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山西出过哪些名将?你怎么看?

黄缙教shou


山西,是中国一个农耕文明出现比较早的地区,算“早熟”,山西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断,从春秋时期的晋国起算,也有3000年的战争史。山西,地灵人杰,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名将涌现!

1,先轸:春秋晋文公晋襄公时期的晋国军事统帅,统兵指挥了晋楚的城濮之战并大胜,是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机动作战;统兵指挥了对秦的“崤之战”并大胜,是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伏击战。

2,汉朝的卫青、霍去病,都是出自山西的名将.

3,三国两晋时期的重要军事将领也很多,关羽、张辽、毌丘俭、王昶、王浑等,毌丘俭两次征东高句丽获胜,刻石碑记功,碑今在辽宁博物馆存放.

4,唐朝尉迟恭,薛仁贵,随着演义、评书的传播,在中国家喻户晓

5,北宋有狄青,南宋有孟珙

6,明朝有孙传庭!

近代有抗日名将傅作义、十大元帅徐向前!


先人性后理性


开国将帅中,山西籍的有47人,其中元帅1人,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43人。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将以上的山西籍将帅:

徐向前( 1901-1990),山西忻州五台县人,徐向前元帅毕业于黄埔一期,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抗战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赵尔陆(1905-1967),山西忻州崞县(今原平市)解村乡北三泉人,赵尔陆历任任晋察冀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冀晋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赵尔陆任晋察冀军区参谋长、华北军区参谋长兼后勤司令部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董其武(1899-1989),山西运城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人,董其武原系国民党军傅作义的部将,参加了由傅作义组织指挥的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董其武被国民党任命为绥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解放战争后期,董其武率部起义,并加入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绥远军区副司令员、第23兵团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董其武率部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3兵团司令员。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常乾坤(1904-1973),山西运城垣曲县王茅镇下毫村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常乾坤是解放军空军的创建者之一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航校的校长,为解放军培养空军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常乾坤出任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常乾入朝作战,担任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员。


袁卫宇


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11年)


先轸 曲沃(今山西闻喜)人

廉颇 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人。


汉朝(前202—220年)

卫青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霍去病 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


三国时期(汉末—280年)

关羽 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

张辽 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

徐晃(山西洪洞)人


西晋(266—316年)

裴叔业 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

斛律光 朔州敕勒部(今山西西北)人


晋:刘渊(新兴郡,今沂州)人


隋朝(581—618年)

宇文述 代郡武川人,山西人

刘武周(隋末)山西(马邑,今朔州)人


唐朝(618—907年)

柴绍 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

狄仁杰(630~700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

薛仁贵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

尉迟恭 朔州善阳人,山西人

张巡 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

李克用(五代) 神武川新城人,现在的山西朔州人

李存孝(五代)山西(代州飞狐,今靈丘)人

郭崇韬 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


辽宋金元时期(907—1368年)

杨业 原籍麟州,后徙并州;麟州山东陕西都有,好像也是陕西的,迁徙并州容易点。

呼延赞 并州太原(今属山西)

狄青 汾州西河(今山西)人

慕容延钊 太原(今属山西)人

穆桂英 有无此人尚无法考证,就算是山西人吧。


明清时代(1368年-1912年)

孙传庭,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

麻贵,大同右卫(今山西朔州右玉县)人


近 代:(1840年-1949年)

傅作义,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

现代:(1949年以后)

徐向前元帅,(山西五台永安村)人


大风起兮偶飞扬


山西有以下名将:

1、徐向前

徐向前(1902一1990)原名徐象谦,字子敬,山西五台县东冶镇永安村人,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政治家,抗战时期任第18集团军(八路军)第1纵队司令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2、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

3、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名将。

4、关羽(160-220年),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

5、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6、徐晃(?-227),字公明,河东杨(今山西洪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7、尉迟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薛仁贵,名礼,河东道绛州(今山西河津)人,唐朝初年名将。

9、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北宋名将。

10、赵尔陆(1905-1967)山西忻州崞县(今原平市)解村乡北三泉人,抗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上将。

11、董其武(1899-1989),山西运城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人,抗战时期任陆军第三十五军军长。上将。

12、常乾坤(1904-1973),山西运城垣曲县王茅镇下毫村人,中将。

13、 阎锡山,字百川、伯川,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抗战时期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14、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抗战时期任任第2战区北路军总司令。

