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焦慮怎麼辦?

徐雪丹


本人專注心理相關問題——解答心理疑惑+關注瞭解更多內容


一、四種過度思考的危險影響

大腦是寶貴的工具,但是當你的思想失去控制時會發生什麼呢?我們人類天生就有比地球上其他所有生物都要優越的思考能力,歷史證明,人類的大腦能夠創造偉大的東西,像文學、建築、電影和成千上萬的發明,這些都促成了物種的發展,思考讓你做好你的工作。獲得學位,計劃未來,許多尋求真理者和陰謀論者,都依靠大腦思考來發現人類狀況的某種獨特之處,但當思想不再是一種工具,而是開始利用你的時候會發生什麼呢?如果你的思想失控了,消耗你所有的生命能量,只是為了繼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破壞性的想法,會發生什麼呢?我將會告訴你四種過度思考的危險影響。

1、焦慮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知道,思考的實際作用。你的思考創造情感,無論是悲傷、憤怒還是恐懼,這些都是由思想產生的感覺。極度焦慮的人世界是過度思考的人,

他們在腦海中創造了那麼多可能的場景,但是接下來,他們只會一直被焦慮所困擾,擔心未來會阻礙你,活在當下。過多的焦慮會讓你痛苦會疲憊,他甚至可導致你產生自殺的想法和實行自殺,你的想法真的會將你逼上絕路。

2、抑鬱

焦慮來自對未來的擔憂,抑鬱則是被困在過去的結果。當然作為一種疾病來說,抑鬱的原因還有更多,但只需要一邊又一邊的思考,過去的事情,就足夠讓你痛苦。有些人在生命的每一刻都揹負著,過去沉重的十字架,他們每天都會提醒自己所發生的事情,以及那些本可以改變的事情。如果,如果,他們會這樣問自己,不管你做什麼過去都無法改變,能夠從你的生活經歷中得到教訓是很好的,可以讓你在未來做出更好的決定,然而,擔心這些經歷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和焦慮一樣,抑鬱會導致自殺的想法,從而真的導致自殺。

3、失眠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你想睡覺,但你活躍的大腦卻阻止你這樣做?即使身體已經疲憊不堪,你的大腦可能還是很清醒,這種時候人們經常會強迫自己去睡覺,但卻沒有用,因為入睡是一種大腦無法控制的機制,一個過度擔心的大腦,尤其是擔心自己睡不著,就會導致失眠,這是一種潛在的危險狀況,因為睡眠對你的健康和白天的運作至關重要,失眠常常伴隨,我之前提到的抑鬱和焦慮,一個常見的症狀是,早晨四點左右醒來,無法再度入睡,即使你只睡了四五個小時,睡覺的時候,你的大腦需要完全放鬆,基本上不會意識到你正在進入睡眠模式,否則他只會繼續強迫你睡覺,卻沒有任何結果。

4、能力喪失

過度思考會導致你無法做出決定,也許你的想法太多了,或者你已經考慮了一千種,可能會做出錯誤決定的情況,開始創業創辦一個油管頻道、一個博客,或者約一個女孩出來之前,總是有藉口不採取行動。你的創業可能會失敗,你的油管頻道、博客也是如此,那個女孩可能會拒絕你。但如果你不去做,你就只有失敗這一種結果。然而,許多人寧願要確定失敗,也不追求不確定的成功,他們被思想麻痺了,換句話說,過度思考導致機會的浪費,過度思考是許多問題的根源。許多心理問題都有物理上的解決辦法,冥想是一種使平靜下來的簡單方法,但是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比如鍛鍊、規律飲食和安排生活的方式。我自身就很容易想太多運動、冥想、飲食和結構的結合,即自律,就是過度思考的最終治療方案,養成健康的習慣需要努力,但是請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二、如何幫助我們更好地把這顆心安住在當下

你可能知道我們的心,最喜歡做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不斷地跳入到未來,規劃或者擔憂一些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另一件是回到過去,為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感到後悔或難過。我們這顆心或心念就這樣在未來和過去之間來來回回,這樣子,我們就錯過了當下這個時刻。這常常被比喻成是一顆“猴心”,就是猴子的心,英文叫:Monkey Mind。因為猴子總是從一棵樹躥到另一個棵樹,無法停下來,無法安住。正念的練習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這顆心安住在當下。

