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Serena丶Du


1402年,在“靖難之役”中最終獲勝的燕王朱棣登基為帝,成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24年,在第五次遠征蒙古的回師途中,明成祖朱棣因病去世,時年64歲。翻看史籍中記載的朱棣的一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即朱棣在做皇帝的22年間竟沒有一個孩子出生。要知道朱棣繼位的時候不過才42歲,正值壯年,在正常情況下應該不至於一個孩子也不再出生了,在這一方面他實在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沒法比,朱元璋66歲還有一個兒子出生,67歲還有一個女兒出生呢?

說起來,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在古代帝王裡還算是很可以的,一生有42個孩子出生,他的長子朱標37歲去世,也還有10個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年,朱標還有孩子出生,而作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64歲去世,卻只有9個孩子。而且,朱棣最小的一個孩子名為朱高爔,生於1391年的冬天,這一年朱棣只有31歲,朱高爔生下來不過一個月就夭折了,而朱棣的倒數第二個孩子是長寧公主,生於1386年,22歲的時候去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朱棣在31歲的時候似乎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當然古代孩子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也不能說明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朱棣32歲之後再也沒有孩子出生了。

32歲放在現在的話,還有很多男的沒有做爸爸呢,那麼,為什麼朱棣在這樣的年紀就不再生育了呢?這裡最先排除掉后妃的原因,朱棣的妃嬪並不少,在史籍中有記載的就有二十多位,還有很多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在史籍中沒有留下記載的。因此只要朱棣想,有無數的女人想為他生兒育女,但偏偏皇宮中誰也沒有能夠生下一男半女,一個女子可能不育,兩個也可能,但所有的都不能生,那就不是妃嬪的問題了,而是朱棣的問題。

那是不是朱棣很忙呢?他確實很忙在做燕王的時候忙著守護大明朝的北疆地區,後來又有一個靖難之役,打了近三年,繼位之後又因為得位不正,使勁的折騰,甚至還御駕親征蒙古了五次,更是在第五次的時候死在了回師的途中,但是這都不能算忙的沒時間和妃子談談人生和生人。

其實說到底,最可能的就是朱棣在三十來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成功讓燕王府和後來的皇宮裡的女人懷孕了。

說到朱棣,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其實朱棣和李世民之間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兩人同樣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古代沒有皇位繼承權,但都通過政變奪位成功,得位不正是兩人的共同之處,而且,李世民也是在三十六七歲上不再有生育能力,不過,李世民好歹有三十五個孩子,而朱棣只有九個孩子,這個差距就比較大了。

李世民沒有了生育能力多半是因為他戎馬半生,又操勞一生,身體和精神上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因此才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我們看朱棣,情況則難說得多,很多人認為靖難之役對朱棣的生育能力有影響,讓朱棣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且那幾年的戰爭也是比較殘酷的,因此他在稱帝之後再也沒有生育過。但是前面說了,他最後一個孩子出生是在1391年,當時朱元璋還好好在那做著皇帝,離靖難之役也還有八年的時間,這八年裡,朱棣也並沒有孩子出生,因此朱棣大概率在做燕王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生於1360年,大明朝建國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小孩子,因此並沒有參與建國之初的戰爭,可以說朱棣的童年還是不錯的,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16歲的時候才被要求到外地做藩王,但在就藩之前,朱元璋的兒子們都從南京回到了鳳陽老家,直到朱棣20歲的時候才就藩。不過朱棣的藩地是在北平,從南方進入北方生活,難免會水土不服,這對於朱棣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並且還要經常參與對塞外蒙古的戰事,後來的北方戰事大部分都以朱棣為軍事將領展開。

北方塞外的惡劣天氣以及不間斷的戰事可能是導致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還有不加節制的私生活等等,這都能損害生育能力。當然,這些也都只是猜測,或許還有些不為人知的原因也說不定。


