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3萬兵力打贏彭城之戰,10萬兵力為何打不贏垓下之戰?

飛騰小子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劉邦的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初出關中的劉邦,項羽也不再是那個分封諸侯的西楚霸王。

彭城之戰

在彭城之戰中劉邦統領諸侯,依靠不是武力,而是利用諸侯對項羽的不滿,打著為義帝報仇的名義去的。


漢元年,五月劉邦和田榮共同起事。張良為劉邦謀劃,寫信給項羽說:“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意思就是漢王只是想取回當年本該屬於他的關中,只要達到目的了就不會向東了。

有人說項羽會信嗎?不會,當然不會,鬼才會信。其實張良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根本不在意項羽信不信,因為他又偽造了齊國和魏國將要叛亂的書信。很明顯,齊國和魏國對西楚的威脅更大,因為他們更靠近楚國。你以為張良是想用瞞天過海之計,實際上他用的是禍水東移。

田榮和劉邦叛亂是商量好的,陳餘也對項羽的分封表示不滿,於是向田榮借兵趕走了常山王張耳。現在東西兩面同時叛亂,一個說對你還保持著表面的尊重,另一個就在你眼皮底下打架,你說先去哪裡平亂,毫無疑問平定齊國是項羽最好的選擇。

於是劉邦趁項羽平定齊國之際,定三秦。漢二年,項羽弒殺義帝。劉邦號召諸侯討伐項羽,本來諸侯就對項羽不滿,現在有人帶頭,他們當然踴躍報名。於是他們組成聯軍56萬,浩浩蕩蕩的攻向彭城。而項羽此時還在齊國平叛。等回過頭來的時候,劉邦已經攻下彭城了。




其實此時的諸侯聯軍只是一群烏合之眾,就像陳餘以殺張耳為條件,才肯出兵。劉邦把一個長相酷似張耳的人殺了給陳餘送過去,至於他信不信不知道,反正他出兵了。因為他本來就對項羽非常不滿。

收拾烏合之眾最好的辦法就是擒賊先擒王。只要把劉邦打敗了,就是樹倒猢猻散。所以項羽率領三萬精騎,即可回師。劉邦這個時候在幹嘛呢?劉邦此刻正志得意滿,逍遙快活呢。據《漢書》記載

漢王破鼓城,收其貨賂美人,日置酒高會。

項羽很快就突破樊噲的防禦,到達了蕭縣。然後項羽從蕭縣包圍了彭城,在拂曉對劉邦發起了進攻。打的劉邦措手不及,於是劉邦軍大敗。劉邦從彭城逃到了靈壁,又從靈壁逃到了下邑,之後一路西逃,到了滎陽,韓信收攏殘兵與項羽戰於京索之間,擊敗了楚軍,才穩定住局勢。在《漢書》中記載

漢兵敗散而還,信復發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不能西。


諸侯聯盟在劉邦潰逃的時候,早就分崩離析了。

漢之敗卻彭城,翟王翳,塞王欣亡漢降楚,齊趙魏亦皆反,與楚和。

從彭城之敗,我們可以看出劉邦首先是驕傲自大,導致軍備鬆懈。然後是諸侯聯盟不夠穩固,最後劉邦用兵無方。

垓下之戰

我們再看垓下之戰,其實我們要把彭城之戰和垓下之戰銜接起來。在經過京索之戰後,劉邦在滎陽穩定住了局面,項羽無力西進,只好退兵修整。京索之戰,為劉邦爭取了一年的時間,直到漢三年四月,滎陽之戰才爆發。

韓信利用這個時間,滅掉了魏國,俘虜了魏王豹,保證了關中和滎陽的的補給線的暢通。次年滎陽之戰爆發,劉邦依靠敖倉的糧草與項羽對峙。韓信則率兵討伐諸侯,韓信先後滅掉了趙國,代國,齊國,又迫降了燕國。還在齊國滅掉了龍且率領的二十萬楚軍。

