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節奏感到底是什麼?

馬口魚的誘惑


你好親,很開心一起探討一下藝術的節奏感

提問太寬泛

無論是音樂,舞蹈,繪畫,戲曲都有自己的節奏感

節奏,個人拙見,來源於音樂,是一首樂曲高低起伏,強弱長短的韻律變化

唱一首歌,開始是平淡的聲調,但是唱到高潮部分,肯定用高亢激盪的高音唱

如果一整首歌,都用平鋪直敘的聲調唱,那麼這首歌會顯得平淡無奇,沒有節奏感

自己是學畫畫的,我們就來聊聊繪畫中的節奏感吧

對於油畫,油畫的筆觸是很強烈的視覺藝術效果

個人拙見,畫面的節奏感,可以通過筆觸的痕跡表達

畫家作畫時,筆觸的輕重緩急,運行的強弱來表達

比如女畫家閆平的作品,其運筆的韻律,輕重疾徐,筆觸的疏密大小,以書入畫的線條,特別有節奏韻律感

我們也可以從畫家閆平的畫面節奏,運筆的強弱力度,感受到畫家作畫時的心情,是對藝術激情澎湃的熱愛和執著

節奏感是來源於音樂的韻律,那麼音樂的節奏感,也可以用繪畫的形式表達

比如抽象畫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具有強烈的音樂節奏感

特別是作品《幾個圓圈》,畫中的圓圈,或聚或散

不停地碰撞,如同一首動聽的交響樂曲,很有音樂的節奏感



還有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匯爵士樂》,是不同於康定斯基的表達音樂節奏感的另一種繪畫方法,風格

康定斯基用圓圈的重疊,碰撞出音樂的交響樂節奏

而蒙德里安,則用紅黃藍矩形,或者方塊表達爵士樂的頻率節奏

如果說康定斯基的作品,是跳動的交響樂節奏

而蒙德里安的作品,則是用幾何方塊凝固的音樂節奏感



在國畫中的節奏感,可以通過疏密的組織意境表達

比如畫家吳冠中的作品,是黑白灰色塊的疏密關係表達節奏感


而畫家齊白石的作品《葡萄圖》,是用黑白灰水墨色塊,表達節奏感

畫中葡萄,葉子以黑白相間的色塊表達節奏

齊白石的畫中,水墨運筆的頓挫,筆力的起伏和強弱,都是節奏的生動變化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粉絲們,頭條朋友們,你們有什麼高見呢?


藝術狂人2


大家好,首先非常感謝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節奏是藝術創作者在生命探索過程中的領悟,是藝術作品深深淺淺的呼吸。節奏感染著觀眾,影響著情緒,吸引著靈魂。當觀眾的呼吸與作品的節奏和諧共振時,共鳴便產生了。

大家最為熟悉的,莫過於音樂裡提到的節奏。即便如此,不同的指揮家或不同的演奏者對於節奏細微理解和處理上的差異也會產生不同效果的作品。例如格倫·古爾德演奏的《哥德堡變奏曲》的藝術效果更為貼近巴赫創作的原意。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美學教主


說到藝術的節奏感,人們往往會想到音樂,會想到舞蹈,因為音樂、舞蹈的節奏感是動態的,給人以更直觀更真切更顯白的感覺。其實,任何藝術都是有節奏感的,因為藝術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有節奏感的。繪畫藝術也是這樣。

作為視覺藝術,繪畫是以靜態的方式呈現出其節奏感的。這節奏感在什麼地方?直白地講,就在畫的構圖畫的層次畫的明暗對比畫的色彩搭配上。



我們看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畫的主體是美麗女神維納斯,她靜靜的躺在露天的一張床上,恬靜、怡然,彷彿已進入甜蜜的夢鄉。從節奏上講,這是畫的主旋律。在維納斯附近的周圍,連接著綠色的草坪,生意盎然。遠方,藍天明淨,白雲悠悠,一座小山丘,幾棵蔥蔥的樹木,一幢木屋,和近處做為主體的維納斯形成遠近虛實明暗的層次分明的對比,構成一幅人景合一的自然而又和諧的景觀,由近及遠起伏有致的節奏感躍然畫面。


我們再來看安格爾的《泉》:畫面中,一位美麗少女雙手擎著一隻盛滿泉水的陶瓶,以垂直構型站立於綠色的壁龕中,通過雙腿略呈彎曲的姿態顯示出女性特有的身體曲線美。少女表情單一,目視前方,明眸中透著無邪的神韻。畫家用缺少光澤的天鵝絨般的筆觸描繪出少女青春活力的肌膚。從陶瓶中瀉出的清冽的泉水給平靜的畫面增添了流動的韻律。

