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廢不了竇漪房嗎?為何?

希望星晨58298869


當然可以廢,但他幹嘛要廢了竇皇后?吃飽了撐的?電視劇中的竇漪房寵冠後宮,甚至在《美人心計》中還出現了文帝為其廢黜六宮的舉動,但實際上,當年文帝皇后竇氏晚年雙目失明,年老色衰,失去了文帝的寵愛,文帝更加寵愛尹姬與慎夫人。

太祖劉邦曾寵戚夫人而冷落元后呂雉,甚至想廢呂后劉盈母子,改讓戚夫人所生趙王如意為太子,文帝晚年雖說寵愛慎夫人,可終究與竇皇后恩愛多年,而且竇氏膝下生育有皇子。一來,文帝並不像他爹劉邦那麼負心薄倖,二來,竇氏並無過錯且有功於社稷,就算文帝想要廢后也沒有正當的理由。

竇氏出身孤苦,幼年父母雙亡,與兄弟失散,最終被迫進入長安宮中為宮人,機緣巧合之下被賞賜給代王劉恆為姬妾。當年竇氏入代,很快成為代王劉恆最寵愛的妃嬪,“代王獨幸竇姬”。

在代國,竇氏先後生育兩子一女。諸呂之亂被平定後,劉恆以劉邦嫡脈入繼皇位,而當時其原配代王王后身死,所生育四個兒子也都莫名其妙夭折了,所以竇氏以姬妾之身成為皇后,而其所生的皇子劉啟成為實際上的皇長子,被冊立為太子。

可以說,劉恆與竇氏是有過真感情的,而且這段感情還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與當年劉邦呂雉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再者,文帝劉恆雖說是劉邦的兒子,可父子倆的性情相差還是挺大的,劉邦乃草莽出身,圓滑世故且負心薄情,對糟糠之妻呂雉既能棄如敝履,對劉恆生母薄姬也是一夕之幸就拋諸腦後,漢朝建立以後大肆誅戮曾經幫助他的功臣,狡兔死走狗烹。可劉恆,雖不至於說是個完美的人,但或許是受到其母薄姬的遺傳,母子倆也都算是老好人了。

竇氏孤女出身並不識字,是薄姬親自教導,劉恆侍母至孝流傳千古,當年長安的朝臣也是知道劉恆與其母生性溫和,絕不會秋後算賬才迎立的。與影視作品中不同,劉恆的母親薄太后非常疼愛竇氏這個媳婦,且其族人也嫁給了太子劉啟為太子妃,別說劉恆這樣的性情不可能廢后,就算是想,其母薄太后也不會同意。

再則,竇氏是有子嗣的,而且劉恆當時膝下子女,半數都是都是所生。除了當年代王后所生那四個兒子,文帝后來還有四個兒子,太子劉啟與梁王劉武都是竇皇后親生,而另外兩個兒子,在史書中並未記載生母,估計生母地位卑微。而史書中記載,在竇皇后失寵後,見寵於文帝的尹姬、慎夫人,其實都沒能生下一子半女,連個子嗣都沒有,再受寵愛又如何跟竇皇后爭呢。

史書中層記載文帝讓慎夫人與竇皇后同席而坐,朝臣袁昂將慎夫人的座位後撤,並告訴文帝自古嫡庶尊卑有別,慎夫人是妾,不能跟竇皇后同席,陛下要是寵愛慎夫人,可以賞賜其他財物來表示。而且,袁昂還說出了當年劉邦駕崩後,戚夫人受到呂后報復變成人彘的事,文帝恍然大悟,而慎夫人也認為袁昂是在替他著想,不再怪罪。

從這裡也能看得出,文帝既然怕將來竇氏報復慎夫人,那麼肯定也就根本沒打算廢了竇氏。竇氏雙目失明年老色衰,劉恆寵愛年輕貌美的姬妾也正常,但說要將其廢黜過河拆橋,那是絕不可能的。而慎夫人也並非當年不知好歹的戚夫人,知曉其中利害後也知道夾起尾巴,說明這位寵姬也是非常識時務的。