這個時候,劉邦的軍隊已經不單純的是諸侯聯軍的盟主了,這次不是靠喊口號團結起來的,而是用武力打下來的,這種穩固性和當初的聯盟式的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語。

劉邦也不再驕傲自大,在滎陽的劉邦守的其實很辛苦。劉邦依靠敖倉提供糧食,與項羽對峙,結果項羽斷了他的糧道。三年六月,劉邦和夏侯嬰孤身兩人逃到韓信的營寨,趁韓信睡覺的時候,奪取了兵權。

七月劉邦親自率領靳歙和灌嬰去斷楚國糧道,項羽聽說劉邦離開滎陽,猛攻滎陽,很快就攻破滎陽,成皋也宣告陷落。劉邦聽說滎陽和命令灌嬰與項羽在前線對峙,靳歙南下攻打楚國腹地,一直打到楚國彭城。

彭越率軍擾亂楚軍糧道,項羽聽說糧道被彭越截斷,也親自帶人去攻打彭越。他留下曹咎守成皋,並且叮囑曹咎不要堅守不出。但是劉邦辱罵楚軍,引誘曹咎出兵,曹咎果然中計,兵敗自殺。劉邦又重新奪取了成皋和滎陽,滎陽之戰宣告結束。

而在不久之後,遠在齊國的濰水之戰,項羽又損失了龍且軍團的二十萬楚軍,齊國被漢軍掉。項羽打算招降韓信未果,成皋和滎陽丟失,糧道被斷,楚國也大部分被灌嬰和靳歙攻下,楚國大司馬周殷也投降了漢王。

韓信乃從齊往,劉賈軍從壽春並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皆會垓下,詣項王。

項羽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十萬大軍沒有糧草供應,後路也被切斷,劉賈在項羽的必經之路上血洗了六個縣,對項羽實行堅壁清野,所以項羽甚至連可以容身的城池都沒有。


帶著一群幾天沒飯吃的士兵,一路逃亡,你還想打贏?真是異想天開。彭城之戰項羽率領的是精兵,劉邦率領的是烏合之眾,現在雙方剛好顛倒過來,何況指揮作戰的還是韓信,項羽連漏洞都沒地方鑽。


漁耕樵讀


首先,項羽以前的對手是劉邦、章邯、王離這樣的名將,這一次的對手卻是名將中的名將——兵仙韓信!!項羽和韓信都是頂尖的軍事天才,如果雙方兵力相同,鹿死誰手很難講,但是韓信現在是以六敵一,項羽根本沒有取勝的機會。

果然,楚漢一交鋒,韓信便以壓倒性的兵力取得了上風,漢軍一層層的壓上來,根本不給項羽喘息的機會。韓信明白,對付項羽這樣的對手,最簡單的方法最有效,那就是拿兵砸,反正我的兵比你多,看誰耗的過誰。

項羽最擅長的就是突擊戰術,那是依靠騎兵的速度優勢,朝敵陣一個方向死衝,只要衝開一條血路,殺入敵人的指揮中心,破壞敵人的指揮體系,敵陣必癱,敵軍必潰。韓信正是摸準了這一點,將指揮體系放在遠離戰陣的地方,以連環陣重重防禦,然後故意誘使楚軍突入,接著左右大軍合圍,以優勢兵力,將項羽活活擠死。

結果,項羽被層層疊疊的漢軍擠了個暈頭轉向,漢兵殺了不少,卻殺了又有,殺了又有,無窮無盡,沒完沒了,他左衝右突,卻始終無法靠近那個以近似變態的陣法所防禦的漢軍指揮台。

圖:清代民間年畫,十面埋伏

韓信和劉邦躲在後軍嘿嘿笑了起來,你想衝到我們面前打突擊,沒那麼容易,弱智才會跟你一樣身先士卒找死呢!你有超級騎兵,我有人海戰術,兩相消抵,你討不了大便宜。怎麼樣,沒招了吧,傻大個兒!

