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12歲的乾隆,康熙為何驚得放下酒杯?

147895600


康熙皇帝一共生了35個兒子,他雖然有97個孫子,但有很多孫子他根本就沒有見過。所以年幼的乾隆能見到他的皇爺爺是非常幸運的。關於康熙見到12歲的乾隆驚的放下酒杯,這件事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有可能為杜撰,康熙皇帝8歲繼位,14歲親政,殺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北逐俄國,一生閱人無數什麼人沒見過,見到一個孩子會“驚”成這樣?還反應有點大,但康熙皇帝非常喜歡乾隆這是真實存在的史實。



乾隆即清朝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長達63年零4個月,是掌管實權最長的皇帝超過法國的“太陽王”路易十四,他也是最長壽的皇帝還是最幸運的皇帝。


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公曆9月25日)子夜,一個不平凡的嬰兒出生在北京雍親王府雍和宮(康熙御賜給雍正的府邸)的東書院“如意室”,他就是後來的乾隆帝,幼名“元壽”的他在雍正的兒子中排行第四(本是老五,因為老二夭折),又叫乾小四。

康熙六十年(1721年)弘曆十歲,這是康熙帝在雍親王府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曆。康熙帝看到他眉清目秀相貌不凡,初次見面就非常喜愛,而乾隆見到他的皇爺爺也並不驚慌,而是彬彬有禮,表現的很自然,對於康熙提出的問題都能清晰完整地回答出來。



康熙對這個孫子的言談舉止感到驚奇。他讓算卦名人羅瞎子根據乾隆的生辰八字: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時),竟驗測推理說是富貴命。由此雍正便把乾隆養在自己身邊。算命很明顯是迷信,但在古代算命的說法有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康熙喜歡去承德避暑山莊避暑,臨行不忘把自己的這個孫子帶在身邊,常常讓弘曆陪伴,乾隆在《晴碧亭憶舊》裡回憶說,康熙批閱奏摺時也會把自己留在身邊幫他磨墨,閒時練字,康熙不時地對他指導,還允許他旁聽康熙和大臣們商討國家大事,康熙明顯有心立乾隆為儲君,他還親自教乾隆騎馬射箭。


有一次,他把弘曆帶到獵場,康熙先用火槍擊中大熊,但不是致死部位。康熙示意身後的弘曆,讓他開弓搭箭射殺黑熊。12歲的弘曆立刻就明白了,他策馬朝大熊奔去。正要搭弓射箭,突然受傷的黑熊怒吼著要衝向弘曆,弘曆面不改色一箭射中黑熊,但力氣太小了沒有射死它。康熙立刻補了一槍,眾士兵飛速向前把黑熊剁成肉泥。史書記載,弘曆以十二歲的少年,居然面不改色,毫不驚懼,令康熙大為稱奇說:“是命貴重,福將過予”。(弘曆這孩子不簡單,將來的成就一定能超過我!)


弘曆在登基的道路上暢通無阻

弘曆的二兄弘昐兩歲時夭折,長兄弘暉、三兄弘昀也去世。而老四弘時,老五弘曆跟老六弘晝同歲,但弘曆生月比較大。後來“荒唐王爺”弘時因放縱不謹,喜好辦喪事,吃祭品,被削宗籍,弘曆再無競爭對手。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雍正決定立弘曆為儲君;1733年,雍正將弘曆封為和碩寶親王,讓他參與處理平定準噶爾叛亂和平定貴州苗民起義,乾隆表現很出色。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25歲的弘曆登基為新一任國君。繼位後,對百姓實行仁政,對大臣官員寬容開明,使國家出現空前繁榮的盛況,史稱康乾盛世。


小姐姐講史


康熙帝第一次見到乾隆據說是在乾隆帝10歲的時候,康熙帝親臨雍親王府,康熙帝在與胤禛交談時,胤禛乘機向康熙帝提了一個請求,胤禛說:“我的兩個兒子已經快十歲了,都還沒見過皇爺爺呢,求父皇開恩,召見他們。”