竇氏服侍劉恆,成為皇后多年,太子劉啟在朝中威望也頗高深得人心,而竇氏的孃家兄弟也向來謙謙君子,得朝臣們的讚賞,可以說,年老之後的竇氏,根本找不到任何正當合理的理由能將其廢黜的。劉邦當年想要廢后的理由,僅僅是因為覺得劉盈荏弱不像他,這麼荒唐自然不被朝臣接受,而後來史上首位廢皇后漢景帝薄皇后,是因為膝下無嗣,這個理由確實充分。

劉恆從沒想過廢后,也沒任何正當理由廢后。


澹奕


漢文帝更寵愛慎夫人,為何不敢廢竇漪房立慎夫人,因此人的一句話

竇漪房被立為皇后,不過很快她也就失寵了,漢後來出現了更美麗的慎夫人,漢文帝就專寵慎夫人。漢文帝對在心裡面應該也想過廢竇漪房,不過他為什麼不敢這麼做呢,因為有一個叫袁盎的大臣對他說了一句話。

袁盎問了一句“陛下獨不見‘人彘’二字乎?”。漢文帝一聽“人彘”二字,心中不禁一陣涼意,想起呂后在劉邦死後報復戚夫人,於是以後不敢再對慎夫人太好,又回去寵愛竇皇后,漢文帝不敢廢竇漪房立慎夫人,主要是袁盎的一句話把他嚇住了。


暴雪長空


不是廢不了,而是沒有理由。

漢文帝劉恆即位前對竇漪房是兩情相悅,寵愛有加

竇漪房是呂雉為太后時,以侍女名義進宮侍候呂太后的,後來呂太后將她們賞賜給諸侯王。竇姬賄買負責遣送的宦官,想去離自己的家鄉較近的趙國。宦官臨了卻將竇姬安排去代國。竇姬哭泣埋怨宦官,但有詔令在,竇姬不得不往。

時為代王的劉恆極為寵幸竇姬。榮寵中的竇姬很快便為劉恆生下了女兒劉嫖。竇姬後又生下二子劉啟和劉武。 在此期間,劉恆的王后亦先後生下四子。可是代王王后和四位王子先後早逝。

漢文帝劉恆即位後,立劉啟為太子,封竇姬為皇后

竇姬被封為皇后,得到了漢文帝劉恆母親簿太后和朝中大臣的支持。竇姬家世清白,但父母早逝,家丁單薄,沒有外戚干政的後顧之憂,是深受呂后外戚干政之禍的朝中大臣支持的主要原因。

竇皇后年老色衰,因病失明。但內有親子為太子,外有朝中大臣以尊卑為名支持。

後來竇皇后因病失明,漢文帝對她的寵愛也逐漸衰退。漢文帝寵幸邯鄲的慎夫人和尹姬,甚至讓慎夫人與皇后同席而坐。朝中大臣憤而進言:

“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彘’乎?”

大意是說:“尊卑有序則上下和睦。現在陛下既已經立了皇后,慎夫人是妾,妾主怎麼可以同坐呢!這是失去了尊卑啊。而且陛下寵幸慎夫人,用豐厚的財物賞賜她就行。陛下如封慎夫人,是給她帶來災禍。陛下難道忘記了‘人彘’嗎?”