項羽的確沒招了,無奈之下,項羽只好退回楚營固守。此一戰,戰況慘烈之極,楚軍損兵八萬,漢軍損兵十多萬。乍看起來,好像漢軍吃虧了,其實不然,繼續這麼打下去,項羽總有把兵拼光的那一天,而漢軍的兵源,卻無窮無盡,要知道大半個天下都在劉邦手裡呢,就算你項羽在江東的援兵來了,也根本不夠你玩兒的。

圖:垓下古戰場項羽塑像

全天下的兵力,再加上劉邦、張良、陳平、韓信、彭越、英布、周勃、曹參、灌嬰、樊噲全體楚漢群雄,對付一個項羽和僅剩的兩萬楚兵。就好像用整個中國籃球隊去打一個喬丹,這球賽還用比嗎?


千古名將英雄夢


項羽打贏了垓下之戰!他突圍了!只是心已死!放棄了!

垓下之戰,項羽最後的結局,是在烏江自刎身死。其實,早在垓下,虞姬死的時候,項羽的心就死了一次。那時,項羽活著從垓下突圍,只是為了給死去的兄弟報仇。

項羽一直沒有放棄,一路逃,一路逃,直到見了烏江亭長。我不知道烏江亭長給項羽說了什麼?可能說“江東已經十室九空”,可能說“江東已被劉邦掌握”,以至於最後項羽說出:“無顏再見江東父老”的話。

此時,項羽的心徹底死了!項羽徹底放棄了生的希望!這不是打不贏!在我心中,項羽是勝者!項羽做到了永遠的英雄!

彭城之戰,項羽能以三萬打敗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靠的是就是“閃電戰”!

公元前205年,劉邦聯合殷王司馬印、常山王張耳、河南王申陽、韓王信、魏王豹等諸侯組成聯軍攻打項羽。當時,項羽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除了聯軍的攻打,其他諸侯都作壁上觀。

此時,齊國還沒有平定,楚地已搖搖欲墜。在這種條件下,項羽採用了一個大膽的戰術。他讓麾下諸將繼續攻打齊國,自己則率領三萬精騎,南下彭城。在劉邦等聯軍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項羽連戰連捷。

當時,項羽夜間抵達,拂曉時分,發動攻擊。劉邦等人還在睡覺,在項羽的突然攻擊下,根本不能有效的組織抵抗。於是,這群諸侯組成的烏合之眾,只能亂做一團,被項羽逐個擊破。

彭城之戰是速戰速決的典型之戰,項羽半日之內以三萬破五十六萬,比德國14天打下了波蘭更早更快!

垓下之戰,韓信能以三十萬打敗項羽的十萬,靠的是就是“心理戰”!

公元前203年,劉邦單方面撕毀鴻溝和議,向正要回江東的楚軍發起追擊。同時為了讓彭越和齊王韓信儘快出兵幫忙,封了大片領地給他們倆人。劉邦又命令劉賈率軍聯合英布北上集合,五路大軍在核下包圍了項羽。

此時,灌嬰攻佔了彭城,佔領了大片的楚地。楚大司馬周殷也已投降了英布,局勢對項羽極其不利。

為了徹底殺了項羽,漢軍以韓信率領的三十萬大軍為主力,層層包圍了項羽大軍。期間,漢軍夜裡高唱楚歌,引發了楚軍的思鄉情緒,無心征戰。

於是,虞姬自刎,項羽突圍。最後,項羽遇烏江亭長。烏江亭長,“漢軍”最後殺招,徹底瓦解了項羽的鬥志!

項羽是死了,可他活在很多人的心中,畢竟英雄永存!


說槽點


彭城之戰是項羽主動進攻!早都謀劃周全了!垓下之戰,項羽變成了防守!而且之前已經遭到了毀約、偷襲、固陵鏖戰一系列過程,缺衣少糧的,全靠楚霸王的這個精神支柱撐著全軍的鬥志!