康熙帝本是出宮散散心,一路走到雍親王府,心情愉快,於是很爽快的答應了雍親王的請求。隨後,雍親王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弘盼、弘暉早逝,弘時過繼給允禩)叫了出來,弘曆和弘晝趕到庭院中,平生第一次看到皇爺爺,大家都表現得很激動,給皇爺爺行完禮之後,便站在一旁。

康熙帝看到這兩個器宇不凡的孫子,心中很高興,看他們這麼大了,學識應該掌握得不少了,於是決定考一考他們,康熙帝一試,發現這個弘曆和自己小時候很像,學識也掌握的很強。

康熙非常喜愛,於是將弘曆帶到宮中養育,親自教授弘曆功課,之後還帶著弘曆去熱河避暑山莊。這些是出自清史稿的,《清史稿·卷十·高宗本紀一》記載:“聖祖見而鍾愛,令讀書宮中......木蘭從獮,命侍衛引射熊......”

清史稿沒有康熙帝驚得放下酒杯的介紹,如果有,那就放下酒杯檢驗弘曆們的學識或者是弘曆表現太好,康熙帝放下酒杯讓誇他,他進宮讀書。

題主說康熙帝見到12歲的乾隆,驚得放下酒杯。那我就講講乾隆帝12歲與康熙見面的情況。

乾隆帝12歲與康熙帝見面,則與天下的老人有關,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22年正月,康熙帝為了預祝自己七十歲生日,在乾清宮舉行了他在位時期的第二次千叟宴,也是最後一次千叟宴。

康熙帝宴請天下年滿六十五歲的老者,這次宴會皇親宗室都要參加,十歲以上,二十歲以下的皇子、皇孫都要出來給這些老者斟茶倒水、敬酒,分食。

康熙帝辦第一次千叟宴是在康熙五十二年,當時乾隆帝才出生兩年,沒有參加這次宴會,這次宴會,乾隆帝已經12歲的,他被要求去給老者敬酒、分食,12歲的弘曆看到這次白髮的老者都來給自己爺爺祝壽,心中滿滿的羨慕。

這次宴會,康熙帝一直在和老人們飲酒作樂,宴會之後便是看戲,康熙帝在這次宴會中放下酒杯的次數肯定很多,但是因為弘曆放下酒杯的情況應該沒有吧。

這次千叟宴之後,康熙帝便去世了。


司馬長史


康熙欣賞乾隆,一方面是因為乾隆自身比較討爺爺喜歡,另一方面是因為迷信。

康熙某一次去找還是皇子的雍正聊天,順便見了見他的兩個兒子——弘曆和弘晝。

弘曆和弟弟弘晝一同出現後,弘晝比較木訥而且十分拘束,而弘曆卻大氣得體,禮數和回話都靈氣十足。康熙一看,這不就是年少時的我嗎?故驚而放下酒杯。


康熙再細細的看了弘曆的面容身材,越看就越是喜歡,在考較了他們兩個人的功課之後,弘曆對答如流,並有自己的理解穿插其中。康熙更是龍顏大悅,他認為大清江山,後繼有人了。

由於年老昏聵,康熙晚年變成了一個十分迷信的人,對於識人面相之術十分篤信。據清代檔案(《掌故叢編·年羹堯折》)記載,康熙六十年,他曾讓年羹堯找京城“名算”羅瞎子推算過一些事情,而且並不只是一次。

康熙覺得,既然孫子弘曆這麼討人喜歡,那得算算他的八字吧!

乾隆的生辰八字批語為:庚金生於仲秋,陽刃之格,金遇旺鄉,重重帶劫,用火為奇最美,時乾透煞,乃為火焰秋金,鑄作劍鋒之器。格局清奇,生成富貴福祿天然。地支子、午、卯、酉,身居沐浴,最喜逢衝,又美傷官,駕煞反成大格。

這些東西我們從古代的命相之理可以推算出,弘曆的八字就是:格局大,福氣高,富貴滿天。

這可了不得啊! 康熙一看,弘曆居然有這麼好的命,立馬就決定將弘曆帶入宮中親自養育。

要知道,在康熙的97個孫子裡面,只有太子長子弘皙曾經被康熙“養育宮中”。 祖孫二人在避暑山莊相處了接近5個多月。弘曆表現的十分乖巧,知道什麼時候該安靜,什麼時候該取悅祖父,康熙享受到了難得的祖孫天倫之樂。

