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風華》孫若微為什麼沒有殺朱棣而是救了皇帝一命呢?

曉麗說影視


《大明風華》中,在孫若微面聖那天,朱棣被刺客刺殺,一直想殺朱棣的孫若微,不但沒有出手殺他,反而為他擋了一箭。難道短短時間內她被皇上感動,不想殺他了?

其實不是,孫若微的父母是朱棣所殺,她一直對其恨之入骨,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報仇。但這次近距離的站在朱棣面前,卻沒有動手,我想有三個原因:

第一,養父和徐濱還被關在詔獄,她不能輕舉妄動

朱瞻基對孫若微一見鍾情,為了留住孫若微,就把她關在太子府內,但皇上知道朱瞻基帶回一個女孩,打算見見。

朱瞻基知道孫若微對爺爺的恨,之前就刺殺失敗過,如果讓他們見面,擔心孫若微一衝動會再次刺殺皇上。這樣不但孫若微性命不保,就連自己也受牽連。

朱瞻基勸不了,只好找徐濱幫忙,當然前提是朱瞻基會保他們的安全。徐濱是個聰明人,瞭解若微的脾氣,雖衝動但懂是非,就故意說:“做你自己想做的就好,大不了我們三個一起死,黃泉路上還能有個伴。”

若微雖然應承著,但不會真的為了報仇,犧牲養父和徐濱的性命,徐濱看懂了她的心思,所以一次次強調:“

你得把這戲唱下來,我們才能活著。”

把戲唱完或者殺了他,我們的命交到你手裡。”

孫若微知道自己的衝動會有什麼後果,所以見朱棣時,她不會輕舉妄動,無論多痛苦,也必須忍著。

第二,皇上做局,故意試探

孫若微不殺皇上,或許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她看出了皇上對她的試探。

在朱瞻基帶著孫若微見到皇上後,皇上故意把朱瞻基支開,讓孫若微跟著自己。

我想這時,皇上其實已經知道了孫若微是一個逆賊,想刺殺自己。有兩個地方可以看出來,一是太子妃曾對胡尚儀說過:“瞻基說那是個女欽犯,不讓我見。”

胡尚儀是皇上殿前的人,負責皇上的安全飲食,太子妃都求過她,希望她能在殿前多替太子美言,可見皇上對胡尚儀的器重。所以,她或許會向皇上稟報過此事。

另一個地方也能看出皇上對若微的懷疑。在太子帶著孫若微出現的時候,皇上隨口問了身邊的太子:“那姑娘哪兒來的?什麼地方的人?怎麼認識的?”

看似是普通家長見孫媳婦都會問的問題,但依朱棣小心翼翼的性格,不會讓孫子領一個來歷不明的女孩。可能事先調查過孫若微的來歷和背景。

雖然皇上寵孫子,也不可能讓他和一個對自己有危害的人在一起。所以,就藉此機會,設局試探一下孫若微。

第三,她為朱棣擋箭是本性使然

之前皇上回京,若微同夥安排刺殺,失敗後,很多同夥被關進監獄,當時的她想盡辦法救朋友出來,甚至還說,只要他們出來,哪怕不報仇也行,可見,孫若微其實是一個善良的人。

所以有人刺殺朱棣時,她反應不是補刀,而是撲向皇上為他擋刀。這其實就是她的本能反應。

危險來臨時,沒有逃跑,而只想著身邊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她將來能成為一代明後,歷經五帝六朝,數次救明朝於水火之中。

因為她心中有大愛!


子木聊劇


孫若微是個有大格局觀的女人,這決定了她不會因為個人私仇,置天下萬民的安危於不顧,也許這也是她註定嫁入皇家的一個重要原因。

孫若微是靖難遺孤,眼睜睜看著父母死在自己面前卻無能為力,唯一的親妹妹從此也下落不明,所以她一直都視朱棣為不共戴天的仇人。

十年後,她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家閨秀,可是對於朱棣的仇恨也是與日俱增。機緣巧合之下,她邂逅了皇長孫朱瞻基,二人成了歡喜冤家。

朱瞻基對孫若微好感倍增,費勁千辛萬苦,終於將自己鍾情的女子,引薦給皇爺爺,也就是永樂大帝朱棣。以前處心積慮想刺殺他,如今仇人就在眼前,為何孫若微不但沒出手,還救了朱棣一命呢?

孫若微的答案是“我死了就死一個,皇上要死了會死很多人”。的確如此。她雖然視朱棣為仇人,但沒有被仇恨矇蔽心智,她高瞻遠矚,考慮全面,這是最令人稱道的地方。

再說,孫若微本是一個心底善良的姑娘,見不得別人受傷,即使那個人與她有血海深仇,可是對於生命的憐惜之情,促使她義無反顧替大仇人擋了那一箭。

她的不忍心,她的大局觀,不但讓朱瞻基對她情根深種,也讓心機深沉的一代帝王朱棣感慨不已,直言孫子找了一個好姑娘。

孫若微因為替皇帝擋箭,從而因禍得福,即將成為太孫妃,也使的拯救靖難遺孤的事情推進了一大步。孫若微的出生,就是為了造福天下蒼生,所以她只會救人不會害人。


劇來叨


在《大明風華》中,湯唯飾演的孫若微無疑是一位聰明的姑娘,她的聰慧在於明局勢,知輕重,懂取捨。

孫若微並非不想殺了朱棣。

孫若微是靖難之役的受害者。家破人亡的時候,她已經是個懂事的孩子了。在孩子的認知裡,父母就是死於這場戰爭。如果沒有這場戰爭,她是官宦家的小姐,有父母,有妹妹,一家人其樂融融。

