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且有多重要?為啥龍且一死,西楚霸王項羽就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鐵錘文史


因為,伴隨著龍且的死,項羽的西楚僅存的最後一支有生力量,也被漢軍消滅了。使得楚漢之間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勝利的天枰徹底倒向了漢軍。

公元前204年(漢四年),劉邦派酈食其出使齊國,說服其歸順漢軍。誰知,酈食其前腳剛踏入齊地,韓信的大軍後腳就對齊地發起進攻。漢軍很快就攻陷齊國都城臨淄,齊王田廣逃往高密,齊相田橫逃奔博陽。

無力抵擋漢軍的齊國,只好轉而嚮往日的死敵項羽求助。於是,楚漢之間一場決定性的戰役——濰水之戰爆發。

此戰,項羽派麾下大將龍且,率楚軍二十萬援救齊國,在高密與齊軍會師。當時,齊、楚兩軍隔濰水擺開陣勢對峙,韓信命人連夜趕製一萬多個袋子,裝滿沙土,投堵濰水上游。然後,通過佯敗引龍且追擊。等龍且率部強渡濰水追擊漢軍時,韓信當即命人挖開堵塞於濰水上游的沙袋。最後,大水頃刻間便奔瀉而下,將龍且的部隊給吞噬了。此戰,韓信全殲龍且的二十萬楚軍,並一舉平定齊地。

而這一支楚軍實際上已是項羽最後一支有生力量了,此戰的失敗,損失一個龍且事小,可最後的有生力量都打沒,這才是最致命的。

並且伴隨著齊地的平定,漢軍也完成了對西楚的戰略迂迴。至此,項羽其實已經徹底失去了與劉邦爭奪天下的實力了。此後,劉邦的漢軍開始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時刻,並開始準備發動對楚的最後決戰——垓下之戰。

所以,其實這就和那句“傳庭死,則明亡矣!”差不多。龍且的戰死,對於項羽而言,不光是失去一位得力干將,也不光一場戰役的失敗那麼簡單,而是整個大戰略和局勢的徹底失敗。



這些歷史要讀


龍且作為項羽的五大將之一,非常勇猛,他和項羽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項羽對他也非常的信任,龍且對項羽也是最為忠心的!項羽是楚國皇族,龍且是楚大夫之後,地位也很顯赫。他為西楚立下赫赫戰功,一直跟隨項羽,直到戰死,從一而終,可敬!

我們知道龍且是在同韓信淮水之戰,韓信用誘敵之計殺死了龍且,按說韓信才區區幾萬人,是不可能打敗二十萬軍隊的龍且。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驕傲會使人失敗的道理。龍且心裡一直看不起韓信,總用老眼光看人,韓信是吃過漂母的餅,也受過胯下之辱,從軍後跟隨項羽也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不代表韓信沒有才華,只是跟隨項羽時沒有機會展現自己。龍且的輕敵導致了他濰水之戰的大敗,而且送了生命,當項羽聽到消息後,幾乎暈倒。一向馳騁天下的霸王何至如此!

龍且、項莊、鍾離昧、季布、英布五人合稱‘’西楚五大虎將‘’!龍且被稱為之首,他一直跟隨項羽南城北戰,有很多的戰功,由於同項羽的私交特好,項羽對他也是絕對的信任,所以我認為龍且和范增是對項羽沒有任何私心的人,他的死對項羽來說失去了左膀右臂!

項莊是項羽的堂兄弟,也號稱西楚第一劍客,他和項羽都是由叔父項梁撫養大的,鴻門宴上范增就是安排他刺殺劉邦,但由於項伯的通風報信,張良安排樊噲攪了局!

鍾離昧是在韓信投軍後加入楚軍的,而且他和韓信私交甚好,鍾離昧武功高強,也為楚軍立了很多戰功,後來由於韓信投靠劉邦,項羽開始不信任他,打擊他,鍾離昧沒有辦法,只好離開項羽,但他並沒有投靠劉邦,而是隱居了,直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知道鍾離昧在韓信處,劉邦逼韓信交人,韓信不交。劉邦非常不滿,鍾離昧為了不連累韓信,自殺身亡!也是一豪傑!

