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對內亞、北亞的擴張是兩種交通方式的較量

中國向內亞延伸要遠遠早於俄國。西漢時期的絲綢之路,飄蕩著大漠駝鈴。這種最原始的運輸方式一直延續到民國新疆公路修通。而由張家口北向跨過大漠草原,到達恰克圖、庫倫的張庫公路一直停留在圖紙上。千年來中國對邊疆的掌控,一直受這種高昂的陸路制約。

清朝三代征服準噶爾,左宗棠收復新疆,這都是付出高昂的運費。

西伯利亞面積廣闊,東西跨度大,如果沒有廉價便利的交通,以當時俄國的國力是不可能征服西伯利亞的。甚至就運費而言,征服活動有些得不償失。

但是俄國卻做到了,為什麼?水運!

中俄對內亞、北亞的擴張是兩種交通方式的較量

俄國人從伏爾加河東側支流跨過烏拉爾山,進去西西伯利亞平原鄂畢河流域,平原上河湖密佈,鄂畢河—額爾齊斯河—葉尼塞河—安加拉河進入貝加爾湖,再者從安加拉河進入勒拿河源頭順流而下,即達到東西伯利亞腹地。物資補給運輸全程絕大部分水運。相當於俄國找到了一條由本土直達西伯利亞東端的天然運河,這個偉大發現無疑為俄國找到了打開巨大寶庫的鑰匙。

中俄對內亞、北亞的擴張是兩種交通方式的較量

其二,清俄劃界就可以看到,國界線停留在鄂畢河、葉尼塞河上游山地。這正是兩國勢力延伸成本相等的線,陸運與水運交界於此分界線。

中國要到達漠北邊地須穿過戈壁、草原,離不開駝馬牛等畜力運輸。縱使國力強盛也擱不住戈壁草原的磨耗,止於西伯利亞南部。

其三,俄國為什麼要侵吞黑龍江?

黑龍江是東北亞流入太平洋的最大河流,鑑於河流對俄國擴張的助推,發現一條東西向的大河就等於找到一條東西向的水道運河,減少五千多公里的陸運,是無比巨大的財富。之前俄國發現的水道都是流向寒冷凍結的北冰洋,對於通往東方、東南方(冰期相對短很多)太平洋的黑龍江,那簡直就是夢寐以求。

俄國擴張是河流所止即為國界。不善於陸路對山地高原的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