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姜維北伐十一次,最遠打到了何處?是現今的哪裡?

醉愛侃足球


姜維的一生,主要是在艱辛的伐魏徵戰中度過的。

第一次,公元238年,姜維和蔣琬合作,“率偏師西取隴右”,結果是“維與魏將相拒南安”。

第二次,公元244年,姜維和費禕進軍興勢,部將王平襲擊魏大將軍曹爽,結果是“爽爭險苦戰,失亡甚眾,關中為之虛耗”。

第三次,公元248年,姜維率軍除隴西、安南、金城,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於洮西,結果是“涼州胡王白虎文、活無戴等率眾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於繁縣”。

第四次,公元249年,姜維遣部將廖化進取洮城,結果“魏將鄧艾先自據城,維等不克而還”。

第五次,公元250年十二月,姜維復出西平,誘羌胡以為羽翼,又與郭淮戰於洮西,結果是“不克而還”。

第六次,公元 254年,費禕死,姜維親率西蜀軍數萬,出石營、董亭進圍南安(治今甘肅省隴西縣西南),最後是“魏雍州刺史陳泰解圍至洛門,維糧盡退還。”

第七次,公元255年,姜維復出隴西狄道(甘肅省臨洮縣),結果是“魏守狄道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甘肅隴西縣南),與魏將徐質交鋒,斬首破敵”,乘勝“拔河關、狄道、臨洮三縣民還”。

第八次,公元256年,姜維出狄道,結果是“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與洮西,經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後來魏國徵西將軍陳泰引兵解圍。

第九次,公元257年,姜維整勒戎馬,與魏將鄧艾戰於段谷,由於蜀鎮西將軍胡濟失期不至,結果為魏將鄧艾所破,蜀軍“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第十次,公元258年,姜維乘魏將諸葛誕反於淮南,親率數萬蜀軍出駱谷,魏將鄧艾,司馬望合兵相拒,結果是“姜維數出挑戰,艾、望不應。”諸葛誕兵敗,維引兵還。

第十一次,公元261年,姜維出候和,進取秦川,“與鄧艾相拒,兵敗,還住沓中”。

姜維在蜀漢執掌前方軍權三十年,其間主動伐魏是一次,具體戰績是:大勝一次,小勝三次;相拒不克者五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敗少,殺傷兵數也是魏多蜀少。

公元250年,姜維的第三次北伐,出兵至金城郡(甘肅蘭州)西面的西平郡(治所西都,在今青海西寧),這是姜維所有北伐進入曹魏進內的最西方。在曹魏分割了東漢的司隸校尉部西部、涼州刺史部東部,新併為雍州以後,已經縮小的曹魏涼州便不與蜀漢的武都、陰平郡接壤,而是隔著雍州隴西郡。

姜維的第一次、第三次北伐能夠越過隴西直至涼州,可能是由於此時大權還掌握於對北伐消極的費禕,姜維之帶領了萬人左右的軍隊,不太受到曹魏的重視,或是軍力較少因而在後勤補給較為困難,選擇了較為靈活的路線等因素;同時,兵力較少時也並不適合與曹魏決戰,取結羌胡才是較為優先的目標,姜維的第一、二、三、五、六、九次北伐的路線都是由沓中陰平道,兵出洮西、羌中、金城。

而這一路線主要經過的沿途地名如下:

牛頭山(第一次);麴 山 、麴城(第二次)、臨洮(第五、第九)、侯和(第九)、洮陽(第九)、鍾提(第六)、狄道(第五、第六)、故關(第六)、枹罕(第六)、河關(第五)、金城(第一);西平(第三)。

253年,姜維第四次北伐,此時對北伐悲觀的費禕剛剛逝世,姜維得以帶領數萬兵馬出石營,經過在石營北方的董亭(今甘肅武山南),圍攻在董亭北方的南安郡。到了256年,姜維的第七次北伐,兵出祁山,聽聞曹魏安西將軍鄧艾已有所防備,姜維便折回,轉由董亭朝向南安,與鄧艾爭險不克,於是向東直趨上邦,由於蜀漢鎮西將軍胡濟失誓未能會師於上邦,姜維在附近的段谷 (今甘肅天水西南 )被擊敗 。 這是姜維在秦嶺以西 的諸次北伐中,推進到的最東端。

公元257年,姜維第八次北伐,走了諸葛亮沒有選擇過的儻駱道。儻駱道的南端是儻谷(今山西洋縣北)谷口,在漢中東北部,從漢中郡治南鄭(今陝西漢中市)前往儻谷,途徑樂成(今陝西城固)與興勢(今陝西洋縣北)。

姜維出駱谷後,到沈嶺(金陝西周至南),曹魏將領司馬望、鄧艾聞知,據守與長城(今陝西周至西南),姜維推進駐與芒水(今陝西周至境內),這是他九次北伐之中發生在最東端的一次,而且推進得比諸葛亮時代的北伐還要更東邊。


讀史君


公元238年到262年,姜維的11次北伐行動,總共取得了4次勝利,五四平手,兩次敗北的戰績,總體來說戰績還算過得去。

但是每征戰一次,既是對敵人的討伐,也是對自我兵力的損耗,即使做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也是慣例。

依據三國志記載判斷:這11次北伐,最遠到達的是狄道,也就是現如今的甘肅臨洮地區!