15、赵承绶,字印甫,山西五台县槐荫村人,抗战时任晋绥军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16、续范亭,山西省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人,抗战时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

17、王凤山,字鸣岐,山西省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人,国民34军任45师师长。

18、孙楚(1890—1962),字萃崖,山西解县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

19、徐积章(1906-1938),山西襄汾人,副营长、中校副团长。

20、程子华,山西运城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是陈毅元帅的学生。历任红35军团长、师长、粤赣军区代参谋长等职,参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调入鄂豫皖苏区后,他作为红25军军长,完成了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担任了红15军团政委。

21、王兰麟(1912一2008),解县(今运城市)人,历任决死四纵队总队大队长、第三十四团副团长、第二十团团长、纵队司令部参谋长,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参谋长、雁门军区参谋长、独立五旅参谋长、第一野战军三军九师参谋长。少将。

22、王晓,定襄县受禄乡东作村人,晋冀鲁豫军区一纵二旅参谋长、二野五兵团十六军四十六师副师长、四十八师师长。少将。

23、王展,汾阳市城子乡东河头村人,历任山西新军文水战地动员委员会第一路纵队三支队连政治指导员,山西新军总部特务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暂一师第三十六团连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师司令部队列科科长,山西神(池)五(寨)宁(武)南山武工队队长,神(池)五(寨)支队政治委员。少将。

24、李存孝,代州飞狐(今山西省灵丘县)人,五代时期猛将。

25、杨继业,又名杨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

26、孟珙,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南宋抗蒙名将。

27、王庆生(1914一1998)平遥县人,历任西北野战军三纵队组织部部长,第一野战军师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少将。

28、牛明智(1917一1981)芮城县人,太岳军区第四十二团政治委员,华北野战军第十五纵队四十四旅政治部主任,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五师政治部主任。少将。

29、史进前(1917一2008)定襄县人,1951年率部入朝作战,参加了第5次战役,身负重伤。1952年1月后,他历任总政治部保卫部处长、副部长、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少将。

30、史景班(1918一2001) 汾阳县人,1952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独立三十三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东海岸反登陆作战准备、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任昆明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少将。

31、白云,洪洞县人,任华北军区第十四纵队二旅参谋长,第七十军二○一师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少将。

32、吕义山(1912一1991) 崞县(今原平县)人。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秘书,三五八旅教导大队政治委员、政治教育主任、政治处主任、旅直属政治处主任、旅供给部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三五八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后方留守处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一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少将。

33、刘苏(1913一1992)应县人。组织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察绥游击军第一支队,并任队长。后又任察绥支队支队长,雁北支队司令员、绥东纵队司令员。参加了百团大战,指挥了绥东战役。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雁北军分区副司令员,晋察冀军区一队二旅副旅长、纵队副参谋长、六十六军参谋长。参加了晋西战役、解放石家庄战役和平津张战役,组织指挥了三打应县和太原战役。少将。

34、刘忍(1915一1978) 应县薛家营村人。历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供给处处长、第一军分区供给处副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供给部处长、副部长,华北军区十五纵队供给部部长,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临汾、太原等战役。少将。

35、刘静海(1916一2002)又名萧镜海。 寿阳县人。任八路军胶东军区第五支队六十四团副营长。第五旅十五团营长,第十四团参谋长,第十五团代团长兼代政治委员,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胶东军区警备第五旅参谋处长、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五师副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师长。少将。

36、许志奋(1920一2008)汾阳县人。历任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干事,直属队总支书记,营政委、团政委,抗大教员,组织股长等职,参加了“反扫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组织处副处长,组织部长,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广东等战役战斗。少将。

37、李文一(1907一1975)万荣县人。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大队政治指导员,教导第五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滨海军区第二十团副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警备旅第二十二团副政治委员,滨海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第三总队政治部主任。少将。

38、李懋之(1910一2009) 襄垣县人。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一纵队游击大队副大队长,游击第一团副营长、代营长,二一六旅参谋主任,太岳纵队第二十五团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吕梁等战役。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战和上甘岭战役。少将。