季布英勇神武,項羽曾親自拜訪,而且同他切磋功夫,項羽打敗英布,兩人惺惺相惜,季布跟隨了項羽。在鍾離昧離開後也離開了項羽,劉邦統一後,在很多人的勸說下,並沒有殺死季布,而且還給了他官做,他一直活到漢文帝時期,也算是落個善終!

英布原來是秦國的囚犯,後來投靠了項羽,英布為項羽做了很多貢獻,但他認為跟隨項羽沒有前途,就投靠劉邦去了,後來為劉邦立了不少戰功,開始膨脹,後來英布造反,被劉邦誅殺!

還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說,陳平,他背叛項羽後,為劉邦獻了離間計,離間了項羽和亞父范增的關係。這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看完項羽身邊的這些人就知道,龍且是項羽的忠實戰士,他的死無疑加速了西楚的失敗,但項羽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也是西楚滅亡的根源!





一本夏


因為龍且死後,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


背景介紹:公元前205年,劉邦抓住項羽在齊國平叛,深陷齊地,不能分神的機會,聯合其他幾路諸侯,率領56萬聯軍,東出函谷關,攻打項羽的西楚國。聯軍一路上勢如破竹,迅速佔領彭城。正在齊地平叛的項羽聞訊後,親率3萬精兵殺回彭城,並且大敗劉邦。劉邦在彭城戰敗之後,本就鬆散的聯軍迅速瓦解,西魏國、代國、趙國先後叛漢。於是劉邦便派韓信北伐,韓信在滅了西魏國、代國、趙國之後,又迫使燕國投降,並且滅了齊國。韓信滅了齊國之後,齊王田廣逃到了高密,並且連夜派人向項羽求救。於是項羽派大將龍且帶領20萬軍隊到齊國幫齊王田廣打韓信。


龍且戰敗

龍且帶領20萬軍隊到達齊國之後,有人向龍且建議說韓信的軍隊遠道而來,兵鋒正盛,我們不能硬打,我們應當深挖戰壕,堅守城池,暫不出戰,然後派一個特別有號召力的齊國大臣,到齊國的各個城市去散佈消息,告訴他們齊王田廣沒有死,楚國的救兵已到。只要這個消息一散佈出去,已經投降韓信的70多個齊城,會集體造反的。韓信是遠道而來,齊國各地的城市都反了,到時候我們再和韓信決戰,韓信必敗無疑。

但是龍且卻說用不著,因為龍且認為韓信膽小怕事,非常好對付,並且如果韓信最後被迫不戰而降的話,龍且他自己沒有功勞。於是就要和韓信開戰。

開戰前,兩軍是隔著濰水列陣的,韓信頭一天晚上,派了一萬名士兵,帶著布袋,到濰水的上游,每一個袋子裡邊裝上沙子,做成沙袋,然後在濰水的上游攔住濰水,把水堵住之後,下游的水就變得很淺了。第二天,兩軍一開戰,韓信便帶著軍隊殺過來了(此時的濰水很淺),殺到一半,韓信就裝作一副怯懦的樣子逃跑了,韓信一逃,龍且非常高興(因為他的猜測沒有錯,韓信果然是膽小怕事),就帶著軍隊殺了過去,等到龍且的軍隊一進入濰水中,韓信就下令讓上游的一萬名士兵把沙袋全撤了,堵了一夜的濰水傾瀉而下。此時龍且只帶領少量的軍隊渡過了濰水,大部分軍隊還沒有過濰水。波濤洶湧的濰水迅速就將龍且的軍隊分隔成了兩端,過去的一少部分,未過去的一大部分,中間還有部分被河水沖走了。然後韓信就率軍包圍住了龍且和他帶領的已過河的少量的部隊,以多打少,將這些楚軍包括龍且在內全部殺死。沒過河的楚軍看到主將被殺後,全部潰散,然後韓信率領漢軍過河,迅速地消滅了20萬楚軍。就這樣,韓信徹底的佔領了齊地。

