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困麥城時,如果劉封、孟達去援助,會是什麼情況?

渴望愛我


公元219年5月,曹操放棄漢中北還,歷時2年的漢中之戰終於以劉備的勝利結束,劉備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又乘勝派遣宜都太守孟達率軍進攻房陵郡,孟達很快攻破郡城,擒斬魏國房齡郡守蒯祺(諸葛亮的姐夫),但是劉備終究沒有完全信任降將孟達,又派遣其義子劉封前往接管孟達的軍隊,孟達則淪為劉封的副將。劉封接管孟達的軍隊以後,與孟達一起率軍進攻上庸郡,魏國上庸郡守申耽,西城郡守申儀投降魏國,自此,劉備集團奪取魏國東三郡,打通了荊州與益州的聯繫,東三郡與荊州江陵城互為犄角,相互呼應,對曹操集團在荊州的軍事重地樊城、襄陽照成很大威脅。

同年七月,劉備進位漢中王,自此,劉備集團擁有益州全境與荊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基本上實現了“跨有荊、益”的戰略目標。但是,為了完全實現“跨有荊、益”,還必須將曹操勢力徹底趕出荊州,為了將曹操勢力徹底趕出荊州,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同時,關羽發動樊襄戰役,前期進展順利,因為東吳背盟,呂蒙白衣渡而江敗走麥城,關羽在敗退途中,多次派人去東三郡找劉封、孟達求援,然而劉封、孟達卻以“山郡初附,人心未定”為理由,拒絕發兵救援關羽。

據《魏略》記載: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餘家歸魏。也就是說孟達投降魏國之時直接帶走了四千部曲,這四千部曲每家出一個男丁也能湊齊4000兵馬,孟達還只是劉封的部將,劉封既然能夠壓制孟達,手下的兵力不會低於孟達,再加上東三郡原先的郡兵,劉封、孟達在東三郡的總兵力應該在萬人以上。歷史上的三國時期人口稀少,不像《三國演義》那樣說的動輒數十萬大軍,在演義中劉備伐吳出動了七十餘萬大軍,實際上只有4萬大軍而已,演義中官渡之戰袁紹八十三萬大軍實際上只有10萬而已,演義中赤壁之戰曹操八十萬大軍實際上只有23萬。

關羽發動樊襄戰役,盡起荊州三郡之兵也不過3萬人,因此,東三郡這1萬大軍兵力並不少,假如劉封孟達率兵萬人救援關羽是有可能擋住吳軍追兵救下關羽的。那麼,劉封。孟達在有能力救下關羽的情況下,為何見死不救?

其一:孟達害怕承擔丟失東三郡的責任;東三郡中,只有房陵郡是孟達武力奪取的,其他二郡都是直接投降的。劉備集團在東三郡的統治是很脆弱的,申耽、申儀只是迫於形勢才被迫投降劉備,並非真心投靠,從後來形勢不對著這兩個立即又投靠曹魏可以看出,這兩個就是牆頭草,一旦東三郡兵力空虛,他們隨時可能叛變。一旦東三郡失守,孟達肯定要承擔丟失三郡的責任。劉封是劉備義子,關羽和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這兩個就算喪師失地,劉備都不一定會怪罪他們,而孟達不同,他是降將本來就被排擠,又不受劉備信任,再加上他把諸葛亮姐夫殺了,成都的諸葛亮巴不得找理由殺了他呢。

其二:劉封不敢擅做主張;劉封奉劉備之命鎮守東三郡,而關羽奉命鎮守荊州三郡,實際上劉封與關羽應該處於互不統屬的平級關係,在沒有得到劉備出兵許可之下,劉封也不敢擅做主張,冒著丟失三郡的風險去救援關羽,其實當時關羽敗局已定,即使劉封率軍救援,可能只是徒增傷亡,三郡又因此失守,這是得不償失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魏略》


亭殿閣


公元219年,東吳背信棄義,呂蒙奇襲荊州我。關羽遭到徐晃和呂蒙軍隊前後夾擊,腹背受敵,無奈敗走麥城。他退守麥城時,曾派廖化向上庸的劉封、孟達求援,然而求救無果,劉封、孟達拒絕了關羽的求援,導致關羽兵敗被殺。劉封、孟達也因此,遭到劉備的清算,落得個一死一叛的下場。如果劉封和孟達聽從關羽之令,出兵救援,會有哪些情況呢?