首先是4次勝利的北伐

  • 第一次北伐勝利

在公元244年,正是曹爽和司馬懿奪權之時,當時司馬懿被架空權力,所以曹爽也就理所當然掌握大權,但是因為此人好大喜功,為了彰顯和炫耀,就在匆忙之中實行了滅蜀的計劃。

這也是許久以來曹魏難得的一次進攻蜀漢的機會,作為防守方的蜀漢將領王平,利用蜀道配合險要地形的加持,為援軍的感到爭取了足夠的時間。後來隨著姜維和禕一起給於魏軍重創,當時並沒有追擊太遠,即使追過去優勢也不大,這算是一次勝利!

  • 第二次北伐勝利

公元253年的第6次北伐,就在東吳的太傅諸葛恪,大舉進攻魏國的時候,姜維也敏銳察覺到機會的味道,自然再次出兵北伐,但是當時因為準備的不充分,失去了持續作戰的能力,也僅僅打到了南安,也就是現如今的甘肅隴西、武山一帶,這也算是第2次告捷!

  • 第三次北伐勝利

第7次北伐的勝利,發生在公元254年,也正是藉助魏國內亂的絕佳時機,由於夏侯玄、李豐、張緝三人及其氏族的死亡,也最終造就了這場內亂。

魏國狄道的守城將領李簡,當時也由於害怕,私下裡向蜀漢請求投降,這次也讓姜維撿了一個大便宜,並藉機斬殺了魏國將領徐質,佔領了臨洮和河關兩地!這次也就是姜維北伐最遠最徹底的一次。

  • 第四次北伐勝利

最後一次勝利是公元255年的第8次北伐,也就是魏國大將軍司馬師剛剛病死,姜維在此時出兵,對權力並未完全掌握在手的司馬昭,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這次北伐,蜀軍戰勝了魏國雍州的刺史王經,從而大舉進攻狄道城,但是後來迫於魏徵西都督陳泰的支援,無奈撤軍。

其次就是5次平手北伐

  • 公元238年,這也是姜維第一次北伐,或許是由於時機還不成熟,也或許是掌權者蔣琬的修養生息之策,當時姜維僅僅帶領了幾千兵馬,進攻涼州南安,畢竟實力有限,當時也進一步擴大優勢,只能與魏軍僵持。南安(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 公元247年,姜維為了接應背叛魏國歸降蜀國的羌族人,率軍出隴右,當時魏國將領郭淮、夏侯霸與之僵持,在此沒有分出勝負,當時最遠到達的是如今甘肅洮水以西!
  • 時隔兩年,姜維進行第4次北伐,帶兵攻打雍州,後來在羌人的協助下,一起進攻雍州的各個郡縣,但是畢竟當時蜀軍缺乏優秀將領,僅憑藉姜維一己之力,很難與魏國的眾多將領抗衡,雙方都小有勝負,最終也只能算平局!

  • 公元250年的第5次北伐,姜維同樣聯合羌族人,再一次和魏國的大將郭淮交戰,當時交戰地點位於洮西,最終也是因雙方不相上下,沒有分出勝負!
  • 257年最後一次平局告終的北伐,也就是第10次北伐,可以說姜維是撿漏的好手,再一次趁著魏國諸葛誕叛亂的時候,藉機出兵秦川,魏國的將領鄧艾和司馬望當時也比較機智和謹慎,並沒有選擇正面剛,堅守著陣地不出去,最終後來雙方也只能對峙於芒水,魏國內亂平定之時,也就是姜維撤兵之日。

最後就是鮮有的兩次敗北

公元256年,姜維出兵想要攻打南安,再次遇上了曾經的對手鄧艾,哪裡想到出師不利,反被鄧艾倒打一耙,攻佔了武城山,姜維當即改變策略攻打上邽,但是卻不料被自己人坑了一把。

胡濟並沒有如約而至,導致蜀軍遭到慘敗,這次敗北發生在甘肅天水西南,也就是當時的段谷。這算是第9次北伐!

公元262年,最後一次北伐攻打魏國,姜維再次與鄧艾交戰,交戰地點洮陽侯和,現如今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內卓尼縣,由於戰線太長補給跟不上,自然也導致了這次北伐的最終失利。

姜維11次北伐,最遠的也就是第7次北伐的勝利,也就是如今的臨洮縣一代,當時被稱為狄道,即使後來再次有望超越,但也因為諸多因素而止步於此!


