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中很少畫夜景嗎,為什麼?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中國畫中,確實很少畫夜景

對於南唐畫家顧閎中的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描繪了韓熙載家中設夜宴,歌舞昇平,醉生夢死的夜宴生活

但是國畫,特別是山水畫,鮮有夜景

在中國古代,許多文人選擇隱居山林,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

許多文人隱居在自然山川深處,潛心創作

但是古代沒有電燈,所以晚上不便創作
最為重要的是,國畫,講究惜墨如金,計白當黑

國畫中注重大量留白的意境,大量留白,自然不易表達夜晚的色彩

對於油畫創作而言,西方美術史上,也很少出現夜景油畫,為什麼?

因為夜景的油畫不好畫,夜色中的風景,色彩很相近,所以不容易區分夜晚的色彩

西方的油畫,特別是傳統古典油畫,不僅注重結構,比例,造型,空間,透視,同時也很注重光線,注重光線形成的光影,明暗關係

對於風景油畫,同樣注重光線

所以對於夜景的繪畫創作而言,同樣注重光線的表達

但是對於國畫而言,由於國畫的思想,技法,意境是完全不同於油畫的

所以國畫創作,不注重光線,透視,最為重要的是注重意境的表達,筆墨意趣傳遞的意境,格調

所以國畫山水,鮮有夜景


但是國畫家宗其香,特別擅長畫國畫夜景

宗其香是一位創新型畫家

之前說,國畫的創作中,是表達意境,而不是表達西方油畫中的光線,光影關係

但是畫家宗其香的國畫創作中,突破了前輩古人的山水技法,創作思想,大膽地把西方油畫中的光線,運用到國畫創作中表達夜景
宗其香,用光線表達夜景,突破了古人創作國畫時,不注重透視,不注重光線的思想和技法

還有國畫大師吳冠中的國畫作品《香港夜景》,同樣是用國畫表達夜景

吳冠中用自己獨特的點線面,成功營造了香港夜景的意境和氛圍

都說國畫提倡素雅,簡淡的意境,不提倡用太多鮮豔的色彩

但是吳冠中的這幅夜景,雖說點線面色彩豐富地表達了霓虹燈都市的繁華,但是一點也不媚俗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條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少,不是沒有。自古以來,中國水墨畫和丹青畫,都有描繪夜景,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不過,這樣的中國畫實在是太少了。其實,西方油畫描繪夜景的也不多,梵高的星月夜算得上其中傑作。當然了,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描繪夜景的作品越來越多了。不管怎麼說,表現夜景比較難,也不符合當時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現在,人們的夜生活已經很豐富了,描繪夜生活的作品也很多。總之,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藝術創作都不錯,產生好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hi123


傳統的中國畫不是很少畫夜景,而是根本沒有。近代以來也是受西方影響有了曇花一現的很少一點不成熟的夜景畫。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材料、工具不足以支撐,毛筆不容易畫得很精細、顏料不夠豐富且未鑽研色彩理論、明代以來逐漸以生宣作畫、容易洇色、無法準確掌控。二是藝術史上的問題,元代以降,文人畫中斷了中國畫朝精確方向發展的進程,劣幣驅逐了良幣,唐、五代以來的良好發展勢頭從此式微,比如《簪花仕女圖》中透明羅紗的畫法、《出水芙蓉圖》《蓮池水禽圖〉中色彩的漸變,都是良好的開端,還遠談不上成熟,從此中斷,實屬可惜!後來中國畫在色彩上就停滯了;直到徐悲鴻等人引入西方理論才有了改觀,但傳統老畫家們的飯碗要被砸掉,因此玩了命地反抗,徐悲鴻也很無奈……近來噴徐悲鴻的言論甚囂塵上,都屬於被上一代的噴子搞糊塗了;上一代是要保飯碗,這一代是無腦,不是一回事。中國畫就這麼無奈,總體上是走在歪路上的、與唐宋相比是倒退的。歷史不見得就是一直進步,真堪浩嘆!另外西方油畫的夜景畫不是不多,而是很多;但梵高的星空談不上夜景畫,那是亂畫;西方也不是一直進步的。








njzj99


的確,中國畫很少畫夜景,事實上,油畫畫夜景的畫也不是很多,這與我們人類的作習時間有很大關係,人類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休息。

其二,畫畫通常都會有參照物,以人眼所見的物體來創作,夜幕下,物體隱沒在—片黑裡,人眼難分具體形體和色彩。


其三,中國畫用色很少且談,中國畫畫家畫畫,多是以線代形,講究畫意而少注意形,也就是所謂的寫意畫,形好的也只是平面上的大體形狀,黑夜的色彩用中國畫確實為難,我所見較有意境的畫多為中秋月景,中秋盼團園,月是故鄉明之類。


西畫用色豐富,在普通人眼中,夜要麼漆黑—片,要麼朗月疏影,在畫家眼中,夜有夜的色彩,夜是有色的,在微弱的星光下,月光下,或燈光下,夜色是深藍,墨綠,或藍黑,但創作體裁還是很少的,最出名的如凡高的《星空》。