彭城之戰時,項羽雖然也是陷入孤立,腹背受敵!但是項羽卻敢於主動進攻,三萬奇兵,閃電般地直奔劉邦的指揮中樞!當時的時機選擇在拂曉,諸侯聯軍都在睡大覺呢,聯軍陷入混亂,自相踩踏,根本組織不起來抵抗!一直逃到滎陽,才穩住陣腳!

垓下之戰,是聯軍圍著項羽打,雖然十萬楚軍作戰勇猛,還是寡不敵眾,戰死8萬!退守垓下之時,項羽還剩兩萬人!聯軍也一樣損失慘重,面對兩萬楚軍也只敢“圍之數重”!楚軍缺糧,只能突圍!兩萬人分組突圍,一夜血戰,項羽自帶800騎“潰圍而出”,直到第二天天亮,昏頭轉向的漢軍才獲知項羽已經成功突圍“南去”!....

垓下之戰,說來應該還是說楚霸王打出了應有的水準,換誰放到他那個位置根本跑不出去!十萬疲憊卻糧楚軍對陣60萬聯軍(也有說70萬),可以說是項羽一人單挑當世所有英雄豪傑!項羽若肯過江,意義不下於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絕對是一次偉大的“反圍剿”大勝利!


手機用戶54723033985


之前回答過一個類似的問題,現在我用最簡介的語言,最全面的角度解答一遍這個問題。
鉅鹿之戰項羽率領5萬楚軍,破釜沉舟大破秦軍40萬。彭城之戰,項羽率領3萬楚軍大破劉邦56萬聯軍。這兩次戰役放整個中國戰爭史上都是輝煌的存在。羽之神勇,千古無二,霸王一名可謂實至名歸!


但為何垓下之圍時項羽還有十萬大軍卻破不了以韓信為主的30餘萬大軍呢?其實還忽略了很多重要的問題,這一點我們要從鉅鹿之戰說起。當年項羽率領5萬楚軍大破40萬秦軍時其實還有10萬諸侯的聯軍做壁觀上,而秦軍雖然人勢浩大,但多為秦軍強徵的民夫,朝堂上又有趙高挑撥離間一度的陷害王離,況且楚軍多為征戰精銳,又破釜沉舟,背水而戰(背水之戰為指韓信滅趙),楚軍沒有任何退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退回就是死,前進尚有一線生機,當然拼命的往前衝,項羽親自上陣殺敵,秦軍為此折服,楚軍無不仰望項王天威,生擒王離,誅殺蘇角,逼項章邯,一戰成名名揚四海,士兵唯不仰望霸王威名,士氣大漲!
彭城之戰時,劉邦多為諸侯聯軍,本來就是上下不一,各有矛盾,毫無戰鬥力可言,隨時有散夥的可能,而項羽3萬精兵,全是血海里殺出來的強兵悍將,兩軍一開戰即知強弱,諸侯紛紛倒戈,打的劉邦棄子而逃!再說垓下之圍,以韓信為首的聯軍把項王圍困在垓下,十萬大軍如困獸之鬥,韓信設下十面埋伏如天羅地網,楚軍無路可逃,夜裡韓信讓士兵紛紛唱起楚地歌曲,楚軍聽到後無不衍生起了思想之情,認為楚地也被劉邦軍隊攻陷,軍心極度不穩,士氣迅速下滑,項羽聽後也是這麼想的,漢軍軍營裡那麼多士兵會唱楚歌,認為楚地已經被劉邦奪取,項羽見大勢已去連夜帶領八百騎兵精銳突圍。


韓信急忙派遣五千士兵追擊,項羽因迷路(史記記載為田父所騙),最後被漢軍追上,數戰後僅剩28人,項羽自己一人奮勇殺敵百人,奈何已大勢已去,無力迴天。項羽自刎於烏江,漢軍一擁而上搶奪項羽屍體邀功!除了軍心不穩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民心所向,劉邦在奪取關中時就和百姓約法三章,百姓紛紛心向漢王,而項羽屢次屠城坑士導致天下人都知道項王殘暴。項羽自命不凡雖然有勇有謀,但又有婦人之見且優柔寡斷,大開歷史倒車恢復分封制,最後被劉邦一統江山也是必然,如果歷史重來一次敗的還是項羽!

