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山西出過哪些名將?你怎麼看?

黃縉教shou


山西,是中國一個農耕文明出現比較早的地區,算“早熟”,山西曆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戰亂不斷,從春秋時期的晉國起算,也有3000年的戰爭史。山西,地靈人傑,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都有名將湧現!

1,先軫:春秋晉文公晉襄公時期的晉國軍事統帥,統兵指揮了晉楚的城濮之戰並大勝,是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機動作戰;統兵指揮了對秦的“崤之戰”並大勝,是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伏擊戰。

2,漢朝的衛青、霍去病,都是出自山西的名將.

3,三國兩晉時期的重要軍事將領也很多,關羽、張遼、毌丘儉、王昶、王渾等,毌丘儉兩次徵東高句麗獲勝,刻石碑記功,碑今在遼寧博物館存放.

4,唐朝尉遲恭,薛仁貴,隨著演義、評書的傳播,在中國家喻戶曉

5,北宋有狄青,南宋有孟珙

6,明朝有孫傳庭!

近代有抗日名將傅作義、十大元帥徐向前!


先人性後理性


開國將帥中,山西籍的有47人,其中元帥1人,上將2人,中將1人,少將43人。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將以上的山西籍將帥:

徐向前( 1901-1990),山西忻州五臺縣人,徐向前元帥畢業於黃埔一期,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抗戰時期,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趙爾陸(1905-1967),山西忻州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人,趙爾陸歷任任晉察冀軍區第2分區司令員、冀晉軍區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趙爾陸任晉察冀軍區參謀長、華北軍區參謀長兼後勤司令部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董其武(1899-1989),山西運城河津市樊村鎮固鎮村人,董其武原系國民黨軍傅作義的部將,參加了由傅作義組織指揮的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董其武被國民黨任命為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解放戰爭後期,董其武率部起義,並加入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後,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綏遠軍區副司令員、第23兵團司令員。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董其武率部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兵團司令員。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

常乾坤(1904-1973),山西運城垣曲縣王茅鎮下毫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常乾坤是解放軍空軍的創建者之一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東北航校的校長,為解放軍培養空軍人才。新中國成立後,常乾坤出任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常乾入朝作戰,擔任志願軍空軍副司令員。


袁衛宇


春秋戰國時期(前770—前211年)


先軫 曲沃(今山西聞喜)人

廉頗 山西太原(一說山西運城)人。


漢朝(前202—220年)

衛青 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霍去病 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三國時期(漢末—280年)

關羽 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

張遼 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

徐晃(山西洪洞)人


西晉(266—316年)

裴叔業 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

斛律光 朔州敕勒部(今山西西北)人


晉:劉淵(新興郡,今沂州)人


隋朝(581—618年)

宇文述 代郡武川人,山西人

劉武周(隋末)山西(馬邑,今朔州)人


唐朝(618—907年)

柴紹 晉州臨汾(今山西臨汾)人

狄仁傑(630~700年),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

薛仁貴河東道絳州龍門縣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尉遲恭 朔州善陽人,山西人

張巡 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

李克用(五代) 神武川新城人,現在的山西朔州人

李存孝(五代)山西(代州飛狐,今靈丘)人

郭崇韜 代州雁門(今山西代縣)人


遼宋金元時期(907—1368年)

楊業 原籍麟州,後徙幷州;麟州山東陝西都有,好像也是陝西的,遷徙幷州容易點。

呼延贊 幷州太原(今屬山西)

狄青 汾州西河(今山西)人

慕容延釗 太原(今屬山西)人

穆桂英 有無此人尚無法考證,就算是山西人吧。


明清時代(1368年-1912年)

孫傳庭,代州鎮武衛(今山西代縣)人。

麻貴,大同右衛(今山西朔州右玉縣)人


近 代:(1840年-1949年)

傅作義,山西榮河(今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人

現代:(1949年以後)

徐向前元帥,(山西五臺永安村)人


大風起兮偶飛揚


山西有以下名將:

1、徐向前

徐向前(1902一1990)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五臺縣東冶鎮永安村人,軍事家、戰略家、革命家、政治家,抗戰時期任第18集團軍(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2、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西漢時期名將。

3、霍去病,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人,西漢名將。

4、關羽(160-220年),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

5、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6、徐晃(?-227),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

7、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今山西朔州)人,唐朝名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8、薛仁貴,名禮,河東道絳州(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名將。

