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朱棣脅迫寧王一起靖難,那寧王最終的結局如何?

歷史一書生


燕王朱棣起兵之前,他知道自己的實力不夠抗拒朱允文的軍隊,於是便攛掇了幾位兄弟與他一起造反,其中就有九王之一的寧王朱權,他手底下的由蒙古人組成的朵顏三衛戰鬥力更是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朱棣也是看重了朱權的這支部隊,才主動向寧王拋去了橄欖枝。朱權開始並沒有答應,朱棣便暗中使計,重金收買貪婪的朵顏三衛,並趁著朱權無防範之心,逼迫朱權與其合作,騎虎難下的朱權只得與朱棣合作。朱棣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不過朱棣成功奪取天下後,就翻臉不認人,不僅沒有獎賞朱權,反倒在天下采取削藩政策,功臣朱權也沒有幸免。朱棣即帝位後,朱權請求改封南方。當他想要蘇州時,朱棣就對他說:“蘇州屬於畿內。”當他要求錢塘時,燕王則說:“先皇將它賜給五弟,終無結果。建文帝無道,在錢塘封其弟為王,也未能享受。建寧、重慶、荊州、東昌都是好地,你隨意選擇吧。”可見朱棣在事成以後就翻臉不認人,朱權最後只能改封南昌。朱權在南昌以後,朱棣對他也是不放心,派人暗中觀察他,朱權為了明哲保身,終日在房間內彈琴讀書。朱棣也沒有對他進行迫害。

後來朱權經歷了兩朝皇帝,期間他也向朝廷表達了他的不滿,不過朝廷沒有采納他的意見。最終他也是自然死亡,沒有遭到什麼迫害。但他的後代因造反而被誅殺。


歷史百家爭鳴


燕王朱棣可以說是跟朱元璋在各方面都很像的一個人。所以最後當他的侄子朱允炆要削蕃的時候,朱棣是寧死不屈啊,最後就起兵造反了。

不但自己反了,為了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看上了寧王朱權手上的朵顏三衛蒙古騎兵的朱棣更是親身入虎穴,脅迫著寧王和自己一起造反了。

那麼在江山還沒有奪取成功的時候,朱棣對於朱權的允諾可以說是響噹噹的:到時候得了天下,我們兄弟分之。

朱權這方面還是看的很透徹的,早就看穿了朱棣的心肝脾肺腎,所以壓根也就沒打算自己能享福。只希望自己的分封能夠不要太差勁了。

等到革命成功之後,朱棣似乎已經忘記了和朱權分治天下的許諾。而當朱權選擇封地的時候,蘇州,常州這樣的好地方都被朱棣想盡辦法給拒絕了,最終被安排到南昌。更可氣的是,朱權被分到南昌也就算了,偏偏連個像樣的王府都沒有了,朱棣一聲令下,把南昌過去的布政使衙門分給了自己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後來朱權在南昌落地生根,家裡添丁生女,一些子孫甚至不得已要出去住。

更可悲的是,朱棣對自己這個弟弟的能力非常瞭解,知道他文韜武略,很是精通。於是“關懷備至”,朱權的“王府”周圍長期有著大量錦衣衛明盯暗視,搞得朱權膽戰心驚,每日裡以彈琴吹簫為樂,甚至結交文人墨客,一心撲在煉丹養生的閒雜事業上,不敢有一絲一毫的逾規。

還好寧王活著的時間不短,不但熬死了朱棣,還有他的兒子,孫子,直到七十多歲才去世,可謂善終了。


阿慶還是阿慶


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後朱權就被封為寧王,朱權後來也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朱姓藩王,他有甲兵八萬,同時所屬的朵顏三衛更是驍勇善戰。


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登基為帝,是為建文帝,建文帝為了加強皇權,於是就施行削藩。然而因為建文帝的削藩,最終導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

當時寧王朱權很有實力,朱棣為了能更好的取得靖難之役的成功,於是就脅迫寧王一起起事,同時又為了安撫和拉攏寧王。又對朱權許下諾言。

那燕王朱棣事成之後,曾被脅迫的寧王最終結局如何呢?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成功後,並沒有實現對寧王朱權的諾言,同時還對寧王多加猜忌。朱權無奈,也只好專注於道教、戲劇、文學方面。雖然他最後沒有遭到殺害,但他多少也很壓抑。

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打敗了建文帝。之後朱棣就登基為帝,是為永樂帝,寧王朱權請求改封南方。

當時朱權要去蘇州,朱棣說蘇州屬於畿內。當朱權要去錢塘時,朱棣又說那地方早已經賜給了他人。可見當時朱棣對朱權是很忌憚和猜忌的。

最終朱權改封南昌。後來有人就說朱權使用巫術,同時還誹謗他人,朱棣於是進入派人審查,但是卻沒有證據,故而朱棣也停止了追查。


雖然這次朱權沒有遭到處罰,但朱權也知道他當時的處境,為了避免朱棣的猜忌,所以他之後就專注於文學等方面。

故地朱權在朱棣時期,他沒有遭到殺害。

後來朱權在明仁宗時期,他就上書說南昌不是他的封國,希望可以改封。而明仁宗則說,朱權是從永樂帝那裡受封南昌的,並且已經二十餘年,不是封國,那是什麼?