我們來看看喬恩·卡巴金博士對正念的定義是怎麼樣的。他說:正念是當我們把注意力有意地、不加評判地放在當下的時候所產生或者湧現的那份覺知。什麼意思呢?我會在後面展開來講解。喬恩·卡巴金的這個定義是被引用得最廣泛的一個,通常被稱為是一個正念的操作性的定義或者一個工作定義。在這個定義裡,我們可以看到有三個要素: 有意的關注、非評判的態度和“當下”。我給你詳細地講一下這三個要素。

第一,有意的關注。

你知道我們的注意力會落在哪裡,很多時候是隨機的,我們的注意力就像無法消停的猴子,很容易被各種東西所吸引,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分心。比如說外面如果有一個突然非常大的聲響,我們的注意力馬上就被聲響抓過去了。如果接著有一陣非常濃郁的香氣襲來,我們的注意力又會馬上轉到香氣上。這些都是自發的。而在正念練習當中,我們需要有意地把注意力導向某一個對象或者目標。譬如說我邀請你此刻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聲音上,因為我在講話,所以這個聲音對當下來說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在這裡,你的注意力就是有意地被導向了我講話的聲音,而不是隨機的。

第二個要素,非評判的態度。

評判是我們人類進化到現在非常重要的一個大腦功能。譬如,如果你要過馬路,你就要評判當下的情境下,過馬路是安全呢,還是不安全。譬如說當你聽到我的聲音的時候,你的大腦非常自動地就會產生一個評判。我喜歡這個聲音,或者我不喜歡這個聲音,或者既沒有喜歡也沒有不喜歡。這些都是評判。當你聽到非評判的態度時,我猜你可能會把“非評判”誤解為是“不能評判”,其實不是的。

非評判在這裡面意味著“對我們的評判有所覺察”,不被我們的評判牽著鼻子走。我假想如果你是在走路的時候戴著耳機聽喜歡的音樂,雖然我不是特別建議,但是這是很多人都會做的事情。假設你在聽著音樂,你對這個音樂產生強烈的判斷,“太棒了,太喜歡了”。如果你這個時候過度沉浸於這個念頭,你可能就不那麼關注行走時的環境,真的有可能會撞到電線杆或者沒留意地面上的一個坑而一腳踩進去崴了腳脖子。產生評判是自然的,只是要留意不被自己的評判牽著鼻子走。

第三個要素,理解當下

“當下”是我們用得非常多的詞,幾乎有被濫用的嫌疑。譬如說我們要“活在當下”,又譬如“當下最美”。那麼,當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你有沒有想過?“當下”是我們的身心所體驗到的一切。大體來說,它分成兩類:一類是發生在我們內在的體驗,也可以說是一種私密的體驗。比如說 念頭, 這時候你頭腦裡湧現一個念頭,但是別人無法知道你的這個念頭是什麼,除非你說出來。現在你的心情又是怎麼樣的,如果你並沒有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流露的話,別人也難以知道你現在的情緒。還有就是 身體的感覺, 譬如說現在如果我的肩膀有些緊繃,別人也是很難看到的,這些都是私密的、內在的體驗。

跟內在體驗相對應的,是外在的一些現象:比如說現在我的聲音對你來說是來自外在的,通過你的耳朵這個感官被接收到的。如果你看一下週圍的環境,或者你在路上的話,看看沿途的風景,你目光所及,也是外在的事物,是經由你的感官被感覺到的。所以總體來說當下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內在或者外在的一些體驗,你對外在環境的觀察,以及你對內在體驗的那份感覺。這就是喬恩·卡巴金所給出的正念的定義, 是一種有意的、不加評判的注意力放在當下的時候所產生的那份覺知。

二、情商培訓師秦樂老師教你如何破局:

如同念頭一樣,情緒也是大腦的功能之一。人的情緒是非常複雜,並不斷變化著的,即便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我們都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裡懷有截然不同的情緒。喜悅、憂傷、憤怒、恐懼,美國傳奇詩人艾米麗·狄金森稱情緒為“內心的暴徒”。那麼,當強烈情緒出現的時候,你該如何面對這樣的暴徒呢?接下來,我就來帶你做一個觀察情緒及伴隨著情緒的身體感受的正念練習,它可以幫助你調節強烈的情緒,從而強化你管理情緒的能力。

請找到一個舒適而警醒的姿勢。讓身體放鬆,內心自由。

感覺一下身體此刻的感覺,特別是腳和地板,臀部和椅子或墊子的接觸感。

接著可以做三口深長的深呼吸,深深地吸氣,感覺氣息經由鼻孔進來,充盈整個肺部,然後緩緩地吐氣,感覺氣息經由嘴徐徐吐出。

然後重新回到自然的呼吸。

你也可以讓嘴角微微地上揚,掛上一個善意的、淺淺的微笑。就這樣,帶著放鬆而專注的注意力回到呼吸或者身體的感覺上。

接著帶著好奇、耐心,去覺察任何一種情緒的浮現。

有時,幾種情緒會同時出現,譬如憂傷、寂寞,譬如喜悅、滿足,有時,或者沒有什麼太大的感受。譬如無聊、麻木。

覺察並去確認任何一種情緒,你不需要評判它們,它們是人類的感受之河。你充滿敬意地對待每一種情緒,就好像對待每一位訪客。

情緒通常會給身體帶來相應的感覺,譬如憤怒時,臉可能是發燙的,心跳加劇;恐懼時,身體則可能是緊縮的,而喜悅之時,身體變得舒展。

感覺一下此刻有什麼情緒湧現?它又給身體帶來了什麼樣的感覺?

當你這樣去觀察情緒和感受的時候,它們通常就會發生變化,強烈的情緒在這份觀照下,會變弱甚至消失。

你可以把注意力重新帶回到呼吸和身體上。

當下一個情緒升起的時候,帶著同樣的耐心、好奇、不評判的態度,去觀察它,只是向它敞開,去體驗它,接納它,不需要去改變它,並去感覺相應的身體感受。

你可能已經覺察到,情緒,如念頭,不斷地來來去去,像流水一樣,川流不息。我們可以站在這情緒之流的岸邊上,看情緒的來來去去。

如果你能夠對自己的情緒命名,你就可以駕馭你的情緒之龍。尤其是那些強烈的壞情緒或消極情緒,當你不帶評判,帶著正念地去命名你的情緒的時候:

“恐懼,恐懼”;

“不安,不安”;

“寂寞,寂寞”。

當你逐一地去命名它們的時候,它們會變化、消失,不再具有掌控你的力量,相反,你成了駕馭它們的主人。

如果你不小心掉入了情緒之河的漩渦中,當你覺察到了的時候,重新把自己帶回到岸上來,繼續,在岸邊,看川流不息的情緒在面前流過,並繼續對各種不同的情緒加以命名:

“悲傷”,“憤怒”,“愛”,“恐懼”,“羞愧”。

同時也感覺情緒給身體帶來的感覺,觀察情緒的來去,感覺的變化……

當你準備好的時候,再一次將注意力帶到身體,感覺身體作為一個整體,坐著,呼吸著。放鬆、舒適、安然、自在。

碼字不易,費時費心,如果文章對你有幫助或啟發,記得花1秒鐘點個贊或留言後關注我,謝謝你!


情商培訓師秦樂


這是個全民焦慮的時代。

不管是月薪5千的新人,還是月薪5萬的高管,大家都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躁不安。

“明天要開會彙報工作,好緊張,今晚睡不著覺了……”

“我必須馬上把這件事做完,不然來不及了”

“我已經面臨中年危機了,怎麼辦啊?”

“我快30了,才月入3000,我還有上升空間嗎?”

“我想明年做到項目經理,爭取後年自己創業,怎麼才能做到?”

“我覺得自己是一盤死局,已經遠遠被同齡人拋下,一想起這些,就著急上火。”

.......

