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給孩子做個飯,老人來陪讀也一樣?事實說明,真的大不一樣

只是給孩子做個飯,老人來陪讀也一樣?事實說明,真的大不一樣

兩月未見,表妹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吃飯時,明明桌上已有6盤葷菜,她還在吐槽著肉太少,外婆趕緊去切了一盤羊肉過來來罷休;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還一邊大呼小叫著,易烊千璽好帥,尤長靖又變帥了,這個綜藝真垃圾,看不下去了,我要換臺……吃完飯看電視,外婆在收拾桌子時擋住了她的視線,她非常不耐煩地叫嚷,你老人家就是故意擋在前面妨礙我電視,超級討厭!

坐在她旁邊的我,忍不住說,洋洋,最近是不是學習壓力太大,怎麼突然變得這麼任性無理了?她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我說都15歲的姑娘了,吃完飯可以幫外婆收拾桌子,洗洗碗了。她才不好意思的收斂了一點。

只是給孩子做個飯,老人來陪讀也一樣?事實說明,真的大不一樣

這表妹是我小姨的女兒,家在衡陽,從小成績優秀,多才多藝。為了讓她接受更好地教育,兩年前小姨和小姨夫把她送到了省會長沙的一所民辦名校讀書,目前初三。原本讀的是寄宿,這學期期中考試成績退步厲害,回家跟小姨說,宿舍裡晚上太吵,想出來租房住。當時小姨就這個問題,徵求我的意見,我告訴小姨,這是明顯的錯誤歸因,說白了就是找藉口,成績下降不反思自己的原因,反而怪起宿舍的同學,這點得好好引導。至於說外出租房,照洋洋以往的性格,如果您和姨夫能請假過來陪讀還可以;如果你倆都不能過來陪讀,讓外公外婆過來,還不如讓她寄宿。

但小姨覺得,老人退休了,在家無聊,過來給外孫女陪讀剛好給他們找個事情做。出來住可以讓女兒吃好住好,一舉兩得,最後還是在學校旁租了一套房子,讓外公外婆過來陪讀。

只是給孩子做個飯,老人來陪讀也一樣?事實說明,真的大不一樣

現在看到女兒的變化,小姨也十分後悔,原本覺得陪讀也就是做個飯,老人過來也一樣,沒想到才兩月,原來只是稍微有點驕縱的女兒被寵得如此任性無理,成績不升反降,最近班主任也發信息說,她與同學相處時說話刻薄,把同學氣哭了。一番苦心安排,真的白費了。

陪讀真的不是在學校附近租個房,給孩子做飯,讓孩子吃好睡好這麼簡單的事情。陪讀人與孩子會有日常的交往互動,而這些交往互動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孩子說不想寄宿,爸媽如得了聖旨,立刻安排租房陪讀;外公外婆過來陪讀後,覺得初三學習壓力大,對孩子有求必應。這種眾星拱月的狀態下,被嬌慣的孩子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任性無理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給孩子做個飯,老人來陪讀也一樣?事實說明,真的大不一樣

陪讀的實質應該是通過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來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如在陪伴監督中,幫助孩子發現自身的不良習慣,並改正不足;在陪伴交流中,幫助孩子解決內心的困惑與迷茫,給予他們信心與力量;在陪伴引導中,幫助孩子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如果認識不到這些,真的不如讓孩子寄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