個人認為有以下四種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其一,劉封、孟達出兵,救下關羽,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劉備援軍。

劉封、孟達接到關羽的求援信後,如果他們兩位出兵及時,趕在關羽在麥城彈盡糧絕時,與其回合。這時,雙方兵合一處,關羽兵力得到增強,是有很大的機會,突破東吳呂蒙的封鎖,退守上庸的。

上庸距離麥城並不十分遙遠,而曹軍正沉浸在擊敗關羽,樊城得救的喜悅中,不一定能及時抓住戰機,奪取上庸。如果申耽、申儀也沒有趁機反叛,上庸就可以保住。此時,劉封、孟達保護著關羽的殘兵敗將,可以順利退守上庸。這是最好、最理想的結局,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大概在2成。

其二,劉封、孟達出兵,救下關羽,上庸丟失,撤回益州。

劉封、孟達想要馳援關羽,帶的軍隊少了,無濟於事。因此,他們兩位不得不冒著上庸三郡丟失的危險,帶走上庸的精銳之師。這時,上庸三郡空虛,善於抓住戰機的徐晃,可能揮師上庸。大家別質疑徐晃的軍事能力,他能夠排進五子良將,還能在於禁救援樊城失利,七軍盡喪的情況下,配合東吳作戰,順利擊退士氣高昂的關羽大軍。從中可知,徐晃軍事能力很強。

因此,如果徐晃想擴大戰機,敏銳抓住劉封、孟達出兵馳援關羽的有利戰機,向上庸三郡進發,是有很大的可能,佔領上庸的。而上庸三郡留守的申耽、申儀兄弟兩人,本來就是迫於形勢才歸降劉備集團的。

面對徐晃的大軍,申耽、申儀有很大概率,重新回到曹軍的懷抱,歸順曹操。歷史上,他們兩位確實在不利的情況下,重新歸順了曹操,得到了證實。這兄弟兩人是當地豪強,地頭蛇,牆頭草,隨風倒,是靠不住的。如果劉封、孟達出兵及時,也是傾盡全力救援的,不負眾望,成功和關羽回合。由於他們兩位齊勝不顧家,可能由於徐晃重兵壓境,上庸三郡空虛,而申耽、申儀兄弟兩人眼見無法對抗徐晃大軍,可能開成門歸降。

此時,雖然劉封、孟達成功救下關羽,可是家丟了,他們只能通過長途跋涉,沿著關羽的路線,從麥城,途徑臨沮,突圍進入益州。我們知道,關羽從麥城突圍,一直到了距離益州邊境只有20公里的臨沮,才被大將東吳潘璋部將馬忠所擒。如果有劉封、孟達生力軍的加入,關羽就不會栽在小人物馬忠的手上。他們很有可能順利通過臨沮,到達益州,脫離危險。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大概在2成。

其三,劉封、孟達出兵,沒有救下關羽,匆忙退守上庸。

劉封、孟達一直糾結是否出兵,他們可能沒有及時出兵。還有一點,出兵征戰,是需要動員、籌備軍用物資、糧草器械的。這些都需要時間,軍隊征戰不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因此,劉封、孟達思考用不用救關羽浪費幾天,再思考能不能救下關羽浪費幾天,在他們決定救關羽後,準備糧草,再浪費幾天。總之,種種原因影響之下,劉封、孟達可能已經失去了最佳出兵時間。

在劉封、孟達出兵時,關羽可能已經彈盡糧絕,兵敗被擒。此時,如果運氣還不錯,上庸三郡還未丟失,他們可以退守上庸,等待益州劉備的支援。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大概在1成。

其四,劉封、孟達出兵,沒有救下關羽,上庸也丟失,無奈退回益州。

如果劉封、孟達延誤戰機,在與關羽匯合前,關羽已經被東吳擒獲。這兩人準備回到上庸,卻得到上庸丟失的報告,他們就不可能回上庸了。他們既沒有救下關羽,又丟了上庸,可以說是“丟了夫人又折兵”。這也是劉封、孟達兩人最擔心,最怕發生的情況,也是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大概在5成。《三國志·劉封傳》中記載如下: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總結:如果劉封、孟達出兵,救援被困麥城的關羽,最有希望的也就是以上四種可能性。分別為救下關羽,退守上庸(2成概率)、救下關羽,上庸丟失,撤回益州(2成概率)、沒有救下關羽,匆忙退守上庸(1成概率)、沒有救下關羽,上庸丟失(5成概率)。

從以上分析可知,劉封、孟達沒有出兵救援麥城的關羽,是有一定道理的,有一半的可能性為“丟了夫人又折兵”,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魁哥說三國


關羽被困時,劉封於情於理都應該且必須去救援,講真,如果是我遇到這麼個立功的機會,做夢都會笑醒,也不知道劉封這個傻子腦子裡面裝的是什麼。

於情,關羽和劉備是兄弟,《演義》中是正兒八經的義結金蘭,《三國志》中雖然沒有結拜,但也說劉關張三人“情同兄弟”,而且關二爺可是最先就跟著劉備混的,這份情誼真不是普通君臣情,而劉封呢,是劉備的養子,關羽是他二叔,你說該不該救。

於理,關羽假節鉞,代表皇帝親臨,劉封不救關羽,就相當於見皇帝落難而不救,說他有謀逆之心都不為過,再者,戰場上見死不救是大忌諱,比打敗仗還嚴重。

為何不救?