9、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陽)人,北宋名將。

10、趙爾陸(1905-1967)山西忻州崞縣(今原平市)解村鄉北三泉人,抗戰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上將。

11、董其武(1899-1989),山西運城河津市樊村鎮固鎮村人,抗戰時期任陸軍第三十五軍軍長。上將。

12、常乾坤(1904-1973),山西運城垣曲縣王茅鎮下毫村人,中將。

13、 閻錫山,字百川、伯川,山西五臺縣河邊村人,抗戰時期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

14、 傅作義(1895—1974),字宜生,山西榮河(今山西省臨猗縣孫吉鎮安昌村)人,抗戰時期任任第2戰區北路軍總司令。

15、趙承綬,字印甫,山西五臺縣槐蔭村人,抗戰時任晉綏軍第七集團軍總司令。

16、續範亭,山西省崞縣(今原平市)西社村人,抗戰時晉西北軍區副司令員。

17、王鳳山,字鳴岐,山西省五臺縣溝南鄉東寨村人,國民34軍任45師師長。

18、孫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縣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第八集團軍總司令,兼任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

19、徐積章(1906-1938),山西襄汾人,副營長、中校副團長。

20、程子華,山西運城人,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是陳毅元帥的學生。歷任紅35軍團長、師長、粵贛軍區代參謀長等職,參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調入鄂豫皖蘇區後,他作為紅25軍軍長,完成了長征,到達陝北後,他又擔任了紅15軍團政委。

21、王蘭麟(1912一2008),解縣(今運城市)人,歷任決死四縱隊總隊大隊長、第三十四團副團長、第二十團團長、縱隊司令部參謀長,晉綏軍區第六軍分區參謀長、雁門軍區參謀長、獨立五旅參謀長、第一野戰軍三軍九師參謀長。少將。

22、王曉,定襄縣受祿鄉東作村人,晉冀魯豫軍區一縱二旅參謀長、二野五兵團十六軍四十六師副師長、四十八師師長。少將。

23、王展,汾陽市城子鄉東河頭村人,歷任山西新軍文水戰地動員委員會第一路縱隊三支隊連政治指導員,山西新軍總部特務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暫一師第三十六團連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師司令部隊列科科長,山西神(池)五(寨)寧(武)南山武工隊隊長,神(池)五(寨)支隊政治委員。少將。

24、李存孝,代州飛狐(今山西省靈丘縣)人,五代時期猛將。

25、楊繼業,又名楊業,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

26、孟珙,原籍絳州(今山西新絳),南宋抗蒙名將。

27、王慶生(1914一1998)平遙縣人,歷任西北野戰軍三縱隊組織部部長,第一野戰軍師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少將。

28、牛明智(1917一1981)芮城縣人,太嶽軍區第四十二團政治委員,華北野戰軍第十五縱隊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團六十二軍一八五師政治部主任。少將。

29、史進前(1917一2008)定襄縣人,1951年率部入朝作戰,參加了第5次戰役,身負重傷。1952年1月後,他歷任總政治部保衛部處長、副部長、部長,總政治部副主任。少將。

30、史景班(1918一2001) 汾陽縣人,1952年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獨立三十三師政治委員,率部參加了東海岸反登陸作戰準備、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和金城戰役。回國後,任昆明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少將。

31、白雲,洪洞縣人,任華北軍區第十四縱隊二旅參謀長,第七十軍二○一師參謀長,華北軍區司令部作戰處副處長。少將。

32、呂義山(1912一1991) 崞縣(今原平縣)人。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部秘書,三五八旅教導大隊政治委員、政治教育主任、政治處主任、旅直屬政治處主任、旅供給部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三五八旅供給部政治委員,後方留守處政治委員,第一野戰軍一軍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少將。

33、劉蘇(1913一1992)應縣人。組織成立了由共產黨領導的察綏遊擊軍第一支隊,並任隊長。後又任察綏支隊支隊長,雁北支隊司令員、綏東縱隊司令員。參加了百團大戰,指揮了綏東戰役。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雁北軍分區副司令員,晉察冀軍區一隊二旅副旅長、縱隊副參謀長、六十六軍參謀長。參加了晉西戰役、解放石家莊戰役和平津張戰役,組織指揮了三打應縣和太原戰役。少將。

34、劉忍(1915一1978) 應縣薛家營村人。歷任太嶽軍區第一軍分區供給處處長、第一軍分區供給處副處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嶽軍區供給部處長、副部長,華北軍區十五縱隊供給部部長,第十八兵團六十二軍供給部部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臨汾、太原等戰役。少將。