蕭曉四姑娘


朱棣一生共有二十一位女人相伴,其中一位皇后,二十位嬪妃。而朱棣膝下的四個兒子和五個女兒皆是和徐皇后(明朝開國功臣許達之女)所生。

徐皇后是朱棣一生之最愛,徐皇后46歲時病卒,此後朱棣再未立皇后。據史料記載,徐皇后文武雙全,未嫁給朱棣前因受父親徐達的影響而習武,嫁給朱棣後在家相夫教子。

徐皇后在朱棣起兵造反最關鍵的時刻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朱棣受封燕王,駐守北平一帶,起兵造反後領兵出擊,北平城內空虛,朝廷發重兵圍攻北平,朱棣來不及回援。就在北平城危在旦夕之時,將門之女的徐皇后披上戰甲組織民眾親自指揮守城,等來了援軍,解了北平之圍。

徐皇后病卒後朱棣和眾多嬪妃再未生育,關於這事兒民間流傳著很多有板有眼的說法,最為可信的應該屬“生育能力”之說。

因為只有朱棣的生育能力出現了問題才能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朱棣稱帝后再未生育一兒半女的問題,之前和徐皇后生育了四子五女,稱帝后後宮的幾千佳麗居然都沒有給朱棣懷上孩子,由此可見,不是後宮的問題,而是朱棣的生育能力出現了毛病,放到今天就是不孕不育症。

受中國傳統封建觀念的影響,不孕不育症在今天仍然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那麼,在封建帝王至上的時代,皇帝沒有生育能力,誰敢爆料!


野釣魚倌


朱棣一生中共有四子五女,在歷代帝王中算不上高產但也是正常水平,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在朱棣的子女中最後一個出生的兒子名為朱高爔1392年出生,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還活著,這時候的朱棣也剛32歲。

根據史料記載,從朱高爔之後朱棣再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此時據朱棣去世還有三十多年,而朱棣也正值壯年,後宮佳麗無數怎麼會沒有孩子呢?

是朱棣不進女色嗎?當然不是,據記載朱棣繼位後,也曾大量海選宮女入宮,僅是冊封的有名有姓位份的後宮就多達二十餘人,但是除了三個兒子仁宗、漢王、趙簡王的生母明確為原配徐皇后之外,其他後宮並沒有明確誕下子女的記錄。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呢?明朝的史書沒有這方面的記載。

在朝鮮王的《李朝實錄》中或許能夠找到一絲端倪。

及權妃卒, 誣告呂氏點毒藥於茶進之, 帝怒, 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 後賈呂與宮人魚氏私宦者, 帝頗覺, 然寵二人不發, 二人自懼縊死。 帝怒, 事起賈呂, 鞫賈呂侍婢, 皆誣服雲: “欲行弒逆。” 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親臨剮之。或有面詬帝曰: “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這個故事我給大家翻譯一下,權妃,朱棣的後宮,朝鮮人,因為善吹玉簫而被朱棣寵愛,後來被同為朝鮮妃子的呂氏所妒忌,於是下毒害死權妃,後來又發現呂氏和宦官私通,於是朱棣大怒,殺了兩千八百多人,被稱為“魚呂之亂”。臨刑時有人對著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們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最後這句話太勁爆了,恍然大悟,原來朱棣和趙構一樣“不行”,所以這麼多年才沒有生兒育女。當然這種有損大明形象的事情在史書上是不會有記載的,而李朝實錄的內容也不能全信,因為關於這段記載全部來自於從大明返回朝鮮的金黑的口述。而金黑只是朝鮮妃子的隨從。

綜上所述朱棣之所以在壯年之時沒有再生下一兒半女,主要有兩種可能。

1、身體出現了問題。2、常年征戰忙於國事無暇顧及後宮。

對這兩種可能你更相信哪一種?


一點點歷史


朱棣42歲當皇帝,64歲駕崩,恰逢壯年,海選過幾次,為什麼偏偏不“造蛋”呢?朱元璋二十六子十六女,他的肥胖兒子朱高熾也生了十子七女。歷史上但凡雄才大略的皇帝,生殖能力幾乎過硬。朱棣才四子五女,真有點尷尬!



