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創作
漫步史書
我看換王平也夠嗆,上山紮寨是馬謖臨時改變主意的!出發之前,諸葛亮反覆交代要當道紮營,馬謖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到了街亭之後就突然改變了主意!
對用兵一向能說的頭頭是道的馬謖,為什麼突然改變主意了呢?
主要是情況有變!後世研究在街亭是有一個土寨的,但是馬謖趕到時發現這個土寨已經破敗不堪,有和沒有區別不大!
當然不依靠這個土寨,再修建一條防禦工事也是可以的,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此時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已經殺將過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依靠一些臨時搭建的防禦工事根本就撐不了多久,別忘了司馬懿是十萬大軍,兵力是他的四倍,步兵對騎兵,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防禦工事根本幹不過人家。
當道紮營只是把寶壓在司馬懿見有人在要道防禦,而選擇撤退!如果司馬懿打探到,蜀軍根本來不及修建防禦工事,司馬懿還會選擇撤退嗎?這很難說!
當然馬謖上山紮營的主意也是一個顧頭不顧腚的餿主意!馬謖上山只不過是想借助地勢的優勢,攻擊魏軍的側翼!但是他沒想到,魏軍並沒有急著通過,而是選擇包圍山頭、切斷水路、放火燒山。手下的蜀軍也沒有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氣概來。
所以在這種準備並不充分,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換誰也不好使,除非這支隊伍,能夠以一當十,能打硬仗!
虹貓大俠
馬謖失守街亭,給蜀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諸葛亮在無奈之下,只能讓大軍撤回漢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徹底宣告失敗!馬謖則落得個被斬的下場,受到了世人的無盡責罵。要不是馬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有可能就成功了。那時蜀軍是節節勝利;曹魏方面,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皆反叛,關中震動。
那麼,如果當初鎮守街亭的人,以王平為主將,去掉馬謖一人,其餘人不變,能守得住嗎?
對此,我的答案很明確:只能守得住一段時間。
為什麼王平只能守得住街亭一段時間,不能長期守住呢?下面我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第一,街亭易守難攻,不可能抵擋住司馬懿的十萬大軍。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當馬謖主動請纓,要去鎮守街亭時。諸葛亮當即就給馬謖潑了一盆冷水,他說:“街亭雖然小,卻十分重要,如果街亭有失,北伐大軍就危險了。我知道你深通謀略,但是街亭沒有城郭,又無關隘險阻,守之極難。”誰知道馬謖卻狂妄地說:“我自幼飽讀兵書,怎麼可能連一個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住呢?”再加上,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撥給馬謖二萬五千精兵,讓他去鎮守街亭。
此外,諸葛亮還任命王平為副將,去協助馬謖,並告誡他:“大軍到達街亭後,必須在當道下寨,讓敵軍難以前進。”這樣安排後,諸葛亮還是不放心,派一萬精兵,令高翔鎮守柳城,讓他關鍵時刻去營救街亭;讓魏延屯兵駐紮在陽平關,也就是街亭的後方;讓趙雲、鄧芝各引一支軍隊,駐紮在箕谷,迷惑司馬懿的大軍。
由此可見,要想守住街亭非常之難。諸葛亮也知道街亭難以長期守住,遲早要被曹魏所佔領。他的目的,只是為北伐大軍爭取更多的時間,抓緊攻下郿城,進而直取長安。哪裡想得到,馬謖連幾天都沒有撐住,就失守了街亭。
換成王平,至少可以守住街亭一段時間。因為,當時王平是勸諫馬謖,遵從諸葛亮的命令,在五路總口下寨。馬謖卻自以為是,在山上紮營,以為這樣就能居高臨下,以一當十,無往而不利。殊不知,山上缺少水源,張郃只需要切斷蜀軍的水源,蜀軍必然大亂,不戰自潰。最後,還是王平山下的軍隊,救出了馬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王平沒有馬謖那麼愚蠢,他若循規蹈矩,以他的軍事才能,抵擋張郃大軍一段時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第二,王平,文不如司馬懿,武不如張郃。