39、杨文安(1912一1967)芮城县人。历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支队队长,保安第二区一支队营长,山西新军暂一师二十六团副团长、新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抗大总校大队长,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参谋长。参加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一纵三五八旅参谋长,纵队副参谋长兼教导团团长,青海省军区参谋长。少将。

40、吴效闵(1921一1977) 太谷县人。历任决死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太岳军区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旅二十九团政治委员、团长,第二野战军十三军三十七师副师长。少将。

41、谷景生(1913一2004)猗氏(今临猗)县人。1933年参加吉鸿昌领导的抗日同盟军,任抗日同盟军第五师宣传科长、五师一团(著名的张涛团)政委,经历了多次战斗,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任新疆第二书记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书记、第一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上甘岭战役,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少将。

42、张政(1915一2005) 阳曲县人。历任陕北公学人事部股长、北方局组织部股长、八路军第一纵队组织科副科长、陇海支队组织科科长、新四军三师九旅二十六团政治处主任、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政治处主任、四师九旅二十五团政委、华东野战军二纵六师十七团政委、第七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宿北、淮海等战役。少将。

43、张子珍(1918一1967)应县人。历任决死一纵队民运队长、连指导员。 1943年7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并兼任二部主任秘书。学习结业后回部队,继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三十二团政治部主任、三十一团副政委、三十四团政委。在晋南战役、淮海战役中各立战功1次。少将。

44、张子明(1918一1991)离石县人。任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团政训干事、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二总队政治部民运股股长、纵队政委办公室秘书、二十五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政治处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四纵十旅十八团政委,西北民主联军三十八军十七师副师长,第二野战军十四军四十一师政委。少将。

45、张文舟(1912一1986)沁县人。1938年调他到后方留守兵团任参谋长。此后,长期在陕甘宁边区工作,参加了对日作战的河防战备组织工作和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封锁、反摩擦斗争,并在留守兵团军政研究班组织培训了大批军政干部。解放战争时期,他在西北战场上,日夜操劳,精心策划,正确部署,参与指挥了保卫延安和宜川、兰州等历次重大战役。少将。

46、张世珍(1902一1956)曾任国民党军察哈尔张垣第七师师长。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七军军长。三十七军改编后,移驻五原,开展政治整训和生产劳动。1951年9月,张世珍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三十七军军长。少将。

47、张廷桢(1909一1983)崞县(今原平市)人。任中央警卫教导大队总支书记,中央警卫教导大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办公室总支书记,中央警卫教导大队政治处副主任,中央警卫团政治处主任,中央警卫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警卫团政委,北平市公安总队总队长,北平市公安总队政委,中央公安纵队二师政委。少将。

48、张英明(1918一1995)灵石县人。历任抗日决死队二纵队八连指导员,纵队副官处主任、副官长,晋绥新军总指挥部留守处副主任,晋绥军区政治部总务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后勤部政委,一兵团酒迪运辅司令部政委。少将。

49、张柱国(1913一1992)繁峙县人。任中共繁峙县委宣传部部长、县议会副议长,中共繁峙县委书记兼县支队政治委员。参加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雁北行政公署专员,北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第二十兵团后勤部代部长、政治委员,公安军师政委。参加了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少将。

50、张梓桢(1913一1982)灵石县人。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干事、宣传大队政委,师教导大队政委,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政大学辽东分校副校长兼副政委、政委,辽东军区独立五师政委,第四野战军五十军政治部副主任。少将。

51、张献奎(1916一1999)忻县人。1940年,任决死第二纵队五团政委,参加百团大战。1944年任晋绥军区第八分区六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中,历任西北野战军一纵独立四旅十二团团长,一野二军四师十二团团长。少将。

52、范富山(1914一1996)定襄县人。历任县抗日自卫总队长,晋东北第二专区抗日自卫队长、五台县武装部长、中共定襄县委书记、阳高县委书记、雁北地委城工部长、第一野战军二十兵团六十六军组织部长、师政委。参加了围攻大同,解放石家庄、平津战役和解放太原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率部参加第4次战役。少将。

53、胡尚礼(1915一2003)解县(今运城市)人。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九队指导员,太岳军区司令部参谋、连长、营长。参加了沁源围困战。1945年被评为正规军一等杀敌英雄。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团长、第2野战军师参谋长。参加了上党、淮海、广西等战役。少将。