事實上,關羽自圍樊城開始,就向劉封、孟達發了出兵的命令,但這兩個二貨不聽,這已經不是自身眼光看不清戰局的問題了,而是違抗軍令: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蜀書》

劉封為什麼不救關羽,沒有記載,這時候小說的魅力就體現出來了,劉封是劉備的養子,但關羽的地位太高,擠壓了他升遷的空間,所以他想借這個機會除掉關羽,這是《三國演義》的說法,在沒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情況下,誰都可以大膽假設,這一說法也不失為一個合理的理由。

上庸的戰略意義

好,我們已經知道了劉封不救援關羽,屬於違抗軍令,那退一萬步說,有沒有可能是關羽下的軍令不合理,劉封根本沒有營救的機會呢?

襄樊之戰發生的時候,劉封在上庸,我們通過地圖先看一下上庸處於怎樣的地理位置:

看吧,上庸西邊就是漢中,東邊就是荊州,放在平常,上庸這地方又窮又沒人,實在沒有什麼戰略意義,但在此時,劉封坐鎮的上庸,就是連接荊州(關羽)和漢中的通道,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可別以為劉封是小說中那個小透明,事實上這個人很有能力的,在戰後處理劉封的時候,先主還念著父子情猶豫不決,這時候丞相補了一刀: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蜀書》

諸葛亮都認為他剛猛,難以控制,可見其人能力,除此之外,因父子之情,劉備對劉封是有極大信任的,所以才會派劉封駐紮上庸,用意很明顯,就是當預備軍,進可馳援荊州,退可救援漢中。

可惜,劉封辜負了劉備。

劉封能不能救援關羽?

地理上,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解決了,是肯定能救的,那麼時間上呢?畢竟古代交通不便,劉封會不會趕不及援救?

答案是否定的。

關羽北伐時間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七月,這時候關二爺包圍襄樊,已經向劉封發出了軍令;到八月,漢水猛漲,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直到當年末,孫十萬背刺,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才開始敗走。

小半年時間,上庸到襄陽的距離並不遠,就算在戰爭之初關羽佔優,劉封認為沒必要馳援,那麼,到中後期,曹操各路援軍都進入戰場了,這時候劉封進場也並不算晚。

所以時間上,劉封是有足夠時間馳援關羽的,然而他沒有。

假設救援了,結局如何?

歷史沒有如果,但是我們覆盤的時候可以假設。

當時的情況是,曹操已經被打得跳著腳要遷都了,如果劉封及時趕到,蜀軍擊敗曹操援軍並不是不可能,關羽也不會敗給徐晃。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要搞背刺,毀盟約,只有靠梁靜茹給他勇氣了。

總的來說,這一場戰役,蜀漢的贏面太大了,如果劉封救援,根本不知道怎麼輸。

而假如說關羽真的敗走了,也不至於被擒身亡,要知道關羽在當世,是唯一一個被冠以“威震華夏”的大將,是蜀漢的中流砥柱,是魏、吳兩國最忌憚的對象。

這樣一個人的死,對於整個局面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城一池的得失。

可以說,劉封這次違抗軍令,直接導致了“隆中對”戰略藍圖成為泡影。



也可自話



在演義小說中,關羽兵敗之時,廖化曾前往上庸求援。但劉封、孟達並沒有發兵援助,因此關羽被吳軍擒殺。事後,孟達跑了,劉封也被刺死了。

因此,在關羽失荊州以及關羽之死的這件事上,劉封和孟達也背了鍋。很多朋友認為只要當時劉封、孟達肯出兵,就算丟失了荊州,也能救關羽一條命。

真是這樣的嗎?我們先了解幾個情況。

麥城在現在的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鎮境內;上庸在湖北省竹山縣西南方向。兩地走G59呼北高速,相距305公里。在地圖上看,麥城在襄陽的六點鐘方向,上庸在襄陽九點過方向。兩地相隔荊山,若要從上庸起兵到麥城,短時間是肯定到不了的,如果不翻山越嶺的話就必須要跨越曹魏的防區。所以,劉封、孟達根本無法救援關羽。

《三國志.蜀書.劉封傳》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相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

實際上,關羽在兵敗之時也沒有向劉封、孟達求援。相隔這麼遠,又被團團圍住,估計連信都送不出去了。關羽只是在北伐之初,圍攻襄樊之際,要求劉封、孟達發佈配合而已。而劉封、孟達則認為上庸諸郡剛剛歸附,人心不穩,暫時不宜輕易調動兵馬,所以沒有發兵。也是因為這件事,劉備才不滿劉封和孟達,並不是因為劉封、孟達沒有救援關羽。

而大家熟悉的廖化求援也只是存在演義小說中。真實情況是:關羽被擒殺之後,廖化也就歸入東吳,後來裝死瞞過了吳人,才藉機討回蜀國。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廖化能突圍,而關羽不能突圍”的話題,因為真實的情況是誰都沒能突圍。

所以總結就是:在關羽兵敗麥城之際,廖化並沒有求援;劉封、孟達也沒能力對關羽進行救援。

就算劉封、孟達帶著上庸兵馬從天而降依舊救不了關羽。因為關羽已經被團團圍住,周圍各個關隘、要地皆在吳軍控制之下,根本無法突圍。到時候關羽沒救出來,搞不好還把自己搭進去。



茶餘飯後歷史小話題,如有更多見解,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左將軍


“杯水車薪”,這還是在劉封已經和關羽和兵一處的情況下的定論。

為什麼這樣說呢?