龍且

為什麼龍且死後,項羽就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整體戰略包圍已經形成

龍且戰死後,韓信徹底平定齊地,而項羽也徹底的處在了劉邦集團的整體戰略包圍之中。

西邊:劉邦在彭城戰敗之後,可以說是被項羽追的是一路狂逃,直到在滎陽建立起防線,這才抵禦住了項羽的進攻。此後雖說在滎陽的戰場上,劉邦是敗多勝少,滎陽城也是幾番易手,但是最終,劉邦還是在滎陽擋住了項羽的進攻,項羽的進攻也停在了滎陽這裡,再也沒有向西更進一步了,雙方形成對峙的狀態。

北邊:項羽的北邊一直不安穩,劉邦在撤到滎陽的時候,彭越並沒有跟著一起撤退,而是回到了河上(今河南濮陽),後來彭越趁項羽在南陽攻打劉邦,後勤補給線拉長的機會,突然率軍南下,切斷了項羽的後勤補給線。迫使項羽回兵來打通補給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劉邦的正面戰場上的壓力。

後來韓信北伐滅了西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之後,項羽就不僅僅是要面對糧道被截的危險了。因為齊國就在現在的山東,西楚國的國都彭城就在今天的徐州,山東被韓信佔領,那麼徐州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如果此時韓信率軍南下攻佔彭城,那麼項羽的運糧通道將會徹底癱瘓,而且項羽也要直接面對韓信的軍事進攻了。

南邊: 南邊是九江王黥布,黥布曾是項羽手下的悍將,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統治九江、廬江二郡。公元前204年,黥布叛楚歸漢,雖然項羽後來派遣龍且率軍十萬將其擊潰,但是黥布的勢力還是存在的,後來黥布派人到九江招攬了自己的一些舊部,再加上劉邦撥了一些軍隊給他,黥布的勢力又恢復了一些。

東邊:東邊是黃海;

由此可以看出,龍且一死,項羽就處在整個劉邦集團的包圍之中了。

劉邦集團對項羽的包圍

二: 軍事實力的削弱

龍且是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眜、英布、虞子期同為楚軍五大將。龍且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後隨項梁起義,曾在東阿大破秦軍,拯救反秦義軍田榮。英布背叛楚國後,項羽派龍且帶十萬楚軍去攻打英布,大敗英布,迫使英布逃離九江。後來韓信滅了齊國,齊王田廣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前去營救,韓信詐敗,利用濰水,將龍且打敗,龍且也戰死了。龍且一死,可謂是斬斷了項羽的一臂,對項羽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啊。

而且龍且戰敗,損失的可不只是楚國的一員大將,還有他帶去的20萬楚軍。龍且戰敗後,20萬楚軍全軍覆沒。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楚國的軍事實力驟然下降。此時,劉邦有20萬軍隊,韓信滅齊後,手下的軍隊達到30萬,僅這二人,漢軍的兵力就超過了50萬,這還不算彭越和英布手下的軍隊。而此時項羽只剩下10萬楚軍。以10萬對50萬,即使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的項羽恐怕心裡也在打鼓啊。

龍且戰死

三:軍心不穩

項羽與劉邦在滎陽對峙期間,雖然楚軍勝多敗少,但是劉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屢敗屢戰。而且項羽後邊還有彭越在不斷的騷擾著項羽的後勤補給線。前有劉邦對峙,後有彭越威脅,劉邦和彭越就像是貓戲老鼠一樣,來回調動著項羽,使本來就疲憊的楚軍更加的被動。現在韓信又佔了齊地,滅了龍且,隨時可以揮軍南下,直接攻佔彭城。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楚軍就不止是糧道被切斷,而是整個後路都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楚軍的軍心怎麼會穩定呢?