大國布衣


諸葛亮病逝以後,姜維作為諸葛亮的高足被極力推薦給劉禪,同時反覆勸諫北伐是維繫蜀漢存亡的關鍵。劉禪也堅持北伐的戰略,但在諸葛亮之後主政的蔣琬、費禕都消極的執行北伐戰略,致使姜維沒有大的作為。

延熙十六年(253年),費禕被刺身亡,姜維逐步獨掌軍權。

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當年夏天,姜維就率領數萬大軍出石營,圍困南安。魏國雍州刺史陳泰率軍前來救援,軍至洛門,姜維就因為糧食耗盡而退軍。

此後,到263年蜀漢滅亡,在十年的時間內,姜維一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大勝兩次、小勝一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其中與魏名將鄧艾交戰五次,無一勝績,僅有一次,鄧艾堅守不出,姜維沒吃敗仗。

姜維北伐的功過,與本題無關,就不多說了,看看姜維最遠到達了哪裡吧。

敘述姜維十一次北伐的過程,豹眼實在覺得就像懶婆娘的纏腳布,毫無趣味,幾乎沒有一點可聊的地方,就不囉嗦了吧。根據相關的資料,簡單說一下姜維最遠抵達了啥地方。

姜維北伐,主要的戰爭區域侷限在陝西、甘肅等地。具體到達了甘肅南安、洮西、洮城、狄道、段谷、侯和、沓中以及陝西秦川芒水、漢中附近地區。

從中可以看出,姜維北伐最遠到達了狄道,也就是今天的臨洮縣,在蘭州以南,屬於甘肅定西市。

延熙二十年(257年),姜維率軍越過秦嶺到達芒水,即今天陝西周至縣渭河支流黑河,這是最接近曹魏核心經濟、軍事地帶的地區。

姜維北伐之所以乏善可陳,因為幾乎到達的都是兔子不拉屎的不毛之地,人口稀少,曹魏防禦薄弱,跟集體郊遊差不多,就不多說了吧。


豹眼看歷史


在真正的歷史上,姜維一共進行了9次北伐。姜維再怎麼厲害也抵不上諸葛亮,諸葛亮差點就是打到長安了,也距離長安也不過是幾百裡的路程,可是姜維打來打去始終是在魏國的邊疆裡面,一點作為都沒有,只是為了維持好諸葛亮的遺志而已。


姜維北伐的時候是從魏國西部開始,而魏國西部是河西走廊,在這個地方大概就是當今的甘肅省附近。在這裡經過了連年的戰爭,可是姜維依然沒有取得勝利,最後還是被魏國打敗了,劉禪投降之後姜維也投降了,可惜的是再也沒有北伐的人了。

姜維繼承諸葛亮的遺志,一直都在攻打魏國的邊疆,可是沒有取得什麼厲害的成就。

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可是一直都牢記著劉備的心願,那就是興復漢室。劉備一直以來都把自己當做真正的漢室宗親,漢朝就是他們家族開的,看著漢朝一步一步的衰落,劉備真實的是痛心疾首。為了改變這個漢朝傾覆的命運,劉備決定從一個弱小的人慢慢的發展起來,他再也不去賣他的草鞋了,他決定和他自己的兄弟張飛關羽等人一起去亂世之中闖天下。

經過年年打拼,劉備逐漸的擁有了一塊地盤,先當上了漢中王,然後當上了皇帝。可是面對自己兄弟關羽和張飛的死,又被逐漸的放棄了,那個先攻打魏國的決定,一定要替自己的兄弟報仇,可是就是因為這樣的思想改變也決定了劉備的失敗,結果劉備被東吳打敗之後不久就去世了。


在臨死的時候,諸葛亮就牢牢的,記住劉備的話,一定要好好的輔佐劉禪,希望劉禪能夠有一天當上真正的皇帝。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國漸漸的恢復了元氣,也有了一定的兵力,但是距離討伐天下的能力實在是太遠了,和東吳相比甚至蜀國都是最弱的。所以每次北伐都是聯合動物進行的,這樣蜀國就算是攻打魏國也不會損失很大。

諸葛亮本來是有機會是攻打下魏國的。但是他一次又一次的錯失了機會,沒有按照魏延的方法去做,派馬謖去鎮守街亭結果讓自己失去主動權最後被迫撤退,五丈原也沒有燒死司馬懿。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遺憾,還有所有的大事都壓在他身上,終於是累垮了諸葛亮。諸葛亮實在是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了,司馬懿一直都堅守不出,諸葛亮是被活活耗死的。



但是諸葛亮還是比較幸運的,在北伐的路上,他找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人才,那個人才就是姜維。姜維剛開始是不可以投降的,因為他非常的忠君愛國,但是諸葛亮用母親來要挾他,而且他母親也是非常懂道理的,知道劉備是漢朝正統,所以最後將為投降了諸葛亮,諸葛亮把他當作弟子一樣培養。

最後劉禪投降了,姜維也選擇了投降,再也沒有北伐的了。

在諸葛亮死後,姜維可是一直把諸葛亮當做師傅一樣,師傅說的話弟子就一定要誓死遵從。其實姜維也知道劉禪是不可以輔佐的,在蜀國當時那麼混亂的條件下是很難生存的。為了能夠北伐的話,姜維就一直沒有回到朝廷內部,而是一直只守在邊疆。



而且當時諸葛亮開闊了一個地盤,姜維再也是沒有必要去擔心糧食了,沒有戰爭的時候大家可以去種地,有戰爭的時候大家就是非常強大的士兵,可以和魏國相鬥爭。只要這樣保持下去,蜀國就能夠越來越強大,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鄧艾率領一支部隊攻進了蜀國內部。而蜀國所有的人都勸劉禪投降了,劉禪本來還是不想投降的,但是見到所有人都這麼說,最後選擇了投降。