難道朱棣也跟溥儀一樣,屬於“無能之輩”?在《李朝實錄》(又名“朝鮮王朝實錄”,朝鮮人所編)中記載,擅長吹簫的朝鮮女人權妃死後,朱棣發現宮女對食太監而活剮過近三千宮女,臨近行刑時,一個宮女高聲說道:“你自己都陽衰,我們對食太監,何罪之有?憑什麼判罪?”朱棣又讓畫工,將她和太監的擁抱之樣畫下……



內容僅僅來自《李朝實錄》,而在我們的官方私方史料之中均沒有出現過。孤證不立,這是史學研究的原則,基本上都是“二重證據法”,也就是“地下材料”與文獻印證。



所以從這裡不能說朱棣“無能”,朱棣“不行”。我認為有這麼兩種可能。

第一是忙於政事,無暇顧及,內憂外患啊;



第二是各種原因疊加下致使精子活力低,質量低下;

你認為是哪一種原因?


史小二記


這個事情確實有點奇怪。朱棣的子女都是在當上皇帝之前生育的。當了皇帝后,後宮的女人更多了,可是朱棣卻再也沒有生出孩子。

是不是因為朱棣當皇帝時已經很老了,不能再生育了呢?

也不是。

朱棣登基的時間是1402年。此時,他只有42歲。即便放在普遍短壽的古代,42歲的男子也是普遍具有生育能力的。比如漢高祖劉邦,登基時已經46歲,但登基後仍然生了幾個兒子。

那麼,只能說明一點:當了皇帝后的朱棣,不再是個正常男人。

什麼原因呢?

我猜測,可能是精神壓力太大了。

藩王謀反,篡了侄子的江山,這種篡逆之罪,在古代是非常遭人唾棄的。很多人即便敢怒不敢言,但朱棣也是心知肚明的。

這一切,讓朱棣內心煎熬。他最恐懼的,主要有三點。

第一點,是建文帝捲土重來。

但凡篡位者,都喜歡斬草除根,怕的就是對手東山再起,捲土重來。

朱棣打下南京後,據說建文帝朱允炆自己把自己燒死了。但也有傳聞,建文帝其實跑掉了。

這成為朱棣一直以來的新病。

後來,他派遣太監鄭和數次下南洋,其實真正的目的就是尋訪建文帝的下落。當然,最終都無功而返。

第二點,是害怕悠悠眾口。

朱棣知道,自己的篡位行徑,必然遭致諸多人的反對。這些人中,包括朝臣,也包括天下百姓。這些人中,有人在明面,有人在暗處。

比如像方孝孺這樣的名臣大儒,就明確反對朱棣,並且在朝堂上公然唾棄朱棣謀反。朱棣不惜誅滅他十族。

憤怒的深處是恐懼。自古以來,從來只有誅滅九族,可朱棣偏偏誅滅方孝孺十族,可見朱棣的憤怒之深,也可見他的恐懼之深。

方孝孺是在明處的,還有那些躲在暗處的呢。朱棣心中的精神壓力可想而知。

第三點,是害怕青史批判。

作為皇帝,朱棣知道,自己早晚是要進入歷史的。進入歷史,就要接受歷史的審視,評判。

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正,朱棣害怕在青史中留下一個亂臣賊子篡位者的負面形象。

為此,他把民間的書籍都收上來,然後由朝廷編寫一部《永樂大典》,希望干預史冊。

可事實上,歷史終究會還原真相。朱棣篡位的史實,還是留了下來。

有了以上這三大恐懼,朱棣天天活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之下,失去了生育能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趣談國史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朱棣當了22年皇帝,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明成祖朱棣,在明朝歷史上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雖然是通過靖難之變才從他的侄子朱允文的的手中奪取了皇位,但在其在位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他的豐功偉績也被後人津津樂道。然而,在其當上皇帝后卻給大家留下了一個謎團,那就是他在位22年,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呢?