彭越和韓信直接威脅著項羽的糧道和國都

四: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最重要的原因)

韓信佔了齊地,那麼就意味著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僅從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當時的情況是劉邦有20萬軍隊,韓信有30萬軍隊,項羽有10萬軍隊。所以韓信佔領齊地對項羽的威脅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採取了空前絕後的一種行動:派說客。項羽一生都很迷信武力,派說客來解決問題是項羽此前從來沒有用到過的手段,但是這次項羽卻這麼做了。由此可以間接的看出項羽害怕了,因為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項羽

綜上所述:無論是整體戰略的包圍,還是軍事實力的下降,或者是軍心不穩的緣故。龍且死後,真正讓項羽感到自己離滅亡不遠的原因是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微觀歷史


在西楚霸王耀眼的光環下,龍且不被人重視也就不足為奇。龍且和項羽一塊長大,從小被項梁扶養成人,他和鍾離昧、季布都是項氏家臣,對項羽忠心耿耿。


龍且不僅忠心,還武藝高強,英布背叛項羽,龍且領兵前去討伐,與英布大戰三百回合,英布戰敗而逃,投降劉邦。從此揚名天下。

那龍且是怎麼死的呢?是被韓信所殺。

漢王元年,劉邦接受蕭何建議,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一邊命令周勃、樊噲率領一萬人大張旗鼓的修建秦嶺棧道,做出佯攻姿態;另一方面,和劉邦親率精兵走荒廢多年的小道,直插陳倉,襲擊章邯、司馬欣、董醫三王,成功奪取三秦之地。


接著,劉邦收取魏王豹、河南王申陽、聯合董醫、司馬欣,加上本部人馬,合計56萬人,在項羽親征齊國田橫的時候,進攻楚國都城彭城。

駐守彭城的多是老弱之兵,很快,劉邦順利攻取彭城,盡收金銀、美女。

項羽知曉後,讓龍且繼續攻打齊王,自己親率三萬精銳騎兵,半天急行六百里,拂曉時分,突然攻擊劉邦側翼,自從鉅鹿之戰後,天下之兵多恐楚軍。

騎兵對步兵,項羽直插劉邦軍部,摧毀指揮中樞,漢軍頓時潰散。

項羽緊追不捨,在谷、泗水斬殺漢軍十餘萬,劉邦退至呂梁山區,被項羽斬殺數萬人,逃至雎水,又被楚軍斬殺十餘萬,溺者無數。劉邦被圍。三萬對三十萬,楚軍如此強悍,漢軍如此不堪一擊。

劉邦被圍雎水,生命危在旦夕。突然,狂風大起,估計是沙塵暴,劉邦率領幾十名親兵逃走,妻子、父親皆被楚軍俘獲。

劉邦退至滎陽、成翺,蕭何緊急發送三秦之兵補充劉邦,韓信收斂殘兵敗將,阻擋住項羽進攻。楚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劉邦與項羽對峙,韓信開闢第二戰場。韓信攻滅韓、魏、趙,勸降燕國,進攻齊國。

齊王向項羽求救,項羽派手下第一猛將龍且領二十萬精兵對抗韓信。兩軍在雎水相遇。

當初韓信在項羽手下當郎中,龍且是高級將領,如今對決,自然看不起韓信。韓信命令士兵用一萬條沙袋堵住濰水上游,引兵戰龍且,佯裝失敗逃走,龍且率軍渡河猛追,在渡到一半時,韓信命令放水,龍且被困在河水中,韓信騎兵奔入河中斬殺楚軍,眼看韓信就在眼前,龍且奪取漢軍馬匹,渡河追殺韓信,在一密林深處,龍且馬匹跌落陷阱,龍且被馬匹卡住,動彈不得。劉邦騎兵將領灌嬰引兵前來,龍且被萬箭穿心……



龍且死後,二十萬精銳投降,劉邦實力大增。齊地一戰,天下三分之二盡歸漢王。項羽把賭注下在了龍且身上,龍且贏則天下得,龍且死,則末日來臨。

此時的項羽感受到了韓信的恐怖,楚軍從此畏懼漢軍。項羽僅剩十萬楚軍,對戰六十萬漢軍,無論如何都贏不了。

龍且死,項王大勢已去。不久,被六十萬漢軍圍在垓下,自殺身亡。


品讀春秋001


龍且是項羽手下第一猛將,對項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難得的是他還是項羽身邊少有的忠臣。今天筆者圍繞龍且戰死的濰水之戰來為讀者解釋一下為什麼龍且戰死會讓項羽如此沮喪。