35、劉靜海(1916一2002)又名蕭鏡海。 壽陽縣人。任八路軍膠東軍區第五支隊六十四團副營長。第五旅十五團營長,第十四團參謀長,第十五團代團長兼代政治委員,膠東軍區南海軍分區副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膠東軍區警備第五旅參謀處長、參謀長,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二十五師副師長,第三野戰軍二十七軍七十九師師長。少將。

36、許志奮(1920一2008)汾陽縣人。歷任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幹事,直屬隊總支書記,營政委、團政委,抗大教員,組織股長等職,參加了“反掃蕩”、“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組織處副處長,組織部長,軍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參加了淮海、渡江、廣東等戰役戰鬥。少將。

37、李文一(1907一1975)萬榮縣人。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教導大隊政治指導員,教導第五旅政治部宣傳科科長,濱海軍區第二十團副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軍區警備旅第二十二團副政治委員,濱海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華東軍政大學校務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第三總隊政治部主任。少將。

38、李懋之(1910一2009) 襄垣縣人。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第一縱隊遊擊大隊副大隊長,遊擊第一團副營長、代營長,二一六旅參謀主任,太嶽縱隊第二十五團參謀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呂梁等戰役。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戰和上甘嶺戰役。少將。

39、楊文安(1912一1967)芮城縣人。歷任山西戰地總動員委員會遊擊支隊隊長,保安第二區一支隊營長,山西新軍暫一師二十六團副團長、新軍教導大隊大隊長,抗大總校大隊長,晉綏軍區第八軍分區參謀長。參加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西北野戰軍一縱三五八旅參謀長,縱隊副參謀長兼教導團團長,青海省軍區參謀長。少將。

40、吳效閔(1921一1977) 太谷縣人。歷任決死隊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太嶽軍區團政治處主任、團政委,晉冀魯豫野戰軍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旅二十九團政治委員、團長,第二野戰軍十三軍三十七師副師長。少將。

41、谷景生(1913一2004)猗氏(今臨猗)縣人。1933年參加吉鴻昌領導的抗日同盟軍,任抗日同盟軍第五師宣傳科長、五師一團(著名的張濤團)政委,經歷了多次戰鬥,具有豐富的作戰經驗。任新疆第二書記兼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書記、第一政治委員,參與指揮上甘嶺戰役,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少將。

42、張政(1915一2005) 陽曲縣人。歷任陝北公學人事部股長、北方局組織部股長、八路軍第一縱隊組織科副科長、隴海支隊組織科科長、新四軍三師九旅二十六團政治處主任、四師九旅二十六團政治處主任、四師九旅二十五團政委、華東野戰軍二縱六師十七團政委、第七兵團直屬政治部主任。參加了宿北、淮海等戰役。少將。

43、張子珍(1918一1967)應縣人。歷任決死一縱隊民運隊長、連指導員。 1943年7月,赴延安中央黨校學習,併兼任二部主任秘書。學習結業後回部隊,繼任晉冀魯豫野戰軍三十二團政治部主任、三十一團副政委、三十四團政委。在晉南戰役、淮海戰役中各立戰功1次。少將。

44、張子明(1918一1991)離石縣人。任山西國民兵軍官教導團政訓幹事、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縱隊二總隊政治部民運股股長、縱隊政委辦公室秘書、二十五團營教導員、團政治處副主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政治處主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四縱十旅十八團政委,西北民主聯軍三十八軍十七師副師長,第二野戰軍十四軍四十一師政委。少將。

45、張文舟(1912一1986)沁縣人。1938年調他到後方留守兵團任參謀長。此後,長期在陝甘寧邊區工作,參加了對日作戰的河防戰備組織工作和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封鎖、反摩擦鬥爭,並在留守兵團軍政研究班組織培訓了大批軍政幹部。解放戰爭時期,他在西北戰場上,日夜操勞,精心策劃,正確部署,參與指揮了保衛延安和宜川、蘭州等歷次重大戰役。少將。

46、張世珍(1902一1956)曾任國民黨軍察哈爾張垣第七師師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七軍軍長。三十七軍改編後,移駐五原,開展政治整訓和生產勞動。1951年9月,張世珍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三十七軍軍長。少將。