王平,是三國時期著名將領,他長期鎮守漢中,擊退了曹爽的十萬大軍,可謂是戰功赫赫,為蜀漢作出了傑出貢獻。他也身經百戰,長期跟隨諸葛亮北伐,每次都衝鋒陷陣,身先士卒,表現得很勇猛。
當時,曹魏的主帥是司馬懿,先鋒則是張郃。這二人,那可是相當了不起的。司馬懿,軍事才能突出,極善帶兵,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諸葛亮這樣傑出的軍事家,在司馬懿面前,也略佔下風。張郃,“五子良將”之一,跟曹操南征北戰幾十年,作戰經驗豐富,善於排兵佈陣,打地形戰。這二個人,諸葛亮是非常忌憚的。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孔明曰:“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
因此,王平絕不是司馬懿和張郃的對手。況且敵我兵力相差懸殊,王平只有二萬五千精兵,司馬懿和張郃那是有十萬大軍的。當然了,王平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若步步為營,不犯馬謖那樣的錯誤,把守街亭一兩個月,還是沒問題的。
第三,馬謖的禦敵策略,也有一定的道理,街亭之失,不能完全怪他。
馬謖屯兵在山上,一直以來受到了大家的譴責。其實馬謖那樣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馬謖深諳兵法之要,他知道敵眾我寡,屯兵山下,只能守住街亭一時。所以他才會屯兵山下,認為居高臨下,才能抵禦魏軍的猛烈進攻。假如敵軍切斷水源,將士們一定會置之死地而後生,勇往無前,衝下山下。他萬萬沒有料到,蜀軍會不戰自亂呀!
總結
街亭易攻難守,諸葛亮派誰去,也不可能長期守住。就算是王平,也頂多能守住一段時間。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此事呢?
專注三國史,喜歡三國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和評論!
元哥說三國
影響戰爭的因素很多,我們不能有一種簡單思維,認為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就可以改變結果。無疑,王平來守街亭,比馬謖要強得多,但單憑個人水平就預測到勝負,恐怕還不是那麼簡單。
第一,街亭戰敗背後的深層原因
我們都習慣於街亭之戰的失利失咎於馬謖一人,就好比把長平之戰的失利歸罪於趙括一人。這是一種過於簡單的思維方式。歷史事件背後,往往有更深層的原因。
深層原因之一,蜀國的用人制度是否存在問題?
馬謖與趙括其實有許多共同點,不上戰場,他們都能談兵,也就是說,兩人是不錯的軍事參謀。但是兩人都沒有實戰過,我們歸咎於他們的同時,是否還應該考慮另一個問題:憑什麼讓他們擔任主將?
諸葛亮以馬謖為主將時,是遭到多數將領的反對,大家認為他沒實戰經驗,提議由魏延或吳懿為主將。諸葛亮否決了諸將的提議,但並沒有給出一個讓大家信服的理由。反觀魏國,擔任主將的張郃是能征慣戰的將領,是靠戰功一步步躥居高位的。因此,從雙方用人機制看,蜀國一方有極強的隨意性,是諸葛亮一人的喜惡決定的,沒有一個標準。
深層原因之二,蜀軍的軍事行動毫無隱秘性可言。
我們細細讀三國史書,張郃的部隊是從哪裡開拔的呢?是從魏國首都洛陽。為什麼蜀軍剛剛抵達街亭,張郃的部隊就從千里之外趕到了呢?這說明蜀國的軍事行動毫無隱秘性可言,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魏國軍事情報部門的功勞,也能諸葛亮的北伐線路有關係。諸葛亮拋棄魏延的子午谷計劃,兵出祁山。這條線路好走,但是比較長,行軍花費的時間多,就使得軍事保密計劃外洩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第二,王平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能否擔任主將,尚屬疑問
王平是我比較欣賞的一名蜀將。在街亭之戰時,王平擔任裨將,對馬謖“舍水上山,下不據城”的部署提出質疑與批評,但馬謖不聽。從打仗水平來看,王平顯然是比馬謖高。後來蜀軍潰敗時,只有王平的部隊沒有混亂,井然有序地撤退,顯示其過人的軍事素質。後來王平擔任無當軍的指揮,對戰張郃也未落下風,確實是個優秀的將領。
然而,能打仗是一回事,能擔任主將,那是另一回事。
王平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沒文化。據史書說,他認得的字不超過十個。也就是說,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官印上的幾個字外,恐怕都不認得。
有人會說,不認得字有什麼關係,能打仗不就好了。關鍵一個主將除了打仗之外,還要處理許多軍中事務,每天一大堆文書呈送上來,你兩眼發愣,啥都看不懂,怎麼處理。諸葛亮的指示發下來,還得讓別人念,倘若是絕密的信函呢?
