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兒子劉恆,最不受父親待見,是如何成為一代聖君的?

nancywu_43689974


劉邦的兒子劉恆,最不受父親待見,是如何成為一代聖君的?首先劉邦一生8個兒子,除去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和呂后的兒子劉盈之外,其他子女在劉邦心裡都差不多,所以談不上不受待見。那麼普普通通的劉恆,是怎麼登上皇位成為一代明君的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劉恆謹慎謙遜的性格加上時代給予的一點點運氣。

一.生母出身卑微和特殊的經歷,讓劉恆得以安穩的長大

劉恆的母親是薄姬,原是魏豹的姬妾,魏豹造反被劉邦平定,後看到薄姬有點姿色就順便收進後宮,但是“日理萬機”的劉邦一直也沒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劉邦的另外兩位姬妾提到和薄姬的約定,劉邦才想起薄姬。

劉邦當時心裡有些愧疚,收進王宮這麼久也沒想起薄姬,當天晚上就臨幸了薄姬,這一次臨幸薄姬就懷孕了,這就是劉恆(有些野史說劉恆是魏豹的兒子,按照劉邦臨幸薄姬的時間推算,除非薄姬懷的是哪吒不然怎麼可能不是劉邦的孩子)。

由於薄姬並不受劉邦寵幸(準確說是屬於冷落),善妒的呂后反而對薄姬有種同病相憐的感覺,加上兩人曾經都有被俘虜和拋棄的過往(劉邦曾為了逃命丟下呂后和自己父親逃跑),在後宮其他姬妾被呂后一個個迫害的時候,薄姬反而倖免於難,連帶著劉恆也得以安穩的成長。

二.謹小慎微的劉恆,成功避開漢初複雜的政治鬥爭並贏得了上下一致的良好口碑

劉邦的8個兒子裡,最為受寵的是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甚至因為對戚夫人的寵愛,一度想立劉如意為太子,這觸動了呂后最敏感的神經,加上戚夫人恃寵而驕,呂后對戚夫人簡直恨之入骨,劉邦病死後,呂后迅速把控了權力殘忍殺死了劉如意和戚夫人。

因為劉恆早就離開長安去往封國,加上為人十分低調,呂后感受到劉恆對自己和兒子的權力沒有什麼威脅,於是一直也就沒動劉恆。

在封國內,劉恆休養生息恢復民生,為人謙遜有禮,獲得了一致的好評。這也為劉恆之後的即位打下了基礎。

三.時代背景下的運氣,劉恆成了幾乎是唯一符合要求的繼承人

劉邦8個兒子,劉恆是第四子,本來怎麼也輪不到劉恆繼承皇位。但歷史的發展必然會有一些偶然性,等到呂后集團被打倒,惠帝死了後,符合繼承條件的竟然只剩下劉恆一個人。

呂后被打倒後本來最有希望繼承帝位的是劉邦長子劉肥,他的封國也是發展的最好的,可見劉肥其實能力和德行都有,但很可惜很早就病死了,這時呂后和惠帝都還在。

劉恢和劉友是劉邦第五和第六個兒子,劉友因和呂后不和及失敗的呂氏聯姻遭到殘殺;劉恢因妻子被呂后殺害殉情而死,第三子劉如意和其母戚夫人更不用說,死的非常悽慘。

第八子劉健,也和長兄劉肥一樣早早病死;這樣一來唯一能和劉恆競爭帝位的只剩下第七子劉長,但劉恆能力和德行都更勝一籌,所以劉恆在二選一的競爭裡脫穎而出。

四.先手掌控軍隊,即位後採用“黃老學”休養生息使漢朝得到了修養,百官安心百姓安穩

劉恆即位後,對百官和百姓都採用懷柔政策,這正是呂后專權以來人心惶惶的漢王朝所希望看到的,百官和百姓都得到了休養,劉恆的皇權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穩固。

在登基之前劉恆非常謹慎,頭一天的半夜就讓心腹宋昌等人先掌控了軍隊,其後分封對誅滅呂后有功的人,又通過禮儀來加強威嚴,恩威並施下漢朝群臣漸漸歸心。

點擊頭像關注零零壹,專注新奇角度說歷史,每日更新歷史趣聞!