之後的朱權只好更加專注於道教、戲劇、文學方面。朱權多才多藝,精研經子、星曆、醫卜、黃老之學。同時他在戲曲方面也頗有成就。而且朱權還精通道教,修養極高。不僅如此,朱權還精於茶道,他將飲茶心得寫成《茶譜》,這對茶文化有著很大的貢獻。


中孚鑑


小玥來回答:

建文帝上臺削藩,朱棣就策劃“清君側·靖難之役”,第一個拉攏的對象就是藩王中“善謀”的寧王。朱棣讓朱權在郊外送他,結果讓被他收買了的“朵顏三衛”給抓住了,朱棣許諾寧王“事成之後天下二分”,脅迫寧王與他一起去打天下。



朱棣“靖難之役”成功後,似乎沒寧王朱權什麼事兒了,把朱權封到了一個荒涼的地方——江西,那個地方在明朝很荒涼。不久,有人告發朱權用巫術害人,並且誹謗別人,成祖命人秘密查訪,未獲證據,於是停止追查此事。此事後只好將心思寄託於道教、戲劇、文學。朱棣在位期間,朱權未遭禍患。


小玥歷史


朱權,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古代皇帝果然高潮似母豬)封寧王,封地為今內蒙古寧城,朱權為帶兵藩王,帶有兵甲八萬,手下朵顏三衛騎兵驍勇善戰,朱權本人更以善於謀略著稱,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鞠躬盡瘁,皇孫朱允文即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即位不久就開始對他的叔叔們進行削蕃(削蕃沒錯,但是建文帝沒有漢武帝的能力)導致燕王朱棣起兵“清君側”
起兵後朱棣十分明白自己面對朝廷大軍處於劣勢,就起歪心思了,環顧一週後,這個手握八萬甲兵,下轄精銳蒙古騎兵朵顏三衛的朱權自然就被朱棣善意的“關注”了

與此同時的朱允文也害怕朱權投向朱棣,馬上要求主權回京(估計過去就被軟禁),朱權也不傻,自然明白這北京一去絕對就回不來了,然後就跟不給面子,沒去!

朱允文一看,哎喲,我正找藉口想弄你呢,你自己給藉口送來了,沒說的,盤他,派遣吳高進攻永平,朱棣看到這個消息後,立刻心花怒放,喲喂,好機會啊,馬上帶兵營救,吳高退兵,朱棣抄小路直驅大寧,還編出來個“窮蹙”的藉口,說是前來求救,朱棣進城後立刻嚎啕大哭,痛斥“皇帝身邊,有壞人啊”我起兵那也是逼不得已啊,所以請老弟你寫份奏章向咱那個皇帝侄子謝罪,朱權也沒多想,不就是個奏章嘛,分分鐘給你搞定,然後四哥你看咱哥倆多日不見,你可得多住幾天,咱哥倆好好敘敘舊啊,朱棣感動到立刻將北平精銳部隊埋伏在大寧城外,然後讓北平官兵入城勾結三衛首領與大寧守軍,玩了幾天後朱棣告辭離去,朱權到城外送行,這時候於燕王軍隊勾結的三衛騎兵一擁而上,奪大寧城,朱權也被朱棣綁架,朱棣可能也覺得不好意思,和朱權說:歐豆豆喲,等哥成事以後,哥和你平分天下。

等到朱棣登基後,朱權找到朱棣:哥啊,平分天下我就不要了,你把蘇州給我當封地就行了。朱棣一口回絕:蘇州是幾內,不行!朱權又要求改封錢塘,好哥哥朱棣:不行!你看那個建州,重慶,荊州,東昌都不錯,你隨意選一個吧。朱權內心是崩潰的,可能說了一句:四哥看著給吧,朱棣:好弟弟,南昌,你得了

在南昌的朱權也知道自己的好哥哥朱棣絕對是比朱允文還狠的角色,為了自保成天彈琴釣魚,不過曾有人號發朱權用巫術害人,朱棣也秘密查訪,但是沒找到證據,所以朱棣一朝,朱權並沒有遭遇禍患。並且一直活到正統十三年


反叛者的盾牌


這裡說的寧王,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名叫朱權,生母為楊妃,洪武二十四年被封為寧王。