47、張廷楨(1909一1983)崞縣(今原平市)人。任中央警衛教導大隊總支書記,中央警衛教導大隊政治處組織股股長,中共中央社會部辦公室總支書記,中央警衛教導大隊政治處副主任,中央警衛團政治處主任,中央警衛團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警衛團政委,北平市公安總隊總隊長,北平市公安總隊政委,中央公安縱隊二師政委。少將。

48、張英明(1918一1995)靈石縣人。歷任抗日決死隊二縱隊八連指導員,縱隊副官處主任、副官長,晉綏新軍總指揮部留守處副主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總務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第一野戰軍第二軍後勤部政委,一兵團酒迪運輔司令部政委。少將。

49、張柱國(1913一1992)繁峙縣人。任中共繁峙縣委宣傳部部長、縣議會副議長,中共繁峙縣委書記兼縣支隊政治委員。參加了百團大戰。解放戰爭時期,任雁北行政公署專員,北嶽軍區後勤部參謀長,第二十兵團後勤部代部長、政治委員,公安軍師政委。參加了察綏、平津、太原等戰役。少將。

50、張梓楨(1913一1982)靈石縣人。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政治部宣傳部幹事、宣傳大隊政委,師教導大隊政委,師政治部敵工部部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軍政大學遼東分校副校長兼副政委、政委,遼東軍區獨立五師政委,第四野戰軍五十軍政治部副主任。少將。

51、張獻奎(1916一1999)忻縣人。1940年,任決死第二縱隊五團政委,參加百團大戰。1944年任晉綏軍區第八分區六支隊支隊長。解放戰爭中,歷任西北野戰軍一縱獨立四旅十二團團長,一野二軍四師十二團團長。少將。

52、範富山(1914一1996)定襄縣人。歷任縣抗日自衛總隊長,晉東北第二專區抗日自衛隊長、五臺縣武裝部長、中共定襄縣委書記、陽高縣委書記、雁北地委城工部長、第一野戰軍二十兵團六十六軍組織部長、師政委。參加了圍攻大同,解放石家莊、平津戰役和解放太原戰役。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率部參加第4次戰役。少將。

53、胡尚禮(1915一2003)解縣(今運城市)人。任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一總隊九隊指導員,太嶽軍區司令部參謀、連長、營長。參加了沁源圍困戰。1945年被評為正規軍一等殺敵英雄。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團長、第2野戰軍師參謀長。參加了上黨、淮海、廣西等戰役。少將。

54、胡榮貴(1913一2004) 定襄縣人。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戰決死隊。1941年8月三八六旅和決死一縱隊組成太嶽縱隊,決死一縱隊改稱決一旅,胡榮貴任該旅三十八團政委。1949年胡榮貴任第4兵團政治部副主任。少將。

55、茹夫一(1916一2007) 猗氏(今臨猗)縣人。歷任抗大一分校一支隊長,三支隊參謀主任、營長,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營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東北民主聯軍遼東軍區通化支隊參謀處長、楊靖宇支隊參謀長,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十四師參謀長。少將。

56、段士楷(1919一1991)霍縣人。任空軍後勤部機場修建處處長、空軍後勤部營房機場管理部副部長。少將。

57、柴啟琨(1919一2005)河津縣人。抗戰時期任八路軍排長、連指導員、團政治處保衛股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團政治處主任、政委,浙江軍區五分區政治部主任。少將。

58、高德西(1915一2005)太原市人。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華北軍區第十五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團第六十二軍政治部主任等職。率部參加了臨汾、晉中、太原等戰役戰鬥。少將。

59、閻捷三(1905一2006)晉城縣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班長、排長、新兵連長。長征途中,參加了四渡赤水和搶渡金沙江戰役。紅一、紅四方面軍懋功會師後,統一成立紅軍大學,任紅軍大學政治科軍事教員。抗戰時期,歷任抗大一分校軍事總教、訓練部副部長、教育長、山東軍區司令部作戰科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七師參謀長、六縱隊參謀長、四十三軍一二九師師長。少將。

60、梁中玉(1918一1980) 嵐縣人。歷任決死隊第一總隊第三區隊排長,遊擊一團連長,第二十五團教導隊隊長、司令部作戰參謀,太嶽軍區決一旅二十五團司令部作戰股股長、團參謀長。參加過百團大戰、正太戰役、盂遼戰役和太行山反“掃蕩”鬥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一旅三十一團參謀長、團長,第二野戰軍十四軍四十師參謀長,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副師長、師長。參加了上黨、同蒲、呂梁、晉南、隴海、平漢、渡河、渡海、粵桂等戰役。1950年參加涼山、高平戰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少將。