歷史密探零零壹


劉邦,漢朝的開國皇帝。他沒有文韜武略,在整個歷史上似乎沒有突出的表現;他到底是如何奪取的政權成為皇帝的,很多歷史學家只能用“時勢造英雄”來解釋。



開國皇帝,女人眾多。

劉邦的女人有很多,夫人只有一個(呂雉)。在呂雉之前劉邦沒有結婚,卻有一個女人“曹氏”兒子劉肥,後來的齊王。

呂雉生了太子劉盈,以及魯元公主;曾經齊王劉肥還差一點因為不尊重劉盈而被呂雉毒死,又因為送了一個郡給魯元公主而保住了性命。

最漂亮也是死的最慘的戚夫人,她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劉如意)被封趙王,劉邦死後戚夫人被呂雉做成了人棍。

薄姬,原魏王豹的夫人;魏王豹造反被殺,薄姬成為了劉邦的女人。但是由於他不爭不搶所以幾年後才被劉邦寵幸,不過還好她肚子爭氣“一次命中”懷孕並生下了劉恆。

宮廷鬥爭殘酷,不爭不搶留得青山。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劉邦的後宮鬥爭也非常激烈。皇帝的女人是否的得到寵愛不僅關係到自己,還關係到自己兒子的未來與家族的興旺。

劉邦在世時,他的後宮中最有實力的呂雉;原配夫人+太子母親。

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呂雉不斷的殺害忠良;為了保住兒子的皇位、家族的利益她殺害了很多皇子。

薄姬因為不爭不搶,劉邦在世時從不參加宮廷鬥爭;兒子被封貧瘠的代地為王也沒有怨言,所以保住了自己與劉恆的性命。

劉盈繼位,呂后集團把持政權、清除異己。劉恆因為母親的明智沒有受到清除,直到其他比他年長的皇子都死了,呂后也死了;劉恆才撿到了皇位。

小編認為劉恆的皇位是撿的,他既不受劉邦待見也沒有很強的外公;但恰恰是這些不利條件使他被呂后視為自己人(保住自己),才使大臣們選擇他做皇帝防止外戚干政,才有後來所謂明君。


蟻史為諫


漢高祖劉邦有八個兒子,庶長子劉肥,嫡長子劉盈,三子劉如意,四子劉恆,五子劉恢,六子劉友,七子劉長,八子劉建。

八個兒子中有兩個兒子後來登上皇位。一個是皇后呂雉所生的劉盈,劉邦去世後順理成章繼承劉邦的大統做了皇帝,史稱漢惠帝,而劉邦四子劉恆最不受劉邦待見,出乎意料的成了一代聖君,創建“文景之治”,為後世所傳頌,那麼劉恆是如何成為一代聖君的呢?

劉恆是劉邦和薄姬一夜情的結晶,漢高祖、呂后皆不看好母子二人,任其在封地代自生自滅。當劉邦病逝,呂后專權一一除去劉氏諸王,對窮鄉僻壤的劉恆網開一面,呂后病逝,大臣們誅殺呂氏一族,迎回劉恆為帝,劉恆勤政愛民,勵精圖治,創“文景之治”,成為一代聖君。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母親薄姬位卑為劉邦所不寵,劉恆得以保全性命。

劉恆的母親薄姬地位卑微,曾是魏王的妃子,但魏亡後,劉邦接收了魏國的國土珠寶及美女。薄姬長得風姿綽約,劉邦好美色,自然收入後宮,幸而與劉邦有過一夜情,而這一次邂逅便讓薄姬懷上了龍嗣,在公元前203年生下劉恆。

劉邦後宮美女如雲,從那一夜之後就很少見薄姬,更談不上寵愛,以至生了劉恆,劉邦也愛搭不理,好像沒這個人一樣。

呂后好妒,對劉邦的寵妃一個個幽禁在宮中,不許和兒子們見面,獨有薄姬孃家沒幾個人,地位又卑微,凡事不爭,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劉邦又不待見,呂后覺得這樣出身的薄姬對自己不構成威脅,所以當劉恆八歲封為代王去為劉邦戍守邊疆時,薄姬也跟著去了山西,呂后居然放行了。

這樣兩母子在山西相依為命經營了十五年,雖然辛苦,但也相安無事,保全了性命。

二、嫡母呂后專權盡殺劉氏皇子,為劉恆鋪平道路。

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愛屋及烏,對戚夫人所生劉如意也寵愛有加,在戚夫人的泣請下,想廢了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周昌等眾大臣勸諫廢長立幼,廢嫡立庶不明智,呂后聽張良建議,趕緊請來商山四皓,劉邦才斷了廢立之念。

公元前195年,劉盈繼位,呂太后專權,先是把劉邦最寵愛的劉如意毒死,後又把如意之母戚夫人做成“人彘”[zhì],劉盈親眼見到慘狀,嚇出一場大病,此後天天聲色犬馬,無心朝政。

公元前193年,劉肥來京拜見惠帝,呂后發現劉肥不尊君臣之禮,坐在上座,又要毒殺劉肥,漢惠帝救下劉肥,劉肥獻了城陽郡給魯元公主,叫魯元公主為乾孃,這才倖免於死,但鬱結成疾,幾年後去世。

公元前188年,劉盈抑鬱而亡,呂后立幼太子劉恭為帝,開始臨朝主政。

開始一一排殺劉姓皇子,以除隱患。趙王劉友娶了呂后之侄女,但這劉友偏偏不喜歡自己的王后,卻專情於別的王妃。呂王后也是個醋罈子,找到呂后告狀,居然說劉友要謀反,呂后召劉友進京,關押在官邸,不給吃喝,劉友不久就餓死了。