先介紹一下龍且,龍且在楚國的地位很高,被譽為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合稱為楚軍五大將,和曹咎、周殷一樣是楚軍的大司馬,共同節制楚國的軍隊。而且龍且自幼和項羽一起長大,從項梁起義就一直跟在項羽身邊,可以說是項羽最信任的人。龍且的能力也是不容小覷,英布背楚投漢的時候,就是龍且帶兵擊潰了同為楚軍五大將的英布。<strong>

提到濰水之戰,我們通常會稱它為楚漢之爭的轉折點。在濰水之戰以前的局面是楚強漢弱,直到濰水之戰,劉邦的老婆呂雉和父親劉太公還在項羽手裡押著呢!到了濰水之戰後,楚漢之間的實力對比就發生了變化,劉邦的優勢就逐漸開始顯現。

首先,我們要知道龍且去濰水去做什麼?當時韓信攻打的是齊國,項羽和齊國是盟友,接到齊國的求救之後,項羽就派龍且帶二十萬大軍去救援齊國。當時劉邦和項羽正在滎陽打的熱火朝天,這時分兵去救援齊國足以看出齊國在項羽心中的分量。站在項羽的角度,齊國是他的最後一個盟友了,如果齊國戰敗,齊國的大片土地和人口、資源可就全都落入了劉邦手中。龍且戰敗被殺後,這些都成為了現實。<strong>

其實在濰水之戰的過程中,龍且是有可能取勝的。龍且剛到濰水,手下的謀士就建議龍且說,我們應該以逸待勞堅守陣地,然後讓齊王派人帶著信物去策反漢軍中的齊人。因為漢軍遠道而來,再遇到後方齊人的不斷襲擾,糧草供應必然出現問題,這樣就可以大破漢軍。但是龍且非常驕傲,希望用正當實力打贏韓信來證明自己,最後卻被韓信用計打敗了。

我們再來從戰略層面看一看這次的濰水之戰,在項羽大舉進攻滎陽的時候,韓信提出了歷史上非常典型的迂迴戰略。韓信建議劉邦憑藉有利的地形在滎陽和項羽周旋,自己帶兵東進,消滅趙、代、燕、齊等割據勢力。再從齊國南下,進攻項羽的後方,從而完成戰略迂迴。濰水之戰後,韓信的目的基本達到了。這種戰略上的失敗才是項羽真正感到害怕的地方,項羽甚至一度希望向劉邦求和。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此戰影響甚大,雖然不在正面戰場,但還是被看做楚漢爭霸實力對比的轉折點。同時作為項羽手下第一大將的龍且也在這一戰中隕落,這使項羽大受打擊。從此項羽的後花園不再安全,項羽的糧食供應基地淮河南北直接暴露在韓信的兵鋒之下,就連都城彭城也無險可守,直接暴露在漢軍的攻擊之下。<strong>


鄧海春


問題的關健不在於龍且有多重要,而是因為龍且的失敗,導致了一系列的蝴蝶效應,最終導致項羽抵抗劉邦戰略包圍的努力失敗,最終就是項羽的失敗。

看楚漢戰爭,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項羽不是在軍事上輸給劉邦的,而是在戰略上輸給劉邦的。



彭城之戰後,劉邦採納了張良和韓信的計謀與戰略,張良的計謀是讓劉邦用好三個人:英布、彭越、韓信。

韓信的戰略是:劉邦率親率主力在正面戰場消耗項羽,韓信在北方開闢第二戰線,同時在南方斷絕楚國糧道,對楚國實施戰略包圍。



彭城之戰後不久,劉邦派人拉攏了項羽分封的九江王英布,英布背叛項羽,雖然之後英布被龍且擊敗,但是楚國的南方失去了屏障,之後英布又率軍捲土重來,楚國的南邊直接處於劉邦的威脅之中。

接著,韓信在北方開闢第二戰線,先後攻破魏國、代國,滅亡趙國,迫降燕國,直到韓信攻進齊國與龍且相遇。



項羽原本與齊國關係就不好,項羽分封天下後,將齊地一分為三,封了三個齊王,項羽的作法就是讓齊地的三個王相互制衡,以保楚地平安, 因為項羽的都城彭城離齊地很近,從齊國南下,就能直接威脅楚國的都城彭城。