後來康熙還專門面見了弘曆的生母鈕鈷祿氏,並當面贊她為有福之人。

康熙五十七年春,康熙選擇胤禎作為大將軍,以天子規格去親征。種種跡象表明,康熙對於下任皇帝的選擇極有可能是十四皇子胤禎,而並非雍正(胤禛)。最後,胤禛坐上皇帝也並沒有康熙的遺詔,而僅僅是隆科多轉述的口諭。這就使得後人對雍正的意外登基抱有很大疑心。

其實我們如今細細想來。弘曆第一次見康熙,極有可能是胤禛專門教導出來,用來討康熙歡心的。如果見面後,康熙屬意弘曆這個皇孫,那麼對於胤禛這個做父親日後登基就更加有利了。

不管怎樣,把這樣一個年僅12歲聰慧靈秀的孩子推到康熙面前,無論雍正是處心積慮也好,還是不經意也罷,對於這皇帝爺仨都是很好的結果。


小約翰


雍正之所以能夠在“九子奪嫡”中脫穎而出,最終當上清朝皇帝,據說與他的兒子弘曆有關,弘曆也就是未來的乾隆帝。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雍正、弘曆祖孫三人在圓明園牡丹臺相會,這是康熙第1次見到年僅12歲的乾隆,坊間傳言,康熙第一次見到弘曆,便驚得放下酒杯。究竟發生了何事,讓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孫輩面前如此失態呢?

康熙畫像

其實祖孫相會的這一年,也是徹底改變了雍正帝和乾隆帝二人命運的一年。當時的雍正,只是眾多為爭奪皇位廝殺的四阿哥,由於康熙晚年對於下一任繼承人遲遲未定,導致原本手足情深的兄弟為了皇位明爭暗鬥、互相殘殺。為了立儲之事發愁不已的康熙,於康熙六十一年的春日,前往圓明園牡丹臺賞花散心。覬覦皇位已久的雍正,為了能夠成為大清的未來君主,他這次決定劍走偏鋒,決定讓自己的兒子弘曆在父皇面前替他爭寵。

雍正畫像

康熙與乾隆牡丹臺相遇,其實就是雍正一手策劃而成。康熙整日疲於應付朝堂之事,兒孫眾多的康熙,對於孫子輩的疼愛就更加的少。雍正前往牡丹臺給康熙請安,閒聊之際談起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自他們二人出生以來,未曾親自到康熙身邊侍奉,他們兄弟二人都想著有機會一睹聖顏。對於此事,康熙便隨口答應了下來,決定見一見他這兩個未曾蒙面的孫兒。

乾隆畫像

沒過幾日,雍正便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弘曆、弘展出現在康熙面前。雍正之所以要挑選兩個兒子一同前去拜見康熙,其實就是為了凸顯兒子弘曆的優秀之處。據說弘曆出現在康熙面前時,這位年僅12歲,但是氣度不凡、眉清目秀、談吐穩重的翩翩少年,竟然讓康熙驚訝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其實康熙是被弘曆的才華與氣度所驚訝到了,弘曆、弘展都是初次與康熙見面,弘曆表現的落落大方,在這位帝王面前說話頭頭是道,絲毫沒有畏懼之態;而他的兄弟弘展,在康熙帝面前竟然嚇得話都說不出來,兩兄弟的天壤之別,更加突出了弘曆的優秀。

康熙、乾隆劇照

康熙本就到了日薄西山之際,這時候皇位繼承人未定,弘曆的出現,讓康熙看到了大清未來的希望,或許這個談吐舉止皆有帝王姿態的12歲少年,讓康熙看到了從前的自己,也讓他驚訝於後輩的傑出才華。原來他的孫子輩中還有如此臥虎藏龍之輩,想必將大清的江山託付於這樣的人才手中,他也不會帶著遺憾而終。正是因為康熙帝誕生了這樣的想法,可能才讓他驚訝地放下手中酒杯。康熙在眾皇子中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接班人,但是弘曆的出現,終於讓他眼前一亮,有了可以託付皇位之人。自打康熙見過這位愛孫後,他專門請人核對了弘曆的生辰八字,此後便將弘曆接到宮中養育,祖孫二人形影相隨,雍正也托兒子弘曆的福,順利的登上皇位。