梵高的《星空》通過熱情奔放的色彩渲染讓我們看到了一幅風起雲湧滾滾流動的星空畫面。而《麥田》中一片片金黃的麥田挺拔於風中,一望無際縱橫纖陌於大地間;有高有低有遠有近,透過這種層次分明的“節奏”展示出一派豐收在望的景象。



燈影書畫



各類藝術都有自己的節奏,最明顯的莫過於音樂,抑揚頓挫、快慢緩急、忽高忽低,或低聲吟唱、或暴風驟雨、或快馬加鞭,這一些些聲像詞彙,代表了節奏,給人形象的感受。

我從事中國山水畫創作,感知山水畫藝術非常講究節奏。

山水畫是中國畫裡的一門繪畫藝術,它以山水為題材,在平面視覺中表現藝術的節奏感。

筆墨關係就是山水畫的節奏,密不透風、疏可跑馬,或飛白、或蹭擦、或拖泥帶水、或潑墨潑彩,畫面的技法無不展現出山水畫的節奏。

藝術的節奏感帶來藝術的感染力,有節奏的藝術無比生動。節奏,是自然生活中的狀態,藝術的節奏,完美地再現了自然。


陳莊水墨畫家


炎炎夏日在這美好的一天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說到藝術的節奏感,人們往往會想到音樂,會想到舞蹈,因為音樂、舞蹈的節奏感是動態的,給人以更直觀更真切更顯白的感覺。其實,任何藝術都是有節奏感的,因為藝術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有節奏感的。繪畫藝術也是這樣。

作為視覺藝術,繪畫是以靜態的方式呈現出其節奏感的。這節奏感在什麼地方?直白地講,就在畫的構圖畫的層次畫的明暗對比畫的色彩搭配上。

我們看喬爾喬內的《沉睡的維納斯》:畫的主體是美麗女神維納斯,她靜靜的躺在露天的一張床上,恬靜、怡然,彷彿已進入甜蜜的夢鄉。從節奏上講,這是畫的主旋律。在維納斯附近的周圍,連接著綠色的草坪,生意盎然。遠方,藍天明淨,白雲悠悠,一座小山丘,幾棵蔥蔥的樹木,一幢木屋,和近處做為主體的維納斯形成遠近虛實明暗的層次分明的對比,構成一幅人景合一的自然而又和諧的景觀,由近及遠起伏有致的節奏感躍然畫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默藝


藝術的節奏感到底是什麼?這要從藝術是什麼、什麼是藝術談起。藝術包含兩個含義,即藝是情感思維昇華在作品中的表現形式;術則是創作者的技巧手段,二者相輔相成表現在作品中,便是藝術性的作品。而節奏感則是藝術的生命之源!

就拿繪畫的節奏感來說,她是墨色濃淡乾溼焦的變化;她是面積大小、線條長短粗細、位置高低、色彩變化等的和諧統一。齊白石畫蝦晶瑩剔透的蝦背和腹部呈淺灰色,突然在蝦鬚、觸角、蝦腔用濃墨畫出,體現出一種跳躍式的節奏美感。這種節奏感在繪畫藝術語言中非常關鍵!

再拿其他藝術來說,一曲作品沒有跌宕起伏,聲調平平,就喚不起聽者的情緒。一部文學作品沒有波瀾起伏,始終在一個空間、一種環境、一種情緒中敘述著同一事物的發展韻律,就難免平淡無奇。這方面毛澤東作出了典範,他老人家的《長征》寫的氣貫長虹不同凡俗:“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形容紅軍過大山如騰細浪如履泥丸,這是何等的氣魄與膽識!......因此,節奏感就是在比較、反襯、強弱、明暗、黑白等的對比中產生的。你說呢?