梁王劉恢本來有老婆,呂后為政治聯姻,把呂鏟之女塞給劉恢為王后,這王后既然毒殺了劉恢原來的老婆,還監視劉恢的行動,讓他沒了自由,劉恢生無可戀,便自殺身亡。

燕王劉建打獵時被狐狸咬傷,得狂犬病去世。除了呂后養子劉長,劉姓皇子基本去黃泉與劉邦團聚了。

呂后對劉宗室皇子不斷殘殺,劉恆以戍邊為由,有幸生存下來。呂后為了自己的權欲,間接為日後劉恆登基剷平了道路。

三、劉恆低調韜光養晦,眾臣剷除呂氏一族,扶劉恆上位。

劉恆在封地代國循規蹈矩,一直十分低調隨和,從不與人結怨,在代地發展農業生產,與百姓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把代地那不毛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豐衣足食。

劉恆十分節儉,從不講排場,對屬地百姓寬容大度,性格又十分穩重,辦事小心謹慎,給朝中眾臣老實可靠的印象。

呂后稱制十六年後去世,漢朝大臣陳平等迫不及待地剷除呂臺、呂產、呂祿等呂氏外戚,又廢了呂后曾立的傀儡皇帝劉弘(非漢惠帝所生),眾大臣商討遵守劉邦旨意“非劉姓子弟,不得封王”,決定迎接外戚勢力不大,劉邦四子,恭儉有為,溫良仁厚的劉恆為帝。

劉恆謹慎的先派舅舅薄昭打前站,做探路先鋒,快到京城,又派心腹宋昌入城一探究竟,最後看到諸臣都十分恭順,才放心進城接受玉璽,陳平等扶持劉恆登上皇位。

四、劉恆勵精圖治,寬儉待民,“無為而治”成為一代聖君。

公元前180年,劉恆稱帝,時為漢文帝。馬上封侯拜相,對原來劉氏諸王恢復王候,對剷除呂氏一族有功者,一一分封,還對隨父親建國的老功臣,論功行賞,封官晉爵,鞏固了漢文帝的帝位。

漢文帝又令宋昌等親信掌管軍權,對皇宮、京城嚴加防護,保證皇室成員安全。

劉恆便開始治理國家,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採用“無為而治”休養生息,減輕老百姓賦稅,寬儉待民,廢除肉刑等讓漢朝經濟得到發展,人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綜合國力日益強盛,最終開創了“文景之治”。

綜上所述,劉恆兩母子位卑勢弱不受寵,無後臺反而因禍得福,保全了性命,這為劉恆成為一代聖君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

呂后的“除苗”工程,讓劉邦的兒子一個個去父皇那兒報到去了,只留下劉恆和劉長,而劉恆為長也更仁厚,呂后的殘暴行為反為日後劉恆成為一代聖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證。

眾大臣慧眼識真龍,扶劉恆上位,為劉恆成為一代聖君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

劉恆的勤儉治國,輕徭役減賦稅,廢酷刑,最終成就了劉恆一代聖君的美名。

劉恆就這樣奇蹟般地成為了一代聖君,就像書寫了一部人生傳奇,最不受父王待見,卻開創了“文景之治”,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為後人所敬仰,漢文帝手握一手爛牌卻打出了“王炸”的格局!有書君欣然為之點贊!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劉恆,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也是漢文帝。但是他一直不受漢高祖的寵愛,並且他的皇位可以說是撿來的。但是劉恆本人寬厚善良又小心謹慎,所以在當上皇帝之後一直勤懇努力,終於成為一代聖君。

劉恆的母親是薄姬。薄姬本來是魏王魏豹的妾室,在魏豹被殺後,薄姬流轉到了宮中的織布局。但是“天生麗質難自棄”,薄姬不久後就因為她的姿容與美貌被選入了後宮之中。薄姬每日精心打扮自己,期待著能得到劉邦的寵愛。沒想到日復一日,一年過去了,薄姬還是沒能等到那一份屬於自己的寵愛。一日,管夫人和趙子兒兩位美人相隨劉邦一同玩樂,偶然間,他們談論起了當年與薄姬的約定,劉邦聽後,對薄姬十分憐惜,當晚就召幸了薄姬。幸運的薄姬就因這一夜,便懷上了未來的漢文帝劉恆。

此後,薄姬連漢高祖的面都很少見到,更別說受寵了。漢高祖劉邦去世後,由於薄姬一直不受寵愛,呂后認為其沒有威脅便允許她跟隨兒子劉恆到劉恆的封地代地去,薄姬在代地做了太后,一直陪伴著自己的兒子。漢初政治局勢複雜,政局波譎雲詭,變幻莫測,而劉恆既沒有母族勢力的幫助,也沒有父親的寵愛,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長期如此,劉恆養成了細緻、小心的性格。<strong><strong>