鳶飛九天2018


乾隆皇帝可謂是清朝皇帝中命最好的一個了,沒有之一。

康熙皇帝打趴了鰲拜,平定了三藩,鞏固了皇權,隨後又打下了臺灣,打沙俄,打噶爾丹,定青、藏、疆之地,為清朝創造了一個能夠將更更多精力用於發展農業和經濟的環境,或者說為清朝打下了一個更有利於他們的統治的環境。

雍正皇帝接了康熙的班之後,不僅填上了康熙留下的經濟窟窿,還攢下了豐厚的家財,讓皇帝的私庫和清朝的國庫統統充盈了起來。

只不過,雍正這個人不怎麼捨得花錢,所以錢也只能留給他兒子花了。

所以,乾隆當了皇帝之後,手裡的錢很多,當然他自己前期也賺了不少錢,所以花起錢來那叫一個肆無忌憚。

乾隆生生地花錢砸出了一個“乾隆盛世”,花完了錢之後,則又生生地將清朝帶入了衰落之中。

可是,他一生始終無憂無慮,即便當了太上皇,也仍然一手掌控著皇權。

乾隆皇帝之所以這麼好命,實則離不開他年少時候和康熙皇帝的一次見面。

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突然來了興致,跑到了老四雍親王胤禛的府上,他的這個舉動引起了所有人的懷疑——難道康熙皇帝在釋放政治信號?

自從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度被廢了儲君之位後,康熙便沒有再說過立儲之事,這也就意味著他可能是想考察考察自己的兒子們,看看誰更適合接他的班,這一考察便到了康熙六十年,眼看康熙就要進棺材了,儲君卻還沒定下來。

所以,他的兒子們一個個爭著搶著在他面前表現自己,以圖讓康熙立自己為儲,為此鬥得不可開交,也即“九子奪嫡”。

對於奪嫡之事,雍正當然也不會錯過,康熙這麼多兒子,又有誰不想當皇帝?只是看他們有沒有資格,有沒有本事罷了。

此時奪嫡之爭已經白熱化,康熙卻突然來到了雍親王府,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康熙是在釋放一個政治信號,他或許會選擇胤禛作為皇位的繼承人。

康熙到底有沒有這個意思呢?也只有康熙自己才知道了,可不論如何,除了康熙之外的人都會這麼揣度康熙的這個舉動。

雍正一見皇帝爸爸來了,心裡當然也很高興,皇帝爸爸這麼多個兒子,可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幸運地得到皇帝爸爸的駕臨。

雍正讓人準備好了好酒好菜,還有美婢,康熙當然也不會和兒子客氣,來,坐,咱爺倆喝兩杯,順道說說話。

雍正也不笨,他不可能猜不到康熙此行的用意,皇帝爸爸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肯定也在為選誰作為皇帝繼承人而發愁和糾結,所以皇帝爸爸這次來呀,絕對少不了要考察考察他,通過了考察的話,皇帝寶座也就到手了。

可是,怎樣才能給出一份讓康熙滿意的答卷呢?

想來想去,雍正決定和康熙打一打親情牌,也可以說他是處心積慮,只聽他對康熙說,爸呀,我兒子聽說您來了,想見一見您。

雍正小心翼翼地看著康熙的神情,只要康熙答應見自己的兒子,那麼自己的目的就成功了一半。

雍正是什麼目的呢?顯然,他是想探一探康熙的口風,看看康熙到底有幾分立自己為儲的想法,如果不夠的話,他的兒子也會給他加分。

他想讓康熙見的是弘曆,弘曆這小子不僅允文允武,模樣俊俏,性格還頗為開朗,很是討人喜歡,對於康熙這個年紀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康熙一點頭,雍正便迅速吩咐下人去叫弘曆。

弘曆聽說能見皇帝爺爺了,也很激動,跑了過來,誰知康熙一見弘曆這孫子,吃了一驚,急忙放下手中的酒杯,看著弘曆竟一時不知道說什麼了。

康熙為什麼會這麼吃驚呢?