朱棣一生共生育了4個兒子、5個女兒。在歷代帝王之中也算是正常水平吧!但如果你仔細數落一下,就會發現他的所有子女都是在其當上皇帝之前就生下的。而且據史料記載,他最小的一個就去兒子朱高爔,是在1392年出生的,這一年朱元璋都還活著,而且朱棣才32歲,正值壯年。在當時皇帝后,朱棣後宮佳麗無數,在朱高爔之後為什麼就再也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呢?

據《明史》記載,朱棣登基後,挑選大量美女入宮為妃,甚至還選了很多朝鮮美女,其中就有一位叫權氏的朝鮮美女,朱棣對她是極其寵愛,甚至是在遠征漠北之時都帶在身邊。由此可見,朱棣並非不喜美色,那麼就只剩下一種可能,你懂的!在《李朝實錄》中有這麼一段記載:自家陽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是說:你自己無能,我們年輕的宮女和宦官私通,又有何罪?

因此,我猜測朱棣在位22年顆料無收,顯然並不是無“地”可種,也不是因為“地”過於貧瘠,而是因為沒有種子或是種子不能生根發芽。為什麼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朱棣長年征戰,身體過於虛弱,常生病,而且脾氣非常暴躁。據說有道士為其上供了很多“丹藥”,其中不乏有濫竽充數的,朱棣在服用之後不僅沒有好轉,而且還病情加重了,精力虧損,顯然據更加不舉了。真是可惜了那些好“地”啦!


大史官


明成祖朱棣後宮佳麗若干,為什麼在位22年期間,卻沒有生下兒女?

明成祖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洪武十一年出生,也就是後來的明仁宗,是徐皇后所生;次子朱高煦洪武十三年出生,封為漢王,同樣徐皇后所生;三子朱高燧洪武十六年出生,封為趙王,也是徐皇后所生;四子朱高爔洪武二十四出生,母親不詳,一個月內夭折,可以忽略不計。

朱棣還有五個女兒,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寧公主、長寧公主,出生日期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全部都在永樂元年(1403年)之前。也就是說朱棣從靖難成功,登上皇位以來,再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皇帝是封建年代最高統治者,富有四海權勢無邊,可以做到想幹什麼幹什麼,後宮更是佳麗無數,朱棣同樣如此。作為永樂盛世的締造者,朱棣的功績為萬世稱頌,但為何在朱棣登基之後的22年間,卻沒有生下一個孩子?

心理受到創傷或打擊

人類作為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科技與文化,這一切來源於人們的大腦。現代,人們的心理健康成為另一個重大問題,抑鬱症、焦慮症更是屢見不鮮。

一定程度上,心理問題會影響身體健康,這是不爭的事實。宋高宗趙構就是個再明顯不過的案例,北宋滅亡之後,趙構南渡建立南宋。就在國家危亡之刻,趙構卻仍在揚州小朝廷尋歡作樂,夜夜笙歌。

公元1129年,金兵突然南下,想即刻抓住趙構,消滅趙宋王朝。就在趙構在床上和愛妃行周公之禮之時,突然一個太監闖了進來,彙報金兵馬上要打進來了。趙構被嚇得魂不附體,怕死的趙構就因為這一嚇,再也無法行雲雨之事。

巨大的心理打擊,使得趙構再也無法生育,此事也成為眾人眼中的笑柄。朱棣和趙構不同,但在其靖難的路上可謂一波三折,經受的壓力和考驗也是常人難以承受的。朱棣在和平時期發動戰爭,好好的王爺不做,偏偏要做反叛,一旦失敗必死無疑。

我們只看到了朱棣成功後光輝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在其心理的壓力有多大。如若失敗,那心理落差是無法讓人接受的,就好比朱高煦造反失敗,落得個“瓦罐燜雞”的下場。

史料記載:

“王蕩其左,景隆兵乃繞出王后,大戰良久,飛矢雨注。王三易馬,矢盡揮劍,劍折走登堤,佯引鞭若招後繼者。景隆疑有伏,不敢前,高煦救至,乃解。”