青雲軒書畫


大家好,我是書亭楷書。作為一名藝術領域的原創作者,在這裡我想簡單的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所幫助。

首先我認為說到藝術的節奏感,人們往往會想到音樂,會想到舞蹈,因為音樂、舞蹈的節奏感是動態的,給人以更直觀更真切更顯白的感覺。

其次任何藝術都是有節奏感的,因為藝術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有節奏感的。繪畫藝術也是這樣。

最後作為視覺藝術,繪畫是以靜態的方式呈現出其節奏感的。這節奏感在什麼地方?直白地講,就在畫的構圖畫的層次畫的明暗對比畫的色彩搭配上。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我會定期的發表一些和藝術相關的文章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書亭楷書


藝術的節奏感是表現藝術的高低起伏、動態快慢的一種藝術手段。每種藝術形式都有節奏感,藝術沒有節奏感,就失去了藝術的審美效果,並沒有了藝術價值,就不能成為藝術。節奏感是藝術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節奏感是賦予藝術感染力的陶冶人們情操的審美理想。



音樂是運用節奏的旋律而成為的聽覺藝術。節奏是音樂中很重要的表現手段。它是曲調的重要部分,曲調形成的本身就包含了節奏,脫離開的節奏的曲調是根本不存在的。音樂一方面是“以聲表情”,另一方面又“以聲激情”,以聲音激發人們聽覺的審美情趣,並引起人們對社會生活情景的美妙聯想



舞蹈是表達人們主觀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人的內在情感的所表現的藝術形象。舞蹈的節奏是用人體不同的節奏、動作、跳躍組成起來的相互聯繫的關係。節奏是舞蹈動作與造型賴以存在的條件,表現出人的各種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特徵、藝術形象性的審美境界。



藝術都有著各自不同的節奏感,有些藝術是動態地表現出來,有些藝術是靜態的體現出來,它們都是用節奏感來反映藝術風格。藝術沒有節奏感,就沒有生命力,就沒有思想情感,就不能成為藝術。節奏感是孕育藝術的跌宕起伏、抑揚頓挫、動態長短的審美感。藝術的節奏感猶如大海的驚濤駭浪與風平浪靜;猶如天氣的晴空萬里與風雨交加的大自然節奏。


黃智637


1、節奏感主要體現在構圖上。

關於這個問題,可參看《構圖基本原理》(印象裡是這個書名)。

這本書裡對畫面的節奏及韻律的問題作了比較詳細的講解。

2、要了解節奏的問題,從抽象方面瞭解比較容易理解。

可以找一本《平面構成》看看,可以有初步的理解。

所以,如果只是在具象的畫作裡來談節奏感,對於沒有美術基礎的朋友其實是理解不方便的。

簡易的做了兩張圖,湊合著看。

圖一:簡單的節奏整齊劃一。優點是容易體現出嚴肅、莊重、力量感……這些感受;缺點是容易顯單調。

這種案例有很多,比如故宮的門釘,閱兵式的場景。都是單純的節奏給人帶來的感受。

故宮城門釘。

節奏的變化方法和規律是什麼呢?藝術家是運用什麼方法讓畫面變得更生動豐富的呢?

圖二:這個圖講解了節奏的變化方式。可以看到,隨著間距、高低、大小這些元素的加入,畫面逐漸變得豐富起來。

由此也形成了韻律。

其他元素還有很多,比如形狀、肌理等。

這些元素的增加可以打破畫面的單調感,使畫面生動活潑;但缺點是一旦控制得不好就顯得混亂。

案例:

齊白石作品。看,每個櫻桃的位置都很講究,疏密關係非常好看。並且還要注意櫻桃的把兒,作為線條出現在畫面裡,同樣在節奏上非常講究,顯示出了韻律美。

案例:

很多朋友說看不懂抽象畫。

大家看看這張,冷抽象的代表作。

在被歸納為水平和垂直兩個維度之後,畫面卻絲毫沒有單調簡單的感覺。怎麼做到的呢?

大家把紅色塊、黃色塊和藍色塊分類來看,會發現它們的安排是有講究的,它們按照疏密關係進行了安排,大小和位置都很講究。

正是因為這些處理,畫面不但不單調,反而非常活潑。

這張畫的名字叫《百老匯爵士樂》。你看,大師是這樣來表現他的感受的。是不是很有意思?

案例:

這種寫實的畫面裡藏著什麼樣的抽象的秘密呢?韻律感如何體現的?

大家把眼睛眯起來,會發現每個面部都是一個亮色塊(這就是在具象繪畫中提取抽象元素)。然後,把這些亮色塊和我畫的圖二結合起來看一下,會發現什麼?

是不是發現大師在這些色塊的疏密關係上做了精心的安排?

