先例,後來清末李瑞清就是從何紹基的顫筆受到啟發,然後又顫筆書法。

李瑞清又把顫筆傳給得意弟子張大千,張大千一生沒有改變顫筆作書的筆法。

何紹基的顏體書法還影響了一位當代書法家,這個人就是舒同先生。

何紹基的“紹基體”書法為何成為“舒同體”書法了?


舒同非常欣賞何紹基的顏體書法,以至於達到痴迷的地步,為此,還被康生冷嘲熱諷地說,何紹基的書法有什麼好學的?不是還不如鄭板橋嗎?

但是,對藝術風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這個有什麼錯呢?

所以,舒同先生的“舒體字”就是在何紹基的啟發下形成的。

不過,我要強調一點的是,舒同先生筆下的“舒體字”確實比何紹基的書法特色要更鮮明一些。

如果說,何紹基的顏體書法是一個新的小苗苗,那麼,舒同先生對顏體書法的發展,在何紹基的基礎上開出了書法百花園裡的一朵鮮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