“襄樊之戰”是關羽舉荊州之眾攻打曹魏集團,被曹操和孫權聯手擊敗。關羽敗退麥城是因為曹魏集團和孫吳集團舉全國之力,傾巢而出的一次有計劃有步驟的大行動,其規模已經超出了關羽當初攻打襄樊的初衷,也就是說,曹操集團和孫權集團這次剿滅關羽勢在必得。

所以,關羽敗走麥城已經是窮途末路了,而且入川的路也被孫權堵死,後面的情況也證明了這一點,關羽在逃亡至臨沮的地方,被孫權集團的潘璋擒獲斬殺。

當時,關羽已經處於四面被曹操和孫權包圍的態勢。即便是劉封和孟達率眾去救援,也是劉封所說的“杯水車薪”。

事實上,劉封說的也是實情。劉封佔領上庸時間不長,民心未定。劉封做為劉備的義子也沒有大局意識,憑著自己是劉備的義子這個特殊身份,經常欺負曾經迎接劉備入蜀的孟達。這些都是不安定的隱患。果不其然,孟達怕劉備責備,投降了曹操。所以說,劉封這樣的人怎麼可能去救關羽呢?況且,關羽攻打襄樊的時候就給劉封寫信,希望能得到他的幫助,一起拿下樊城。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候劉封都不來,現如今,關羽敗亡,劉封怎麼可能來救關羽,此其一。

其二、如果劉封救援關羽,意味著上庸不保,最主要的是劉封的這點援兵確實如他所說“杯水車薪”,況且,上庸新投降的申耽、申義都不是安分人,當初投降劉備也是萬不得已,如果劉封馳援關羽,劉封能不能回來都不好說了,假如有幸回來,也會被追究丟失上庸的責任。

綜上所述,劉封發兵救關羽可以說是黃鶴一去不復返,和關羽一樣,根本就沒有生還的機會。


智者無疆風清揚


等到關羽被困麥城時,任何救援都是徒勞無功的,即使劉封與孟達傾巢出動去救援身在麥城的關羽,也一樣是全軍覆沒,因為救援的時機不對。

戰爭是講究時機的,來得早永遠不如來得巧,同樣的道理,想要救關羽,只有唯一一個時機,但卻被關羽浪費了,而一旦這個時機浪費了,就再也沒有時機能救援關羽了。

首先,你得明白襄樊之戰後期,關羽到底在做什麼?為什麼說關羽浪費了救援的唯一一次機會呢?

在呂蒙白衣渡江的消息傳到襄樊前線時,關羽正在與魏將徐晃對峙,同時關羽仍然牢牢地圍著襄陽城和樊城,隨著後方的荊州不斷地傳來被襲擊的消息,關羽的荊州軍開始軍心動搖,就連關羽本人也力不從心。

結果在襄樊前線,關羽被徐晃擊敗,於是關羽開始退兵,關羽參與襄樊之戰的荊州軍至少也有5萬人,退兵之後,關羽開始沿樊城--襄陽--當陽---麥城一線撤退,也就是從今天的襄樊地區往荊州地區撤退。

雖然不斷的有消息傳來,說是荊州三郡被東吳軍隊佔領,可這個時候的關羽一心想的就是奪回荊州,他手上畢竟還有5萬荊州軍,不是個小數目,而關羽在撤退之初的時機,則是關羽逃命的最好時機,因為這個時候手下兵力有5萬人,又沒有被包圍或者擊潰,而是成建制的撤退。

況且關羽還有水軍,如果沿著漢水向西撤退,水陸並進,也有希望到達上庸三郡,也就能保住一命和手下數萬士兵的生命,可是關羽原本就自負,又在襄樊之戰中威震華夏,心中想的還是奪回荊州,壓根就沒有想到會走到絕路。

於是關羽浪費了一生中唯一一次生的機會,放棄向西逃走,而是選擇一路南下,關羽真正走向絕路,就是在從襄樊到麥城撤退的路上。

與此同時,東吳的呂蒙早已手不血刃的佔領了荊州三郡,呂蒙招降了傅士仁和糜芳,公安城和江陵城不戰而降,誰也沒有想到劉備的大舅子居然不戰而降,拱手讓出公安城和江陵城這兩座荊州最重要的城池給東吳。

呂蒙佔領公安和江陵城後,大力安撫人心,效法劉邦約法三章,優待城中百姓,對於侵犯百姓利益的東吳軍隊,呂蒙嚴格懲罰,甚至還斬殺了一個自已的親戚,只因為他拿了百姓一家頂斗笠,於是城中粟然,秩序井然。