朝中大臣以呂后把鉤弋夫人害成‘人彘’的事例來勸諫漢文帝。

文說

竇漪房內有親子為太子,外有朝中大臣支持。竇皇后又沒有失德之舉,漢文帝沒有理由廢了皇后。


愛冬的文


文帝廢與竇漪房也算是患難夫妻,深厚的感情基礎,讓竇漪房年老色衰之後,依然穩做中宮之位。雖然說當時最為得寵的是慎夫人,她的捧場甚至要比竇皇后的還要大,可這並不代表她能取代竇漪房在漢文帝心目當中的地位。

劉恆之母是薄姬,是漢高祖劉邦最不受寵的妃子,因而在呂后大肆清洗後宮時,薄姬能逃過一劫,離開皇宮,去代國跟兒子團聚。古代皇室都是子憑母貴,身不母親的薄姬不受高祖皇帝的寵愛,他們的兒子劉恆自然也不受老劉的待見,剛成年便被趕到偏僻的代國。

劉邦死後,呂后掌權,大開殺戒,即使是不受寵的皇子,劉恆每天還是提心吊膽。竇漪房本是宮女,以良家子身份入宮,後來陰差陽錯被送到代國,結果她卻因禍得福,獲得了代王的寵幸。竇漪房為劉恆生了二子一女,鞏固了她的地位,並且對婆婆薄姬也是非常孝順,劉恆對她更滿意了。

在呂后當政時期,劉恆過著如履薄冰的日子,幸好竇漪房在身邊陪著他,寬慰他,照顧他,在那段艱苦的歲月裡面,劉恆與竇漪房相互扶持,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即使經過時間的流逝,他倆的感情還是穩固如初,所以身邊美女環繞也罷,寵愛慎夫人也好,漢文帝的皇后之位還是隻有竇漪房在坐。

退一萬步說,即使文帝在過廢后的念頭,可卻找不到廢后的緣由。竇漪房本是一個農夫之女,然後從宮女,成了皇妃,最後變成皇后。

人生一路開掛的她,並沒有志得意滿,反而更加低調,不管是作妻子還是作皇后,竇漪房所作所為都是無可指摘的,讓說劉恆無法廢了她的後位。


紅顏逸聞


劉恆似乎對女人越來越不感興趣,可是竇漪房卻高興不起來,不久她悲哀地發現,劉恆愛上了一個叫鄧通的男子。

劉恆對鄧通的寵愛才叫真正的寵愛,在愛情上竇漪房沒有被女人打敗,卻被一個男人打敗,這是她怎麼也想不到的。

誰能想到,大漢王朝的天子除了喜歡女人,還喜歡男人呢!



古典藝術品


文帝要廢了她,不是瘋了,就是傻掉,竇漪房的賢惠,在中國歷史中屈指可數,文帝與她的愛情,在皇室更極為難得,何來廢后之說?當然,文帝駕崩之後,竇太后與景帝、武帝之間政見不合,確有其事,況且竇太后並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竇漪房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女人?

文帝(劉恆)執政期間

文帝是個很走運的人,撿了個皇帝,還一不小心就名垂千古,在歷史上搞出來一個“文景之治”,話說他父親劉邦死後,馳名中國的“狠人”呂雉執政,把他的兄弟們殺了個七七八八,好在他平時低調,小時候也不淘氣,呂雉基本上沒把他放在眼裡,算是撿了一條命,呂雉死後,漢朝士大夫們,找了半天,實在找不到合適的皇帝,就只好把他推上皇位,說真的,那一屆士大夫是真不錯,周勃、陳平等人不僅幫他弄了個國家,還幫他出掉了呂后的孃家人,於是這個節儉、孝順、勤勞、正直且大智若愚的劉恆,被稱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文帝。

與此同時,與他同甘共苦的紅顏知己兼妻子,自然而然地成了一國之母,負責母儀天下,竇漪房雖然跟過“狠人”呂雉,但一點兒狠勁也沒學到,當上皇后以後,仍然不驕不縱,謙和有禮,最重要的是,連孃家人,也沒有因此而驕橫跋扈,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佳話,可以說,劉恆執政期間,竇漪房沒有干政,反而極力維護自己丈夫的仁德名聲,即使人老珠黃後,文帝疏遠她和慎夫人卿卿我我,她也沒有吃醋發瘋,因為,她不過是一個極容易滿足的、仁慈大度的女人而已。正因為如此,滿朝文武、老百姓對這位皇后敬愛有加,文帝為何要廢?