(項羽頭顱安葬之地)(漢長陵劉邦安葬之地)

何等諷刺,終究離不開“勝者為王,敗者寇”這一千古定律!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明月清風閣


彭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這一場戰役,之所以劉邦會吃敗仗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因為這支軍隊有問題,第二是劉邦的大規模戰役的駕馭能力還欠火候。

劉邦帶領的這56萬大軍,都是聯軍,並不是屬於劉邦自己的軍隊,屬於劉邦真正的軍隊頂多也就是十萬人。這支聯軍中有關中的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魏王魏豹也歸順了劉邦,還有趙王張耳,常山王陳餘,再加上韓王,山賊彭越的人,最終組成了這56萬大軍。劉邦此前絕對沒有帶過如此多的人馬,這時候的劉邦,肯定是志得意滿的,畢竟自己手裡有了56萬大軍呀,實力雄厚,完全可以信息滿滿的,這56萬大軍,到了彭城之後,還不是分分鐘,就把彭城給拿下來呀。他們到達彭城的時候,確實是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就佔領了彭城,這就更加滋長了劉邦的驕傲情緒。這時候的項羽,正在齊地和田榮打,劉邦正是趁著項羽不在彭城,偷襲了項羽的老窩的。當項羽知道彭城被劉邦佔領之後,然怒不可遏。畢竟楚軍的家人,都是居住在彭城之中的,劉邦佔領了這裡

項羽知道了立馬帶著他的部下連夜殺了回來,項羽就挑選了三萬個驍勇善戰的騎兵,開始火速前往彭城幹劉邦去了。此刻的劉邦,還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呢,他們通宵達旦的慶祝著這次勝利呢,所以,劉邦並不知道項羽悄悄的已經來到了彭城。而且項羽進軍的時候,都是白天休息,晚上進軍,這樣就避過了劉邦的耳目。當項羽到達了彭城偷襲了劉邦的軍營之後,劉邦這才知道項羽殺來了。這時候劉邦真的是毫無準備,而且他帶領的軍隊,都是一群聯軍,這些軍隊只顧著逃命,根本就不聽他的指揮,你說這個仗怎麼打?五十多萬人一起逃命,那項羽的騎兵打起他們來,還不是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呀。再說了劉邦聯軍裡的這些王,當時也並不是真心歸順劉邦。

他們一看項羽來了,有的人就紛紛的放下了武器,投靠了項羽。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還有魏豹,張耳等人,看到項羽如此了得之後,又投靠了項羽。項羽對他們喊出的口號,就是投降過來的話,可以既往不咎,所以,這就是劉邦的聯軍,毫無抵抗力的根本原因。

最終在彭城之戰,劉邦自己的十萬人馬,幾乎都被項羽給殺了一個一乾二淨,所以,劉邦也只能狼狽的逃跑了。

垓下之戰,是霸王項羽一生唯一沒有取勝的戰役。

  當時,項羽兵十萬人,內無糧草,外無援兵,人困馬疲。

  劉邦自帶兵二十萬以上,招集天下諸侯會而擊項。齊王韓信三十萬大軍,彭越、英布,劉賈五路大軍於垓下對項羽形成合唯。總共兵力在八十萬到一百二十萬之間。戰爭的全過程據高祖本紀:

  “ 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

    幾路大軍圍困項羽。作為項羽一方,該如何出擊才有勝利的希望?先看劉邦一邊。韓信一部很顯然是大軍的骨幹力量。如果能一舉擊潰韓信大軍,其他的就可以一併給收拾了。而且只能對韓信一部發起攻擊,如果攻擊其他部人馬,一但被韓信這股可怕的力量從後面發起攻擊,局勢將難以應付。