這得說一說弘曆的外貌了,弘曆這小子“隆準頎身”,這個外貌絕對了不得,上一個“隆準頎身”的是劉邦,這說明“隆準頎身”是帝王之相!

弘曆小小年紀便已現帝王之相,這還了得?所以,康熙看見弘曆的第一眼便驚住了,隨後他又問了弘曆不少問題,弘曆竟然能夠對答如流,也就更喜愛弘曆這孫子了。

為了印證弘曆的帝王之相,康熙又問了弘曆的生辰八字,讓人一算,確實是貴不可言的天生富貴相。

難道將來清朝的皇位得落到弘曆的手上?康熙再看看雍正,又偷偷給雍正加了幾分。

後來,康熙去熱河圍獵的時候,將弘曆也一塊帶過去了。

當時,他們看到了一頭熊,康熙讓弘曆和侍衛一塊去射熊,可沒想到弘曆才一上馬,那頭熊卻突然瘋了一般向他衝了過來,這時候的弘曆也不過十一二歲,頓時被嚇住了。

這眼看著熊要撲向弘曆了,康熙急忙一手拿起槍對著熊打了過去,熊瞬間倒地身亡,弘曆這才得救。

康熙氣喘吁吁地回到營帳後,想起方才那一幕,忍不住對身邊的和妃感嘆道:“弘曆這小子真是天生貴人命,將來他的福氣恐怕要超過我咯!”

康熙這話一出,等於定了調,讓雍正作為自己的接班人,將來弘曆才能當皇帝,當了皇帝之後,弘曆的福氣才會超過自己。

所以,康熙見到弘曆的這一驚,驚出了一個勤政治國的雍正,也驚出了一個“敗家皇帝”乾隆。

縱觀乾隆一生,他也確實當得上康熙所說的八個字:“是命貴重,福將過予。”


吾與吾國


“是什麼驚得皇帝放下酒杯?”還是一位14歲摔鰲拜扎老炮,二十出頭平三藩,揍沙俄,40多歲鬧著瘧疾打著擺子攆著葛爾丹跑,,,結果看到他孫子弘曆,嚇得酒杯拿不穩啦?,,讓我想起,當年宋丹丹跟小崔說的“當年隔壁吳老二,看我一眼渾身發抖”,,趙本山“吳老二,腦血栓,看誰都哆嗦”,,我寧可相信那時康熙腦血栓犯了,,晚年康熙我確實喝著疏通腦血管的藥酒,,康熙朝的史料是雍正朝記載整理的,雍正的再到乾隆,,經過,雍正和乾隆這爺倆二倒手,對康熙爺得記錄也是一切皆有可能,康熙有50多個孩子,20多個兒子,100多個孫子,每個孫子都讓康熙這血管崩一下,不說從腦瓜頂崩到後腳跟,也得層到大垮,人家還怎麼成為在位最長的皇帝,號稱千古一帝,這種看孫子拿不住酒杯的戲碼,只能證明乾隆不太厚道,


淋澈驀


《太平廣記》中記載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說是唐代宗李豫剛出生的第三天,唐玄宗李隆基就跑去看李豫,並賜了金盆讓給李豫洗澡。不過因為李豫的生母體弱,因此李豫也不是特別的壯實,需要特別的看顧,所以奶孃們就找了宮中同一天出生的體格強壯的孩子來頂替李豫,抱出來給李隆基看。

李隆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李豫,讓她們趕緊把真正的李豫抱出來,至於為什麼李隆基能看出真假來,他是這麼說的:“非爾所知,取吾兒來!”,於是奶孃們只得把李豫抱了出來,李隆基一看就笑了,特別珍視的抱了起來,說:“此兒福祿遠過甚父。”

這還不算,等李隆基回宮後,又對高力士說:“比一殿有三天子,樂乎哉!可與太子飲乎。”一個殿內有了三個天子,這真是值得慶賀的事情,一個剛出生三天的孩子就真的能看出他的未來嗎?