54、胡荣贵(1913一2004) 定襄县人。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战决死队。1941年8月三八六旅和决死一纵队组成太岳纵队,决死一纵队改称决一旅,胡荣贵任该旅三十八团政委。1949年胡荣贵任第4兵团政治部副主任。少将。

55、茹夫一(1916一2007) 猗氏(今临猗)县人。历任抗大一分校一支队长,三支队参谋主任、营长,胶东军区北海军分区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通化支队参谋处长、杨靖宇支队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十四师参谋长。少将。

56、段士楷(1919一1991)霍县人。任空军后勤部机场修建处处长、空军后勤部营房机场管理部副部长。少将。

57、柴启琨(1919一2005)河津县人。抗战时期任八路军排长、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保卫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团政治处主任、政委,浙江军区五分区政治部主任。少将。

58、高德西(1915一2005)太原市人。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十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十八兵团第六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率部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等战役战斗。少将。

59、阎捷三(1905一2006)晋城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班长、排长、新兵连长。长征途中,参加了四渡赤水和抢渡金沙江战役。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统一成立红军大学,任红军大学政治科军事教员。抗战时期,历任抗大一分校军事总教、训练部副部长、教育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七师参谋长、六纵队参谋长、四十三军一二九师师长。少将。

60、梁中玉(1918一1980) 岚县人。历任决死队第一总队第三区队排长,游击一团连长,第二十五团教导队队长、司令部作战参谋,太岳军区决一旅二十五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团参谋长。参加过百团大战、正太战役、盂辽战役和太行山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十一旅三十一团参谋长、团长,第二野战军十四军四十师参谋长,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了上党、同蒲、吕梁、晋南、陇海、平汉、渡河、渡海、粤桂等战役。1950年参加凉山、高平战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少将。

61、智生元(1914一1975)定襄县人。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一纵一旅政治部主任、三旅政治部主任、第二十兵团六十六军一九六师政委。参加了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1947年正太战役中参加解放阳泉的战斗,同年5月兼任阳泉市委书记、市长和军事委员会主任职务。少将。

62、薛克忠(1914一1988)洪洞县人。1938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任工程兵学院政委、工程兵副司令员。少将。


铁男春秋


山西也算是一个人杰地灵之所,有不少出色的人物都出自于这里。就比如在抗战期间,有好几位文明全国的大将都是山西人。比如下面这几位。

第一位,傅作义。他曾经是晋军的第四师师长,效力于国民党。但是在我们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就成为了水利电力部部长,开始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别看它在水利方面是专家,但当初在抗日之时,他也有过出色的表现,是有名的抗日将领。



第二位,董其武。这也是一位国民党军人,后来成为了解放军的上将。他曾经参加过不少的战役,而且是极为有名的抗日将士。自从九一八事件过后,他就一直在积极的带兵对敌,和日本人做顽强的对战。曾经参与过很多场大型的战役,比如有百灵庙战斗、长城战役等。而且在这些战争当中,他的表现都很让人惊艳,有着勇猛的姿态,灵活的指挥能力。而和平解放之后,他还带着部队去参加了朝鲜战争,其过人的胆识,出色的带兵能力,让无数人对这位将领产生了浓浓的敬佩心。他就是英雄,就是无数人学习的榜样。



第三位,薄一波。他是在1925年的秋天加入的共青团,而在12月份则转成了党员。在那样一个时期,作为党员危险性其实相当高,他就曾经有4次被抓。但是,出于对党的忠心,他从来没有做出任何背叛自己组织的行为。在国民党的监狱里可不好过,可是不管多么痛苦,傅一波同志都从来没有让组织、让党失望过。就连毛泽东同志对他都是高度的赞扬,对于他的精神和坚持给予了强烈的肯定。说实话,在我看来,一位优秀的将领,可以没有带兵打仗的能力,却不能没有坚持信念的意志力。只要意念不灭,那这个人就强大的不可摧毁。所以,薄一波同志在我眼中是高大的人物。



第四位,程子华。这也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是在1925年参加革命队伍的,之后余生的70年中,都一直将一切奉献给了革命。他最强大,最让人值得敬佩的,也是他那坚韧的革命精神。在那黑暗的年代中,参加革命的人生活都会非常苦,能吃下这种苦的人不多,而他则是这少数人之一。不过,能在这样的苦日子中坚持的人,其精神强大的让人敬仰,让人膜拜。