  而劉邦一方。韓信首先與項羽交戰:

  一,如果韓信勝,項羽敗退時四面出擊,可一舉擊敗項羽大軍。

  二,如果韓項相持不下,左右兩軍齊上,也可敗楚軍。

  三,韓信戰敗,退卻,左右軍齊上,韓信軍再回頭,三路出擊,可敗項羽。

  四,韓信潰敗,潰不成軍,則項羽軍可橫掃劉邦各路大軍,劉邦大敗。

  所以,只要韓信能堅持不至被打得潰不成軍,就一定可勝。反過來,項羽唯有將韓信軍徹底擊潰,才能取勝。也就是能不能擊潰韓信大軍,為此戰的關鍵所在。

  至此我們可以討論一下韓信敗退是不是一種謀略?韓信軍戰敗是能夠預料的,但是有孔費的左右大軍作後盾,不用害怕。如果韓信是詐敗有沒有可能?決無可能。首先,三十萬大軍要調頭不是簡單的事,何況有強敵在後。其次,項羽何等兇猛,拼盡全力也未必可以抵抗,哪還有詐敗的餘力。

  所以從戰局上看,韓信不必詐敗,從條件上,不允許他詐敗。所以韓信是真敗。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當時韓信軍三十萬,但是項羽軍最多隻是幾萬軍攻及韓信。史書說十萬軍,沒錯。但是,當時項羽四面被圍,難道不用留下固守之軍嗎?如全軍出動,漢軍輕易可佔項羽陣地,那時戰也不能,退也不是,大軍將毀於頃刻之間。所以此時項羽發起攻擊的人數不過幾萬而已。所以現在應該明白兵力的懸殊有多大了吧!

綜上所述:韓信是真敗退,而霸王是真的力盡了。

    總結:霸王十萬軍,糧草盡,援兵無,兵馬疲憊。面臨百萬漢軍,有劉邦、韓信、彭越、英布、周殷,劉賈等善戰之士;有張良,陳平等智慧謀臣,以漢擊楚猶如以大象之勢擊幼鼠之能。楚兵之形勢豈是人能夠扭轉的,豈能推責於霸王,而論之用兵有失。

 





忘川秋水981296133


首先,彭城之戰項羽兵力不止3萬,司馬遷只是說項羽從齊地帶回3萬楚軍,但是楚地是項羽的大本營,難道真的無一兵一卒?顯然不是。再說劉邦等五路諸侯能出動多少兵?劉邦又能否指揮的動另外四路諸侯?五路諸侯能出動56萬兵力根本就是在放屁,因為除劉邦和陳餘外,另外三路都是三流諸侯,加一起湊不出6萬兵力,那劉邦和陳餘就得湊出50萬兵力,平均25萬,顯然連謊都不會說了,我們知道鴻門宴分封時項羽擁有梁楚九郡,為實力最強諸侯,劉邦只有漢中、巴、蜀三郡,加上新擴張的關中部分,實力仍不及項羽;至於陳餘,項羽分封給他的封地僅三個縣。如果劉邦和陳餘能出動50萬機動部隊,那項羽作為當時最強諸侯會有多少兵力?30萬不為過吧!那項羽以30萬機動部隊連六七萬齊軍主力都消滅不了,是不是太菜了點?而且這隻菜鳥用30萬兵力都對齊地無可奈何,偏偏從30萬兵力裡挑出3萬又開了掛,能打敗所謂56萬聯軍,並斬殺20餘萬。我就奇怪了,項羽30萬兵力伐齊時怎麼不能斬殺個四五萬齊軍,這難度低多了吧!所以綜合來看,這筆糊塗帳當不得真


風雨柔情v


兩個不可同日而語。彭城之戰戰,劉邦乘項羽都城空虛,率56萬諸侯聯軍一路勢如破竹攻下了彭城。當時項羽率楚軍主力在齊地平亂,英布因為個人原因又"不設防",給了劉邦成功的機會。