所以在齊國田榮造反,和劉邦出川攻打三秦之地時,項羽選擇攻打齊地這個對自已威脅更大的地方,而放棄率軍攻打劉邦,田榮戰死後,由於項羽的政策過於殘暴,動不動就屠城,導致了齊地百姓更大的反抗,也導致了項羽大軍深陷齊國的戰爭泥潭,無法解決。



按理來說,齊地與項羽並不友好,項羽完全可以不讓龍且去救,但是項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一旦韓信拿下齊地,就能直接威脅到楚國都城彭城,而且楚國在北、南、西三個方向被劉邦戰略包圍了。

攤開地圖,你就能看到,齊國雖然對楚國不友好,但是齊國不會攻打楚國,就等於是楚國北邊的緩衝國,而項羽之所以讓龍且率領20萬大軍救援齊國,是為了阻止楚國陷入戰略包圍,而不是為了救援齊國本身。



這個時候,龍且就非常重要了,龍且敗,齊國就敗,楚國就失去北方屏障,直接處於韓信所代表的劉邦勢力攻擊之下,如果都城受到攻擊,項羽還能在前方作戰嗎?都城一旦受到攻擊,整個楚國民心動盪,這就是致命打擊。

如果龍且如果能守住齊國,就能為項羽爭取到戰略空間,至少彭城是安全的,那樣的話,項羽還有從彭城到江東廣大的楚國地盤掌握在手中,劉邦想要擊敗項羽,難度就更大,時間就更長,結局就無法判定。



這個時候龍且在齊國與韓信的戰爭,很像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馬謖的街亭之戰,馬謖在街亭戰敗,直接導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而龍且在齊國的戰敗,也直接導致項羽陷入劉邦的戰略包圍,失敗是確定的,只是時間問題了。

結果就是龍且戰敗了,龍且一死,在前線與劉邦對峙的項羽,馬上就明白了,已經陷入戰略包圍,再不從前線撤退,就會陷入四面包圍,撤退也不過是陷入三面包圍,最終的失敗在所難免。



項羽雖然政治能力比劉邦差了一截,但是這點道理還是懂的,要不然項羽也不會派出他最信任、最勇猛、還擊敗過英布的龍且去救援齊國了,龍且一敗,項羽就失去了最後的希望。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楚漢之爭,政治上的戰略選擇、合縱連橫是第一位的,軍事只是政治的延續。

龍且韓信齊地之戰前,政治上劉邦集團處於優勢。

一、劉邦團隊凝聚力強,因為陳平離間造成謀士范增離開,項羽高層人心浮動。

二、採取張良計策,聯盟其他各地諸侯,不能聯合的則韓信出兵剿滅,相比項羽集團有更多的盟友。在整體外圍形成戰略包圍、進攻之勢。

三、劉邦進咸陽約法三章安撫三秦,蕭何撫民治縣,民心歸服,不絕糧道。項羽火燒阿房宮,坑章邯二十萬降卒,動則屠城,盡失民心,後援不繼。

四、民心不附,盟友離心,團隊離散,整體處於戰略劣勢。作為核心的項羽,應該審時度勢,需要的是戰略防守,迴歸江東積聚實力。

五、派龍且去齊地戰韓信,屬於軍事冒險,分散了中軍實力。以正成勢,出奇制勝,是軍事家政治家的基本素養。大勢不利,寄希望於龍且的軍事冒險,孤注一擲,屬於典型的投機。

六、龍且勝,楚漢之爭只是重回戰略均勢;龍且敗,則項羽一敗塗地,沒有翻身的機會。

七、項羽隻身回江東??民心盡失,戰將折損,盟友拋棄,————還不如自刎留名!