當時姜維聽到了這個消息的時候就哭得死去活來,想到師傅諸葛亮的意願還沒有完成,還有所裡的士兵都在為劉備效忠,想不到他的兒子劉禪卻如此無能。就這樣北伐就徹底的結束了,最遠也不過是達到了魏國的邊疆,再也沒有打下長安,也沒有統一天下,三國的蜀國就這樣轟轟烈烈的結束了。

你們認為姜維是不厲害?還是劉禪太無能了?那你在下面評論。


史研三國


諸葛亮生前為了光復漢室,曾五次北伐,但都沒取得實質性的進展,而他自己也由於操勞過度、積勞成疾,在最後一次北伐中於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歲。在諸葛亮死後,深受諸葛亮器重的姜維為實現諸葛亮的遺願,也立志北伐,光復中原。他在諸葛亮死後於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這二十多年之間,曾參與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是在公元238年,姜維跟隨蔣琬駐紮漢中,之後率偏師出隴右,於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不久退兵,不過此戰蔣琬也只是騷擾而已,並不是真的要拉開陣勢打,沒多久退兵屬正常。南安當時屬於涼州的一個郡,如今屬於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二次是在公元244年,當時曹爽為建功立業,興大軍伐蜀,蜀漢大將王平在漢中抵禦,姜維跟隨費禕率軍前去支援王平,最終打的曹爽大敗。由於這場仗屬於蜀漢防禦之戰,也就並沒有打到那之說。


第三次北伐在公元247年,當時羌胡人打算降蜀,姜維為了策應他們的投降,率兵出隴右接應,與曹魏大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於洮西,之後成功胡族首領白虎文等部大部分人遷往蜀地,達到了要完成的目的。此戰是掩護胡人遷蜀,遷蜀受到了魏軍阻攔,並戰於洮西,洮西在如今甘肅洮水之西。

第四次是在公元249年,姜維督軍進攻雍州,並依傍曲山築城,稱曲城,並派牙門將句安、李歆等人駐守此地,以此為後方再與羌胡人一起進攻雍州郡縣。魏軍都督郭淮與雍州刺史陳泰統兵抵抗,不過後來被鄧艾切斷了退路,曲城也淪陷,姜維於是率重兵奔襲洮城,不過又為鄧艾所所破,姜維只好撤軍。姜維最後打到了洮城,洮城是在今甘肅臨潭西南處。

第五次是在公元250年,姜維又是以羌人為輔助,與曹魏大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都各有勝負,洮西並未被攻克,但姜維俘虜了魏中郎將郭修。洮西如今在甘肅洮水之西。


第六次北伐是在公元253年,當時大將軍費禕遇刺身亡後,姜維沒有了制約,於是立馬出兵北伐,幷包圍南安,不過由於糧盡而退。南安屬今甘肅隴西、武山縣一帶。

第七次北伐是在公元254年,當時司馬師殺夏侯玄、李豐等人使得曹魏內亂動盪,魏狄道長李簡甚至密書向蜀漢請降。姜維看到機會於是再次出征。姜維佔據狄道,進圍襄武,最終擊敗魏軍,斬殺大將徐質,姜維乘勝進擊,破河關、臨洮等縣,並遷縣民入川,之後率軍撤回。河關、臨洮在今甘肅臨夏與甘肅岷縣一帶。

第八次是在公元255年,姜維乘司馬師病亡與夏侯霸、張翼再次北伐,率數萬人攻魏,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姜維則乘勝圍狄道城。之後司馬昭調整過來,派鄧艾與陳泰併力抗擊蜀軍,並司馬孚為後援,姜維被擊退。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第九次是在公元256年,姜維率兵再次北伐,想乘機進取上邽,並與鎮西將軍胡濟約定在上邽會合。姜維與魏軍交戰於段谷,但胡濟卻失期未至,蜀軍大敗,姜維也因此戰自請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段谷在今甘肅天水西南。

第十次在公元257年,諸葛誕聯合東吳起兵反抗司馬昭,司馬昭調走了關中兵力,關中空虛。於是姜維乘機再出兵,攻魏秦川。姜維率兵數萬出駱谷,到達沈嶺。當時魏在此防守薄弱,姜維十分有可能拿下,可惜司馬望與鄧艾合力死守,姜維軍進至芒水不得下,姜維多次挑戰,魏軍都不出。諸葛誕敗亡後,姜維撤兵。這次姜維進軍到的芒水在今陝西周至附近。

第十一次北伐是在公元262年,姜維再次出兵北伐這也是他最後一次北伐,因為再過一年蜀漢就沒了,姜維率軍攻入洮陽境內,並與鄧艾戰於侯和,由於姜維遠征補給困難,最終為鄧艾所打敗,損失慘重,實力大減,姜維戰敗後退往沓中。侯和在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