而得知都城被攻破後,項羽做出了果斷反擊的決定。為了不打草驚蛇,項羽只能率三萬鐵騎反擊。當然,這三萬鐵騎不是一般的騎兵。是項羽訓練出來的秘密武器一樓煩騎兵,具有超強的戰鬥力。


結果出奇不意的出現時,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劉邦原本就各懷鬼胎的聯軍根本就沒有抵抗力,被大敗。於是乎,項羽以三萬大軍擊敗劉邦56萬聯軍的歷史記錄。


而垓下之戰,情況已大為不一樣了。垓下之戰是項羽和劉邦經過長達4年的爭戰之後的最後大決戰。這個時候的項羽各種優勢已消失殆盡,己是強弩之末,歸附他的諸侯王被韓信征伐平定,唯一跟隨他的主力部隊疲憊不堪,再加上糧草告急,已是人心渙散,眾叛親離。其戰鬥力大大削弱。

而此消彼長,劉邦勢力已豐,各路大軍合圍把項羽圍困於垓下。不說劉邦的大軍人數已超過50萬,遠遠超過項羽的十萬大軍,而且士氣和鬥志等都遠超項羽所率的楚軍。

再加垓下決戰前,劉邦審時度勢的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韓信指揮,韓信別出心裁的奠出"十面埋伏"的戰略部署和"四面楚歌"的戰術策略,最終打敗項羽已是毫無懸念的事了。

總之,垓下之戰,項羽的十萬大軍打不過劉邦大軍,不是項羽個人能力能決定的,而是大勢所趨的必然結果。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前202年,垓下。

項羽這幾天總是回想起幾年前的鉅鹿大戰和彭城大戰。

是呀,他有資格這麼回想。一個人,一輩子能打一次這樣的仗,就足以名揚千古了。

古往今來,有幾人能如我項羽一般,打贏兩次這樣的戰役?

而老子項羽,完成這兩次神作時,才20幾歲!

漢軍軍事素質提高,嚴陣以待。項羽即使取勝,也無法擴大戰果,扭轉戰局

對於以少勝多,上演大翻盤,項羽實在再熟悉不過了。

比起連番苦鬥的鉅鹿大戰,彭城大戰,項羽勝得似乎順利得多。

彭城之戰時的劉邦聯軍多是義軍出身,軍事素質普遍不高。且對鉅鹿之戰中楚軍表現印象深刻,有恐懼心理。因此,在面對挫折時,極易出現軍事災難。

當時,項羽一眼看出了漢軍的命門:漢軍皆是諸侯之軍。這些軍隊,當年我在鉅鹿之戰時見識過。他們當時看到楚軍的表演後,“膝行而前,不敢仰視”。我們只要在出其不意的方向出現,初戰勝利,就能擴大這種恐懼心理。我就有機會送他們一場軍事災難!

隨後,他又看出了漢軍的第二個弱點:漢軍將主要防禦放在北面。而在西面的防禦則部署兵力薄弱,我軍只要從西面出兵,就能迅速從背面攻擊漢軍,驅趕漢軍!

為了不給漢軍調整部署的時間,項羽只能選擇閃擊戰,快速出擊,快速追擊!於是項羽留下眾將帶兵繼續進攻齊地,只選擇了三萬精銳騎兵間道兼程。

楚軍迅速出現在漢軍西面的蕭縣。連續擊敗漢軍,在漢軍防線背後打開了一個巨大的口子。隨後楚軍開始側擊、背擊漢軍大軍。漢軍猝不及防,連續撤退。

撤退?於是,漢軍的第三個弱點出現了!彭城以南不遠,就是睢水的兩條支流——谷水和泗水!漢軍想撤退,用空間換取時間調整部署?哈哈,來吧!