雨和


首先要說一下,龍且的死確實對項羽打擊非常大,但遠遠沒有達到讓項羽認為自己會滅亡的境地。《史記》中的記載是項羽異常驚恐;

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濊涉往說淮陰侯。淮陰侯弗聽。



按照司馬遷的說法,龍且戰敗之後,項羽驚恐萬分。甚至是主動放低了姿態,派去了武濊勸說當年看不起的韓信,希望韓信可以背叛劉邦,結果韓信壓根沒有搭理項羽的說客。

從這裡可以看出,龍且死後,雖然項羽沒有認為自己滅亡在即,但也確實感到了非常害怕。那麼龍且又是什麼人,為何他的死會讓縱橫天下項羽感到害怕呢?實際上原因有兩點,第一、龍且對於西楚政權非常重要,第二、龍且死後,楚漢相爭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龍且對於西楚政權非常重要

在後世學者的評論中,普遍認為西楚有五位大將,分別龍且、季布、鍾離眛、英布、虞子期。其中龍且赫然排在了西楚五大將的首位,可見龍且地位之高。

龍且與項羽關係非常親密,早在項梁起兵時,龍且便在項家軍中任職,並且可以單獨領兵作戰。秦二世二年七月,龍且還在東阿大破秦軍,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指揮能力。

項羽進入咸陽後分封諸侯,凡是自己最為依賴的親信都沒有分封,比如范增、鍾離眛、季布等人,當然龍且也不例外。原因在於,此時項羽的目的在於將來逐步吞併諸侯,完成統一。因此,龍且跟隨項羽回到彭城後被封為大司馬,掌握了西楚很大一部分軍權。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戰爆發。劉邦以56萬大軍攻入彭城,結果項羽僅僅用了3萬精兵便將劉邦擊潰。這三萬精兵中有一支樓煩騎兵,屬於當時的特種部隊,彭城之戰後,項羽把樓煩騎兵交給了龍且指揮,以此可見項羽對龍且的忠心和能力深信不疑。

當然,龍且也很快用實力證明了項羽沒有看走眼。當時英布叛楚降漢,龍且很快平定英布的叛亂,並且佔領了整個九江,迫使英布逃到了劉邦的漢國。

公元前204年,劉邦集團的二把手韓信攻下了齊國。眼看腹背受敵,項羽分給了龍且20萬大軍前去齊國對抗韓信,因此這件事可以看做是楚漢集團二把手的較量。

最終結果是龍且戰死,項羽不僅痛失股肱之臣,而且還損失20萬大軍,所以深深的感到了恐懼。



形勢上發生了重大變化

龍且的死是項羽害怕的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龍且死後,楚漢相爭的形勢即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龍且出兵之前,韓信已經攻下了趙國、齊國,楚漢相爭的天平正在逐漸的向劉邦傾斜。此時雖然項羽的楚軍戰鬥力優於劉邦的漢軍,但始終無法突破滎陽一線,所以楚漢相爭始終處於僵局。



由於劉邦佔據關中富庶之地,加上韓信已經攻取河北之地,項羽急切的需要找到突破點打破僵局,避免被消耗戰拖死。因此項羽分出去了楚國所有能夠動員的兵力給了龍且,可以說此戰關係到了楚漢相爭的走向。

龍且帶著項羽大部分家產到了齊國。如果取勝可以乘勝進攻,從此打破僵局,西楚將有希望擊敗劉邦。但沒想到濰水之戰賠了個底兒掉,從此之後,楚漢相爭的天平徹底倒向劉邦。項羽也在一年後被劉邦的漢軍圍困於垓下,最終兵盡糧絕之後落得個烏江自刎的結局。


我是越關


以水代軍,張飛嚇斷橋,河水倒流,也是演了一出。只不過曹操多疑差點上當,為啥嚇得曹操一員大將跌落馬下摔死。那是馬上被即將到來大洪水嚇得,其實也不可能摔死,估計是被自家亂軍的馬踩死的我信。嚇斷橋那只是暗中派人在橋做了手腳,布了機關。只等張飛大嚇一聲,拉動橋機關導致橋斷,上游倔壩,下游提前堵塞河道。只要曹操敢下令渡河攻擊,恐怕大軍大半都餵魚了。

成王敗寇,歷史沒有如果。而且歷史從來都是勝利者之書,勝利者如果尊敬對手,那他在歷史書上的名聲還算真實。如果勝利者痛恨對手,在歷史書上絕對不會有好名聲。就算可以讓項羽選擇第二次,他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以項羽的性格,他也做不穩皇帝。還是會有第二個劉邦出來反抗。