曾憲全110401818


中國畫中很少畫夜景嗎,為什麼?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說明提問者在關注繪畫,也在看中國歷史繪畫。這個問題客觀的來講,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第一個層面從世界繪畫的層面看,第二層面從中國畫層面看;第一層面從世界繪畫的層面看,世界繪畫中畫夜景的總體佔的比例為少數,從世界歷史中的油畫中可以證明這一點,每位愛畫的朋友、畫畫的朋友都應該有共同的觀點,因為是事實。第二層面從中國畫的層面看,中國畫中畫夜景的比例也很少,中國國畫大多數畫夜景都以意來表現夜景,大多數用月亮🌙的形象來表現夜景,這與國畫傳統的表現方式有密切關係,這也是我曾經談到的中國國畫的前兩個階段,以齊白石為代表的二維平面階段(第一階段),齊白石在這一階段追求形的準確,所以成為第一階段的大師代表;以徐悲鴻為發表的二維立體階段(第二階段),徐悲鴻在這一階段的國畫中開始有了二維平面的遠近立體關係和部分陰影,而且又將西式繪畫引入中國,所以成為這一階段的名符其實的繪畫大師。中國墨素描(中國水墨素描)的出現,開始將中國國畫徹底完善,中國墨素描用中國水墨、毛筆表現真實自然、物體,在表現中對光、質、重量、前後空間關係、透視等等開始研究、表現,並對實際色彩應用奠定了基礎,中國墨素描所以克服了西式素描與色彩實際應用脫節的現象,所以說中國墨素描不僅僅是國畫立體造型基礎,更是新時代的油畫、水彩、色粉等繪畫的基礎。中國墨素描實質完善了國畫對真實世界的表現,對自然界光的表現,所以個人認為未來的中國畫在夜景的表現上將起到重要作用,並使中國國畫表現真實的夜景成為可能,中國國畫對夜景的真實表現力會更好、更美!

贊同的朋友請給予支持😊





中國墨素描創始人


不是的,中國繪畫史上有許多關於夜景的作品。不光是古代有近代有現代也有。據史料記載,唐代畫家張萱曾經就畫過夜生活的作品。如他的畫稿《貴公子夜遊圖》、《望月圖》就是典型的代表。五代南唐時期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更可謂是夜中人物畫之精品也。宋代畫家楊無咎的《人月圓》正是描繪元宵的今夜美景。再如燕文貴的《七夕夜市圖》主要描繪繁華的夜市。明代畫家劉原起的《風雪夜歸人》正如畫面所繪雪光白屋裡透出的那一點燈光向觀者道出這雪中夜色的美妙。明代劉俊的《雪夜訪普圖》更表現出帝王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問趙普的生動場景。又如,金農的《月華圖》,李嵩的《月夜看潮圖》袁耀的《露臺秋月圖》,石濤的《靜夜思》,郎世寧的《羊城夜市圖》等等太多了。近現代的畫家也不少,齊白石的《老鼠、蠟燭、油燈》,黃永玉的《荷塘月色》,吳冠中的《都市夜景》,陶冷月的《夜景山水》等等出現一大批的優秀夜景作品。中國畫對夜景的表現大多數是一種象徵性的,運用了獨特的主觀能動性處理手法,將光與影,陰與陽的關係表現為哲學意義上的道法感覺。正如,徐悲鴻先生所著文裡,宗其香用貴州土紙,用中國畫筆墨作重慶夜景燈光明滅。。。新時期的夜色主義繪畫流派開創了中國繪畫史上之先河奠定了夜色主義繪畫理論體系。為後人學習和借鑑提供了理論依據。夜色主義繪畫經歷了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到印象,從想象到抽象,從抽象到意象表現的創作過程。夜色主義繪畫最終整合了以靜物花鳥畫為基、山水風景畫為主、人物畫為輔的多種藝術造型手段。夜色主義繪畫是東方美術史上的一次革命,夜色主義繪畫是當代美術史上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夜色主義繪畫是弘揚和諧社會文化藝術的一支勁旅。


夜色主義繪畫


中國傳統繪畫中不能表現光感,沒有西方繪畫中強烈的光影關係,即使表現夜景,也只是像徵性的,如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也沒有明暗關係,近現代一些畫家以中國傳統技法並融入西畫的技法和觀念,創作出一批夜景山水,增加了山水畫表現形式,擴大了表現內容。

宗其香,中央美院國畫山水科主任,他將西畫素描引入山水畫,獲得成功,他創作了一大批夜景山水,畫家李斛,徐希也受其影響,畫過夜景山水。

宗其香夜景山水兩幅,

李斛三峽夜航,
徐希水鎮之夜。

海派畫家陶冷月也以傳統技法結合西畫技法,營造具中國味優美意境的夜景山水,

陶冷月洞庭秋月,


陶冷月夜景山水畫。


瀚墨尋夢


中國講餘白,講空靈,要是畫實際的夜景就沒了餘白和空靈之感。再之是線,畫雲、用線的變化:團雲,升雲等,畫夜就沒了線的表現性。

中國沒有外光的概念。油畫卻能象″倫勃郎″用光的特寫來突出形象。多方面的原因,所少中國很少畫夜。既使畫夜也是象″雪夜訪戴"一樣在淺降底上作畫,或用補雲託月之法,象徵性的體現。要是油畫,會象″夜巡"一樣,在路燈和其它燈影環境裡體現。


用戶4211906027728


夜景水墨畫

不是沒有而是沒有去畫而已




夏文才753


夜景繪畫題材,古今中外並不少見。

中國畫裡邊像月夜寒梅,月夜竹影這樣的畫作並不少見,畫夜景的也有寒山月夜一點火,雪夜孤廬寒燈,中國畫在暗色背景之中,處理花草山樹水等事物的順逆光影層次的技法是成熟的。

為什麼中國畫處理夜景有給人予不如西洋畫的感覺呢?

其一,技術雖然基本成熟,但卻缺少名作壓底,西洋畫至少有梵高的幾幅夜景如《星空》這樣的名畫鎮場,中國畫在這方面是欠缺的。

其二,在反映現代都市夜景的題材上,中國畫可能連繪畫技巧都沒能體系化。就更別提名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