這些感覺,是不是很熟悉?世界上的焦慮有千萬種,總有一款是屬於你的。

表面上看,這些焦慮只是一種情緒表現,但是,如果長時間焦慮下去,會帶來很多不良影響:

●工作效率低下

●人際關係惡化

●生活受到負面影響

●加大對疾病的易感性,導致疾病。

......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和信息爆炸的社會環境下,焦慮已經不可避免地成為時代的標籤,每個人都在與之做鬥爭。

打開手機,有人販賣焦慮,也有人教你對抗焦慮,市面上關於焦慮的課程、圖書也層出不窮,甚至在TED 演講的舞臺上,也有演講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你消除焦慮,獲得內心平靜。

這些形形色色的雞湯,也許可以暫時幫你忘記焦慮的感覺,但時間久了你會發覺,內心深處的焦慮感其實一直都在。究其原因,是我們對焦慮本身的認知不夠深刻。

究竟什麼是焦慮?如何從根本上消除我們內心的焦慮感?

暢銷書《工作不焦慮》不僅從心理學和管理學角度剖析出焦慮的本質,帶我們走出認知誤區,更提供了一套革命性的焦慮解決方案。

這本書不是雞血,更非雞湯,而是真正的從科學理性角度帶你走出焦慮,迴歸積極正向的自我。

從事焦慮因果研究超過30年的著名心理學家德里克·羅傑博士,與美國創新領導力中心資深培訓師尼克·皮特里攜手,挑戰了關於焦慮和韌性的傳統認知,提出了一個導致焦慮的公式:壓力+糾結=焦慮,還給出了破除糾結習慣的四步解決方案,操作技巧簡單且易行,手把手教你破除焦慮的魔咒。

1.重新認識焦慮

通常我們會認為,焦慮是由壓力導致,是外界的人和事造成了我們的焦慮。

但本書作者之一德里克·羅傑(Derek Roger)博士(英國皇家特許心理學家、焦慮管理研究領域領軍人物)的研究表明,焦慮是糾結造成的。

他發現,有八種關鍵的行為方式決定著一個人是否有焦慮感,其中最重要的行為方式是個體是否具有糾結(ruminate)的傾向,即個體是否具有經常咀嚼痛苦往事的個性特徵。如他在書中所言寫,焦慮是你對事件的反應,而非事件本身,事件不是人感覺到焦慮的原因,人自身被外部事件誘發的應對方式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其實,日常生活中讓你倍感“焦慮”的狀況,大多隻是壓力,但是當你增加了“糾結”的關鍵因素,尤其是來回琢磨讓自己苦惱的事情時,壓力很容易轉化為焦慮。

壓力+糾結 = 焦慮

Pressure+rumination=stress.

比如你遲到了,是接納自己遲到的事實,儘可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還是對自己起床晚了這件事充滿內疚,對自己的行為懊惱不已,對後果擔心害怕?你是不是在上班路上急不可耐地想闖紅燈?是不是抱怨你前面的司機,信號燈都轉綠了,他怎麼還慢悠悠?

這就是把壓力轉化成了焦慮。你的焦慮沒有絲毫用處,信號燈不會因為你急著趕路就為你一路亮起綠燈,司機也不會因為你抱怨就能把車開得更快,什麼也不能改變你睡過頭和遲到的事實。

你可能會說:正因為有重要的會議要參加,我這麼焦慮一點都不奇怪。真的如此嗎?你不僅焦慮而且總能為焦慮辯解。其實事情本身很簡單,你早上睡過點了,現在遲到了,僅此而已。

所以,發現糾結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糾結是我們應對焦慮的核心。

2.培養你的韌性

沒有人天生就習慣糾結,糾結是我們後天習得的行為。正因為糾結是一種習慣,所以可以改變。我們要訓練自己避免糾結的能力,從而遠離焦慮,首先需要培養自己的韌性。

有韌性的人不會焦慮,更準確地說,具有韌性的人不會糾結,他們不會毫無意義地糾結煩惱。這也就是為什麼面對同樣的情境,有人會焦慮不安,有人則泰然處之,本書為我們找到了答案:根本原因在於個人韌性的不同。

什麼是韌性?