在代地執政期間,劉恆一直關注民生,考察民情,兢兢業業,在代地執政的經歷為漢文帝后來統治全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不久,呂后去世,陳平、周勃和劉章等人遏制住了呂氏家族的勢力,接下來便要為漢朝挑選一位合適的繼承人。這時,一直以來勤勤懇懇的劉恆成為了他們的人選。劉恆就這樣一步步地當上了皇帝。

劉恆即位後,首先著手改革政治,他廢除了連坐法,並減輕了一些較為嚴苛的刑罰。在經濟上,文帝遵循“牧民之道,務在安之”的方針,減輕徭役和賦稅,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文帝“偃武興文”,“丁男三年而一事”,這樣大力度的減少徭役和賦稅在中國古代絕無僅有的。漢文帝在軍事上也十分有才能,當時漢朝在內內政嚴峻複雜,在外有匈奴虎視眈眈,漢文帝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改變了這一情況。首先是採取和親的政策,但是和親並不能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漢文帝又採取了訓練邊地老百姓的策略。同時,他還在邊地建立了馬苑,這一系列舉措對此後解決匈奴問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漢文帝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了漢朝政治、經濟的發展,並且建立了良好的統治秩序。漢文帝在位期間,沒有增添車馬,沒有貪戀奇珍異寶,而是一直專心治理國家,曾國藩先生就曾對他作出了極高的讚譽:“天下惟誠不可掩,漢文帝之謙讓,其出於至誠者乎!……蓋其德為三代後僅見之賢主,而其心則自愧不稱帝王之職而已矣。”漢文帝靠著自己的勤懇努力,終於成為了一代明君。


鄧海春


劉恆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文帝。

他之所以能夠當上皇帝,撿了一個“大漏”。

為什麼說劉恆是撿了漏呢?咱們慢慢說!

提到劉恆,就不得不提到劉恆的母親薄姬,薄姬原本是魏王魏豹的後宮妾氏。

因為魏豹造反被劉邦給滅了,薄姬作為戰利品也被劉邦順勢收到了自己的後宮。

劉邦對薄姬也僅僅是新鮮了一陣子,生了個兒子就忘到腦後了。


所以劉恆不被劉邦喜歡,是因為薄姬失寵了,劉邦不喜歡薄姬,還會喜歡劉恆嗎?

也許正因為如此,薄姬和劉恆才沒有被呂后幹掉。

劉邦生前將劉恆封為代王,薄姬帶著劉恆就藩代地,低調做人,從來不參與中央的權利爭鬥。

呂后死後,周勃、陳平等人誅殺褚呂,恢復漢室劉姓,大臣們一致認為代王劉恆賢能,符合當皇帝的條件,符合各位大臣功勳集團的利益,於是大家集體推選劉恆擔任新的皇帝。


劉恆當上皇帝后,果然不負眾望,修生養息,發展農業。實施了一系列的國家政策,使得漢朝的國力日漸強盛。

劉恆能夠成為一代明主離不開大臣的輔助,但是最重要的是幼年的經歷和薄姬的教育。


逝去即歷史


說劉恆最不受待見,這顯然只是胡猜亂想,沒有史實。劉恆能當皇帝,也實在出於僥倖,並非必然。他在朝中本來沒什麼根本,受制於一幫大臣,如何能成為一代聖君呢?

第一,漢文帝堅持“公天下”的立場

周勃等人平定諸呂之亂後,打算迎立代王劉恆。一開始劉恆並沒有感到幸運,反倒憂心忡忡。因為他久居代國,在京城裡根基不深,特別是京城裡的這些官,個個都是在殘酷的戰場中殺出來的武將謀臣,機心難測,自己會不會是羊入虎口呢?

劉桓徵求他的親信張武、宋昌的看法。張武建議代王劉桓以生病為由,拒絕前往。宋昌則認為劉桓是漢高帝兒子中年齡最長,且又以仁孝著稱,理所當然是皇帝的最佳人選。

劉桓仍然小心翼翼,他動身前往長安城,並派宋昌先入城內,打探虛實。宋昌至渭水橋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大大小小官員全部親自出城迎接。代王劉桓這才稍稍安心,放心前行。行至渭水橋,諸大臣紛紛拜謁新皇帝。

太尉周勃是平定諸呂的英雄,他可能想顯示一下威風吧,上前說:“我想單獨向皇帝稟報。”宋昌喝道:“如果是公事,請您直說。如果是私事,對不起,王者不受理私事。”周勃碰了一鼻子灰,只好跪拜呈獻上天子璽符。劉桓接過皇帝玉璽,此時他終於確信,自己果真是成為天子了。