江上孤舟


山西出了不少将军,随便统计下,比较知名的有:卫青、霍去病、关羽、张辽、尉迟恭、柴绍、薛仁贵、徐向前、傅作义、赵尔陆、董其武……

卫青:西汉名将,今山西临汾人。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司马大将军,也是汉武帝的小舅子。代表作:直捣龙城、收复河南地、漠北之战……他和外甥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对匈作战中,地位最高、战功最大、能力最强的武将。

尉迟恭:唐朝名将,今山西神池人。他本是隋末枭雄刘武周的部下,被李唐击败后,投靠了李世民。后来,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并且列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录中。代表作:破郑(王世充)灭夏(窦建德),他是排名靠前的大功臣。此外,玄武门之变,他是表现最突出的大臣之一,为李二夺权立下了大功。

薛仁贵:唐朝名将,今山西河津人。唐太宗率部攻打朝鲜,他开始崭露头角,由一个小兵升为游击将军。后来,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代表作: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云州破突厥……

徐向前:开国元帅,山西五台人。他早年考入黄埔军校,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总参谋长、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代表作:苏家埠战役、川北反六路围攻、晋中战役、太原战役……

傅作义:二级上将,山西临猗人。他是晋绥军的元老,长期担任绥远省主席兼任第35军军长。后来官至华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率部在平津战役中,于北平接受和平改编。此后,担任过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代表作:涿州保卫战、红格尔图战斗、百灵庙战斗、五原战斗、大同集宁战役……







东海之王


历史知事,我,就是山西人,给你讲讲山西出过那些名将!

山西地处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斗争的最前线,同时表里山河的地形让这里成为北方战争的主战场。这样的人文自然环境,让山西成为一个特别能出名将的地方!

来自山西的名将,汉朝有卫青、霍去病,三国有张辽、吕布、徐晃、关羽等,唐朝有尉迟恭、薛仁贵、王忠嗣、郭子仪等,宋朝又有杨业、狄青,明朝曹文诏、曹变蛟等人,历朝历代的山西名将,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是中国历史上最亮眼的风景线。

到近代,山西的名人名将更多了,其中仅开国名将就有1位元帅,2位上将,1位中将和43位少将。

其中,43位少将的名字分别是牛明智、史进前、史景班、白云、吕义山、刘忍、刘静海、许志奋、李文一、李懋之、杨文安、吴效闵、谷景生、张政、张子珍、张子明、张中如、张文舟、张世珍、张廷桢、张英明、张柱国、张梓桢、张献奎、范富山、胡尚礼、胡荣贵。

听我给你介绍一下山西籍的元帅、上将和中将。

1, 徐向前元帅。

在我国开国将帅中,历来就五虎上将的说法,五虎上将分别是“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徐向前黄埔一期毕业后,因为其貌不扬并没有引起重视,可是在红军中,他把仅有300农民的鄂豫皖红军建设成拥兵十几万的红四方面军,蒋介石给出的悬赏是20万大洋,与中央红军朱老总、毛主席相当。在解放战争中,徐向前元帅以6万较弱的地方部队与20万阎锡山军队周旋,不管是攻坚战临汾战役或者是以少胜多的运动战晋中战役,还是最艰难的太原战役,徐向前用战绩让“战神”之名实至名归。

2, 赵尔陆上将

赵尔陆将军,山西原平人,参加过南昌起义,随着朱德陈毅一起湘南暴动,朱毛会师。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长征;抗日战争中参加了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作战

解放战争中,参加解放华北的多次战役,参与平津战役的策划和指挥,参与指挥广西战役,参与指挥湘、桂、粤的剿匪作战,参与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等

3, 董其武上将。

山西河津人,在国军中曾担任第73师436团团长、第35军218旅旅长、第65军101师师长,陆军暂编第4军、骑兵第4军、陆军第35军和暂编第3军军长,抗日战争中,赵尔陆参加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忻口战役、太原战役、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解放战争中率部和平起义,加入解放军。成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料上将。

4, 常乾坤中将。

山西垣曲人,黄埔四期毕业,长期在苏联学习航空技术,解放战争中担任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校长,军委航空局局长。

另外,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汗马功劳的政界军界的开国元勋中,还有一些人并未授予军衔:

