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出去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在孃家過年?

Jameis湯姆


民間俗語說,女婿上床,家破人亡!其實都是男權社會重男輕女,把女孩不當人看的封建觀念。現代家庭不應該講這些,要從內心真正接受女權平等的觀念,尊重女孩的家庭、社會權利與男孩平等,這樣才能要求男女對各自父母贍養責任對等。


浮山劍客


這個年代應該沒這麼多講究了吧,我是湖北的,我老婆是重慶的。都是兩邊跑,今年在湖北過,明年在重慶過。不過倒是有一點,去孃家不能跟老婆睡在一起,我就只能跟老丈人睡一張床。

大概猜想一下這個傳統的由來:

1、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能在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意識裡面,女兒嫁出去了就不是自家人了,不是自家人肯定不適合在家裡過年。現在這個觀念應該也很淡薄了。

2、古時候大多數家裡面都比較窮。拖家帶口的去孃家吃飯,是不是更窮了,寓意也不太好。

我因為異地婚姻可能有它的特殊性,我們那邊農村習俗也是女兒不能去孃家過年的,大年初三才是回孃家的日子。


文刀辨世


各個地方的風俗,女的嫁出去了不能回孃家過年,到年初二才可以回。嫁出去了有些方也不讓回村裡蓋房子住,自己有地皮也不行,家裡的人給,村裡人也不給。但我們這裡不論定,我父母,弟媳經常叫我回去和他們一起過年,但自己也不好意思去,也有去過,因為我弟媳很有心,姐,你回來和我們過年,我們不論的,所以我偶爾也去次把。


白兔仲秋


什麼時代了還守著這些舊習俗,我家就一個婆婆和小叔一起生活,過年就我們一家三口因為初一早上要出去拜年,下午回孃家,我小妹家一個公公也是哥倆輪流住,不在她家過年時基本上都是初一下回回去,我二妹因為離的遠一兩年回來陪父母過一次年,前兩年他老公的哥哥去世了公婆和他們一起住,我爸媽就讓他們帶著老人一起來我家過年,我弟媳孃家是山西的他們也是兩邊過年

其實如果哥嫂弟弟弟媳沒意見回孃家過年沒什麼問題,如果有最好提前和他們商量一下免得讓父母難做,女兒不遠嫁在不在孃家過年都無所謂,因為平時見面很多,要時遠嫁過年了想回家陪陪父母無可厚非,婆家人也應該理解


歲月靜好時雲淡風輕


很多剛出嫁的女人很糾結,很想春節能和自已的親生父母在一起過個年,卻又礙於傳統習俗,聽說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孃家過年,究竟為什麼?我來粗略地講一下。

這其中既有迷信的色彩,也有傳統的道德禮教。從習俗上講,嫁出的女人己是外人,大年除夕這天按照舊時禮教要把宗祖“請”回家,進行供奉祭祀,在供奉的地方不允許“外人”見到,按照古禮法,擅闖先祖祭祀領地,被視為“大不敬”。

第二種說法就是,嫁出去的女兒回家過年,會不吉利,給嫁家帶不好的運氣,相傳晚清時期,有個叫“天不怕”的出嫁女人,她從來不相信什麼鬼神邪靈,她就不聽勸回了孃家過年,結果沒出正月娘家遭失火,她男人也摔斷了腿。後來越傳越害怕,以致以後的人們不敢擅破規矩。我想這也許是巧合,才使得後人望而生畏。

第三種也是個傳說,說的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女兒,嫌夫婿家裡窮,安慶公主沒得到她父皇許可,偷偷回了皇宮想在家過年,朱元璋知道嚴斥了安慶公主,朱元璋說:你的父皇是父親,你丈夫的父母難道不是父母嗎?於是,朱元璋寫下十個字,“羊跪乳,媳敬婆,天經地義。”作為聖諭以律後人,這事後來在百官和民間傳來,老百姓自然而然就循規蹈矩了。

還有一目的,就是讓出嫁的女兒“死心”,安心過日子,不能有戀孃家情懷,打消出嫁女受點委曲就往孃家跑的念頭,從這方面講,這習俗是積極的。

過年,不過是個歡樂遊戲,守不守規則完全在自已,凡是遊戲,就有迷人的地方,越信就越迷,不破不立,破而不立是謂枉。





文灝博士


那是過去,現在不一樣了,也可以了!