景帝、武帝執政期間

文帝一命歸西后,竇太后確實有干政的行為,且很多,她一貫堅持道家無為而治,景帝、武帝又想“獨尊儒術”,用儒家思想治國,這中間必然會有衝突,但整個漢朝,都在推行“孝”道,所以,景帝、武帝,都小心翼翼地在國家和竇太后之間周旋,總算度過來了,平心而論,晚年的竇太后確實和先前的她,不可同日而語,但總體而言,尚無不可容忍的過錯。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終於駕崩,為什麼要說終於呢?因為對漢武帝而言,祖母的死,是喜喪,從此他可以大展拳腳,真正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七分讀書


竇漪房,清河觀津(今河北武邑)人,出身貧苦家庭,漢惠帝時應召入宮,伺候呂后。後機緣巧合伺候代王劉恆,隨行代國,與劉恆育有二子一女,長子劉啟,即後來的漢景帝,次子梁王劉武,女館陶公主劉嫖。公元前180年,太后呂雉去世,劉恆被擁為漢文帝,不久,劉恆原有王后與四子相繼去世,成為歷史之謎。立劉啟為太子,竇漪房回宮為皇后。竇皇后雖然一度失寵,但對邯鄲慎夫人寬容大度,宮廷相安無事,漢文帝受皇后竇漪房道家的“無為而治”精神影響,為皇清廉,所以漢文帝根本就沒有想過廢黜竇皇后。

竇漪房是西漢道家治國的積極倡導者,為西漢的“文景之治”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水一方88367096321


他廢了竇漪房幹嘛呢?

竇漪房本身是宮女出身,後來陪著劉恆去了代國,再後來劉恆做了皇帝。

劉恆做皇帝的過程中,殺了他的代王后和四個兒子,劉恆就必須提拔新的皇后和外戚了,竇漪房就是這樣被提拔的,可以說,竇漪房和都是外戚是漢文帝的政治盟友和助手,為什麼要廢了她呢?


中國通史視頻


劉恆(漢文帝)的長子就是竇漪房的第一個兒子劉啟,劉啟被立為皇太子,因為以前的王后死的比較早,劉恆一直就沒有立皇后。但是漢文帝卻先立太子,而沒有立竇漪房為皇后,這說明他對竇漪房並沒有多麼寵愛,劉恆以前只是個小小的代王,他身邊並沒有多少漂亮的美女,所以他只能寵幸竇漪房。但是後來,由於大臣們聯合上書漢文帝,催他立皇后,後來薄太后也催他,按照祖規太子的母球就是皇后,所以劉恆被迫立竇漪房為皇后。 

不過,竇漪房被立為皇沒多久她就失寵了,漢文帝當上皇帝以後,他的後宮美女自然就多了起來,其中有一個叫慎夫人的美女,特別美,漢文帝特備的寵幸慎夫人。慎夫人比竇漪房漂亮很多,她不但擅長跳舞還會各種樂器,由此可見,色藝雙全的美人更容易得到皇帝的寵幸。還有一位叫尹姬的嬪妃,漢文帝也非常寵愛她,但是漢文帝尤最寵愛的是慎夫人。

二、為什麼漢文帝不敢廢除竇漪房

漢文帝寵愛慎夫人到何種地步呢,古代人講究尊卑有序的禮儀,但是慎夫人作為嬪妃卻和竇皇后平起平坐,而且享受和皇后一樣的待遇。漢文帝這麼寵愛慎夫人,他肯定想過要廢除竇漪房,然後立慎夫人為皇后,不過他不敢這麼做,主要是因為有一個叫袁盎的大臣對他說了一句話。