縱觀姜維的十一次北伐,有不少次是相持不定,敗過兩次,總的來說還是勝多於敗,但勝也和諸葛亮一樣似乎沒有取得實質性戰果,敗的兩次則都與鄧艾有關。而且也可以看出在大將軍費禕死後,姜維沒了限制,幾乎每年都有進行北伐,只有最後一次北伐過了五年之久。

姜維北伐大多打的是甘肅附近的地方,個人感覺打到最遠應該是在第八次北伐之時,當時姜維打敗王經,一路打到了狄道城這,狄道城在今甘肅臨洮縣。


夏目歷史君


都說姜維是諸葛亮的親傳弟子,其實這種說法並不成立。因為諸葛亮過世的時候,姜維並沒有立刻接過權柄。真正接替諸葛亮執掌蜀漢軍政大權的,其實是蔣琬。

不過蔣琬跟諸葛亮是屬於一個輩分的人,沒當多久就去世了。接替蔣琬的費禕則成為了蜀漢真正掌權之人。

所以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作為諸葛亮接班人的,其實就是費禕。而且費禕是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姜維並沒有受到諸葛亮的指定。

諸葛亮執意北伐,為什麼要選擇反對北伐的費禕呢?

對費禕來說,可能這就是改變人生命運的時刻。因為費禕曾經不止一次向諸葛亮表達了自己反對戰爭的決心。

諸葛亮表面上比較惱火,其實內心是相當高興的。因為諸葛亮明白,自己這麼折騰下去,蜀漢早晚要滅亡,只有依靠費禕這種堅持發展的大臣,才能夠拯救蜀漢。

蔣琬只是一個過度,諸葛亮真正中意的就是費禕。費禕雖然沒有軍事才能,但是治國能力他是一流的。

亮闢維為倉曹掾,加奉義將軍,封當陽亭侯,時年二十七。亮與留府長史張裔、參軍蔣琬書曰:“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諸人不如也。其人,涼州上士也。”又曰:“須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約甚敏於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漢室,而才兼於人,畢教軍事,當遣詣宮,覲見主上。”後遷中監軍徵西將軍。---《三國志》

諸葛亮北伐消耗了大量蜀漢的國力,他只希望在自己活著的時候,能夠一統天下。可是這個願望到死他都沒有實現。

所以在尋找接班人的時候,其實諸葛亮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無法一統天下,後繼之人更加沒有希望了。所以諸葛亮就選擇了費禕。

費禕不好戰,可以說是反戰的主力,有費禕來治理蜀漢,才能夠讓蜀漢擁有喘息之機。這個時候劉禪派來的使者已經來了,他想要知道,在諸葛亮百年之後,誰能夠接替他。

諸葛亮給出的回答是蔣琬,蔣琬之後是費禕。至於費禕之後到底是誰,諸葛亮沒有明說,那麼費禕後面是不是姜維呢?我覺得是。

姜維真正繼承了諸葛亮的北伐之志,所以成了公認的接班人。

費禕當政的時間,為蜀漢國力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眼看著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費禕也是得意忘形,結果被人給刺殺了。

殺死費禕的是一個小人物,從曹魏那邊被俘虜過來的郭循。至於郭循到底是誰派來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費禕死了以後,姜維接過了蜀漢的軍政大權,其實真正意義上,只有軍權。當時的政權,劉禪已經自己收了回來,而且深受黃皓等人的諂媚。

十年,遷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共錄尚書事。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率眾討定之。又出隴西、南安、金城界,與魏大將軍郭淮、夏侯霸等戰於洮西。胡王治無戴等舉部落降,維將還安處之。---《三國志》

姜維掌握軍權以後,便立志要恢復中原,完成武侯諸葛亮的遺志。從這兒開始,姜維在24年裡,發動了11次對曹魏的戰爭。

所以曹魏那邊對姜維是恨之入骨啊,不管曹魏那邊發生什麼事情,姜維都會把它當成北伐的藉口。

可惜姜維的才能比不上諸葛亮,而司馬昭的才能卻能跟他老爸司馬懿相當。這就造成了姜維壓根就不是司馬昭的對手。

11次較量以後,姜維始終無法深入曹魏境內。這就造成了姜維在蜀漢非常尷尬的局面。錢是花了不少,可是事情卻沒怎麼辦好。

姜維的多次北伐,更是惹怒了司馬昭。於是司馬昭派遣鍾會和鄧艾發動了一場對蜀漢的滅國之戰。

雖然蜀漢滅亡是遲早的事情,但是的確是因為姜維太煩了,曹魏實在是受不了姜維這麼頻繁的騷擾,所以才會選擇滅了蜀漢。

不過我們可以發現,姜維這麼多年來,其實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完成諸葛亮的志向,這是姜維之所以受到後人崇敬的地方。

姜維最遠打到哪兒呢?其實總是在甘肅境內折騰。

蜀漢北伐的次數實在是不少,諸葛亮有六出祁山,而姜維有九伐中原。其實姜維真正的北伐,有足足11次。

其中有10次,基本上都是在甘肅境內跟曹魏大軍相抗衡的。剩下一次是在陝西境內,所以還不如在甘肅地區的鬥爭。

當時的陝西緊挨著蜀漢的漢中地盤,所以雙方基本上是在邊境相互挑戰。可是到了甘肅就不一樣了,姜維打到了甘肅以後,基本上都是在深入曹魏境內了。

十九年春,就遷維為大將軍。更整勒戎馬,與鎮西大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故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眾庶由是怨讟,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維謝過引負,求自貶削。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三國志》