楚軍的追擊到達河岸邊時,聯軍將士根本沒有時間和空間,別說調整部署,就是起碼“結陣而戰”都做不到。漢軍如同被驅趕的牛羊,有的被項羽軍屠殺,有的冒險涉水被淹死。一時間,“睢水為之不流”!

現在想起彭城之戰來,項羽依然自豪不已!

楚漢戰爭末期的漢軍,戰鬥力已經截然不同。且常年對楚軍對峙,早已克服對楚軍的恐懼心理。

可是,如今的漢軍,早已經不是當年的模樣了。

多年的交戰,漢軍已經在震天的喊殺聲中成長起來。

前段時間,面對追擊而來的漢軍,項羽在固陵發起了反擊。一度打敗劉邦!可是,漢軍卻迅速地退入“深溝壁壘”,井然有序,項羽軍雖然取勝,卻完全無法擴大戰果,扭轉戰局!

韓信組織有方,項羽難以再以少勝多

隨後,劉邦分封土地給各王。韓信、彭越、英布,各路諸侯紛紛趕來。

敵眾我寡,項羽深知:士氣低迷時,只要取得一、兩次鼓舞士氣的勝利,軍心、士氣就能得到振作,就還有機會!

聯軍最強的,不正是韓信嗎?我先打敗韓信,我軍士氣必然大振,敵軍士氣必然大沮!

於是,項羽與韓信,進行了一次激烈的碰撞!漢軍以韓信率三十萬大軍(對於史記中的兵力數字,筆者持謹慎採信態度)進攻,項羽軍迎而上!一番激戰,韓信軍退卻。項羽正要大舉追擊,韓信佈置在側面的孔將軍、費將軍(這兩位將軍承擔如此重任,居然名字都沒留下,背後有什麼故事嗎?)迅速側擊而來,兩軍短兵相接,天昏地暗,不分勝負;此時,韓信軍調整後回身殺來,項羽不敵,退兵。

韓信,這位當年的執戟郎,堪稱敵手!可惜今日楚軍兵力不敵,不然,必有更精彩的龍爭虎鬥!

楚軍少糧,士氣低迷

從固陵到垓下,楚漢兩軍互有勝負。但楚軍兵力不濟,逐漸被包圍。

項羽想起當年彭城奇蹟時,一定會常常想起當年楚軍戰士們那一張張鮮活的面容,那一雙雙自信的眼神中,閃爍這項家精銳的豪氣,那一個個眉宇之間,閃爍著項家有我無敵的英雄氣概!

可是,現在,項羽走出大帳,他看到的,卻是一張張疲憊不堪的面容。連年鏖戰,卻不想後方的彭城都丟了,寸功沒有,挫敗不已;好不容易楚漢和議,個個歸心似箭,只想回家療養戰爭的創傷。不想,又突遭遇敵軍背信棄義,陷他們於險惡的圍困,糧草不濟!

恰此時,隱約聽見遠方傳來楚人的歌聲。那歌聲,深沉、憂傷。不要說普通士兵了,就是項羽本人,也不免一絲憂愁:難道我們的家鄉都已經淪陷了嗎?

回到大賬的項羽,發出了悲壯的聲音:”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虞姬在一旁輕輕和之········

當年意氣風發的項家軍早已人心渙散,項羽,即將迎來自己悲壯的解決。

好吧!垓下終究不是彭城。可是,我項羽就算是死,也要死得千古絕倫!別了,虞姬,明日,我要為你,獻上一場驚天動地的謝幕演出!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自由體詩》

——(項羽,三萬勝,十萬敗,一劉季,一韓信。引軍三萬得其勢,領兵十萬失其運)

三萬後面有援兵,十萬已是傾國軍。

前鋒一至後軍至,突圍而去去幾亭。

去幾亭,兵力盡,淚眼望天無處行。

只剩八百餘騎敗,垓下之地必有因。

——):自由體詩。它不是打油詩,口水詩,順口溜,現代詩,古詩,近體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