“韌性可以定義為平靜地越過生活中激流的能力”。

假設你正在驚濤駭浪中漂流,剛剛通過了一段湍急的水域,轉彎之後,迎面而來的是一片廣闊平靜的水域。此刻,你能聽到前方激流奔騰、水聲更響,但眼前一道峭壁擋住了視線,讓你看不到下一個轉彎的情況。

此刻,你會是什麼感覺呢?

即使你無須親自經歷,也能想象到身處平靜水域時的放鬆,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感覺呢?激動、興奮,也許還有焦慮和害怕,擔心轉過峭壁之後會迎來何種挑戰。

河流是對生活最恰當的比喻。在生活的河流中,很少有人會長久地停留在湍流中,即使是最艱難的歲月最終也會過去。同樣,也很少有人會說他們一直處於寧靜的水域。生活就是在平靜的河流和湍流之間不斷轉換的過程。

因此,如果此刻你正處於寧靜之中,那麼你必將迎來生活的湍流,但湍流並不意味著焦慮,從平靜進入生活之河下一片湍急水域,你可能會迎來壓力而非焦慮,壓力只是執行任務的要求。

壓力會增強人的動力,對人是有益的,但隨著漂流筏進入下一片湍急水域,至少一半人會進入恐慌狀態。結果他們的漂流筏紛紛傾覆,最終他們會失去通過這片水域的機會。這就是將壓力轉化為焦慮的例子。

具有韌性的人不會失去判斷力。

同時,韌性是可以習得的,是一種能夠通過培訓和練習獲取的技能。

此外,除了提出“韌性思維”以外,本書針對組織的領導者,闡述了韌性領導力的培養,以及如何利用韌性思維來提升團隊績效,值得職場人參考。

3.科學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明確了焦慮的本質以及“韌性是可以通過刻意練習獲得”的之後,我們該如何讓培養自己的韌性,讓自己不糾結呢?

書中給出了四步走的解決方案:從喚醒到專注,再到超然,最後釋放,梳理背後的理論,一步步地指導我們構建韌性思維,靈活調整自己適應動盪、無常、複雜、模糊的環境,打破焦慮習慣,成為高效能人士。

第一步,喚醒

人在醒著的時候也會陷入睡眠中,即“醒著睡覺”狀態。這種像做白日夢的走神狀態,加上對煩心事的糾結,就會導致焦慮。因而需要喚醒自己,更長時間地保持真正的清醒。

“清醒”有不同的形式,最高效的則是“心在當下”(presence of mind),也就是將心或者說注意力放在此刻,不反芻過去的痛苦,不憂慮未來的境況,而是將注意力保持在當下的事情上。

去“慎思”,而不去“糾結”。

你可以有意識、有目的地基於過去、立足當下,為未來制定計劃,這種過程叫做“慎思”(reflection)。

第二步,專注

專注和喚醒幾乎同時發生,除非被喚醒,否則你不可能集中注意力。要知道,我們有能力保持清醒,能夠有目的、有意識地完成工作。

一旦“喚醒”了自己,就可以使用“專注”的力量。人在一天中的精力是有限的,所謂“多任務並行工作法”,也不過是精力在不同任務之間的切換,而不是切割或分散精力給不同任務。

將精力集中到自己及團隊能夠控制或施加影響的事物上,來應對超負荷、複雜的工作及其間無處無時不在的變動。

第三步,超然

超然處事不是迴避事情,想法總會自動地進入我們的內心,我們不要將它們堵在門外,而要客觀地觀察它們,承認它們只是想法而已。

“超然”(detachment)不意味著脫離、不關心、不參與,而是一種客觀看待事情的能力,人只有超然,才會慎思,而不是傾向於糾結。

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源,這些壓力源幾乎都可以化解成為小事,因此,保持客觀態度更加重要。保持第二步的“專注”以及第三步中客觀看待事物的“超然”能力,我們離不開——

第四步,釋放

承認一些想法只是想法而已,不關注它們,將它們放下(letting go)。

不斷地反芻痛苦、糾結煩惱,無論是對現在還是將來都沒有絲毫用處,其後果只是讓焦慮升級,帶來痛苦的生活乃至是縮短生命。被“喚醒”之後,回到當下,去控制注意力、客觀看待事物,釋放雜念和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每個人面對的生活境況不同,也許你會說,書裡講的道理都是對的,但真正實踐起來有那麼容易嗎?譬如,有人患了癌症能就這麼輕易地不焦慮嗎?