曹魏最偏遠的地區也就是在甘肅地區。比如在甘肅隴西、臨潭等地,就發生了多次北伐戰爭。不過要說最遠的一次,應該是在甘肅的狄道,也就是臨洮縣地區。

這個地區在隴西西北角上,諸葛亮的手下馬謖丟了街亭以後,這片地區便全都落入了曹魏之手。姜維先是攻打隴西,隴西之戰沒有斬獲以後,姜維並沒有南下,而是繼續北上,估摸著是想要重新奪回街亭地區。

所以姜維帶兵打進了臨洮,可惜這一戰姜維依舊沒有取得巨大勝利。所以街亭地區也沒能奪回來。實在是非常可惜。

總結: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才是最好的時機,姜維時期就太被動了。

蜀漢真正能夠一統天下的時機,其實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這個時候的諸葛亮手握鬥志昂揚的兵馬,糧草軍械一應俱全。

而且蜀漢的出兵十分迅速,很快就佔領了街亭地區。可以說是聲勢浩大,大有侵吞長安的意圖。魏延也在這個時候提出了子午谷奇謀,可見他們都是有志向奪取長安的。

可惜這個時候馬謖犯了天大的錯誤,喪失了街亭,也就喪失了西北地區最合適的屏障。從此以後,諸葛亮越來越被動,失去了一統天下的可能性。

到了姜維時期,人馬不足,糧草不足,姜維本人的權力地位也不足。最讓人頭疼的是,姜維所面臨的,是防備十分充足的曹魏大軍。

可以說,經歷了諸葛亮的北伐,曹魏那邊已經怕了,所以防守非常嚴密。這也就造成了姜維壓根就無法北伐成功。

所以姜維越打越遠,越來越沒有鬥志。一路向北,居然連街亭都沒能收復回來,難怪蜀漢朝中到處都是詆譭姜維的聲音了。

《三國志》


江湖小曉生


諸葛亮死後,姜維進行了十一次北伐,直到蜀漢滅亡的前一年,姜維的北伐才宣告結束,前後歷時25年。其中,姜維任最高統帥,親自主導北伐達六次,前後歷時達10年。

由於蜀漢地狹人乏,國力弱小,北伐的目的往往是以攻代守。諸葛亮制定的北伐策略中,上策是出兵關中,進佔長安;中策是佔據隴西,威脅長安。姜維北伐維持了諸葛亮的策略,但是由於出擊關中困難太大,因此大多時候都是採取中策,即兵出隴西。



姜維北伐打到的最遠的地方,是隴西的狄道城。這個地方位於現在的甘肅臨洮,距離蜀漢的門戶漢中,遠達六七百公里。姜維攻狄道,是在姜維第八次北伐的時候,時間是公元255年,距離蜀漢滅亡還有8年的時間。

狄道城是隴西的郡治所在,是隴西最高大堅固的城池。該地是後來李唐的發源地,臨近現在的蘭州,是扼守西域和關中的咽喉。向西可以進圖西域,向東可以威懾長安。

姜維遠攻狄道,初期打得曹魏的隴西兵團全軍覆沒,曹魏雍州、涼州二州的人馬損失過半,主將王經被迫退守避戰。但是,姜維的目標並不在狄道城,而是在曹魏徵西將軍坐鎮的上邽。狄道雖然位置重要,但還是有所偏遠。而姜維一旦拿下上邽,則長安將是蜀漢的囊中之物,蜀漢“還於舊都”的夢想也就更進一步了。因此,當曹魏徵西將軍陳泰率軍營救狄道城的時候,姜維趁機退兵了。



一番調整以後,姜維率主力攻打空虛的上邽。不過,這也被算作是姜維第九次北伐的事情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姜維後來圍攻上邽,遭到了宿敵鄧艾的阻擊,且由於蜀漢另一名大將胡濟的失約,姜維大敗,被迫退回漢中。

因此,在姜維的歷次北伐中,兵至狄道,可以說是一騎絕唱了,這是姜維北伐所到的最遠的地方,也是最有可能取得大勝的一次。只不過,大概是天不佑蜀漢吧,這一次北伐,以及其後的遭遇,來勢兇猛,頹勢也兇猛。



蘇綻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一代名將姜維繼諸葛遺志,為興復漢室基業,自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先後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十一次北伐中有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持平四次,一次大敗,一次小敗,總體戰績是相當不錯的,相比之前諸葛亮北伐,姜維北伐已成功將重心從之前的秦嶺西縣(現今甘肅隴南市鹽官鎮)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了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現今陝西周至縣渭河支流黑河)一線。那麼姜維在十一次北伐中,最遠到底打到了哪裡呢?此處又是現今何處呢?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可分為三個部分來進行說明,第一部分是蔣琬主政期間,第二部分是費禕主政期間,第三部分才是姜維真正獨立主持的北伐。