在靖難途中更是驚險萬分,在白溝河之戰,朱棣和李景隆六十萬大軍作戰,朱棣換了三匹戰馬,劍被砍斷,幾乎敗勢已定,此時對朱棣的內心有多煎熬,多恐懼。我們後人知道靖難是一場成功的戰爭,而當時的朱棣並不知道,對於他來說這場戰爭的結果是不確定的。

朱棣跑到高處佯裝有援兵救援,且關鍵時候李景隆帥旗突然折斷,加上朱高煦的奇兵救援,才反敗為勝。

建文二年,在東昌之戰中,朱棣面對老對手平安被殺得大敗,損傷萬餘名士兵,朱棣左膀右臂張玉戰死沙場,這是一個多麼無奈的結局。張玉是靖難的最重要將領之一,他的死對朱棣打擊巨大,這一次失敗可能是永遠的失敗,如果朱棣無法重振旗鼓,那麼失敗在所難免。

正是這巨大的戰場壓力,有可能令朱棣出現健康問題,其繼位之後再也無法誕下一子,這也許就是原因之一。

心有所屬,甘願如此

朱棣的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都是徐皇后所生,這也間接說明了朱棣和徐皇后的感情還不錯。

梁武帝蕭衍是南梁的創建者,在即位初期,蕭衍勤於政務,革弊興利,做了不少對國家有利的事情。而蕭衍也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為了佛教事業,蕭衍甘願不近女色,節衣縮食,只吃素食,當然,在此之前蕭衍已經有不少兒子了。

主動放棄繼續生育是蕭衍的選擇,而並非是其身體有什麼問題。朱棣的三個兒子、四個公主都是徐皇后所生,可見朱棣對徐皇后十分看重,也很珍視這份感情。

徐皇后去世的時候,朱棣悲痛萬分,在靈谷、天禧寺就行大齋,聽取群臣的祭祀,由光祿寺準備祭祀用品。

史料記載:

“帝悲慟,為薦大齋於靈谷、天禧二寺,聽群臣致祭,光祿為具物。”

朱棣雖為萬聖之尊,卻能如此對待徐皇后,從此可見一斑。在靖難之前,徐皇后就嫁給了朱棣,一直到靖難成功,朱棣成為皇帝,這其中的一波三折也可以證明患難見真情。也有一種可能,就是朱棣對徐皇后的感情深厚,才選擇不再生育。

身體有隱疾

朱棣後宮佳麗無數,這是皇帝的特權,在他登基之後的22年中,無法生下一子,那這原因必定源自朱棣自身。如果排除心理原因,那就可能是生理原因,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不育。

皇帝也是人,吃五穀雜糧,生病吃藥在所難免,也許朱棣就攤上了這個病症,當然,這小小的瑕疵並不會影響朱棣在歷史上的地位。

朱棣有一名朝鮮族妃子,名為權氏,一次,在北伐蒙古途中,權氏突然去世,一般來說,妃子去世不是什麼大事,而恰巧去世的是朱棣最寵愛妃子。調查之下,發現呂氏妃子有重大嫌疑,並發現妃子和宦官有私通行為,事實真相其實已經不重要了。

人都已經死了,誰殺的查不清,那就一起陪葬吧,最終朱棣殺掉了後宮2800名宮女和宦官。在臨刑前,有女子對朱棣大叫:

“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意思就是你身體不行,我們才和宦官私通,我們有什麼錯!