唐玄宗喜歡李豫這個孫子確實是真的,這種喜愛完全超過了對李豫父親李亨的喜愛,不由得就給人這樣一種感覺,正是因為李豫得到了李隆基的喜愛,李亨才被李隆基認可,坐穩了太子之位,又在後來成為唐肅宗。

但略一想就知道,李隆基立李亨為太子和李豫這個孫子完全沒有關係。要知道李豫出生於727年,當時的太子還是李瑛,從哪裡看,李亨都不可能會成為皇位繼承人。而李瑛要等到十年後才被武惠妃害死,後來李亨能被立為太子也是李隆基權衡利弊後的結果。

之所以提到這個故事,就是想說一個皇帝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會考慮很多的因素,綜合各方面的考慮,但基本不會因為孫子在小的時候有什麼特質或者表現特別優秀而讓他的爹來做太子,以及將來的皇帝。

如果有,基本可以判斷是硬扯上的故事,這就和開國皇帝或者撥亂反正的皇帝或者得位不正的皇帝們出生的時候都有異象或者身體特徵異於常人一樣,都屬於人為加戲。

說起來,清朝的康熙帝也很喜歡乾隆帝這個孫子,他們中間夾著的是雍正帝,雍正帝實際上是清朝歷史上一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皇帝,無論是他的繼位、他在位期間的施政措施還是他的去世,都有很多謎團。

就拿繼位來說,雍正帝得位不正的是後世很多人都持有的一種看法,畢竟康熙在位時的九子奪嫡實在太過激烈,而康熙一去世,居然是雍正繼了位。

這裡面的腥風血雨已經被隱藏了很多,人們很難窺見真正的事實。不過康熙帝在位的時候,雍正確實是想做太子,但他太懂得韜光養晦的道理了,他將野心藏了起來,在康熙帝面前他是沒有野心的、忠孝的、非常靠譜的皇子,早兄弟們面前,他又是溫和的、友愛的。

他採取的是春風細雨式的慢慢滲透和籌謀。在這期間發生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雍正為了投其所好,在府中種植了很多牡丹,到了牡丹花開的時候,康熙帝就常常跑到這個四皇子的府上賞賞花清靜清靜。

有一次,康熙又到了四皇子府上,在父子二人閒聊的時候,雍正對自己的父親說起了自己那兩個年紀相仿的兒子,其中就有後來鼎鼎大名的乾隆皇帝(弘曆),雍正帝就對康熙說兩人的趣事,說著說著康熙也想見見這兩個孫子。

於是雍正就讓弘曆和弘晝出來見見他們的皇爺爺,當時康熙帝一見到弘曆,心中一驚,這個孩子和自己長得太像了,不僅外貌像,行為舉止也想,言語間又極為大方得體,康熙忍不住考了考弘曆的功課,沒想到弘曆對答如流,頗有見解。

康熙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然後將弘曆拉到自己身邊,祖孫二人其樂融融。之後,康熙帝就將弘曆帶進宮中教養,再然後大家就都知道了,康熙死後,雍正繼位,而雍正死後,弘曆繼位,即乾隆帝。

很多人認為弘曆這一次見到康熙帝是雍正可以安排的,不排除這種可能,既然雍正有心奪嫡,自然會好好教養自己的兒子,畢竟將來會有皇位要繼承,但他並沒有想過依靠弘曆來奪嫡,難道康熙會因為覺得弘曆優秀繼而為了讓弘曆做將來的皇帝所以讓他爹做太子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而且康熙是什麼人,他什麼樣的大風大浪沒有見過,那些兒子們的動作他豈能不知,倘若雍正真的用弘曆來奪嫡的話,很可能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實際上,雍正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就是讓康熙享受到天倫之樂,讓他在被繼承人的事情弄得心煩意亂的時候,能在孫子身上得到久違的快樂。而弘曆也的確很會討康熙的歡心,祖孫相處的比較愉快,當然,康熙能喜歡上弘曆,對於雍正來說確實是錦上添花的好事。


蕭曉四姑娘


康熙、乾隆這對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是兩個盛世的接替,同時也為雍正坐上帝位奠定了不可動搖的基礎。

康熙是滿清入主中原後第一位明君,擺平了順治帝遺留下來的各種問題,同時身體健康的康熙成為歷史上長壽皇帝之一。或許也正是如此熬死了自己的幾個兒子,暴露了立儲君的問題。

康熙年輕的時候經歷智擒鰲拜、平定三藩之亂等,風光無限,可到了晚年也悲涼了起來。看著自己的骨肉至親相互逐鹿,殘殺,二十幾個兒子也所剩無幾,心中的淒涼又有誰人可懂呢?