在蔣琬主政期間有兩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發生於公元238年,時蔣琬和姜維率軍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久撤兵。這次北伐不過是蔣琬對曹魏的騷擾,並沒有真正進取的意圖。

第二次北伐是因曹魏一方主動進攻而引發的,公元244年,曹爽領軍十萬進攻漢中,時蜀漢大將王平死守漢中,後姜維與費禕領軍前往救援,最終曹爽大敗而歸。

公元246年,蜀漢丞相蔣琬去世,主政大全由此交到了費禕手上,費禕歷來主張休養生息,不主張北伐曹魏。然姜維北伐之心堅定,費禕也並沒有強加阻攔,不過給予姜維北伐的兵馬確是非常之少,每次不過萬餘人罷了。在費禕主政期間,姜維一共進行了三次北分別發生於公元247年,公元249年和公元250年,主戰場都是在洮西,這三次北伐基本持平。

公元253年,費禕遇刺身亡,費禕死後姜維開始接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自此開啟了屬於他的真正北伐。同年姜維率軍北伐,再次出兵圍攻南安,只可惜因糧盡而無功而返。

公元254年,姜維第七次北伐,此次北伐姜維由隴西狄道北進,後斬殺了魏將徐質,此役小勝。

公元255年,曹魏實際掌權者,大將軍司馬師病故,姜維趁機再次由狄道北進,此次北伐姜維大勝,於洮西大敗魏將王經,後一路北進圍攻王經於狄道城。這便是歷史上的“洮西之戰和狄道之圍”。這也是姜維十一次北伐中打得最遠的一次。時王經率領殘部堅守狄道城,後曹魏大將陳泰領軍前往救援,姜維最終撤兵。

公元256年,姜維再度北伐,然此次遇上的不是一般的將領,正是後來的名將鄧艾。此役是姜維與鄧艾第一次交鋒,最終被鄧艾大敗。

次年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藉機再度出兵秦川,然魏軍採取堅守策略使得姜維終難推進,公元258年,諸葛誕兵敗,姜維聞訊退兵。

公元262年,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與鄧艾交戰於侯和,後為鄧艾所破,此役小敗,後姜維因避黃皓鋒芒前住沓中屯田避禍。

姜維北伐,最遠攻至狄道城一帶

姜維北伐十一次,屬第八次北伐打得最為出色,洮西之戰,魏軍折損數萬人,姜維乘勢一路攻打到了狄道城一帶,古時狄道便是現今甘肅臨洮地區,故姜維最遠打到的狄道城一帶應是現今的蘭州市以南,臨洮縣以北一帶。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宋朝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在《劍門感蜀亡事》寫道:自惜英雄有屈伸,危機應變亦逡巡。陰平穹寇非難御,如此江山空負人。

這首詩寫的是姜維在蜀漢和曹魏最後一場戰爭,姜維兵敗蜀漢滅亡。詩中陸游將姜維看成是英雄,為了國家的生死存亡,為了不辱使命,能屈能伸,希望將來可以恢復大業,只可惜英雄氣短。

歷史上傳言姜維帶領蜀漢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我們不妨聊聊姜維十一次北伐的大致過程和最遠一次打到哪裡。

承繼師命,開啟北伐

姜維的北伐是從諸葛孔明承繼而來,關於諸葛亮一生中"克復中原,光復漢室"的宏偉目標相比已是婦孺皆知。諸葛孔明生前的那些北伐,雖然名氣很大,場面很隆重,客觀地說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的成果。殫精竭慮的諸葛亮也因為操勞過度累垮身體,建興十二年(234)已經五十四歲的諸葛亮,終於在最後一次北伐過程中病情惡化,死於五丈原。

諸葛亮離世後,姜維作為得意門徒深受器重,臨危之際接過的諸葛亮的遺願,開啟艱難的北伐之旅。,光復中原。他在諸葛亮死後於公元238年到公元262年這二十多年之間,曾參與主持了十一次北伐。

主政蜀漢軍務,北伐十一次

延熙元年(238)至景耀六年(263)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姜維共帶領蜀漢軍隊進行大大小小的十一次北伐之旅。