從此看出,朱棣很有可能是身體出現了問題,無法再讓妃嬪懷孕,他殺這麼多人也是惱羞成怒的表現。身為皇帝陛下,卻在得到天下後無法生育,無論誰遇到也是很難接受的。

皇帝得了如此隱疾是難對他人說,這會影響皇帝的聲譽。況且在那醫療水平欠發達的古代,就算知道病情也難以醫治,直到現代不孕不育都是個難題。

朱棣選擇殺掉知情人,並禁止消息外洩,來隱藏其難言之隱,這也是朱棣無法生育最可能的原因。

綜上所述,朱棣無法在22年間生育孩子,但這沒有影響到朱棣的威望和功績,他仍是皇帝榜單名列前茅的那一位,永樂盛世也是封建王朝最輝煌的時刻之一。


楊角風發作


眾所周知,永樂大帝朱棣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通過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43歲正式登基為皇,執政了22年,直到65歲駕崩。

朱棣創立了稍遜於大唐盛世的永樂盛世,他的豐功偉績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然而,在如此漫長的歲月裡,朱棣卻沒能生下一兒半女。

事實上,朱棣是有孩子的。

他一生共生育了四子五女,共9個孩子。最小的孩子朱高爔出生於1392年,可惜的是,沒過多久,他就夭折了。那一年,朱棣才32歲。

朱棣當上皇帝后,正值壯年,經常會進行選秀活動,而且還有國外的美女加入。

他究竟為何生不了孩子呢?原因在於朱棣“不行”。我們可以從歷史記載中窺之一二。

據《李朝實錄》記載,永樂十九年,朱棣曾因“魚呂之亂”怒斬近三千宮女。

事情起因是朱棣寵愛的權妃去世了,後來發現是被同為朝鮮妃子的呂氏因妒忌下毒害死的。

接著又有人告發後宮的賈呂、魚氏與宦者“通姦”。

朱棣知道後勃然大怒,下令追查。賈呂、魚氏因害怕而上吊自殺。

但朱棣並不罷休,又興起株連之法,拘捕與賈呂親近的宮婢,親自審訊,臨刑時有人對著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們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可見,朱棣是真的“不行”。他這是後天造成的繼發性生育無能。原因有三:

一、心情壓力大,導致不育

大家都知道,優秀的朱標英年早逝後,朱元璋就決定將皇位傳給了年幼的太孫朱允炆。而朱允炆缺乏治理國家的雄才壯志,他即位後就馬上削潘。朱棣看著兄弟們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的心中驚恐萬分,為了生存,他深思熟慮之後,開始裝瘋賣傻。他整天披頭散髮,衣衫不整,滿臉汙垢而又胡言亂語,在炎熱的夏天披著床被子在大街上亂晃。被子白天當衣,晚上當席,吃住都在大街,還和老百姓們搶東西吃。他披著被子圍著火爐烤火還一直喊冷。活脫脫就是一個瘋子!

遠在南京的朱允炆知道消息後,專門派人來監視,以辨真假。皇帝的使者經過多天走訪周邊的百姓,最終確定燕王是瘋了。這下子,朱允炆終於放心了,放掉了作為人質軟禁的朱棣的三個兒子。朱棣終於為調兵遣將、囤積糧草爭取了有利時機。

朱棣挑戰極限,時刻處在高敏感度、重負荷的心理重壓之中。長期以往,這些行為會對他的身體造成嚴重傷害。現代醫學認為,長期緊張焦慮、長期擔驚受怕、某些經歷的影響等,都可能導致心理性陽痿。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性功能障礙性疾病,會影響個體健康和摧毀男人的自信,以及影響男人的生育。

事實上,因心理壓力過大造成心理性陽痿並影響生育的例子很多。古代的趙構在南下避難時,日夜擔驚受怕,途經揚州時因驚嚇過度,造成不育;現代有許多長期處於高壓力工作狀態下的高管白領、各行各業的男士也患有不育症。

二、長期騎馬,導致身體受損

朱棣是一個馬上皇帝,他作戰勇猛,常年征戰在外,一生中五徵蒙古,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常年的長時間騎馬,也給他帶來了一定的麻煩。

長期騎跨動作對前列腺直接壓迫而導致前列腺充血,使前列腺液的排洩更加困難。

道路崎嶇不平並嚴重的顛跛,就更容易刺激會陰部,加激前列腺充血腫脹和損傷。

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發生慢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損害精子質量,對男人性能力的充分發揮非常不利。