在關羽向荊州南下撤退的路上,關羽又犯了一個大錯誤,為了打探荊州的消息,不斷地派出使者快馬加鞭趕往荊州打探消息,這些到荊州打探消息的使者,受到了佔領南郡的呂蒙熱情招待,讓這些使者在江陵城內自由行動,並將所見所聞帶回到關羽南下撤退的軍隊中。

關羽手下的士兵在聽到江陵城中安然無恙時,心中激動,由於這些士兵的家屬都在城中,如果隨關羽一起南下奪取荊州城,就肯定要與東吳軍為敵,到時候攻打江陵城,東吳軍隊會不會把自已的家屬來威脅,還不如現在就逃回江陵城投靠東吳,還能落得個家人平安。

於是在關羽一路南下到麥城的過程中,他手下的五萬士兵也是一路逃亡,等關羽逃到麥子城時,手下只有數百人了,五萬人逃得只剩下數百人,這仗還怎麼打?而且關羽到達麥子城的這段時間,東吳軍隊一直沒有閒著。

呂蒙佔領公安和江陵後,陸遜隨後就攻佔了夷陵和宜都,並一直打到了與蜀漢交界的巫山、秭歸附近,再往西就是蜀漢的白帝城了,東吳將領潘璋與朱然領軍包圍並切斷了關羽從麥城可能出逃的後路。

換句話說,身在麥城的關羽連同手下的數百人已經成了孤軍,在東吳軍隊的重重包圍之下,不僅退回益州的路被陸遜切斷了,而且退往上庸的路也被潘璋和朱然切斷了,關羽已經成了甕中之鱉。

題目問:關羽身在麥城時,劉封、孟達去救援,會是什麼情況?

只能是徒勞無功,沒有任何意義,弄不好還把自已搭進去,搞得全軍覆沒。

首先,劉封、孟達得知道關羽在哪裡吧?關羽只有在沒有到達麥城前,有機會通知劉封和孟達自已的具體位置,到達麥城後,關羽基本上處於四面包圍,無路可走的境況,如何通知劉封、孟達來救呢?

三國演義中說廖化衝出麥城往上庸去向劉封、孟達求援了,但三國演義可不是歷史,東吳軍隊已經重重包圍麥城,不可能再有人去到上庸求援了。

其次,就算劉封、孟達真的來麥城救援關羽,他們必須衝破東吳軍隊的包圍圈,那就是一場 大戰,如何就能肯定劉封、孟達能擊敗當時氣勢正旺的東吳軍隊呢?況且東吳軍隊早就設置好了包圍圈,如果劉封、孟達不幸被伏擊了,那麼全軍覆沒都有可能,更別說救援關羽了。

東吳為了全取荊州三郡,已經投入數萬軍隊,呂蒙、陸遜、潘璋、朱然等名將全部上了戰場,志在必得,早已做好萬全之策,上庸算是離荊州最近的蜀漢領地了,怎麼會不防範呢?

最後,就算劉封、孟達得到關羽的求援信息,又能衝到麥城,仍然還是救不了關羽。麥城在今天的當陽市兩河鄉境內,離江陵城只有70公里,算是荊州的核心區域了,江陵城中的東吳軍隊只要4個小時就能衝到麥城,這裡已是東吳對付關羽的核心地區了。

劉封、孟達能有多少人?不足一萬人,而且還是遠道而來,一路衝殺才能打到麥城,等劉封、孟達殺到麥城,早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已經沒什麼戰鬥力,東吳以逸待勞,又有兵力優勢,又離大本營近,劉封、孟達哪裡是對手呢?況且為了救援關羽這幾百人,折了一萬人,值得嗎?

所以劉封和孟達即使來救關羽,也救不了,搞不好還會把自已賠進去,倒不如不救,就像劉備在襄樊之戰和東吳偷襲荊州之戰中的表現一樣。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話,即使劉封、孟達去救援關羽,關羽也很難突出重圍。為什麼這麼說呢?別說劉封和孟達有沒有意思去麥城搭救關羽,即使是有,也難以在孫權和曹操的重重包圍之下,將關羽救出來,甚至自己都說不定陷進去。

怎麼說呢?關羽被困麥城,有很大部分原因是他自己作的,要不是他冒然進軍,在後方江陵留下少量軍馬,也不會讓江東孫權乘機而入。後方一失,等於關羽這支軍隊已無後退之路了,前有狼,後有虎,你說關羽能有活路嗎?