1, 程子华

程子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人,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参加过广州起义,大冶兵暴。在中央苏区曾担任团长、师长等职务,在鄂豫皖苏区担任红25军军长,和徐海东一起带领红25军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部组成十五军团。抗日战争中,程子华在冀中开展平原游击战,地道战。解放战争中,程子华担任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程子华回到山西,担任山西省省委书记

2, 续范亭。

续范亭,山西原平人,早年参加同盟会,组织过西北护国军,参加过冯玉祥的西北军。抗日战争中,续范亭组织了山西新军,在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中,续范亭及时通讯,保护了山西新军和八路军有生力量。晋西事变后,续范亭带领全体山西新军加入了八路军,自己也担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与贺龙关向应搭档。1946年,续范亭在延安病逝,临终前请求入党。

3, 彭真。

彭真,原名傅懋恭,山西侯马人,长期从事华北地区的地下党工作,抗日战争中,曾担任晋察冀分局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彭真长期担任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

4,薄一波。

薄一波是山西定襄人,十年内战中在山西天津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中,薄一波代表我党与阎锡山组织牺盟会、决死纵队,也称为山西新军。在晋西事变中,薄一波和续范亭一起粉碎了阎锡山的阴谋,山西新军从7.5路军变成了八路军。

另外,在国民党阵营,还有

1, 阎锡山

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国存在的37年中,阎锡山始终掌握着山西的军政大权,被外界称为“山西王”。以山西一隅之地而成土皇帝之势,阎锡山还是很有才能的。

2, 傅作义。

傅作义是山西临猗人,在山西军阀中,傅作义和阎锡山、徐永昌各成体系,傅作义是荣河系、阎锡山是五台系、徐永昌是崞县系,都比不上阎锡山的五台系。晋系军阀发展为晋绥军时,傅作义另起炉灶成了绥远省主席,到解放战争中,傅作义担任华北剿总司令,已经超过了老上司阎锡山。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后来还当了22年水利部长,这中间的大智慧,是阎锡山和徐永昌永远比不上的。

3, 徐永昌。

徐永昌虽然是晋系军阀三巨头,可是抗日战争时,自动解除兵权,到国民党中央任职,被任命为军令部部长,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军训部长白崇禧、政治部长陈诚并称为军委会四大巨头。抗战胜利后,徐永昌代表中国军队接受日军投降,拥有了军人的最高荣誉。

你还知道那些山西名将?快来说说吧!


历史知事


山西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出了很多名人,而且山西名人中的名将比较多,他们都会在中华民族最为危险的时候,站出来为中国的独立与自主而战。

今天我们重点说一下,中国近现代史上山西籍的名将。正是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徐向前

说到山西的名将,我们最为熟知的人,是有十大元帅之称的徐向前元帅。他是新中国的缔造人之一,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徐向前毕业于黄埔军校,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徐向前的一生大小战役经历了数百战,正是因为他在战场上,带领着将士们冲杀在第一线,为我们赢取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

所以,说到山西籍的将军徐向前肯定是名列前茅的。

董其武(1899-1989年)开国上将

董其武山西省运城河津人,土地革命时期,参加过中原大战,九一八事变后,董其武率领部下参加长城抗战,在怀柔、石厂一线阻击日军,带领全团打退日军十余次的进攻。

1936年参加了对日的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董其武率领两个团的兵力,深入日军腹地,攻克被日伪军占据的商都城,之后参加了忻口战役和太原战役。

1939年董其武参加了包头战役、绥西战役、五原战役。为中国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解放战争时期,董其武接受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以和平方式解决绥远问题的主张,为实现和平解放绥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建立之后,董其武奔赴朝鲜作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

常乾坤(1904-1973年)开国中将

常乾坤山西省垣曲县人,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创建者之一。

1929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考入广州航空学校,同年赴苏联入红军航空学校学习,1938年回国参加抗日。

常乾坤一生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兰麟(1912-2008年)开国少将

王兰麟山西省运城人,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决死队第四纵队大队长、团长、纵队参谋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宜川、扶眉、西南等战役。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西北雁门军区参谋长,独立第五旅参谋长,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胡尚礼(1915-2003年)

胡尚礼山西运城人,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时期到解放战争期间参加的战争有:粉碎日寇九路围攻与多次反扫荡、反蚕食、浮山、青浮、上党、临浮、灵陕、平汉、洛阳、淮海、广州、粤桂、西昌等战役,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关于山西的名将,你还知道哪些?