朱權的藩地在大寧,就是今天內蒙古的寧城縣一帶。洪武二十年,徵虜大將軍馮勝在這裡築城,做為北征的基地。隨後,朱元璋在大寧設置北平行都司,下設營州五屯衛。洪武二十二年,又把大寧周邊劃分出來朵顏三衛,隸屬於大寧。

洪武二十六年,年輕的朱權正式進駐大寧,後來幾次率軍出塞,表現不錯。

建文帝登基,著手削藩。朱權抗命,結果被奪去王府的三護衛。此後,朱棣前往大寧,用計脅迫寧王加入自己的陣營,並控制了大寧的強大兵力。

朱權很有文采,幫助朱棣寫了不少檄文,朱棣也曾經許諾,奪得天下之後,他會與朱權平分。但登基之後,朱棣便不提此事,而且把北平行都司從大寧遷往保定,很糊塗地把大寧一帶分給了朵顏三衛。

朱權很識趣,知道四哥不放心再讓自己回到大寧,主動提出改封到南方。永樂元年被改封到南昌,但很快就有傳言說他誹謗、巫蠱,這些指責當然都是無影的事,但也很難自證清白。

朱權意識到自己處境的兇險,為了避嫌,他給自己建造了一處精舍,題為“神隱”,自號臞仙、涵虛子臞仙,每日裡鼓琴讀書。整個永樂年間,朱權都很低調老實。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時代,朱權開始擺老資格,但基本上沒有出格。

閒適的生活,讓朱權的壽命比較長,最終死在明英宗正統十三年,諡號獻,世稱寧獻王。

朱權一生寫了不少書,有《神隱志》《漢唐秘史》《文譜》《詩譜》《茶譜》等著作。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卷本的《茶譜》,又名《臞仙茶譜》,新意不多,但可以幫助後人瞭解明初茶事的概貌。

朱權死後,由孫子朱奠培繼承寧王的爵位。朱奠培的孫子就是有名的朱宸濠,在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反叛,被王守仁平叛。朱宸濠被俘,明武宗下令將其處死,寧王也被除藩。


於左


燕王朱棣朱元璋的四子,寧王朱權朱元璋十七子,當時因為朱棣的侄子,朱允炆要削弱所有王的實力和權力,叔叔燕王朱棣首當其衝,當時的的燕王朱棣實力算是很大的,因為早年一直打仗,手下兵多將廣,

但是皇帝朱允炆還是把燕王朱棣逼的沒有辦法,燕王朱棣無力與皇帝朱允炆對抗,所以燕王朱棣想到了自己的十七弟,若肯幫助對抗侄子皇帝朱允炆,成功了就平分天下,就這樣寧王朱權相信了燕王朱棣的話,朱權的八萬大軍在加上燕王朱棣的大軍,對自己侄子朱允炆高低之失,

1402年攻破南京,侄子朱允炆逃跑啦,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記載跑那去啦,後燕王朱棣登基做了皇帝,

至於自己的那個合夥的十七弟,燕王朱棣做了皇帝也就不會在巴結他啦,但畢竟是親弟又幫了自己,就給了他幾個地方讓他挑,寧王朱權知道哥哥朱棣讓自己選的地方沒有一個好的,





就說我還是回到我的一開地方居住吧,不求別的,但朱棣還是沒有同意,朱權只好在哥哥朱棣給選的地方挑了一個、南昌,就這樣還是王過起了無憂的生活,但是朱棣辦完了所有的事情,就又想起了弟弟朱權,又削弱了一番在加上迫害,最終沒有了什麼特權,但命還有,生活不如以前,但還是可以,就這樣慢慢的過完了一生,還算善終,


太累了艱難的活著


寧王朱權,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出生在洪武十年。

朱棣出生於戰爭時期,朱權出生時王朝已經建立。但是和朱棣一樣的是,朱權也是一個好學且有才能的人。

朱元璋慮到了朱權的才能,於是將一個軍事重地大寧作為了朱權的封地,並且加封他為寧王。

寧王朱權15歲時,離開京城前往大寧就藩。

大寧地處內蒙古,東邊是遼西邊境,西邊是大明的門戶宣府,可以說比朱棣的封地北平還要重要。

老謀深算的朱棣很早就注意到了寧王的人馬,在發起“靖難之役”時就綁架脅迫寧王,讓他跟著一起造反,並說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不過這只是一句空話,當上皇帝的朱棣發現,自己的成功給其他藩王帶來了可怕的示範,為了保住皇位,他也要進行削蕃。