在死守麥城之時,關羽其實應該想到自己應該沒有退路了,雖然劉封和孟達這支軍隊在上庸城,是離麥城最近的一支友軍,但說實在,以劉封和孟達這上萬人馬,就想從曹操和孫權這十幾萬大軍中,簡直是痴人說夢。不過呢?能不能救是個問題,想不想救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劉封本來接到救援信的時候,是準備前去搭救的,可是孟達的一句話讓他打消了念頭。因為早前關羽勸說劉備不能立假子劉封為世子,所以兩人有了間隙。可是孟達看得太精明瞭,他知道單靠他們這點人馬是救不出關羽的,可是呢?卻連一點人馬都不出,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後來劉備算後賬的時候,劉封被殺,孟達被迫投降魏國。


青史回聲


關羽敗走麥城時,曾向據守在上庸的劉封多次求援,然其結果我們都知道,劉封與孟達拒絕了關羽的求援,最終關羽兵敗被殺,劉封和孟達也落得個一死一降的慘淡收場。話說當初劉封和孟達行關羽之令,出兵救援,會有怎樣的情況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上庸必失,孟達不降,關羽必死,劉封可活。

上庸必失

為什麼說上庸必失呢?當初劉封拒絕出兵救關羽的原因中就說到了一點,上庸是剛佔領不久,內部還不穩定,所以不敢輕易離開,必須在此安撫人心。其實這是一個很正當的理由,為什麼呢?我們先簡單說說當年劉封和孟達是怎樣拿下上庸的。公元219年,劉備派孟達攻取上庸,上庸可不是一個小地方啊,當初孟達進軍上庸時,便遭到了房陵郡太守蒯祺的頑強抵抗,拿下房陵郡後,劉備擔心孟達一人難以拿下上庸城,便派劉封又領一軍與孟達合兵,一同圍攻上庸,最終在一番較量過後,上庸太守申耽無奈率眾投降。說起這個申耽,本是上庸的富豪,在上庸非常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當初投降劉封本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特別是其胞弟申儀對劉封向來不滿,早有反叛之心。其實在劉封攻上庸前,申耽就曾秘密和漢中太守張魯商議歸附曹魏,後來張魯降曹並得到了厚待,試問申耽作何感想?所以當時在上庸局勢未穩定之前,倘若劉封孟達都去救援關羽,申耽是很有可能降曹的。而後來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關羽必死

首先我們尚不說劉封孟達是否能及時趕到救援關羽,但僅靠劉封孟達那點兵力,肯定是不足以解救關羽所面臨的危機的。首先關羽面臨的是吳魏兩方的夾擊,特別是孫吳,其目的便是要擒殺關羽,一是報蜀漢久佔荊州南郡不還之仇,二則是報關羽羞辱吳主孫權之恥,所以吳國派出的是勁旅,領軍之人更是呂蒙,潘璋等孫吳名將。而當時劉封孟達剛打下上庸不久,一番大戰過後,兵力不多,戰鬥力也無法和吳國勁旅相比,跋山涉水一路急行前去求援,戰鬥力又下了一個檔次。即使能及時趕到,也很可能被吳軍一起殲滅。

孟達不降,劉封可活。

為什麼說孟達不會降魏,劉封不會被劉備處死呢?我是這樣看的,倘若劉封孟達出兵救關羽,很可能的結果就是劉封孟達尚未趕到,關羽就被殺了,而關羽失荊州,上庸原太守申耽也會望風投降曹魏,此時劉封和孟達只得折返回成都,這也就不會發生後來(公元220年)劉封奪取孟達演奏鼓樂隊,導致孟達降魏一事的發生。而孟達隨劉封一同去救關羽了,只是來晚了,劉備最多也只會責怪兩人丟失上庸之過,不會將關羽之死怪罪於兩人,因此當初孟達降魏的那兩條原因就都不存在了,所以孟達當不會降魏。

而劉封也一樣,據《三國志》記載,當初劉備賜死劉封的原因是這樣的: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顯然前面兩條原因就不成立了,而最後一條也是最關鍵的一條會不會也隨劉封去救了關羽而有所改變呢?我認為會的。劉備當初殺劉封,確實是因為諸葛亮之言戳到了劉備的痛處,劉封坐守上庸,無視關羽之令,確有擁兵自重之嫌,可能以後自己的兒子駕馭不了劉封。而當初劉封要是不違背關羽之令,或許劉備的這個想法不會那麼重,加之又沒有前面的理由,最多治劉封一個失守上庸之罪,畢竟曾經為蜀漢立下過無數功勳,加上十多年的父子之前,劉備不至於處死劉封!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關羽被圍困在麥城的時候,如果劉封、孟達去援助他,可能他們還沒趕到麥城,關羽早就已經身首異處了。他令劉封、孟達援助之際,實為兵敗麥城之前。在麥城被圍的時候,根本難突重圍,請援一事實為“演義”子虛烏有。

而且!在麥城被圍的時候,即便關羽能夠突出東吳的包圍圈,他也不會貿然去請遠在上庸的孟達、劉封來援救。

因為遠水解不了近渴,上庸距離麥城,差不多一千多里的路程。不遠千里的長途跋涉,加之劉封的兵力遠不如東吳。不僅救不了關羽,反而有被東吳吞併的危險。



另一方面,如果孟達、劉封去援助關羽了,只留下申耽、申儀兄弟兩駐守上庸等地。無異於將上庸、房陵拱手送給了曹仁、徐晃。

申家兄弟本來就是親曹派的。加之曹仁、徐晃兵力足備。分分鐘可以拿掉上庸、房陵。使蜀漢更加得不償失。

所以!就算關羽有機會去請援軍,他也不會找遠在上庸的劉封。在二三百里外的臨沮,就是馬超的封地。從臨沮支援到麥城,速度要快的多。他應該請馬超打援,而不是劉封。



我們平時看三國演義,經常容易誤解麥城的形勢。羅貫中為了劇情需要,特意安排了廖化突圍請援一節。廖化突圍到上庸請援,不過被劉封拒絕了。導致了關羽之死。劉封也因此被劉備斬殺。