應該說,漢文帝很聰明,從一開始,他就堅持“公天下”的原則,避免淪為權臣武將手中的傀儡。

第二,略施小計,除掉周勃

漢文帝的上臺,周勃是第一功臣,官至右丞相。周勃既有能力立皇帝,也有能立廢皇帝。因此,漢文帝最防周勃。

作為右丞相,周勃地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漢文帝表面上寬厚仁孝,像是忠厚長者,其實他頗諳統御之術,綿裡藏針。他深知自己雖然得到大臣們的擁護而成為皇帝,但以周勃為代表的這些大臣實則居功自傲,他得不露聲色地刺痛周勃一下,讓這位帝國丞相出出醜。

有一回,漢文帝故作不經意地問周勃說:“全國一年判決案件有多少起呢?”周勃一直以來都是幹武將的活,對刑獄之事哪懂呢?他聽了怔了一下,不知所措,只得向皇帝謝罪說:“這個臣不知。”漢文帝臉色微微一變,又問道:“那麼國庫一年錢與穀物的出入是多少呢?”周勃惶恐不安,再次謝罪道:“臣不知。”一邊說一邊汗流浹背。

漢文帝轉頭問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不慌不忙地答道:“這些事,都有專門負責的人。陛下如果要問斷案的事情,可以詢問廷尉;要問錢穀的事情,可以詢問治粟內史。”漢文帝滿意地點點頭,繼續問:“這些事都有相關的負責人,那你又負責什麼事呢?”陳平從容不迫地回答:“宰相的職責,上則輔佐天子,下則理順萬物,外則鎮撫四夷諸侯,內則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自可勝任其職。”

聽了陳平的一席話,漢文帝拍手稱好。這下子周勃更加狼狽不堪了。這下子周勃明白了,看來自己的政治才能,比起陳平來,要差得遠了。

周勃的一些親信也告誡他,皇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雖然他有威震天下之功,但功高震主,什麼下場有前車之鑑。周勃越聽越害怕,便稱生病為由,主動交出相印。漢文帝只問了區區兩句話,就令大權在握的周勃乖乖讓出了相印,可以說深得統御術之精髓了。

第三,漢文帝的仁政

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明君之一。他崇尚文治,作為皇帝,他有相當人性化的一面,這也使他的政治措施中,充滿人性的光輝。

公元前179年,是文帝元年。

這一年,他廢除了連坐法。根據秦法,一人有罪,並坐其室家。漢初的律令沿用這條秦國法律,漢文帝一上臺,便下詔令,廢除此令,他認為:“法者,治之正也。”並對司法官員說:“如今犯法的人已經治罪,卻還要牽連他們的父母、妻子、兒女,判刑或收為奴婢。我認為這種做法很不可取。”司法官員回答說:“法令是為杜絕人們做壞事,連坐法是為了約束犯罪,使他們心有牽掛。這種做法沿習已久,還是不要改變的好。”漢文帝語重心長地說:“我聽說法律公正則民眾忠厚,量刑適當則百姓心服。官吏的責任是管理民眾並引導他們向善。如果既不能引導百姓向善,又要以不公正的法律來懲戒,豈不是害了他們,又迫使他們暴力抗爭。如此一來,怎麼杜絕犯罪行為呢?”

仁政一直貫穿於漢文帝的政治生涯,從上臺開始,直到他去世。在中國兩千年的專制時代,漢文帝在歷代帝王中,其道德修養及其寬厚的政治主張是罕見的。這當然也得力於時代的因素,經歷漢數十年激烈的政治動盪,國家開始走入正軌,社會秩序晏然,這也給漢文帝施展仁政創造了空間。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他又廢除了誹謗罪與妖言罪。漢文帝以古代賢王為榜樣,認為法律中設誹謗罪、妖言罪,只能使官員們不敢斗膽直言,這就會使上級只聽到拍馬屁的話,卻不能發現自己的過失。官吏們在執法過程中,會濫用這種權利,致使百姓蒙冤,人人自危。漢文帝不以言罪人,從某種程度上說,極大消除了百姓禍從口出的恐懼感。

公元前167年,漢文帝又廢除一項苛法:肉刑。肉刑是一種無人道的刑罰,在中國歷史上早已有之,而且歷代一直沿用。在漢之前,肉刑種類很多,包括黥刑(在犯人臉上刺字)、劓刑(割鼻子)、斷腳、斷趾等。

漢文帝下達一份詔令:“民眾犯有過失,還沒來得及教化,刑罰就加於身了,就算想改過自新也沒機會。朕深感憐憫。斷人肢體或刻字於肌膚,一輩子也改變不了,這種刑罰多麼殘忍與不人道。朕作為民之父母,怎麼能做這樣的事呢?特下詔廢除肉刑,用其他刑罰替代。”司法機構經過反覆討論,最後在法律條文上做出重大修改:被判髡刑者,改判勞動改造,派去築城、舂米;被判黥刑者,改判戴枷具勞動改造,同樣去築城、舂米;劓刑者改判為笞三百;斬趾者改判笞五百。