袁盎看到漢文帝這麼寵幸慎夫人,於是就私下裡上書漢文帝說:漢文帝對慎夫人太好,實際上是在害慎夫人,然後還說了一句“陛下獨不見‘人彘’二字乎?”。漢文帝一看“人彘”二字,非常害怕,因為他想起自己的父親劉邦曾經很寵幸戚夫人,但是在劉邦死後,呂皇后就開始報復戚夫人,於是後來他再也不敢寵幸慎夫人,又回去寵愛竇皇后,生怕自己死後竇皇后會去報復慎夫人。

漢文帝不敢廢竇漪房立慎夫人,主要是大臣袁盎的一句話把他嚇住了,他害怕戚夫人的悲劇會在慎夫人的身上重現。其實漢文帝還是沒有魄力,因為竇皇后不能和呂后比,不管她家庭背景還是謀略手段她們兩人都不在一個級別。但是漢文帝沒做到的事,他兒子漢景帝卻做到了,漢景帝的皇后是太皇太后的親侄女,但是漢景帝依然廢了她,立更寵愛的王美人為皇后。


公元前


漢惠帝時竇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宮伺候呂太后,後被賜予代王劉恆。劉恆即位後竇姬被立為皇后。景帝即位後尊其為皇太后。建元元年,漢武帝即位,尊其為太皇太后。竇太后與漢文帝劉恆育有一女二男:長女館陶長公主劉嫖,長子漢景帝劉啟、少子梁孝王劉武。

雖然武帝之前,漢朝皇后大多出生不高,但竇太后能從一孤女成為一國之母,不得不說與漢文帝劉恆的寵愛是分不開的。那漢文帝為什麼會那麼寵愛竇漪房呢?

竇漪房本是出身貧寒家庭的一女子,因父親在觀津釣魚時,不幸墮河而死,所以年幼的竇漪房就成了孤女。在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的時候,竇漪房應召入宮。又在高祖劉邦駕崩,呂后挑選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時,被誤放到了代國的花名冊裡,最後到了代國。 提到竇太后的時候,似乎大多數人說的都是她成為太后之後,在景帝、武帝兩朝對朝堂政事的干預,卻很少有人說到竇太后在成為漢朝皇后之前的事。在《漢書》中記載,呂后賞賜給代王的五名宮女到達代國後,代王劉恆唯獨寵幸竇姬。而後她就被封為美人,在代王的原王后死後,成為了王后。對於她是如何從宮女成為王后的?

漢文帝 劉恆 對竇漪房的寵愛,是離不開竇漪房對自身的清醒認識的。

一是,她在獨得劉恆專寵,併成為劉恆的美人後,沒有驕傲自大,沒有自負自滿,沒有大多數人的一朝得勢就狗眼看人低的心態。所以她能夠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身份,能夠認識到劉恆能夠獨寵自己的原因。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如果能讓自己跳出自己現在所在的這個局裡,放下自己自大的心態,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相信大多數人能夠更為清醒的認識到自己處在一個怎樣的位置上。而竇漪房就是因為能夠保持這樣的一種對自己清醒的認知,所以即使是在她受到劉恆專寵的時候,也能認清自我。

二是,即使竇漪房後面成為了一朝皇后,一國之母,但是仍保持著勤儉節約的習慣。在《漢書·文帝紀》中記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御無所增益。”這一點與劉恆自身的習慣也是相符合的, 因為後世人對漢文帝的評價中,就說他:恭儉作則,一生都注重簡樸。從他屢次下詔禁止郡國貢獻奇珍異寶,平時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絲綢做的衣服,甚至連為自己預修的陵墓,也要求從簡這幾點也可以看出,劉恆確實是個講究勤儉的人。所以竇漪房平時的生活作風,應該也是深得漢文帝之心的。

所以說,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意懈,愛懈則恩義斷絕。若是隻以美色來獲得恩寵,那麼這樣的恩寵又怎麼會長久呢?也只有自身的品性能服人,才能獲得別人長久的寵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