事實上!這些在正史都是不存在的。關羽被圍的時侯,沒有去請援軍。

因為他沒這個機會。

麥城兵敗如山倒,他敗的很快,壓根就來不及互通消息。以至於已經逃到了臨沮縣的邊境,臨沮城中竟然毫無察覺。

而劉備斬殺假子劉封,表面上是軍事問罪,實則是一個政治問題。


接下來!結合全局分析,看一下襄樊一帶的整體形勢,以及關羽請援的具體經過?

戰役經過

公元219年,蜀漢大將關羽對曹魏發起了一場入侵戰役,史稱“樊城之戰”。起初,關羽包圍了襄陽、樊城,斬龐德,擒于禁,俘虜降卒三萬有餘。一度威震華夏,勢不可擋。

曹老闆打算以遷都的方式,暫時避開關羽的鋒銳。後被司馬懿、蔣濟勸阻,打消了遷都的念頭,決定聯合東吳夾擊關羽。

鑑於關羽的威勢,江東孫權也非常的忌憚,本來打算以聯姻的方式來鞏固一下彼此的聯盟關係,不想卻被關羽幾番輕慢。

後來關羽下令公然搶奪了湘關的大米。孫權的恐懼感倍增。

沒等到曹操找他,孫權先一步找到了曹操,並不惜以稱臣的方式,拉攏曹操聯合抗蜀。

原文如下:

權內憚羽,外慾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參考,《三國志·吳主傳》


曹魏、東吳達成聯盟後,曹操令徐晃領兵援助樊城。徐晃以“虛張聲勢”計謀,拿下了偃城的控制權,使得陽陵坡、偃城二面營寨得以連成一片。徐晃徐徐向前推進,駐紮在蜀圍數丈之外。

等到朱蓋等十二營軍馬匯合。徐晃下令發起總攻。採用“聲東擊西”的計謀,將關羽騙至圍頭,實則對四冢用兵。等到關羽回過神來,支援到四冢的時候,四冢已經告破。

徐晃乘勝出擊,長驅直入,連續衝破了蜀軍的十重包圍圈。關羽大敗,遂撤出了樊城之圍。

特別提醒:大概有不少朋友認為,關羽在此戰之後,就退走荊州了。然後就是麥城被圍。實則不然,此戰之後,關羽雖敗,但主力部隊仍可與徐晃等相持。

羽圍塹鹿角十重,晃追羽,與俱入圍中,破之,傅方、胡修皆死,羽遂撤圍退,然舟船猶據沔水,襄陽隔絕不通。——參考,《資治通鑑》

事實上是,關羽的主力無傷大雅,退守在了沔水一帶,依靠沔水的優勢阻擊徐晃。而襄陽的圍城大軍,仍然是存在的。只有樊城之圍被解。

此後便是呂蒙白衣渡江。糜芳、傅士仁投降東吳,荊州被呂蒙掌控。關羽得到消息,火速回軍。曹仁、徐晃採納了趙儼的計謀,留關羽與東吳二虎相鬥,所以並未追趕。

注意,關羽回軍的路線,並不是逃往蜀地,也不是逃往房陵。而是直奔江陵。

他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趁自己的主力大軍都在,伺機搶回荊州。

但是!他這次是自信過頭了。他忘了他帶出去的這些兵將全都是荊州人,他們的家人,全都落入了呂蒙的手中。

讓荊州兵去打自己的家鄉,累及自己的家人以及鄉親父老,其結果可想而知。

呂蒙用一招“存恤耆老”,徹地擊垮了關羽的人心。荊州兵爭先恐後的投靠了東吳。

眾叛親離之際,關羽只好放棄了還攻江陵的念頭。於是往麥城方向撤退。

可惜為時已晚。

當他經過麥城,逃過漳鄉,進入臨沮邊境,準備去投馬超的時候。被吳將朱然、潘璋埋伏在了必經之路上。父子倆雙雙被斬。

請援劉封的具體時間?

關羽是什麼時候請援的,《三國志·劉封傳》有記載。原文如下: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

顯然,關羽這次請援,並不是在兵敗麥城的時候。而是包圍樊城、襄陽不久後。

具體什麼時候,史書沒有明確交代。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那時候關羽並沒有敗,他多次催請援軍的目的,是想讓劉封、孟達幫助他快速的拿下襄樊。

因為劉封、孟達當時在房陵,而房陵離襄樊的距離,差不多三四百里。很容易支援到襄樊地區。關羽的通信也非常方便,所以可以多次催請援助。

不過劉封沒有同意。劉封是劉備的兒子,既然人家不同意,也沒法去強迫。

但是襄樊兵力不足,該怎麼辦呢?於是,關羽做出了一個令他後悔終身的決定,他將荊州的駐防部隊,統統開往了襄樊。

這時候,如果劉封援助關羽,結果會怎樣?這個問題有時間再分析。這邊就不多說了。

下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是關羽撤圍襄陽,由沔水退走的時候呢?