過去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所以,過去,就是現在還有這種現象,大家應該能夠看到。就是等女兒上了接親的婚車,有的地方復古使用起了轎子,使用轎子的等上了轎子,就是人家的人了。這時候孃家嫂子,沒有親嫂子的也可以是堂嫂子,端起一盆水潑在婚車或轎子前面,意思是你既然已經嫁出去,就不能無緣無故回來,就如這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


因為,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女兒被婆家趕回來,也就是休了,是整個家族的醜事,丟整個家族的臉面,卻不問被休的原因。

(當年陸游在母親逼迫下休了唐婉,留下千古絕唱《衩頭鳳》)

就是這種惡習,千百年來導致了多少人間慘劇的發生:有的被休的女子往往尋了短見,像《孔雀東南飛》的劉蘭芝,舉身赴清池;就是沒有尋短見,從新回到孃家的日子也不被人待見。

(孔雀東南飛 劉蘭芝 舉身赴清池)


就因為這些原因,所以,人們說,出嫁的女兒不僅不能在孃家過年,就是中秋節也是不允許的。


現在好了,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再加上小夫妻均為獨生子女的現實,過節的時候,人們採取在男方家過幾天,再在女方孃家過幾天的做法,廣受歡迎!

相信,有些陳規陋習會得到改變的,但是需要時間。


一株吊蘭


過年是團團圓圓的日子,一般嫁出去的人,已拜天地,祖宗作證,已屬男方宗祖的人,以男方為主,應為男方家庭為根為本,照顧男方家庭,盡到孝道,合乎常禮。如嫁出去了,還回去孃家,意味著對婆家不孝,從常禮上是受到譴責的。其次,女方過節回孃家一般預示著有下列兩種情況過重要節日才回孃家居住:一,婆婆和公公,丈夫不在世,無兒無女,孤寡一人;二,就是離婚了,兒女不在身邊,可以回孃家居住。否則秩序錯亂,兆頭不好。


梁69853253


嫁出去女兒不能回孃家過年,完全是封建迷信的色彩,說會給孃家兄弟帶來厄運更是無嵇之談,過去因為每家每戶的房子都比較少,沒有多餘的房間,過年本來就是家人團圓的日子,該回家的都回來了,家裡本來就房間少,還得騰出間房間給女兒住,這時候兄嫂弟妹能高興嗎,你不想看到兄嫂弟妹的面色,最好還是少在孃家過夜,這也只是原因之一。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過去的人認為嫁出去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不把她當外人看待也不行,已經嫁出去了還什麼事都依靠孃家,有事沒事往娘跑外帶蹭飯吃也確實會令人討嫌的,從這點看來做女兒也不應該去孃家過年。


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女兒去孃家過年,就意味著要和丈夫分開過年,因為過去女兒與丈夫是不能同時去孃家過年的,去了也不能在孃家同床共枕,過年的時侯不與丈夫團圓,婆家難免會說誰誰家的女兒沒教養,孃家人最看重的就是名譽,當然也受不起這個罵名,所以過去嫁出去的女兒都是不能在孃家過年的。


頁川木木1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些古話確實是古人的智慧結晶,可有些古話和規矩確實有待人們去探索和思考。

出嫁的姑娘們在古時候卻是有過一段時間和風俗是不能在孃家過年的。可今天不能同古時而語,時代在變遷,人類在進步。現在出門的“姑娘”們回孃家過年卻成了非常普遍的事情了。

因為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所以夫妻二人結婚夠自然而然的負擔起了雙方父母的責任。現在的人們腦筋比較活套,每當過年時夫妻二人都會輪流在雙方老人家過年,所以說過年不能回孃家過年的說法是錯誤的。





般若悟道


小的時候,就經常聽到這種說法。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初一十五也不能去孃家走親戚或者住在孃家等。

按照老一輩的說法,說這麼做不吉利,對兩家人都不好。說實話,一直覺得有點迷信。可是,以前出嫁的女兒,即使再怎麼想回孃家或者在孃家過年,也要有所顧忌。

以前的時候,孃家和婆家也是非常重視這些講究的,更是千叮嚀萬囑咐。女兒嫁的近,隔三差五還能見幾面的,可是現在遠嫁的姑娘越來越多,一年更是見不上幾回。女兒只要回孃家,父母恨不得女兒多住些日子,哪裡還管得了什麼初一十五,能不能在孃家過年這些說法。

所以說,一直以來所說的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在孃家過年,迷信成分還是相對多一些的。以前經常和父母在一起,現在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越來越少了,誰還不想多陪陪父母,哪裡還有那麼多講究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