三、亂服丹藥,雪上加霜

歷史上的絕大部份皇帝都希望自己長生不老,永掌皇權,特別是能力非凡的皇帝更是如此。

朱棣也犯了皇帝的通病,在品嚐到權力的美妙滋味後,他不捨得放棄了。

朱棣信奉道教,在他還是燕王的時候,就曾在府上養了一批僧道方士。

後來他坐上了皇位,覺得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協助,因此更是推崇道教,並將它奉為國教。

朱棣派遣了三十多萬人在武當山大興土木,歷時十年建立了大批道觀,當時的規模之大,讓民眾有了“北見故宮,南建武當”一說。

在永樂十五年,朱棣又在北京修建了一處靈濟宮,方便自己經常去祭拜。

而此時的朱棣經常生病,脾氣暴躁,身體虛弱,有時甚至一個月不能上朝。

他求仙問藥,均只能暫時緩解病痛。於是道士們紛紛給皇帝獻上了許多丹藥。

然而這些丹藥往往來歷不明。有些或許是用了天材地寶煉成的,有些就是用濫竽充數的藥渣做的。朱棣服用之後病情加重,精力虧損,以至於在性方面更無能了。

由此可見,朱棣在後期因為身體的原因,沒有再生下孩子。

但是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朱棣因此沒有沉迷於美色,而是將精力集中在治理國家上,造福了黎民百姓。

而且,孩子不在多,在於是否教育得好。

朱棣的長子明仁宗朱高熾和長孫明宣宗朱瞻基都是仁愛寬厚的好皇帝,雖然兩人統治的時間加在一起才短短的十一年,但卻被史學家們稱之為“功績堪比文景”,史稱“仁宣之治”,留下了千古佳話。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朱棣野心勃勃地搶了侄兒朱允炆的皇位,弄得朱允炆不知所蹤,朱元璋倘若知道了恐怕會自己掀開棺材板跳出來扇他幾個耳光。

雖說成祖不失為一個雄主,也比朱允炆更適合當皇帝,可手段到底狠了一點,說朱允炆或自焚,或逃匿不知所蹤,可這究竟是不是朱棣放出來的煙霧彈,又有誰知道呢?

不過,朱棣到底還是受到了懲罰——朱元璋這邊剛剛駕崩,屍骨未寒,朱棣那邊便迫不及待地發起“靖難之役”,在1402年奪走了朱允炆的皇位,此後22年皇帝生涯之中,縱然後宮佳麗無數,卻再無所出。

朱棣一生只有四個兒子,除了徐皇后所生的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之外,便是一個出生不滿一月即夭折的朱高爔。

他當了22年的皇帝,又有後宮佳麗無數,為何當了皇帝之後,卻再無一妃一嬪為他生下一兒半女呢?

說到皇帝生兒子這事,朱棣倒也不是最慘的皇帝,清朝的咸豐、同治、光緒和溥儀哪個不比朱棣慘?

不過,要說能夠和朱棣同病相憐的話,恐怕還得是宋高宗趙構。

朱棣是在靖難之役後當的皇帝,趙構則是在靖康之恥後當的皇帝,當然,朱棣是自己搶來的,趙構則是撿了個便宜。

趙構一路逃到南邊當起了皇帝,原本以為能夠安枕無憂,所以便在宮中造人,寵幸妃嬪,誰知造著造著,突然有人在殿外嚷嚷了起來,“金軍打過來啦!金軍打過來啦!”

這突然傳來的嚷嚷聲頓時嚇得趙構後背發涼,打了一個冷顫,“瞿然驚惕,遂病薫腐”,從此便失去了生育能力。

趙構在受到驚嚇之前所生的兒子趙旉於1129年被嚇死之後,他實際上一直不甘心,一直試圖再生一個兒子,可惜卻一直沒能成功,所以他在當了35年皇帝之後,說什麼也不肯再當了,在56歲那年說了句“累了,累了”之後便傳位給宋孝宗趙昚了。

趙構是因為受到驚嚇,所以沒了生育能力,朱棣又是因為什麼原因才讓他在當了皇帝之後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呢?