延熙元年(238),姜維首次北伐,以蔣琬駐紮漢中,偏師出隴右,和曹魏在南安對峙,無功而返。南安是涼州下設的郡(甘肅隴西、武山縣附近)。

延熙七年(244),曹魏主動討伐蜀漢,姜維、費禕、王平聯合抵禦挫敗曹爽,準確說這是一次防禦之戰。

延熙十年(247),為掩護胡人歸降,姜維出兵接應與前來阻攔的魏軍在洮西交戰(甘肅洮水)。

延熙十二年(249),姜維發兵雍州,魏軍郭淮與陳泰抵抗失敗,蜀漢攻佔曲城後,進兵洮城被鄧艾挫敗,蜀漢撤退。洮城(甘肅臨潭西南)。

延熙十三年(250),蜀羌聯合攻打洮西,難分勝負雙方各自退兵,洮西(甘肅洮水)。

延熙十六年(253),費禕遇刺死亡,姜維一人獨大,立刻北伐打到南安(甘肅隴西、武山縣)。

延熙十七年(254),曹魏朝廷司馬師專政人心動盪不安,姜維看藉機北伐。一舉打到河關、臨洮隨即退步,河關、臨洮(甘肅臨夏與岷縣附近)。

延熙十八年(255),曹魏司馬師病死。蜀漢發兵攻佔到狄道城(甘肅臨洮縣)。

延熙十九年(256),姜維再次出兵北伐,蜀軍與魏軍大戰段谷(甘肅天水)。

延熙二十年(257),姜維再出兵攻打秦川,走到芒水是強攻不下,只好撤兵作罷撤兵。芒水(陝西周至)。

景耀五年(262,最後一次北伐,姜維帶領蜀軍攻入洮陽,與鄧艾死磕侯和,蜀軍缺少糧草供應而失敗。侯和(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

通過以上姜維的十一次北伐經歷可以看出,打的最遠的一次是延熙十八年(255)第八次北伐,蜀軍一路上士氣高漲打到狄道城(今甘肅臨洮縣)。

臨洮縣古代稱為狄道,今天是甘肅省定西市的一個縣城。大概位置是甘肅省中部和定西市西部,因黃河上游最大一個支流洮河流經此地而得名。《漢書·高後紀》,高後七年(前181)"匈奴寇狄道,略二千餘人",東漢遂改為狄道縣。

此處歷史悠久,自古就是兵家要地。秦獻公元年(前384),秦國消滅西戎部族設置狄道縣。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重新化設為隴西郡,狄道設為郡治。經過漫長的歷史進程,狄道一直被完整地保存下來。由於此處在西部邊陲,一直都是中原漢文明和少數民族遊牧文明的彙集地,經過塞北三朝、元朝、清朝的經營,使得狄道民族種類更加多元化。

臨洮也正是由於特殊的歷史經歷,呈現出多民族雜居的特點,進而表現出文化多元化,每年這裡都會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包括花兒、拉扎節等等。戰國秦長城西起臨洮,足足有五十公里的長度。同時,臨洮文物遺蹟非常繁多,其中馬家窯文化、寺窪文化、辛店文化全部都出自此地。

通過姜維一生中的十一次北伐經歷,雖然身負使命,志在匡扶漢室,但漢末三國亂世人心思定,老百姓飽受多年的戰爭之苦,早就厭倦戰爭帶來的妻離子散、流離失所。

即使姜維傾盡全部的心智和體力,最終難以逃脫屢屢失敗的結果。

後人佩服姜維,更多的是他身上那種受人之託、忠人之事的責任感,反過來想姜維的失敗也是歷史的必然。狄道成為姜維北伐路上最遠的一站,只能說英雄氣短,天時不與,但卻是蒼生之福。


煮酒君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寫道: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此句中的漢是三國中的蜀國,賊是指魏國,在諸葛亮看來劉備的漢是正統,而曹丕的魏是篡漢的賊。因此諸葛亮身前六出祁山攻伐魏國,諸葛亮死後又指派姜維繼續討伐魏國。姜維先後十一次征討魏國,勝多敗少,最遠打到了今天的甘肅省臨洮縣,也就是史書上說的狄道城。

魏國的首都在洛陽,核心地區在關中大地和河洛平原;蜀漢的核心地區在巴蜀二郡,兼有湖北部分領土。姜維伐魏,為何要走甘肅這條路呢?從漢中直接進攻長安地區不是更方便麼?原來漢中到長安要翻越秦嶺,這道大山是天然屏障,千里運糧過秦嶺實在是太過艱難了。所以蜀漢軍才選擇走祁山道,這樣方便行軍運糧;進入祁山後可從隴西河谷(渭水)直接進入關中平原打擊魏軍,收復故都長安。

諸葛亮病死五丈原後,蜀國軍事大權落到姜維身上,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並進封平襄侯。公元238年-262年24年之中,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戰平四次,小敗一次,大敗一次。姜維第五次北伐時,與羌胡聯合攻擊魏軍,與魏國大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打成平手,這是姜維北伐攻擊魏國最遠的一次。

姜維常年與魏國大戰,幾乎無年不伐,無月不徵,原本就疲敝的蜀國更加疲敝,但是此舉也騷擾得魏國無力南下滅蜀。公元262年姜維第十一次出兵伐魏,與魏國名將鄧艾戰於侯和,此次蜀軍慘敗而歸,姜維領軍駐紮在沓中屯田自守。經過十一次北伐,蜀國的軍旅世家精英喪盡,幾乎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將;蜀國氣數已盡,魏國聽聞蜀國內鬥,派鄧艾與鍾會領軍伐蜀。

蜀國生內亂,宦官黃皓擅權,意圖罷免姜維;而姜維也密奏後主,請求誅殺黃皓。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無不憤恨的說道:吾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進不能守國土。諸葛瞻將蜀國滅亡的原因歸接於黃皓擅權與姜維黷武,是很有道理的。整體來說姜維是一代名將,奈何時勢不在蜀漢,故最終飲恨身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