不才讲史


山西是一块有古老文化留存的土地,在这片古老土地的历史中,曾出现了非常多的名将,接下来我们就简单介绍几位山西历史中最有分量的名将。

徐向前

徐向前可以说得上是近现代山西最有分量的将领,是开国10大元帅之一,战功赫赫,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徐向前是山西五台县人,他自小家中贫穷,原本读过一段时间的书,但因为实在太过于贫穷,最后不得不选择了辍学。

不过好在那个时候的山西军阀阎锡山重点扶持教育,开办了很多不收学费反而给予补贴的师范学校,这就给了徐向前另一条出路,使得家中贫穷的他拥有了重新进入学校中学习的机会。

徐向前在从师范学校中毕业之后,他进入了小学中当教员,但是后来他被学校辞退了,被辞退后的他,一路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在这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学校中展开了自己另一段人生。

在1927年的时候,他加入了我军,然后凭借着自己超人的军事才华,迅速在我军中成长起来,成为了我军的主要将领。

在那一段热血蓬勃的时代里,徐向前以战功封神,被人们誉之为战神。

傅作义

傅作义是山西临猗县人,他是阎锡山军阀派系中成长起来的将领,在最发达的时候,当过国军的战区司令长官,是国军中的重要统帅之一。

后来在1949年的重要抉择中,他选择了用和平方式转交北京,保下了拥有几百年文化底蕴的北京城。

在北伐战争期间,他就以一桩偌大战绩让当时所有国人都知道了他的名字。


北伐战争中,他带着一支军队深入了奉军地盘里的涿州,然后在这里面对着四周围攻而来的奉军,坚持了100天时间,就是从这件事情后,他的名声才传扬了开来。

不过随着他的越发成长,他和阎锡山的军阀部队越行越远起来,最后更是直接脱离了阎锡山的队伍,直接在蒋介石的管辖下成长为了和阎锡山差不多分量的大佬。

关羽

关羽是山西运城人,在三国时期,他紧随着自己大哥刘备的人生步伐,展开了自己的人生崛起,在蜀汉政权中,是刘备手下的头号大将。

关羽一生以忠以人,在他因为轻敌而战死沙场后,他慢慢被人们抬上了神坛,在北宋时期,他就受到了北宋朝廷的认可,确定了他在历史方面的地位。



后来在明朝时期,他的地位更是一步步的确立,逐渐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武神。

卫青

卫青是山西临汾人,他是汉武帝的小舅子、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因为他姐姐的关系,他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

不过他与其他没有半点实力的走后门者不同,他是一个很有军事才华的人。

在他掌握兵权后,他成为了汉武帝出征匈奴的头号大将,在那西北的大漠中,率领着骄悍不可一世的大汉军队把匈奴人杀的落花流水,为汉武帝收复了河朔、河套等重要地区。


霍去病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用兵非常的灵活果断,凭借着卫青的关系、凭借从小就展露出来的军事才华,霍去病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

仅17岁的年龄,就被汉武帝授予了军权,带领着800骁骑杀入大漠中,直把那匈奴人杀得只能逃亡。

最后,他更是和卫青联手,各率5万骑兵直入漠北直击匈奴,一路打到了现如今位于蒙古国境内、当时被称之为狼居胥山的地方,在这里进行了封禅。


然后更是一路追杀匈奴人追杀到了现如今的贝加尔湖。

所以说以上就是山西历史中出现过的名将,山西历史中名将众多,以上面所说的名气最大,至于其他名将我们就暂且不过多介绍了。


孤客生


应该说山西那些名将对历史影响巨大。要说山西出了多少皇帝、名将、名人、名臣、文人那肯定上千人不止了,都是影响巨大的人物。山西人杰地灵,自古就出英雄!

可以影响改写历史的名将主要有,卫青、霍去病,张辽,杨六朗,薛仁贵、郭子仪、傅作义这几位。史上做出的贡献巨大。至于关公、吕布、蔚迟恭等名将名气大,但是并未能达到起改变历史的作用。不知道说的对不对,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