不僅是臉部,大師還對白襯衣的位置和亮度做了很漂亮的安排。

這就是先懂抽象再看具象。

這裡的一個重要提示就是:一張好的寫實風格的繪畫如果僅僅是"畫得像",這還只是停留在審美的初級階段。它必須還要對抽象的因素做出歸納和處理,才是一張"藝術作品"。

當然,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感還有很多方面。

我只簡單談了兩個方面。

繪畫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

當然,還有色調和肌理這些其他元素。

本答覆只是談了一下點的案例。其他方面就參照著理解吧。

——————說好了解答未知之謎的————————

上圖

右邊這貨跳起來是要做咩?

顯然,無人能解釋,這是世界未知之謎。

朋友圈裡很多人也在問這個問題,但沒人能解釋。

不怕,幸虧這個世界上有美術!

學了美術就能解釋這些奇怪現象。

我來了!!!!

你看左圖,如果他不在畫面裡,整個畫面將顯得失衡。

所以他來了!!!!

所以他來了!!!!

所以他來了!!!!

右圖!

畫面立刻變得平衡!!!

答案是:

他是個藝術家!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應當問的是細節層面,所以關於敘事學意義上“節奏感”就暫且放下不提,在這裡只提微觀層面的“文字的節奏感”

而在文字藝術的表達中

什麼是節奏?

就是一定的語言單位有規律或無規律的階段性變化。這種變化產生的美感,便可稱之為節奏感。

節奏感由什麼決定?

1.句。2.短語。3.詞。4.語素(中文的語法較為自由,所以短語和詞語的界限不明晰,這裡不作細緻區分)

1.先從句子開始說起。

一般來說,長句深沉嚴肅,短句熱烈奔放。長句表意嚴密,短句表意靈活。(這裡的長短句僅針對漢語,不引入西方的複句和單句等概念,請不要混淆)

所以你們看到,在論文中一般多使用長句,而口語中多使用短句。

這是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稿,前三段以追溯陳述黑人歷史以及生存現狀為主,所以多用長句,顯得客觀冷靜,從節奏上來講,十分克制。

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為我國曆史上為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

100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今天我們就站在他象徵性的身影下--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這項重要法令的頒佈,對於千百萬灼烤於非正義殘焰中的黑奴,猶如帶來希望之光的碩大燈塔,恰似結束漫漫長夜禁錮的歡暢黎明。

然而100年後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100年後的今天,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100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100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裡,並且意識到自己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天我們在這裡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況公諸世人。

I am happy to join with you today in what will go down in history as the greatest demonstration for freedom in the history of our nation.

Five score years ago, a great American, in whose symbolic shadow we stand today, signed 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This momentous decree came as a great beacon light of hope to millions of Negro slaves who had been 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 It came as a joyous daybreak to end the long night of bad captivity.

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 One hundred years later, 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 And so we'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 shameful condition.

再看中間三段

我並非沒有注意到,參加今天集會的人中,有些受盡苦難和折磨,有些剛剛走出窄小的牢房,有些由於尋求自由,曾在居住地慘遭瘋狂迫害的打擊,並在警察暴行的旋風中搖搖欲墜。你們是人為痛苦的長期受難者。堅持下去吧,要堅決相信,忍受不應得的痛苦是一種贖罪。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亞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佐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

我們不要陷入絕望而不可自拔。朋友們,今天我對你們說,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之中。

I am not unmindful that some of you have come here out of great trials and tribulations.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esh from narrow jail cells. And some of you have come from areas where your quest -- quest for freedom left you battered by the storms of persecution and staggered by the winds of police brutality. You have been the veterans of creative suffering. Continue to work with the faith that unearned suffering is redemptive. Go back to Mississippi, go back to Alabama, go back to South Carolina, go back to Georgia, go back to Louisiana, go back to the slums and ghettos of our northern cities, knowing that somehow this situation can and will be changed.

Let us not wallow in the valley of despair, I say to you today, my friends.

And so even though we face the difficulties of today and tomorrow, I still have a dream. It is a dream deeply rooted in the American dream.