本書作者之一尼克,就是一名癌症患者。從 25 歲起,他就被診斷出各種癌症,多次被醫生宣告“來日不多”。如今 30 多歲正當年的他,有 4 個不滿7 歲的可愛的孩子。他仍然每天面對著“來日不多”的魔咒,但心情完全不受影響。

這本書是用心和生命寫就,相信它能更幫你從容面對任何環境下的壓力,將壓力變為動力,遠離焦慮,成為一個積極陽光充滿正能量的人。


人民郵電出版社


焦慮是正常的、說明你有想法、有目標還沒有實現、又感覺時間不夠用、機遇沒到來、對身邊的事物或者處境不滿意、其實焦慮在這個當下的社會很正常的、我也處在焦慮中、實際感受就是水深火熱、我經常這樣形容我自己、座標杭州周邊城市德清、16年杭州G20後貸款買了套房、去年花50萬精裝修、現在極度後悔、早知道就再買貸款一套房、現在房價飛漲…之前買的時候3倍了、現在房價下跌了、年初將近4倍、現在看到朝思夢想的一套別墅、一切都是我喜歡的樣子、私人花園、大露臺、每間都是套房、地下兩層地上三層、風格、位置、樓盤、都是最滿意的、今天去看了、價格超出預算很多、要660萬毛坯、我就立馬焦慮了、惆悵中…感覺臉色發紅、頭痛、嗓子痛、心情也不好了…


蘭61208891


焦慮、失眠、抑鬱症,這是逐層遞進、互相影響的。據研究,抑鬱症患者,超過80%會有焦慮、失眠症狀。而焦慮失眠,又會引發抑鬱症。

我認識一個老中醫,他對付抑鬱症的方子,就是首先調理失眠、焦慮,不管多麼嚴重的失眠、焦慮,當天見效,幾百塊錢就搞定了。


工業大麻那些事兒


經歷過苦難才知道健康是我們人生最大的幸福,任何一次殺不死你的苦難都會讓你變得更加強大。


我來分享一下克服焦慮的一些方法


1.如果焦慮嚴重,不能通過自己調整走出來,那就需要抓緊時間找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很多人覺得心理焦慮不是疾病,自己調整就能走出來,可遺憾的是自己調整不好的時候就需要注意了,有些人認為看心理醫生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其實這都是刻板印象,現代社會每個人都有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並沒有什麼區別,都需要醫生治療。


2:該吃藥就吃藥,該和心理醫生溝通就積極溝通,這樣心理醫生才能對症下藥,儘早幫助你拜託焦慮的煩惱。


3:積極運動

運動對緩解焦慮的幫助非常大,每天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跑步運動,大汗淋漓一場,體內會分泌多巴胺,多巴胺是一種愉悅心情的激素,對緩解焦慮有很大好處。


4:接受自己的平凡不完美

我們很多時候的壓力和焦慮都是因為沒有達到自己的想象,而不斷的強迫自己追求不可能達到的目標,這樣焦慮就來了。其實,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你都能做成,要明白有些事情你沒法改變,有些事情你的努力是沒有回報。接受自己的不足,改變自己的心態,在生死麵前任何事情都不值一提。



最後,更多問題需要解答可以參看上圖中左下角水印,歡迎在公眾號:睡前夜聽,上和我分享交流。

“每晚九點,懂愛更懂你”


陌言大叔


焦慮的路上,你不是一個人

網上曾經有個一個調查:現在的年輕人焦慮嗎?他們在焦慮什麼?

數據顯示:96%的人都有焦慮的事情,其中54%的人每天都在焦慮

“焦慮”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最熱的問題。

所以,首先你要知道,焦慮是我們的常態,放平自己的心態看待這件事情,不要因為自己焦慮感到特別焦慮。

面對焦慮,我們可以什麼做點什麼?