61、智生元(1914一1975)定襄縣人。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一縱一旅政治部主任、三旅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兵團六十六軍一九六師政委。參加了保北、平津,太原等戰役。1947年正太戰役中參加解放陽泉的戰鬥,同年5月兼任陽泉市委書記、市長和軍事委員會主任職務。少將。

62、薛克忠(1914一1988)洪洞縣人。1938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任工程兵學院政委、工程兵副司令員。少將。


鐵男春秋


山西也算是一個人傑地靈之所,有不少出色的人物都出自於這裡。就比如在抗戰期間,有好幾位文明全國的大將都是山西人。比如下面這幾位。

第一位,傅作義。他曾經是晉軍的第四師師長,效力於國民黨。但是在我們的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就成為了水利電力部部長,開始為我國的水利工程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別看它在水利方面是專家,但當初在抗日之時,他也有過出色的表現,是有名的抗日將領。



第二位,董其武。這也是一位國民黨軍人,後來成為了解放軍的上將。他曾經參加過不少的戰役,而且是極為有名的抗日將士。自從九一八事件過後,他就一直在積極的帶兵對敵,和日本人做頑強的對戰。曾經參與過很多場大型的戰役,比如有百靈廟戰鬥、長城戰役等。而且在這些戰爭當中,他的表現都很讓人驚豔,有著勇猛的姿態,靈活的指揮能力。而和平解放之後,他還帶著部隊去參加了朝鮮戰爭,其過人的膽識,出色的帶兵能力,讓無數人對這位將領產生了濃濃的敬佩心。他就是英雄,就是無數人學習的榜樣。



第三位,薄一波。他是在1925年的秋天加入的共青團,而在12月份則轉成了黨員。在那樣一個時期,作為黨員危險性其實相當高,他就曾經有4次被抓。但是,出於對黨的忠心,他從來沒有做出任何背叛自己組織的行為。在國民黨的監獄裡可不好過,可是不管多麼痛苦,傅一波同志都從來沒有讓組織、讓黨失望過。就連毛澤東同志對他都是高度的讚揚,對於他的精神和堅持給予了強烈的肯定。說實話,在我看來,一位優秀的將領,可以沒有帶兵打仗的能力,卻不能沒有堅持信念的意志力。只要意念不滅,那這個人就強大的不可摧毀。所以,薄一波同志在我眼中是高大的人物。



第四位,程子華。這也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是在1925年參加革命隊伍的,之後餘生的70年中,都一直將一切奉獻給了革命。他最強大,最讓人值得敬佩的,也是他那堅韌的革命精神。在那黑暗的年代中,參加革命的人生活都會非常苦,能吃下這種苦的人不多,而他則是這少數人之一。不過,能在這樣的苦日子中堅持的人,其精神強大的讓人敬仰,讓人膜拜。


江上孤舟


山西出了不少將軍,隨便統計下,比較知名的有:衛青、霍去病、關羽、張遼、尉遲恭、柴紹、薛仁貴、徐向前、傅作義、趙爾陸、董其武……

衛青:西漢名將,今山西臨汾人。他是漢武帝時期的大司馬大將軍,也是漢武帝的小舅子。代表作:直搗龍城、收復河南地、漠北之戰……他和外甥霍去病,是漢武帝時期對匈作戰中,地位最高、戰功最大、能力最強的武將。

尉遲恭:唐朝名將,今山西神池人。他本是隋末梟雄劉武周的部下,被李唐擊敗後,投靠了李世民。後來,官至右武侯大將軍,封鄂國公,並且列入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錄中。代表作:破鄭(王世充)滅夏(竇建德),他是排名靠前的大功臣。此外,玄武門之變,他是表現最突出的大臣之一,為李二奪權立下了大功。

薛仁貴:唐朝名將,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率部攻打朝鮮,他開始嶄露頭角,由一個小兵升為遊擊將軍。後來,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代表作: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雲州破突厥……

徐向前:開國元帥,山西五臺人。他早年考入黃埔軍校,曾經擔任過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抗日軍政大學校長、華北軍區副司令員、總參謀長、軍委副主席、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代表作:蘇家埠戰役、川北反六路圍攻、晉中戰役、太原戰役……

傅作義:二級上將,山西臨猗人。他是晉綏軍的元老,長期擔任綏遠省主席兼任第35軍軍長。後來官至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率部在平津戰役中,於北平接受和平改編。此後,擔任過水利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代表作:涿州保衛戰、紅格爾圖戰鬥、百靈廟戰鬥、五原戰鬥、大同集寧戰役……







東海之王


歷史知事,我,就是山西人,給你講講山西出過那些名將!