朱權也不指望能和朱棣當初共分天下的承諾,只是希望朱棣可以把自己改封到蘇州。

但最後,朱棣將他改封到了南昌,到了仁宗時期,朱權再次提起該換封地,但還是失敗了。

小心謹慎的朱權深怕惹來殺身之禍,只好在南昌讀書養性,把心思放在道教、文學、戲劇,寫有有許多著作,他也是有名的道教學者,修養很高。

朱權一直活到了到正統十三年去世,享年76歲。




fun車


朱元璋一生中共有二十六個兒子,燕王朱棣排行老四,而寧王朱權則是第十七個兒子。值得一提的是在朱元璋死前,他的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都已經去世了,其實燕王朱棣在朱元璋死時,應該是他最年長的兒子了。


公元1399年,即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因不滿侄子建文帝的削藩,於是以“靖難”為名,發動了一場戰役,即靖難之役。

在朱棣與建文帝對抗之時,當時年僅21歲的寧王朱權顯的十分重要,因為朱權擁有不俗的實力,他的站隊對兩軍格局導向是有影響的,朱棣自己就曾說道:“大寧(寧王藩地在今內蒙古赤峰)軍隊十分剽悍,若為我所用,便大事可成!”建文帝也是十分害怕朱權去幫朱棣,在靖難之役沒多久就想著派人去召他回京。


朱權此人自幼聰慧,十三歲就被封為寧王,十五歲前往內蒙封地就任。他的封地大致在今內蒙古、河北、遼東一帶,與朱棣的封地接壤。朱權擁兵八萬,騎兵均是驍勇善戰,多次曾與蒙古在塞外作戰。因為離的近,加上部隊戰鬥力強,朱棣相當想得到朱權這個助力。

於是朱棣在起兵後,乘著當時打退江陰侯吳高之際,從劉家口抄小路一路趕去朱權藩地大寧,詐稱打不過向其求救。朱棣當時獨自騎馬進入大寧城,並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身形並茂的向朱權訴說自己是起兵是無奈之舉,來這的目地是求他上書起草奏章前去南京謝罪。


朱權對這個哥哥表現出來的遭遇表示很心疼,對朱棣真誠相待,完全沒有防備,孰不知朱棣已經在大寧城附近埋伏下了自己的精兵,城裡的守軍也被收買了一部分,於是朱棣在走時乘著朱權到城郊為自己餞行之際,挾持了朱權,朱棣對其許諾,事成之後,兩人平分天下。不過朱棣登基後,並沒有遵守當時的諾言。

朱權請求改封到南方做王,以頤養天年。當他選蘇州、錢塘做封地之時,都被朱棣給找理由婉言拒絕了,於是朱權最終選了南昌,臨走時朱棣曾親自寫詩為其送行。

不過在南昌當王不久,就有人狀告朱權用巫術害人,朱棣於是派人查訪,但因沒有證據,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從此以後,朱權更加謹慎小心,他建造了一書齋,整天在其間讀書寫字以陶冶情操,偶爾也會彈彈琴,總之遠離朝堂。朱棣死後,明仁宗朱高熾繼位,他依舊謹而慎言,在南昌受封二十多年,多次申明南昌並非他的封國。


明宣宗時期,朱權已是元老,慢慢的沒有了以前那種謹慎小心,開始有些放縱了,他請求明宣宗將靠近南昌的灌城鄉土田封賞給他,又說自己是宗室不應該確定品級,令明宣宗有些不悅。不過朱權立馬反應過來了,知道自己言語有失,沒過多久就上書謝罪。

之後的日子朱權整日與文人往來,寫文作詩,自號月瞿仙,還編纂了不少書籍,在音樂、茶道等諸多領域都有不小的建樹。公元1448年,朱權去世,享年70歲,朱權最終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夏目歷史君


朱棣脅迫寧王起兵是看上了當時寧王手裡的精銳騎兵:朵顏三衛,這是內附的蒙古騎兵,是明朝以厚餉餵飽的一支僱傭軍,朱元璋封藩後歸寧王所轄,朱棣單身獨騎以金錢和利益買通了這支部隊,寧王也無可奈何的隨之起兵,在“靖難之役”中借用的三千騎兵成為“靖難軍”的骨幹,盡顯遊牧民族的兇悍、來去如風,狂飆突進的的戰鬥作風,屢建奇功。朱棣登基後,把寧王封往江西,也是遠調架空的意思,而朵顏三衛就名正言順的得到了現在內蒙古以東赤峰一帶的土地。明朝末年,滿韃崛起,通過戰爭和聯姻手段吞併蒙古各部,按滿八旗的制度分封蒙古蒙八旗。朵顏三衛在1636年被編為喀喇沁旗,滿清建立過程中,喀喇沁部隨著愛新覺羅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朵顏三衛這個明朝的僱傭軍,最終成了滿清的幫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