關羽撤圍沔水之後,前邊我們也說了,他是去爭奪江陵。爭奪江陵,需要大量的兵馬。這時候,他有沒有可能令劉封、孟達分兵支援呢?

答案是否定的。還是剛才說的,千里之遙,以及上庸、房陵的防守問題。

關羽去爭奪江陵,是自信自己的主力大軍沒有損失,他以為憑他的威望以及手中的兵力,拿下江陵不成問題。

他是成竹在胸。

如果他需要請軍援助。沒必要調北地上庸之兵【何況上庸還是戰地,邊境】。

臨近江陵的地方。臨沮、秭歸、白帝城、建平。這些地方都有一定的兵力。特別是江陵幾百裡處,還有一個軍事重鎮巴東。甚至順江而下都沒問題。



所以!關羽也不可能在撤圍襄陽的時候請求劉封、孟達打援。他請劉封、孟達援助,只可能在包圍襄樊之際。


說到底,還是關羽自己過於自信了。他完全可以先退回蜀地,然後再舉大軍東進。或許是不甘心接受失敗吧。導致了這麼一個悲劇。


愛尚文史


那麼關羽可能就不會死,因為那個時候關羽已經是無路可救了,要是有人能夠伸出援手的話,關羽這麼強大的實力,而且又有了後盾,那麼關羽就可以一馬當先一直往前衝,自然是能夠打敗魏國和吳國的聯合了。可惜的是他們並沒有去幫助關羽,反而是對關羽冷嘲熱諷,可憐關羽這麼強大的實力就這樣被埋沒了,最後自己也死了.

要是當時關羽得到救助的話,其實他自己的實力都很強大了,只要能夠收留他就行了,並不是需要派兵來幫助,能夠讓關羽活下去,蜀國就有一絲希望了。也不會發生後來的那些事情,蜀國會越來越強大,這個時候就算曹操也不能夠打敗蜀國了。關羽是能夠重新回來,而且劉備也不會殺掉他,接下來將會發生一系列的事情。

如果關羽得到救助的,關羽一定是能夠活下來

關羽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將軍,就是因為他實在是太厲害了,所以遭到很多人的嫉妒,而且他的實力已經威脅到了很多人的生存,所以這些人想要把關羽搞死,不惜用很多無恥的手段去殺死他,最終是導致了關羽的死亡。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是因為關羽自己自身存在著某些問題,但是正是因為擁有了這強大的實力,所以才會擁有這個狹隘的性格。要是沒有這麼強大實力,別人又怎麼可能注意到他呢,又怎麼可能會得罪別人呢?

而當時很多人都已經是想方設法一定是要讓關羽死,就算是曹操非常的喜歡關羽,但是關羽已經差點將曹操打的,要監督了曹操是沒有辦法,才會聽從手底下的人一定要連和東吳一起去搞死關羽,最終是在他們兩個國家的聯合之下,關羽最後是被打敗了。而手底下的那些人都沒有去救助,關羽要是能夠救助關羽的話,關羽要是能夠逃回去,或許就有另外一個結局。

只要關羽能夠順利地逃回到劉封他們手裡,立刻讓關羽他們回到蜀國,就算堅持很久,抵擋住曹操他們的大軍也是可以的,給關羽爭得一絲機會,他們的大軍能夠保留下來,那麼在經過幾次整理之後,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那就是關於徹底的動怒了,並且擁有強大實力,就算這兩個國家聯合起來都不一定有他厲害。

劉備不會殺掉關羽,關羽會繼續帶兵打仗,而且實力會越來越強大,最終是幫助劉備統一天下。

雖然關羽最後失敗了,但是關於擁有強大的實力,就算是劉備也非常的喜歡,關羽丟掉了一隻軍隊和地盤沒什麼,只要關羽能夠活下來,在此帶兵打仗的話必然是勢如破竹,而且關羽只要立下了軍令狀,見到一些自己丟下了這麼大的臉。關羽是士氣大盛,而手底下的人都非常喜歡關羽一起衝鋒陷陣,所有的人都抵擋不住關羽的進攻等。

而劉備見到這一次失敗,必然是會給關於更多兵力,而且一定要帶上諸葛亮或者其他厲害的人物幫助關羽,現在的劉備已經是解決了後面的事情,完全把精力投入到了外面的建設之中,一定要統一天下,現在的蜀國是一鼓作氣想要徹底的打敗曹操和孫權。

我們認為他們能夠統一天下嗎?歡迎評論。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51143892354606634"}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