山西地處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鬥爭的最前線,同時表裡山河的地形讓這裡成為北方戰爭的主戰場。這樣的人文自然環境,讓山西成為一個特別能出名將的地方!

來自山西的名將,漢朝有衛青、霍去病,三國有張遼、呂布、徐晃、關羽等,唐朝有尉遲恭、薛仁貴、王忠嗣、郭子儀等,宋朝又有楊業、狄青,明朝曹文詔、曹變蛟等人,歷朝歷代的山西名將,保家衛國建功立業,是中國歷史上最亮眼的風景線。

到近代,山西的名人名將更多了,其中僅開國名將就有1位元帥,2位上將,1位中將和43位少將。

其中,43位少將的名字分別是牛明智、史進前、史景班、白雲、呂義山、劉忍、劉靜海、許志奮、李文一、李懋之、楊文安、吳效閔、谷景生、張政、張子珍、張子明、張中如、張文舟、張世珍、張廷楨、張英明、張柱國、張梓楨、張獻奎、範富山、胡尚禮、胡榮貴。

聽我給你介紹一下山西籍的元帥、上將和中將。

1, 徐向前元帥。

在我國開國將帥中,歷來就五虎上將的說法,五虎上將分別是“彭德懷、林彪、劉伯承、徐向前、粟裕”。徐向前黃埔一期畢業後,因為其貌不揚並沒有引起重視,可是在紅軍中,他把僅有300農民的鄂豫皖紅軍建設成擁兵十幾萬的紅四方面軍,蔣介石給出的懸賞是20萬大洋,與中央紅軍朱老總、毛主席相當。在解放戰爭中,徐向前元帥以6萬較弱的地方部隊與20萬閻錫山軍隊周旋,不管是攻堅戰臨汾戰役或者是以少勝多的運動戰晉中戰役,還是最艱難的太原戰役,徐向前用戰績讓“戰神”之名實至名歸。

2, 趙爾陸上將

趙爾陸將軍,山西原平人,參加過南昌起義,隨著朱德陳毅一起湘南暴動,朱毛會師。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長征;抗日戰爭中參加了晉察冀軍區反“八路圍攻”作戰

解放戰爭中,參加解放華北的多次戰役,參與平津戰役的策劃和指揮,參與指揮廣西戰役,參與指揮湘、桂、粵的剿匪作戰,參與組織指揮海南島戰役等

3, 董其武上將。

山西河津人,在國軍中曾擔任第73師436團團長、第35軍218旅旅長、第65軍101師師長,陸軍暫編第4軍、騎兵第4軍、陸軍第35軍和暫編第3軍軍長,抗日戰爭中,趙爾陸參加了長城抗戰、綏遠抗戰、忻口戰役、太原戰役、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解放戰爭中率部和平起義,加入解放軍。成為國民黨和共產黨雙料上將。

4, 常乾坤中將。

山西垣曲人,黃埔四期畢業,長期在蘇聯學習航空技術,解放戰爭中擔任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校長,軍委航空局局長。

另外,在新中國成立過程中汗馬功勞的政界軍界的開國元勳中,還有一些人並未授予軍銜:

1, 程子華

程子華,山西省運城市解州鎮人,畢業於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參加過廣州起義,大冶兵暴。在中央蘇區曾擔任團長、師長等職務,在鄂豫皖蘇區擔任紅25軍軍長,和徐海東一起帶領紅25軍到達陝北,與劉志丹部組成十五軍團。抗日戰爭中,程子華在冀中開展平原游擊戰,地道戰。解放戰爭中,程子華擔任東北軍區第二兵團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三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程子華回到山西,擔任山西省省委書記

2, 續範亭。

續範亭,山西原平人,早年參加同盟會,組織過西北護國軍,參加過馮玉祥的西北軍。抗日戰爭中,續範亭組織了山西新軍,在閻錫山發動的晉西事變中,續範亭及時通訊,保護了山西新軍和八路軍有生力量。晉西事變後,續範亭帶領全體山西新軍加入了八路軍,自己也擔任晉綏軍區副司令員,與賀龍關嚮應搭檔。1946年,續範亭在延安病逝,臨終前請求入黨。