項羽火燒咸陽那一刻就註定了以後的敗局,一個心無天下的人能不敗嗎?窩在蛋殼裡觀戰著天下可想而知。即然沒有劉邦也會有更多的劉邦起事打天下,因為項羽只想著他那一畝三分地,確忘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各局太小了。項劉之戰,項羽一開始就弄錯打擊目標。

劉邦集團的特點在於臣強主弱,盯著打不死的劉邦打,只能白白消耗自身的實力。所以,只能區分不同的目標,實施不同的打擊策略。首先,應該堅決拿下關中,俘殺蕭何,徹底毀滅劉邦的造血能力;其次,限制並且驅趕韓信到離劉邦較遠的地方,控制戰爭烈度,使得劉韓君臣相疑。劉邦失去輔佐,不值一提。

項羽哪是什麼“高明的將軍”,他只是個將材,帥材都不是,最基本的地理因素都不明白。劉邦的水平也被低估了。韓信都承認他能將十萬,怎麼也算大將了吧?而且後來,白登,平叛,全是劉邦自己打的,雖然有些戰役沒贏,但也算不上大敗。特別是戰勝英布,盡顯劉邦水平。應該說,劉邦後期的戰場水平至少不在項羽之下。當然可能也是他成長了。至於單挑,就不說了。

但是劉邦就是打不贏。是劉邦打不贏主動派人到項羽軍裡牽的楚河漢界的和平協議。等是等項羽撤兵了。劉邦在項羽回去的路上埋伏了。所以項羽才敗的。項羽一生大了73場戰役。勝了72場只輸了1場。就自殺了。垓下一戰項羽殺死200多人。始無前者後無來人。

還是項羽輕視韓信了。如果項羽親征,能吊打韓信,那個時代項羽就是無敵的代名詞。龍且守家保住補給線的能力綽綽有餘,劉邦方除了韓信無人能打過龍且。 其實在龍且失敗的時候,項羽帶兵立馬退回楚地,休整兩年就可以捲土重來。但項羽太高傲了關鍵是韓信打敗它沿用了韓大將軍的一貫作風,只用了一個回合,一天時間。就打敗了數倍於己的強悍楚軍精銳。這震撼力對項羽也是空前的。之前打的都是土雞瓦狗,只有范增去,能夠阻止韓信步伐,可惜。


歷史深度揭秘


龍且死不死的,和項羽是否失敗並無關係——項羽之所以失敗就在於答應和劉邦鴻溝為界協議

龍且戰敗,不過是成就了韓信稱王,並沒有改變天下局勢:

齊國由田廣統治,變成韓信統治。

項羽戰敗原因在於范增極力反對的和西漢割地議和:

“ 項王至,漢軍畏楚,盡走險阻。是時,漢兵盛食多,項王兵罷食絕……漢王復使侯公往說項王,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項王許之,即歸漢王父母妻子。軍皆呼萬歲……項王已約,乃引兵解而東歸。”

大家看出問題沒有:

1、項羽和劉邦和解,和項羽接受章邯約盟的理由是一樣的——楚軍缺少糧食。

2、項羽毫無心機,和約達成,就立即全部釋放劉邦的父母妻子,而不是多一個心眼——等劉邦撤軍回關中後再釋放;更在劉邦軍這個進攻方沒有撤退之前,項羽就匆忙撤軍走,這就給了劉邦追擊項羽的機會。

3、在軍事上,楚兵強漢兵弱,在後勤上,漢兵糧草多楚兵糧草少,各有優劣。

在漢三年劉邦也曾提出議和,但被范增極力反對:

“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後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

項羽和劉邦鴻溝為界協議讓項羽失去人心

項羽毫無防備的撤軍回國,給了劉邦趁機追擊的機會,深入西楚國腹地,形成了諸侯合擊的態勢。

西漢大軍突然出現在西楚國腹地,西楚國大部分人自然而言的認為項羽要被擊敗了,不值得效忠了。

這就是大司馬周殷背叛項羽,加入垓下之戰的原因。

劉邦深入到西楚國的陽夏、固陵,對於西楚人而言,是西楚已經失敗了——因為項羽並不能擊退劉邦軍。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