再者,有一些將領屬於戰將,打起仗來很勇猛,但能力也就止於此。要指揮更多的軍隊,籌劃更多的事情,就非其力所能及了。因此,王平擔任主將,是否能逆轉戰局,尚屬疑問。
其三,街亭之戰的最佳人選應該是魏延
在街亭之戰時,王平只是裨將,讓他擔任大將,難以服眾,不現實。如果要在蜀軍中挑選一位指揮街亭之戰的最佳人選,我認為是魏延。
魏延儘管有許多缺點,但也有很多優點。首先,他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益州之戰、漢中之戰中屢有戰功,被劉備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當時大家都認為漢中太守之銜,非張飛莫屬,但劉備畢竟是黑老大出身,識人能力上還是有獨到眼光。相比之下,諸葛亮書生氣還是濃了點,他更喜歡馬謖、楊儀這樣有文化的人,對魏延這種豪邁型的武將,心存一種畏懼,故而時時打壓。特別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劃後,諸葛亮以過於冒險為由否決掉了。對於子午谷計劃是否可行,存在爭議,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諸葛亮的計劃看上去也不怎麼樣。
在街亭之戰前,諸將推薦的先鋒人選是魏延與吳懿。吳懿水平是不如魏延的,他在蜀軍中地位很高,主要是他漂亮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但是諸葛亮看魏延不爽,最後還是以自己的親信馬謖為將。馬謖戰敗後,諸葛亮又拿他的人頭背鍋,這個有點不地道。馬謖儘管是要負戰敗的主要責任。但諸葛亮把一個沒打過仗的人推向戰場,打敗仗後又要拿他背鍋,有點說不過去。
君山話史
從歷史事實的角度來說,取得街亭戰役勝利的關鍵不在街亭,但馬謖的表現確實堪稱拙劣。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隴西五郡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風而降,只剩下廣魏郡和隴西郡仍在堅守。此時張郃率領五萬魏軍精銳想通過街亭解救隴西。
而此時諸葛亮手中約有十一萬人,除了用於保障後勤運輸的少部分兵力及分兵趙雲的五千疑兵外,還剩下至少九萬人,諸葛亮的部署是,同時攻取廣魏郡和隴西郡,並將張郃擋在街亭。
這種部署的優勢在於,即便有一路失敗,仍舊可以保證全軍不受重大損失。但也造成了,只要有一路失敗就會全盤皆輸的局面。同時,由於兵力分散,馬謖不得不以至多三萬步兵去和張郃的五萬騎兵周旋。
當然,讓三萬步兵和五萬騎兵在平原決戰,謹慎的諸葛亮絕幹不出這種事來。街亭的地形雖然總體上來說是平坦大路,但在街亭這個地方卻十分特殊。
首先:橫亙在街亭大路上,有一道高達五米以上的斷層帶,形成了高於一般城牆的天然屏障。
其次:街亭大路兩側都是高山,植被茂密,張郃的騎兵完全無法通過。