句子變短了,情緒變得激動了,節奏也越來越緊張了。

這三段下面跟著就是以“I have a dream”開頭的一大段排比,演講情緒達到高潮,文章的節奏也變得越來越快。節奏的漸快是要前奏的,前奏就是句子長短的變化。

根據不同的語體和表達的意圖與需要,有目的地選用長句或短句,或者長短句交錯,能夠增強文章的節奏感。

除了上面所說的,還有一種使節奏突變的方法。比如在散句中突然加入一組駢句,或者在一組對仗工整的句子中,突然插入一個散句。

前者的例子是有很多,比如《西遊記》第22回:

那怪一個旋風,奔上岸來,徑搶唐僧,慌得行者把師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脫。那八戒放下擔子,掣出鐵鈀,望妖精便築,那怪使寶杖架住。他兩個在流沙河岸,各逞英雄。這一場好鬥。

九齒鈀,降妖杖,二人相敵河岸上。這個是總督大天蓬,那個是謫下捲簾將。昔年曾會在靈霄,今日爭持賭猛壯。這一個鈀去探爪龍,那一個杖架磨牙象。伸開大四平,鑽入迎風戧。這個沒頭沒臉抓,那個無亂無空放。一個是久佔流沙界吃人精,一個是秉教迦持修行將。

再以李白《將進酒》舉例,結合上述所有方法: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這四句均是短句,不僅與前後長句交錯,而且也打亂了原先工整的結構,使之節奏產生突變,好似酒宴驟然進入高潮,而詩人正在擊節高歌。

緊接著,又是一句“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瞬間舒緩下來,後面的詩句就像是詩人醉酒過後在與人吐露心事。通過驟起驟歇的節奏變化,狂放而又悲鬱的詩情躍然紙上,這就是節奏的妙用。

2.短語

講完了句子,再來說一下短語,

短語就是介於詞和句之間的語法單位。

在中文中,短語與詞語的界限不是很明晰,很容易弄混淆。比如白菜與白紙,前者是詞,後者是短語,為什麼呢?因為白菜的詞義有整體性,不是單純的“白+菜”,而白紙的詞義是有“白+紙”共同組成的,所以白紙是短語。(如果真要細分的話,很難說清楚,這裡就簡單講一下)

那麼短語對於文字的節奏有哪些意義呢?

短語根據結構類型可分為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偏正短語、介賓短語等。

有時候同樣一個句子,採用不同結構的短語,雖然意義相差不大,但是“節奏感”卻各不相同。

以郭小川《甘蔗林-青紗帳》為例:

哦,我的青春、我的信念、我的夢想……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裡染上戰鬥的火光!

哦,我的戰友、我的親人、我的兄長……

無不在北方的青紗帳裡浴過壯麗的朝陽!

這四行詩的短語結構分別為:偏正+偏正+偏正/動賓/偏正+偏正+偏正/動賓,結構是完全對稱的,因此讀起來節奏感十分強烈。

這種結構出現在詩歌中出現得較多(近體詩>古詩>現代格律詩>現代自由詩)

小說中出現得同樣不少。

比如《洛麗塔》:

洛麗塔,我得生命之光,我的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這裡連用四個偏正短語(XX的XX),節奏感自然而然就出來了(閱讀英文原版效果更佳)

3.詞

詞是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因而,單獨來看,並不能顯示出其與節奏的關係。

需要將其放在句中結合前後文來看。

先說實詞,而所有種類的實詞中,關於形容詞的爭議最大

知乎上流行這樣一種觀點:“要返璞歸真,要儘可能地具體,少用修飾語。”

這種說法對不對呢?我舉幾個例子。

《戀愛的犀牛》:

你是不同的,唯一的,柔軟的,乾淨的,天空一樣的,我的明明,我怎麼樣才能讓你明白?你是我溫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帶著陽光味道的襯衫,日復一日的夢想。

“不同”、“柔軟”、“乾淨”、“溫暖”、“冰冷”,按許多大神的說法,都是“大詞”,要儘量少用,可這裡用得好不好呢?說不好的你可以試著換一個“具體”一點的詞語來替代,或者直接刪去,看能不能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效果。

寫文章沒有那麼多規矩。華麗與樸實,並無高下之分。甚至包括答案中提到的節奏感,也並不是一部好作品的必要條件。

可以看到,上面例子中的形容詞用得很多很密,通過形容詞(動詞)的連用,可以增強文章的節奏感。有時候故意讓文字變得臃腫、絮叨,在表意上也能夠達到的效果。

因為實詞一般不影響句子結構,所以這裡著重說下虛詞。

虛詞用得不好,很影響文字的節奏感。

所以有許多寫作者為此而煩惱,如何去掉寫作中的虛詞?