腹黑宅男雍正卻深深瞭解自己老父親的想法,他通過自己與世無爭的表現來麻痺自己的兄弟,同時他父親也正喜歡這個安靜、整日燒香拜佛的雍正,常常來到他的府邸靜修。一日夜晚兩人聊的正盛時,雍正向他父親康熙提議說:自己的兩個兒子,年長的已經12歲了,不如改日見一面,康熙欣然同意了。


第二天,兩位小阿哥來到老皇帝跟前,按滿人的規矩行禮問安,康熙一看吃驚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 康熙作為古稀之年的天子,一生閱人無數,但他今天看到的自己孫子其中哥哥弘曆覺得非同一般。康熙覺得這孩子與眾不同,容貌清秀,氣質高貴,從遠處走來到近處行禮一點也不緊張侷促,絲毫沒有同齡孩子的拘束靦腆,舉止之間透著一股靈氣和自信。


後來弘曆開始吟誦詩典,康熙看的入迷,彷彿想起了自己十二歲早已登基的時候也是這般年齡,憧憬無限,隨後就把弘曆接進宮裡,住了近一年,有人說這是在培養未來的小皇孫,也有人猜測雍正就是康熙的準繼承人了。


一代帝王也是人啊,更何況是年過古稀之年的老人,心也會變得仁慈,共享天倫之樂,只可惜他的兒子們生在帝王之家,就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作者:安夏丨history。關注不迷喲!


淡墨青史


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時間長達61年,歷經政治鬥爭和各種戰亂,創下了諸多功績,一直受到後世的崇敬。

一代明君見證了臣子間的不少明爭暗鬥,在看人識人上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據說康熙第一次見到乾隆時就驚得放下酒杯,一個12歲的孩子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竟然令康熙如此驚喜。

康熙第一次見乾隆究竟是什麼樣子,到底有沒有驚得放下酒杯,我們不得而知,很多人都覺得這件事是乾隆自己編的,希望通過這件事來吹噓抬高自己。

眾所周知乾隆十分崇拜康熙,可以說康熙就是乾隆的人生信仰,乾隆在位期間的表現和康熙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可否認的是,康熙確實十分喜歡乾隆,甚至將乾隆帶回宮中親自撫養,這對皇孫來說是莫大的榮幸,我們姑且不論“康熙見到乾隆時驚得放下酒杯”的真實性,就說一下康熙為什麼獨寵乾隆。

乾隆一直到12歲才見到爺爺一面,這一年正好是康熙人生的盡頭,康熙活了68歲,這個年齡在皇帝中已經算是高壽,他早已打算傳位給雍正,但是根據清朝的制度,皇帝只能秘密立儲,等到皇帝駕崩後才能公佈繼承人,康熙寵愛乾隆,就是在暗示他會將皇位傳給雍正。

康熙打了一輩子仗,搞得國庫空虛,他需要人把國庫搞起來,雍正深知朝廷弊政,而且重視務實,登基後便實行新政,雖然得罪了滿朝文武百官和八旗子弟,但是讓國庫充實起來了,事實證明,康熙的眼光是正確的。

康熙愛屋及烏,器重雍正,所以對雍正的兒子也格外寵愛。有人會說,雍正又不是隻有一個兒子,為何康熙會獨寵乾隆?