再次:街亭附近水源短缺,但街亭正當大路上卻有一眼泉水可供大軍飲用,因為泉水寶貴,當地人在泉眼上修築了一座亭子,街亭也正是因此得名。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優勢,加上蜀軍擅長弓弩作戰,諸葛亮才放心的派出了馬謖率領劣勢兵力迎戰。
baby愛科學
我認為換做王平也守不住,《三國志.張郃傳》說馬謖街亭之敗的原因是:"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看似主要原因是馬謖街亭失守的原因主要是沒有佔據要道,搶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有利地形。實則不是這樣,因為當時進攻街亭的是魏國一方名將張郃,馬謖只是一個紙上談兵初出茅廬的書生,根本不是張合的對手,用衝鋒的辦法,就像一把刀沒有利刃,如何能勢如破竹?試想如果武將換做當年在曹軍陣營中殺得七進七出的趙雲,他和張郃戰,只要三十餘回合就能敗走對方,縱然魏軍把山圍得鐵桶一般又如何?當然,趙雲這種設想是不現實的。但如果換成魏延,起碼也能和張郃打個平手,不至於那麼狼狽!至於換成王平我認為守不住,王平也就是個二流武將,甚至談不上二流,以前劉備這些人或者的時候他也就是參謀,出謀劃策還可以,擔任主攻還是不行,所以我認為換成王平也不行,所以說,馬謖讀兵法的時候忘了一條,在冷兵器時代,己方大將武藝如何與地勢的選擇也有關係。其實後期蜀國已經很少有能堪大用的武將了,再地面守得話估計也擋不住張合的進攻,上山其實並不是不可取,只是馬謖沒有預先設置水源。這個方案在演義中有所涉及,未卜先知(例如鄧艾破姜維,預先挖的地道),先在適當的地理位置處設置機關,比如在山上預先挖些井,蓄積水源,即使斷了水道,山上的士兵也不至於亂套。這一招,春秋戰國時老將廉頗也用過!只能說馬謖是個書呆子,所以我認為要守住街亭,換成王平照樣守不住,換做魏延至少能打成平手。
南宮凡886
會比馬謖好一點,但不太可能改變全局。
街亭問題我在頭條文章《「三國亂彈」街亭之戰的是是非非》說得狠清楚,推薦大家去看看https://www.toutiao.com/i6764270384846995982/
這裡簡單談幾句:
提醒大家注意,街亭不是《三國演義》說的“漢中咽喉”,而是連通關中隴右的關隴古道上的一個節點。諸葛亮要席捲隴右,就要切斷關隴古道,封閉隴山隘口。馬謖作為大軍前鋒,是來進攻搶山口而不是駐守的。
請大家看地圖,街亭並不在隴山險要地段,不是理想的阻擊陣地,蜀軍之所以要在這裡作戰,是因為隴山隘口已被魏軍大將張郃先搶到了。
隴山已失,蜀軍就失去了戰役主動權,不管是誰拿打這仗都是非常不利的。王平也不可能打贏張郃,不過他更堅忍一些,應該能撐得更久,等到諸葛亮主力來援。部隊還是會損失很大,但不至於被打崩。
張郃是魏軍良將,明進退知輕重,他見蜀軍主力趕到,肯定會退守山口,諸葛亮也不會有什麼好辦法,最終還是得撤退。
真正鱷魚不哭
馬謖沒有守住街亭,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馬謖心太大,想一口氣吃個胖子,立個天大的功勞。
馬謖想居高臨下衝擊,一舉打垮張郃!
