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三年大清銀幣、北洋造光緒元寶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

Mis梁


“圓兩之爭”始自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終於宣統二年(1910年)《幣制則例》頒佈,前後綿延十餘年,期間有過銀元鑄制發行的年份斷檔期。

北洋造光緒元寶系列銀元是由成立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機器局鑄制的。該局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初鑄發行了一套主幣以圓為單位、面額為壹圓、伍角、貳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幣值的銀元。由於當時各省幣制混亂、銀幣重量成色不一,影響了清廷的經濟穩定。為統一幣制,清政府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底在京城擬籌備設立銀元局,統一造幣,並由軍機處和戶部徵詢各省主幣龍銀重量應重若干。當時在普遍主張先實行銀本位制前提下,開始產生了貨幣單位的“圓兩之爭”。

“圓兩之爭”分為兩派,一派以光緒帝為首主張以“圓”為貨幣單位的改革派——“帝黨派”和以慈禧太后為首主張以“兩”為貨幣單位的守舊派——“後黨派”。主張以“圓”為貨幣單位的“帝黨派”以實際流通情況為依據,認為:“不用兩錢分釐名字,只須以枚計算,期與他國錢銀相通。為金本位之準備,不宜實行舊日陳規。而銀錢流通,以商家生意、民間日用為大宗。國家稅收特其一端,若概用一兩幣制,揆之國計民生程度未能盡合。且錢銀通弊,重則私熔,亦須避免。”而主張以“兩”為貨幣單位的“後黨派”認為銀兩是祖宗成法,以前仿鑄洋元,乃一時權宜之計,不可作為定製。而以“圓”為單位,上損國體,下失民信,內便中飽,外長漏卮。

在“圓兩之爭”的反反覆覆鬥爭過程中,北洋機器局先後鑄制了25年、26年、29年、33年、34年等庫平七錢二分型和一兩型北洋造光緒元寶系列,年份有所斷檔,究其原因在於“圓兩之爭”新舊角力的反覆。直至光緒帝、慈禧太后駕崩,宣統二年(1910年)四月十六日,清廷明確指出:“亟宜明白宣示,中國國幣單位,著既定名曰圓,暫就銀為本位,以一圓為主幣,重庫平七錢二分。”同時頒佈《幣制則例》,統一了幣制。至此,“圓兩之爭”以“圓”派終勝為結局正式落幕,正式誕生了宣統三年大清銀幣系列新國幣。


錢藏說錢


有喜歡收藏的三個一起出個價,合適就賣。








豬豬俠1349


大清宣三是宣統三年造的銀幣,還有銅幣,大清銀幣短尾龍目前價格3000元以上了,當然了品相差的就3000元以下了。十文銅幣就不值錢了100塊錢左右,光緒元寶七錢二分34年的目前價格在2000多,其他年份貴點


用戶53013297431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36, "thumb_url": "1fa3c0006a184c668a8a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