在被養父救走並撫養的過程中,孫若微接受的教育就是練好武功,學好本領,將來進京找朱棣報仇。他們的終極目標就是殺掉朱棣,給死去的家人報仇。

當孫若微拿起水果刀削梨子的時候,她的腦海裡想的就是殺掉朱棣的場景。

只是,理智讓她放棄了這個想法。

孫若微清楚,如果殺了朱棣,自己的養父和同伴都活不成。

孫若微是以侵犯的身份進皇宮的,在宮中實際上過著被軟禁的生活。這一點,她心裡很清楚。

朱棣對於孫若微的身份也非常清楚。所以,讓孫若微單獨到自己面前,又給她拿水果刀的機會,實際上是對她的考驗。

如果孫若微真的用水果刀殺朱棣,成功的概率其實是微乎其微的。

原因有兩點:

第一,皇宮大內遊園,人員混雜的情況下,怎麼可能一點安保措施都沒有呢。特別是孫若微離皇帝那麼近,手上又有刀,在暗處不知有多少雙眼睛盯著她。

第二,朱棣對孫若微可能採取的行動是有心理準備的。朱棣表面風淡風輕,實際上始終沒有忘記提防孫若微。

因為孫若微一直沒有動手,朱棣認為她比較謹慎,所以安排了假意刺殺,以此刺激孫若微動手。

為什麼是朱棣自導自演的呢?因為朱棣中的那一箭,根本沒有什麼大礙。反而藉著這一箭,收了朱高熾的權力,給朱高煦粉墨登場的機會。

這樣看來,孫若微是根本殺不了朱棣的。如果她表現出刺殺朱棣的任何意向,就會給自己和家人、同伴帶來殺身之禍。

同時,朱高熾一家也會因為孫若微受到牽連。

孫若微之所以做出護駕之舉,是因為她要與朱棣做交易。

從進入京城之後,孫若微一行完全被朱高煦捏在手裡,成了別人爭權奪利的棋子。

孫若微看得很清楚,想報仇根本不可能,再執著於報仇,只能是白白送了性命,為他人做嫁衣裳。

所以,比起報仇,她覺得應該想辦法好好活下去。不僅自己和家人要活下去,她還希望當年因為靖難之役獲罪的三萬多人能重返家園,好好活下去。

基於這個想法,孫若微選擇護駕。

  • 不論這一輪刺殺的主使是誰,不論是真刺殺,還是假刺殺,孫若微當著多國使臣面前護駕是事實,差點丟掉性命也是事實。
  • 朱棣是個非常在意名聲的人,特別是到了年老的時候,就越發在意世人的評價。因此,他必須將孫若微當成恩人一樣對待,即便他心裡清楚,孫若微是靖難遺孤。
  • 孫若微對朱棣的心理有一定的瞭解。他希望世人記住自己的功績,忽略自己當年的奪權行為。所以,他希望與靖難之役的受害者達成和解,以此消除自己的負面評價。

這三點成為孫若微與朱棣達成交易的前提,缺一不可。

既然孫若微的終極目標不是殺死朱棣,而是讓靖難之役的受害者好好活下去,那麼她只能選擇救駕,而非成為別人手上的利刃和棋子。


圓滾滾的蝸牛先森




站在朱棣身邊的孫若微不是不想殺朱棣,削梨的刀都握在手裡了怎會不想殺朱棣?



對於孫若微來說最恨的兩個人一個是姚廣孝一個是朱棣,因為這兩個人害的她失去了原本幸福的生活,失去了自己的雙親還和妹妹走散。從此她的生活變得顛沛流離,她的人生目標只有復仇二字,怎會不想殺朱棣呢?



姚廣孝可以想殺他就去找他?而朱棣不是每時每刻都有見到他的機會的? 只是當時的孫若微最終自己的理智戰勝了衝動罷了,因為她想到了自己的父親,自己的朋友還有那遠方的3萬靖難親人們在等著回到屬於自己的家。



如果她一時衝動不僅僅是自己失去了生命,還有她身邊所有的人都得陪葬,還有那些靖難同胞們可能永遠都要回不了家,永遠被稱為罪人!



還有可能連累朱瞻基,此時的孫若微到不是對朱瞻基有多大的感情,更多的是礙於朱瞻基的身份——皇太孫,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可能會因為她而丟了性命,那麼未來的皇帝又會是誰,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



那麼靖難遺孤的未來也堪憂? 姚廣孝和朱棣兩個人對於孫若微來說,她可能更想殺姚廣孝,因為姚廣孝是鼓動朱棣造反的人!也許孫若微認為姚廣孝才是罪魁禍首,所以在面對朱棣的時候她會猶豫。


NANA阿卡麗


她不想義父、徐賓等人被殺害,她想求朱棣饒恕三萬靖難遺孤,讓他們恢復正常人的生活,正如出家的朱允炆所說:孫若微行的是"菩薩道"。這個女人有菩薩般的心胸、作為。


跪射俑


不是不想殺,而是當時的條件不允許,第一,她的那些兄弟還在牢裡,並且還被太孫看管,第二,當時有很多外邦的人在和皇帝進行交談,如果皇帝死了,會引起外亂,第三,孫若微本身就不想造反,也不是邪惡之人,反而很善良,,她心裡很清楚自己是被利用的,也不想被利用,被枉死,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殺反而救了皇帝一命


小麋鹿愛迷糊


怎麼的也得尊重歷史啊 對吧


緣隨清風


因為歷史無法串改


讓情緒飛一會兒


女孩子內心還是希望大家都好好活著,逝者已矣,如果為了報仇把生者再搭進去,也不值得。


文森特的八卦心


殺了朱棣她和她的那些兄弟都得死,所以是為了救他們,下集預報裡也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