這就要拋開雍正,單看乾隆的閃光點了。首先乾隆的顏值很高,長得眉清目秀,眉宇間透露著英氣,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氣宇不凡,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影響。

其次,乾隆天賦異稟,自幼博覽群書,在學習上超出了同齡人,當康熙考他詩文時,乾隆從容不迫、對答如流,讓康熙格外高興,乾隆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行為舉止上,都勝過了其他皇孫,難怪康熙寵愛他。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乾隆的生辰八字,分別是辛卯、丁酉、庚午、丙子,古代人十分迷信,皇家尤其看重生辰八字,乾隆的生辰八字對應的是天生富貴命,適合做帝王,乾隆的命運如此之好,康熙和雍正都很器重他。

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人共同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使大清國達到鼎盛時期,康熙的眼光不錯,兒子和孫子也沒有令他失望,但是乾隆之後,清朝就開始走向衰敗。


歷來現實


康熙見到少年乾隆驚得放下酒杯,這絕對是後世文人藝術加工形成的,以塑造乾隆是真龍天子的輿論。乾隆的名字是愛新覺羅·弘曆,他的父親是一代鐵血君主雍正,他的爺爺則是千古一帝康熙。絕大部分雄主晚年都會昏聵無斷,秦始皇、漢武帝、隋文帝、康熙帝都一樣沒有逃脫雄主暮政的怪圈。康熙晚年在立太子這事上反覆無常,最終九子奪嫡,父子反目、兄弟相殘,不亦悲乎。四皇子胤禛雄才大略,帝王之術修煉得爐火純青,得到康熙帝的青睞,但是嫡子的身份扔然沒有被確定。於是胤禛想用自己的孩子弘曆去給自己加分,畢竟子不成可看孫,子成孫賢則國家大幸,如果康熙皇帝再看上了弘曆,那麼胤禛取得君位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秦昭襄王作為一代雄主,晚年的他是十分苦悶的,他苦悶的原因的是數十個兒子沒有一個成氣的!長子是他著重培養的對象,不想在魏國出使過程中突然暴斃;諸子均不成才,沒有辦法才讓二子安國君嬴柱當太子。嬴柱是一個老好人,他天性仁義懦弱,還十分懼內多病,跟鐵血雄主嬴稷相比,實在是相去甚遠。嬴稷認為秦國如果連續三代出現守成之君,則秦國統一天下的理想就會化為烏有,因此他聽聞在趙國做人質的嬴異人有賢名後,立即安排人去考查嬴異人。最終嬴稷認為嬴異人雖非雄主,但也是守成之君,於是下令嬴異人為嬴柱嫡子,並傳位給嬴柱。嬴柱當了三天秦王死了,傳位給嬴異人,異人當了三年秦王死了,傳位給嬴政。贏政則是不出世的雄主,他奮六世之餘烈,消滅六國,統一華夏,還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千古一帝名不虛傳。

康熙皇帝的煩惱跟秦昭襄王不同,他的九個兒子個個都是英才,個個都有能力當皇帝,因此他們相互爭鬥激烈,弄得父子反目,兄弟相殘。九個爭位的兒子中,康熙還是看中四兒子胤禛,此子心機深沉,志向高遠,政治手腕十分嫻熟,將大清帝國交給四子,康熙皇帝放心。不過康熙又擔心胤禛的繼承人是庸才,果真如此則大清休矣;於是康熙皇帝暗示四子胤禛,想看看他的孫子人品德操如何?胤禛何其聰明,於是他把天資最好,自己培養得最出色的兒子弘曆帶來見康熙。弘曆不僅一表人才,更是文學武功樣樣天賦異稟,胤禛將他的帝王之術傳授給弘曆,因此這孩子少年老成,遠遠看去真有帝王之像!

康熙皇帝見到他的孫子弘曆,首先被弘曆的外表所震撼,這不就是傳說中的真龍天子嗎?然後康熙考校了弘曆的學問,發現弘曆精通諸子百家,而且有自己的獨特見解,這些見解中隱隱然有帝王之氣度。於是康熙又看了弘曆的生辰八字,一查之下發現弘曆的生辰八字是大富大貴,位及至尊的命,於是康熙決定留下弘曆在宮中調較,也表達了他要傳位四子胤禛。後來康熙又特意見了弘曆的生母,發現此女亦有大富大貴之像;康熙十分欣慰,他的兒子胤禛必是英明之君,他的孫子弘曆也必然是一代雄主。傳位給胤禛,胤禛再傳位給弘曆,那麼大清至少可以確保兩代君主都是明君雄主,如此大清無憂矣。半年後,康熙駕崩,胤禛成為皇帝;十三年後,胤禛暴斃,傳位弘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皆是英主,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