3, 彭真。

彭真,原名傅懋恭,山西侯馬人,長期從事華北地區的地下黨工作,抗日戰爭中,曾擔任晉察冀分局書記。新中國成立後,彭真長期擔任北京市市長、市委書記。

4,薄一波。

薄一波是山西定襄人,十年內戰中在山西天津從事兵運工作。抗日戰爭中,薄一波代表我黨與閻錫山組織犧盟會、決死縱隊,也稱為山西新軍。在晉西事變中,薄一波和續範亭一起粉碎了閻錫山的陰謀,山西新軍從7.5路軍變成了八路軍。

另外,在國民黨陣營,還有

1, 閻錫山

從辛亥革命到新中國成立,中華民國存在的37年中,閻錫山始終掌握著山西的軍政大權,被外界稱為“山西王”。以山西一隅之地而成土皇帝之勢,閻錫山還是很有才能的。

2, 傅作義。

傅作義是山西臨猗人,在山西軍閥中,傅作義和閻錫山、徐永昌各成體系,傅作義是榮河系、閻錫山是五臺系、徐永昌是崞縣系,都比不上閻錫山的五臺系。晉系軍閥發展為晉綏軍時,傅作義另起爐灶成了綏遠省主席,到解放戰爭中,傅作義擔任華北剿總司令,已經超過了老上司閻錫山。傅作義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後來還當了22年水利部長,這中間的大智慧,是閻錫山和徐永昌永遠比不上的。

3, 徐永昌。

徐永昌雖然是晉系軍閥三巨頭,可是抗日戰爭時,自動解除兵權,到國民黨中央任職,被任命為軍令部部長,與軍政部長何應欽、軍訓部長白崇禧、政治部長陳誠並稱為軍委會四大巨頭。抗戰勝利後,徐永昌代表中國軍隊接受日軍投降,擁有了軍人的最高榮譽。

你還知道那些山西名將?快來說說吧!


歷史知事


山西在中國歷史上確實出了很多名人,而且山西名人中的名將比較多,他們都會在中華民族最為危險的時候,站出來為中國的獨立與自主而戰。

今天我們重點說一下,中國近現代史上山西籍的名將。正是他們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徐向前

說到山西的名將,我們最為熟知的人,是有十大元帥之稱的徐向前元帥。他是新中國的締造人之一,人民解放軍的創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

徐向前畢業於黃埔軍校,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為中國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徐向前的一生大小戰役經歷了數百戰,正是因為他在戰場上,帶領著將士們衝殺在第一線,為我們贏取了一個獨立自主的新中國的。

所以,說到山西籍的將軍徐向前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董其武(1899-1989年)開國上將

董其武山西省運城河津人,土地革命時期,參加過中原大戰,九一八事變後,董其武率領部下參加長城抗戰,在懷柔、石廠一線阻擊日軍,帶領全團打退日軍十餘次的進攻。

1936年參加了對日的綏遠抗戰、百靈廟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董其武率領兩個團的兵力,深入日軍腹地,攻克被日偽軍佔據的商都城,之後參加了忻口戰役和太原戰役。

1939年董其武參加了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為中國抗日戰爭最終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解放戰爭時期,董其武接受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以和平方式解決綏遠問題的主張,為實現和平解放綏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建立之後,董其武奔赴朝鮮作戰,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將軍銜。

常乾坤(1904-1973年)開國中將

常乾坤山西省垣曲縣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創建者之一。

1929年畢業於黃埔軍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考入廣州航空學校,同年赴蘇聯入紅軍航空學校學習,1938年回國參加抗日。

常乾坤一生歷經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為新中國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新中國成立之後,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王蘭麟(1912-2008年)開國少將

王蘭麟山西省運城人,1936年參加革命,1937年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戰爭時期,曾任決死隊第四縱隊大隊長、團長、縱隊參謀長,參加了百團大戰、宜川、扶眉、西南等戰役。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西北雁門軍區參謀長,獨立第五旅參謀長,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胡尚禮(1915-2003年)

胡尚禮山西運城人,1936年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抗日時期到解放戰爭期間參加的戰爭有:粉碎日寇九路圍攻與多次反掃蕩、反蠶食、浮山、青浮、上黨、臨浮、靈陝、平漢、洛陽、淮海、廣州、粵桂、西昌等戰役,為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之後,被授予上將軍銜。

關於山西的名將,你還知道哪些?