以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為例。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我們加上兩個虛詞“如果”試試,再來看看效果。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如果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如果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雖然不影響語義和表達效果,但是從結構上來說,原有的節奏卻被破壞了。因為虛詞在很多時候,並無實在意義,和標點一樣,承擔了分節符的作用。

本來一氣呵成的一個段落,強行塞個虛詞進去,就講原有的節奏破壞掉了,用玄奧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把文章的“氣”給吹散了。

而且原文是沒有“如果”的,缺少了明確的前提條件,讀者讀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遐想,“是不是真的娶了?娶了會怎樣?”而加上“如果”這一假設連詞,就會從一開始戳破讀者的聯想:“不,接下來說的都是假的,只是一種假設。”

但是,虛詞也不是能省則省,因為虛詞同樣具有調整節奏,平衡音節的作用。

比如《離騷》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並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

這裡的“之”字就是為了補足音節,因為要與前文對應。

而“兮”字的取捨,在這裡又涉及到語言藝術節奏單元的概念了。

試著帶上“兮”字讀一遍《離騷》,再去掉“兮”字讀一遍,就會發現這個“兮”字對於調整文章節奏的巨大幫助。

若沒有兮字,讀的時候會很急促。而加上“兮”字,朗讀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拖長髮音。

再談談“因為...所以...”、“雖然....但是...”等可以組合使用的關聯詞。

在寫作中,絕大多數情況下不要兩個並用,比如“因為天冷,所以我不打算出去了”,這一句中,兩個關聯詞並用會顯得文章十分僵化呆板,像小學生作文。

4.語素

語素是最小的語言單位,在大多數情況下,和“字”的意思相同,但是不完全等同。

語素組合在一起,構成詞語(有的語素也可單獨構成詞),詞語又可連成句。所以語素的組合對於節奏感的把握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

“人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人們吶就都不知道,自己就不可以預料。一個人的命運啊,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這兩個句子的意思是一樣的,首句的“人”與“人們”也是可以互相替換的,主語“人”、“人們”都是詞,但在前者中,“人”既是語素又是詞,而後者,“人”只是一個語素。

這是因為“人”是一個單音節語素,既能單獨成詞,又能組合成詞。

而許多語素都是雙音節甚至是多音節語素,單獨分開來沒有與該語素有關的意義。

比如“尷“和“尬”都是粘著語素,單獨拎出來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組合成“尷尬”才有意義(“尬聊”是個新詞,不在討論範圍內)

而語素的多樣化組合會有助於形成節奏感。

舉個例子說明一下:

比如王小波在《我的師承》中提到普希金《青銅騎士》的兩種譯法。

正面例子: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負面例子:

我愛你彼得的營造

我愛你莊嚴的外貌

負面例子的問題就有很多,除了強行押韻以外,就是語素缺乏變化。

“彼得”、“營造”、“莊嚴”、“外貌”都是雙音節語素,連續使用會使得文字顯得僵化死板。

為什麼有的人用形容詞讀起來流利自然,而有的人用形容詞就顯得臃腫做作,語素的原因很重要。

此外,還有一些技巧,比如同一個意思,使用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來表達,句子節奏會完全不一樣。還有嘆詞的使用等等......這些太依賴語感了,講出來很難。我也力有不逮,就不多說了。

ps:

1.本答案的節奏感很差。

2.節奏感對於小說來說不是必須。尤其是很多後現代作品,對這些傳統的美學概念棄之不用。

3.文無定法,以上所說,只是希望能給大家啟發。

4.還有很多沒說到,比如通過修辭格的運用來加強節奏等等,因為實在是寫不完,後續整理出來了,我會再補上。

5.因為語音的流變,平仄在現代漢語中的影響越來越小了,因而並不是文字節奏的核心。

6.謝謝閱讀,點贊隨意。答案若有不足,請在評論指出。


美色視界


我認為藝術的節奏感是音樂,舞蹈,音樂、舞蹈的節奏感是動態的,給人以更直觀更真切更顯白的感覺。其實,任何藝術都是有節奏感的,因為藝術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物體都是有節奏感的。 各類藝術都有自己的節奏,最明顯的莫過於音樂,抑揚頓挫、快慢緩急、忽高忽低,或低聲吟唱、或暴風驟雨、或快馬加鞭,這一些些聲像詞彙,代表了節奏,給人形象的感受。 另外藝術的節奏感也表現在乎高低起伏、動態快慢的一種藝術手段。每種藝術形式都有節奏感,藝術沒有節奏感,就失去了藝術的審美效果,並沒有了藝術價值,就不能成為藝術。節奏感是藝術作品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節奏感是賦予藝術感染力的陶冶人們情操的審美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