1.接納

正如上面所說,接受我們焦慮的事實,不要害怕它,適當的焦慮,其實是可以推動我們前進的,不妨靜下心來,把自己焦慮的事情,每一件都記錄下來,分析一下,到底我們的焦慮主要來自那些方面,家庭,金錢,健康,人際關係?思考一下,令你焦慮的根源是什麼?真的沒辦法解決了嗎?解決的步驟該是什麼?

2.分解焦慮, 提高對事情的掌控力

我們焦慮絕大多數是因為覺得事情不可控,我們可以分解這些焦慮,把這些焦慮拆成一點點的小任務,一點點地去完成它,有些焦慮,是在想象中變的越來越大的。只要你行動起來,有了第一步,自然就會有了第二步的想法。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動起來。不要總覺得自己問題太多,解決能力太差,其實我們大家都一樣。

3.選擇不逃避

焦慮來自對現在的不滿意,對自己不滿足。我們需要跳出舒適區,對這個世界保持好奇心,慢慢地你會發現世界真的很清楚,需要你學習的地方很多,迎接這些挑戰,就如我們玩遊戲闖關一樣,越玩越興奮。如果你覺得你闖不過,那可能是難度太大了,適當降低難度,又或者是網上找攻略,看看別人是怎麼面對這種焦慮的。

4,動起來

動起來可以是運動,在運動時,你有自己的目標,肢體跟著你的目標走,思想可以去思考你焦慮的事情,隨著身體多巴胺的釋放,你的想法會變得越加積極。

動起來也可以時做家務,對家庭的煩事,雜事,做一次斷舍離。

如果你感覺到焦慮,那是因為更好的你在向你招手





盈盈微視覺TT


焦慮=對自己當下的不滿+對未來的擔心

由於深受生活環境的影響,我們總是與自己想成為的人背道而馳,於是內心衝突不斷。

我們或許會採用各種方式去消除衝突,但很多時候卻反而陷入更深的恐懼、焦慮和絕望之中,出現神經症問題。

如何緩解過度的焦慮?

1. 處理恐懼情緒

大家可以嘗試從通過運動和正念的方式,從植物神經方面調節我們的恐懼情緒。比如,慢跑,瑜伽,都可以增加大腦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們平靜、放鬆下來。而通過運動,大腦中積極情緒的迴路也會增多,幫助我們抵抗恐懼。而許多臨床試驗和研究顯示,正念對焦慮的干預作用尤其明顯。

2. 重獲控制感

(1)當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恐懼的對象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具體化,是指你將這個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見。

通過回想你感到焦慮時,除了時間、地點、人物之外,還有哪些細節,你在哪一刻開始感覺到焦慮,焦慮的時候你都做了什麼,想了什麼等等。通過這些具體化的方式,去反思和覺察整個事件,讓整個事情不再混沌一團。在這個過程中,能覺察到整個事物的全貌和細節,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當對自己,對自己焦慮的對象變得更熟悉、更瞭解時,才會覺得更有控制感,才可能消除焦慮。

(2)一般焦慮的人,腦子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在一個時間會同時想很多事。當所有事情一起想,一起做的時候,常常會變得焦頭爛額。這個時候,你需要對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進行一個優先級的排序。先專注完成一件事,然後再做其他的。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多任務處理的情況。我們要保證“要事優先”。在所有任務中選出一個優先級最高的,先去全神貫注的完成這個任務,等完成後,再去做下一個。一件一件的做。這不但會讓你有在完成任務時有一種成就感,正向激勵著自己,還能幫助你大大的緩解焦慮的情緒。

(3)當我們面臨一些比較長期,難度較大的任務時,焦慮情緒會更強。那麼,緩解焦慮的方法,就是制定計劃、拆解目標。制定計劃時要從上往下拆分,先定整個項目的大目標,然後將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明確達到每個大目標和小目標時的衡量指標,截止日期、通過什麼方式達到目標等。將大目標拆成小目標,可以使得目標更明確,更可執行,讓整個任務感覺更可控,從而緩解焦慮。在各個小目標之間留些盈餘時間,為突發事件預留時間,要不當發生突發事件的時候,你會變得慌亂,從而更加焦慮。在完成每個小的目標後,給自己一個獎勵,比如放個假,吃頓好吃的,和朋友聚會。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緩解階段性的壓力和焦慮,另一方面也是給自己一個正向激勵。鼓勵自己用更積極的情緒和狀態去迎接下一階段的工作。