是馬謖的心態出了問題。
馬謖跟隨諸葛亮這麼多年,馬謖的辦事能力諸葛亮是看在眼裡的。
但旁觀者清,劉備看出馬謖的心太大,臨終前還專門提醒諸葛亮。
街亭是從關中經隴關到西涼的要道,有一座小城,旁邊有山。
諸葛亮的戰略目的是讓馬謖守好這個小城,只消十天半個月,諸葛亮的大軍把天水一帶的魏軍消滅後,與馬謖合攻張郃,則大事可定。
馬謖帶去的人馬並不比張郃少多少,張郃從長安出發倍道兼行走的路遠,首先到達街亭的兵力甚至還不如馬謖的人多。
馬謖趁張郃人困馬乏之際,佔據小山,想居高臨下衝擊一舉擊敗張郃。
馬謖當然知道山上沒水。
但他想在張郃大軍還沒完全集結時,能一舉打敗張郃的前鋒。
所以山上沒水沒問題。
問題就出在這裡。
結果張郃的前鋒特別能戰鬥,還真頂住了馬謖的瘋狂衝擊,後面的援軍源源不斷,反而將馬謖圍困在山上。
馬謖焉能不敗。
王平是魏國降將,低調做人,為人持重,對張郃是很熟悉的。如果王平作為主將,守住街亭半個月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當時王平的資歷,應該還不足以當主將,他只是一個裨將軍。其實,戰前都認為應該派魏延、吳懿這樣的名將去守街亭,但是諸葛亮最終選擇了馬謖。
《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不考慮這方面因素,單純以能力而論,假設王平為主將,應該可以守住街亭。
馬謖守不住街亭,是因為雙方“攻守易勢”了。
正常情況下,當道安營,保住水源,那麼,蜀軍是防守方,魏軍是進攻方。
但馬謖是在山上安營,表面上看,是佔據了地形優勢,但張郃沒有主動進攻高地,所以地形優勢相當於無。張郃斷了蜀軍的水源,馬謖不得不衝下去搶奪水源,而張郃擺好了姿勢,坐等馬謖過來,這樣一來,蜀軍反而變成了進攻方,魏軍成防守方了。
本來魏軍就兵多,你馬謖還主動進攻,憑什麼能打贏?就憑藉“置之死地而後生”?要真是這樣,諸葛亮北伐那麼多次,就不會因為缺糧而退兵了,只要告訴將士們一聲:“咱們沒糧了,必須打敗魏軍,搶了他們的糧食,咱們才能活!”,然後士兵們都以一當十,大敗敵軍——這可能嗎?不是每個人都是項羽和他的江東子弟啊!
如果是王平為主將,肯定不會違反諸葛亮的調度,按規矩老老實實防守。
那王平的防守能力如何呢?參照《三國志·蜀書·黃李呂馬王張傳》,明確記載了王平的兩次防守戰鬥:
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合攻平,平堅守不動,合不能克。
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魏軍退還,如平本策。
也就是說第四次北伐,王平vs張郃,王平堅守,張郃就沒打下來。後來諸葛亮死後,他還防住了曹爽的進攻。
所以說,防守街亭,以王平的防守能力,應該也差不多。
歷史都付笑談中
街亭一戰,如果起用王平為主將 ,是守得住的。當時,在無得力干將可用情況下,馬謖信心滿滿立下軍令狀請戰,因為在此之前,馬謖誇誇其談的理論軍事都是有成效的,特別是對孟獲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很令諸葛亮滿意。是諸葛亮比較器重的中生代,只要加以培養,為蜀漢日後人才儲備是一份保障。哪知馬謖誇誇其談,剛愎自用,徹底打亂了諸葛亮的部署。諸葛亮行事穩重,只要完全執行諸葛亮的戰術部署,是沒有問題的。街亭是通往西涼,天水,南安的必經之路,諸葛亮很明白此地的厲害關係,。卡死街亭,諸葛亮就可以剿滅西涼,天水,南安一帶重鎮,使曹魏無法救援。只要堅持若干時日,就可以回援街亭,諸葛亮都是算計好的。此前王平因為是降將,還沒敢大膽重用王平,街亭一戰之後王平才閃耀發光。說來說去,還是蜀漢人才匱乏,失去荊州的蜀漢就如斷了臂膀的廢人,再也沒有和魏吳一較高下的實力了。劉備敗家子不光敗光了蜀漢的精銳,還有孫權奉還的荊州不要,偏要去賭一口氣,結果什麼也沒撈著,還徹底拖垮了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