不才講史


山西是一塊有古老文化留存的土地,在這片古老土地的歷史中,曾出現了非常多的名將,接下來我們就簡單介紹幾位山西曆史中最有分量的名將。

徐向前

徐向前可以說得上是近現代山西最有分量的將領,是開國10大元帥之一,戰功赫赫,少有人能與之相比。

徐向前是山西五臺縣人,他自小家中貧窮,原本讀過一段時間的書,但因為實在太過於貧窮,最後不得不選擇了輟學。

不過好在那個時候的山西軍閥閻錫山重點扶持教育,開辦了很多不收學費反而給予補貼的師範學校,這就給了徐向前另一條出路,使得家中貧窮的他擁有了重新進入學校中學習的機會。

徐向前在從師範學校中畢業之後,他進入了小學中當教員,但是後來他被學校辭退了,被辭退後的他,一路南下廣州考入了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這個足以改變歷史的學校中展開了自己另一段人生。

在1927年的時候,他加入了我軍,然後憑藉著自己超人的軍事才華,迅速在我軍中成長起來,成為了我軍的主要將領。

在那一段熱血蓬勃的時代裡,徐向前以戰功封神,被人們譽之為戰神。

傅作義

傅作義是山西臨猗縣人,他是閻錫山軍閥派系中成長起來的將領,在最發達的時候,當過國軍的戰區司令長官,是國軍中的重要統帥之一。

後來在1949年的重要抉擇中,他選擇了用和平方式轉交北京,保下了擁有幾百年文化底蘊的北京城。

在北伐戰爭期間,他就以一樁偌大戰績讓當時所有國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北伐戰爭中,他帶著一支軍隊深入了奉軍地盤裡的涿州,然後在這裡面對著四周圍攻而來的奉軍,堅持了100天時間,就是從這件事情後,他的名聲才傳揚了開來。

不過隨著他的越發成長,他和閻錫山的軍閥部隊越行越遠起來,最後更是直接脫離了閻錫山的隊伍,直接在蔣介石的管轄下成長為了和閻錫山差不多分量的大佬。

關羽

關羽是山西運城人,在三國時期,他緊隨著自己大哥劉備的人生步伐,展開了自己的人生崛起,在蜀漢政權中,是劉備手下的頭號大將。

關羽一生以忠以人,在他因為輕敵而戰死沙場後,他慢慢被人們抬上了神壇,在北宋時期,他就受到了北宋朝廷的認可,確定了他在歷史方面的地位。



後來在明朝時期,他的地位更是一步步的確立,逐漸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武神。

衛青

衛青是山西臨汾人,他是漢武帝的小舅子、是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因為他姐姐的關係,他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不過他與其他沒有半點實力的走後門者不同,他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華的人。

在他掌握兵權後,他成為了漢武帝出征匈奴的頭號大將,在那西北的大漠中,率領著驕悍不可一世的大漢軍隊把匈奴人殺的落花流水,為漢武帝收復了河朔、河套等重要地區。


霍去病

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他用兵非常的靈活果斷,憑藉著衛青的關係、憑藉從小就展露出來的軍事才華,霍去病受到了漢武帝的重用。

僅17歲的年齡,就被漢武帝授予了軍權,帶領著800驍騎殺入大漠中,直把那匈奴人殺得只能逃亡。

最後,他更是和衛青聯手,各率5萬騎兵直入漠北直擊匈奴,一路打到了現如今位於蒙古國境內、當時被稱之為狼居胥山的地方,在這裡進行了封禪。


然後更是一路追殺匈奴人追殺到了現如今的貝加爾湖。

所以說以上就是山西曆史中出現過的名將,山西曆史中名將眾多,以上面所說的名氣最大,至於其他名將我們就暫且不過多介紹了。


孤客生


應該說山西那些名將對歷史影響巨大。要說山西出了多少皇帝、名將、名人、名臣、文人那肯定上千人不止了,都是影響巨大的人物。山西人傑地靈,自古就出英雄!

可以影響改寫歷史的名將主要有,衛青、霍去病,張遼,楊六朗,薛仁貴、郭子儀、傅作義這幾位。史上做出的貢獻巨大。至於關公、呂布、蔚遲恭等名將名氣大,但是並未能達到起改變歷史的作用。不知道說的對不對,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