馬澤中心理諮詢


‘’焦慮‘’是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的一種症狀。以失眠多夢,心煩,嘆息,心悸乏力,工作效力低為表現的亞健康狀態。

對這種現象:

(一)正確面對現實,端正思想,對自已不要期望過高,不攀比,低調辦事。

(二)多參加社會活動,多交朋友,多交流,多運動,跳廣場舞,散步等可放鬆緊張情緒,緩解社會和工作壓力!

(三)有條件可結伴外出旅遊,接觸自然,觀察美景抒發情感,放鬆心情,釋放壓力!

(四)解鬱安神,中藥口服,對男女更年期可根據不同年令和症狀辦證服用相對症的藥物。

(五)針灸,按摩相關穴位。

我的解釋供你參考,歡迎關注與閱讀!祝你康復。


用戶67622665063古春


既然說到焦慮,想必已確認自己是(焦慮)。嚴重的要就醫,比如無誘因惶惶不可終日,坐立不安,顫抖,出大汗,心悸等!這裡不贅述。

我們著重探討輕中度焦慮的自我干預!

一、焦慮是無誘因的,但是一般會存在慢性環境因素,比如婚姻(戀愛)關係不和諧、人際關係緊張、工作生活壓力大、,面臨升遷、就業、生意、生計奔波等等,這種壓力往往是長期存在,不能立刻解決,所以要積極處理。

處理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認清目標和現實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要量力而行的原則,畢竟以犧牲健康為代價來實現一些所謂的事業是不明智的。

二、我們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好所有的事,適當時機懂得尋求幫助是絕佳的優勢。同樣我們也絕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因此充分調動團隊的主觀能動性和分清主次,合理安排先後順序也很重要。

三、計劃很重要,我們很多人不會做計劃。活的明白的人一定不會被外界因素搞的狼狽不堪。理想和目標要分清,哈哈!遠期的目標提前佈局,近期的也需要有提前量,並做好風險評估,確認自己能承受的最大損失。同時最好有重頭再來的勇氣!必要時要懂得放手!

四、即使做好了以上幾方面,可能仍然有超出心理預期的結果,我們焦慮了!怎麼辦?

說幾個原則:1.睡好覺(良好的睡眠好處就不說了),合理作息,放鬆訓練、足浴對睡眠有好處(嚴重需要專業醫生處理)。2.運動健身,有助於我們身體內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更加平衡,有助於生理機能和新陳代謝良性循環。3.傾訴!非常重要,找信得過的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心境和困難,把負性情緒清掃一下,有條件可以去正規的心理諮詢(治療)機構尋求幫助最好


林下暖陽


轉移注意力。

知道急沒有,但總免不了擔心怎麼辦?那要轉移注意力。人們之所以焦慮就是太關注自己,太關注一件事了。有幾種方法可轉移注意力。

①做你最感興趣的事。比如,看體育比賽、下棋、練書法、打麻將等。什麼喜愛就幹什麼去。把思考從一個“房子”拉到另一個你很自信很喜歡的“房子”。

②做適量的運動。比如:騎自行車、打籃球、跑步等。快步走一個轉移焦慮的好辦法。目的是使骨骼肌運動,大腦休息。讓“焦慮”睡著了。

③讀書。只要能跟上書本的節奏思考就行。讓讀書去替代焦慮糾結。在如今刷手機屏幕的年代,別忘了養成讀書的習慣。

④聽音樂。從音樂旋律入手,欣賞它,不妨跟著哼幾句,效果特好。養成欣賞音樂的習慣,不但有品位,而且終生受用。

⑤乾重體力活。如果上述活動還不能讓你放下焦慮,不妨去幹重體力活。別說你找不到事做,搬磚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