漢文帝的時代,對普通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好的時代。如果說漢高帝劉邦的事業是強兵,那麼漢文帝的事業就是富民。民富則國富,漢文帝的德治開創了一個令人懷念的時代,其歷史影響是深遠的。他多次詔免農民一半田租,以鼓勵農桑,刺激經濟生產。公元前167年(漢文帝十三年),更是下詔免除田租。對廣大農民來說,這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君山話史


劉邦有八個兒子,但是,八個兒子除了劉恆之外,全部都是窩囊廢。要說劉邦的兒子當中,能成為聖明君主的,也就只有劉恆了。

為什麼要這樣說呢?大家聽我分析一下。

趙王劉如意和漢文帝劉盈之死。

大家都知道劉邦是把皇位傳給了他和呂后的兒子劉盈。但是,這個劉盈真的不是當皇帝的料,最關鍵的是,他管不了自己的母親。

劉盈當了皇帝,他的母親呂后要選擇秋後算賬了,這時候她先是把戚夫人給抓了起來,然後又把戚夫人的兒子,也是劉邦最為寵幸的兒子,劉如意給騙到了宮裡殺害了。

儘管劉盈一直都是在保護著劉如意,但是,百密一疏,他早上去打獵的時候,劉如意沒有跟著去,就這一會的功夫,呂后就把他給毒死了。

劉如意去世之後,呂后就把戚夫人殘忍的殺害,並且製成了人彘。

為了炫耀自己的成果,呂后還把兒子劉盈找來參觀,沒想到劉盈膽子很小,他見到戚夫人的慘樣,竟然被嚇病了。

他這一病,就是一年的時間,等他好了之後,性情大變,再也不理朝政了,最終沉溺於酒色當中,年紀只有二十四歲,就去世了。

你看劉邦的兒子中,已經死了兩個了,劉如意和劉盈。

齊王劉肥之死。

劉邦的長子叫劉肥,在劉邦奪了天下之後,劉肥被劉邦分到富甲一方的齊地當齊王。到了劉邦去世之後,劉肥到朝中拜見新天子,也就是自己弟弟劉盈。

在他們聚餐的時候,由於劉肥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引起了呂后的不滿,呂后就想毒死劉肥。

但是,劉盈見狀,也要和劉肥喝一樣的酒。

最終事情敗露,劉肥逃過了一劫。

可是,呂后並沒有放劉肥回齊地,而是把他給軟禁了起來。劉肥為了逃得一死,開始和大臣商議,如何討好呂后。

最終劉肥獻出了一個成陽郡,給了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還認了自己的妹妹魯元公主做小媽。

就這呂后才放過了他,但是,因為呂后經常割他的地,劉肥又不敢公然反抗,最終只能鬱悶而亡,死的時候三十多歲。

劉友和劉恢之死

呂后的兒子劉盈去世之後,呂后為了拉攏劉邦的兒子們,就選擇了自己呂家的女人嫁給了劉邦的兒子。

劉友和劉恢娶得媳婦,就是呂后的孃家人。

可是,劉友和劉恢的媳婦,仗著呂后這個大後臺,驕橫無比,經常欺負他們兩個,不讓他們兩個寵幸其他的女人。

劉恢和劉友對呂姓妻子十分不滿,所以,就開始冷落他們。

結果他們兩個人呂姓媳婦,就去呂后那裡告了他們一狀,罪名是謀反。

呂后一聽這兩個人要謀反,所以,一個被呂后圍起來活活餓死,一個因為害怕自殺而亡。

燕王劉建之死

劉建是劉邦最小的一個兒子,他倒不是呂后殺死的。他死的時候,還沒有成年,是因為打獵的時候,感染了病毒,所以不治身亡了。

不過,劉建死的時候,有個私生子。

當呂后聽說劉建有私生子之後,就把他的私生子找到,然後殺掉了。

劉建也就絕後了。

以上劉邦的六個兒子在呂后活著的時候,全部死光光了,你看看是不是他們都很窩囊。

劉恆和劉長活了下來。

最後我們再說存活的兩個:一個就是代王劉恆,令一個就是淮南王劉長。這兩個人逃過了呂后的魔抓。

劉長之所以能逃過呂后的殺戮,是因為他從小就是呂后養大的,兩個人之間是有感情的。

所以,劉長是不可能被呂后殺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是呂后養大的,在諸呂被滅之後,他才與皇位擦肩而過的。畢竟,諸呂是功臣派滅的,功臣派不會立一個呂后養大的孩子來當皇帝的。

所以,最終能選擇當皇帝的,劉邦的兒子中也就剩下劉恆了。

劉恆是如何逃過呂后的魔抓的呢?