朱高爔生於1392年,這說明至少在發動靖難之役之前幾年,朱棣的身體應當還沒什麼問題。

但是,朱標也死於1392年,隨後朱元璋為了給朱允炆鋪路,於1393年製造了“藍玉案”,朱棣當時是否也在擔心會受到這場血腥的政治風暴的波及呢?只不過,朱元璋再怎麼樣也不會對自己的兒子下死手,所以朱棣即便真有這個擔心,應該也不至於會嚇得失去生育能力。

從藍玉案到1398年朱元璋病逝這幾年時間,明朝並沒有發生過什麼特殊的事,所以朱棣應該也不是在這段時間裡出現的問題。

所以,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時間應該是在靖難之役之時。

因為在靖難之役中,朱棣曾經和趙構一樣受到了驚嚇,當然他並不是在臨幸誰,而是受到了生死的威脅。

當時的朱棣只要一招不慎,便會萬劫不復,因為他很清楚,朱允炆哪怕輸給他十次也沒問題,可他卻一次也不能輸,他輸一次便是滿盤皆輸。

朱棣雖說通過靖難之役打敗了朱允炆,搶到了皇位,可此中卻有一場戰役讓他幾乎喪命——靈壁之戰。

靈壁之戰是靖難之役的轉折點,朱棣也正是因為贏了靈壁之戰,才有了打贏整場靖難之役的可能性。

但是朱允炆說到底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朱棣能打贏的幾率很小,所以朱棣只能冒險打快仗,用最快的速度攻入南京,他才能取得勝利。

朱棣也在靈壁之戰中經歷了生死一戰,幾乎命懸一線,差點死在了靈壁,好在他手下也有悍將,在危急關頭以命換命救了他一命。

經此一役,朱棣受驚過度,從而失去生育能力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朱棣也因此在他22年的皇帝生涯之中,再也沒有生下一兒半女。


吾與吾國


朱棣是明朝的第3個皇帝,本來按照常理他是當不上皇帝的,他是搶了自己侄兒敬文帝朱允文的皇位,最終才登上皇位的。在當上皇帝之前他就已經和自己的原配,徐達的女兒生了4個兒子,5個女兒。

不過在當上皇帝之後,朱棣卻再沒有生過一個兒子或者女兒,這讓人感覺非常奇怪。因為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把自己的侄兒建文帝朱允敗拉下皇位,自己登上皇帝的時候,當時也不過才42歲而已。42歲可謂是一個男人在年富力強的時候,很多男人到了五六十歲還能生小孩子,所以年齡應該不是問題,恐怕問題還是出在其他方面。

當上皇帝之後,朱棣作為九五之尊,後宮有三千佳麗,雖然朱棣可能沒有那麼多后妃,但是幾十個是有的,據記載至少有20多個。有這麼多后妃,如果朱棣身體方面沒有問題的話,身下一二十個應該是不成問題的,要知道光朱棣的皇后就給他生下了9個兒女。所以最合理的解釋就是,朱棣在登上皇帝之前的時候,身體就已經出現了問題,失去了生育的能力。

因為按照歷史的記載,朱棣最後一個兒女生下來的時候,不過才32歲而已,之後很長時間再沒有兒女出世。也就是說大約在這個時候,朱棣可能就已經喪失了生育的能力。眾所周知,朱棣在小的時候一直在南方出生長大,大約在這個時候被朱元璋派去北平,守衛大明的北方邊疆。也許是在北平這個地方水土不服,或者是因為長期面對北元的威脅,朱棣心力交瘁,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

不過這也是猜測而已,畢竟生了9個兒女之後,可能朱棣覺得兒女已經夠多了,就沒有再生。再就是靖難之役中,可能長期軍旅生涯,條件相當的艱苦,再加上戰場上經常受到驚嚇,可能就喪失了這方面的能力。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