劉恆被劉邦封為了代王,只看這個地方,就知道劉恆是不受劉邦寵愛的,因為代國和匈奴相鄰。

在這裡經常會發生戰爭,劉恆就是分了這麼一個常年征戰之地。

呂后殺了劉友和劉恢之後,他就想對代王劉恆下手了。

但是,無論她如何催促劉恆,劉恆就是不去朝中見她。但是,劉恆不去見她,也是有理由的。

他的理由就是要為母親,也就是呂后鎮守邊疆,抵禦匈奴。

呂后一聽劉恆這樣說,也就暫時放過了他。

但是,沒有多久,呂后就去世了。呂后去世後,他們呂家被功臣滅了族。正好這個時候,功臣派就把劉恆給接到了宮裡,當了皇帝。

本來功臣派選擇劉恆當皇帝,以為他比較老實,以後日子比較好過。但是,當劉恆坐上皇位之後,他的真面目才露出來。

原來他之前的示弱都是裝出來的。他一上臺就安插自己的人,掌握了要職。這樣劉恆的皇權就牢固了,就不可能被功臣架空了。反倒是擁立他的功臣,都被他趕回家去了。

所以,也只有劉恆這樣有心計的人,才能成為聖明之君。


漢史趣聞


漢高祖劉邦,總共有8個兒子,為何偏偏選了自己最不待見的劉恆,這也算是機緣巧合了。

但是面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他還是很有擔當的,老爸是劉邦,但他卻不是直接繼承人,在此之前還有過3任皇帝,分別是他的哥哥劉盈,大侄子劉恭和小侄子劉弘。 按這樣的走勢下去,劉恆是沒有任何機會的,但命運就是如此讓人捉摸不透。

故事還要從朝廷中丞相陳平,以及當時的太尉周勃說起。

他們作為劉邦曾經的老部下,自然對於朝廷中的呂后勢力相當不滿,就拿當時的小皇帝劉弘來說,也是呂后的意思。

呂后去世,直接讓呂氏勢力大不如從前,沒有倚仗的他們也遭到了大清洗。沒有呂后勢力的干擾,接下來的皇帝自然也就不能從呂后勢力範圍內選取。 正是由於這樣的大背景,劉恆才得以有最終實力當選。

劉恆與呂后並無瓜葛,而且作為劉邦的親兒子,無疑是最佳人選,當時朝廷中的劉邦舊臣, 對於劉恆還是相當滿意。

自古以來的皇帝,出生就自帶主角光環。

根據當時史料記載,這位劉恆皇帝,也是提前被人預測到的。這裡就不得不提,著名的相術大師許負,劉恆的母親名叫薄姬,本來是魏國皇室與外人私通的私生女,為了避免輿論壓力,薄姬的母親就將她送走了。

但其實在此之前,薄姬的母親由於和許負關係交好,自然也提前測算了女兒的命運。最終結果顯示,薄姬將來的兒子有帝王之相。

後來魏豹被俘,自然薄姬也就被送到了劉邦宮中織布,後來漢高祖劉邦,無意中看到正在織布的薄姬,頓時精蟲上腦,就將其納入後宮。

我相信對於相術大師許負給薄姬看相的故事,劉邦也是有所耳聞的,此前可能還是抱著懷疑態度,也僅僅對薄姬寵幸了沒多久, 劉邦就已經將她忘了。但是當時皇宮中的妃子,為了最終都能夠善終,她們除了勾心鬥角, 也是會抱團取暖的。

薄姬協同當時的其他兩位劉邦夫人,彼此之間共同有一個約定!

無論將來誰的兒子飛黃騰達,都不能忘了曾經自己交好的姐妹,後來管夫人的兒子最先受到劉邦的賞識,當時也是可能出於無心,管夫人沒有管住自己的嘴,就將當時相術大師許負算命的故事告訴了劉邦。

劉邦也是抱著一試的心態,就把冷落許久的媳婦薄姬再次寵幸了一遍。當晚薄姬就做了一個夢,夢見有龍盤踞在他的肚子上,當然他把這個夢說給了劉邦聽,劉邦一笑而過,其實並沒有當真!但這次薄姬卻真的懷有了身孕。

劉恆當選皇帝之後,他的作為,屬實沒有辜負眾人期望。

一來他是天選之子,二來也是民心所向,如此順利登上皇位,卻並沒有讓劉恆驕傲自滿,他首先對於自己的心腹,給予了相當重要的權職,負責自己的人身安危。

他當然也沒有忘記那些曾經擁護自己的功臣,他也給予了要職賞賜,對於曾經受到排擠的呂后家族,也還是給予了寬容諒解,畢竟當初呂后也沒怎麼為難他母親!

富有善心的劉恆,他必然也不會生靈塗炭,他的一舉一動都在籠絡人心,前期充分的準備工作,不得不說為他省了無數麻煩,但也並不意味著這位皇帝就好說話,他還是賞罰分明,對於君臣關係相當明白,適時敲打,也讓他們不敢造次。

精通帝王之術的劉恆,自帶皇家優良基因,也擁有足夠的經驗資歷,所以對於朝政治理遊刃有餘,管理階層優秀了,底層百姓自然沒有什麼不滿意,一代聖君之路也由此開啟!


大國布衣


劉邦總共8個兒子,從大到小排列為:

齊悼惠王 劉肥 (曹姬生)

漢惠帝 劉盈 (呂后生)

趙隱王 劉如意 (戚夫人生)

代王/漢文帝 劉恆 (薄太后生)

梁王 劉恢——呂太后時候降為趙共王

淮陽王 劉友——呂太后時候降為趙幽王

淮南厲王 劉長

燕王 劉建

齊王劉肥的母親是劉邦未稱帝時候就跟著劉邦了,當時沒有名分,劉肥是私生子,礙於身份的原因,劉肥做太子是沒有希望的。但是劉邦這個人還念及和他母親的舊情,所以早早的就封他為齊王了。領七十多座城池,也是封邑最大的諸侯王。但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認為齊王會對自己兒子劉盈造成威脅,曾召入宮中欲用毒酒加害,劉肥在自己謀士建議下把最富庶的三座城池獻給呂后女兒做禮物,呂后才放過劉肥,得以善終。


劉盈是劉邦的嫡長子,劉盈這個人心地還是不錯的。可能有點懦弱,因為母親太強悍的關係,由於呂雉的一手運作,也做上了皇位,他就是漢惠帝,可惜壽命太短。

劉如意是劉邦和最受寵的戚夫人的兒子,劉邦曾經因為劉盈太懦弱想立劉如意為太子,這也為劉如意的坦途埋上了地雷呀。劉邦死後,呂雉把戚夫人禍禍個人不人鬼不鬼的,劉如意也離奇的死亡了。


梁王劉恢被迫娶了呂雉的侄女,這個女人依仗呂雉的權利,根本不把梁王放在眼裡,他不但不讓劉恢碰其他的妃子,還暗中加害梁王的妃子和女兒。梁王不堪其辱,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懸樑自盡了。

劉友。劉如意死後,被呂后封為趙王,強迫劉友娶呂氏宗女為妻,但是劉友對這種婚姻也很反感,不過他沒有像劉恢選擇自殺,而是去寵愛其他妃子。但是這卻惹惱了這位呂氏宗女,她向呂后告了一狀,最終劉友被呂后召入都城,他應該是餓死的。



淮南王劉長,劉邦第七子。於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時,驕縱跋扈,常與帝同車出獵;在封地不用漢法,自作法令。前174年,與匈奴、閩越首領聯絡,圖謀叛亂,事洩被拘。朝臣議以死罪,文帝赦之,廢王號,謫徙蜀郡嚴道邛郵,途中不食而死。

燕王 劉建是打獵時候被野狐狸咬傷,感染而死的,他的死是個意外,唯一一個意外死的。


看了劉邦這些兒子的下場,你就能看出來為什麼劉恆能當上皇帝了,因為沒得選。為什麼劉恆沒被呂雉害死呢?因為劉恆和他的母親都不得寵,呂雉根本沒把他當回事,所以他才得以存活下來。劉恆稱帝這個事情告訴我們做人要低調!


拼搏1514878035


劉恆之所以不受劉邦的待見,這和他的母親有關,他的母親薄姬原是私生女,後來成為魏王豹的妾,魏王豹被韓信打敗後,薄姬也成了俘虜,劉邦見她有幾分姿色,就把她納入後宮,偶然臨幸了一次,便生下了劉恆。

薄姬沒有強大實力的孃家做後盾,自然就不受到劉邦的寵愛,無奈母卑子賤,就把薄姬母子拋到了腦後。


劉恆作為劉邦的兒子,其封地在各皇子當中也是最差的,劉邦平定陳豨叛亂收復了代國的疆域,於是就冊封七歲的劉恆為代王,前往邊疆鎮守,代國主要位於山西與河北地區,冬季寒冷,條件極差,北方的匈奴又時常騷擾邊境,因此這個代王其實就是個苦差。


然而劉恆能當上皇帝確實有不少運氣的成分,而且還少不了一個女人的“幫忙”,這個女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惡毒皇后呂雉,可以說呂雉剪除異己,殺害皇子的過程就是幫助劉恆上位的過程,到呂雉死的時候,劉邦的八個兒子就只剩下皇四子劉恆和皇七子劉長,最終這個大餡餅砸在了劉恆的頭上。


漢文帝時期是漢朝從穩定走向繁榮富強的過渡時期,劉恆即位後不負眾望,勵精圖治,繼續實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的策略,多次減免全國的田賦,極大的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他還下詔廢除了許多慘絕人寰的酷刑。

劉恆前期的人生是不幸的,遭到劉邦的遺棄,與母親相依為命,受盡磨難與嫌棄,但他不屈不撓,沉著應對;他的後期又是非常幸運的,他幸運地逃過了呂雉的迫害,萬眾矚目的皇位不爭自來,歪打正著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