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動物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原因是什麼?基因、性格還是什麼?人類是否也有類似的特點?

南極大白


當食草動物面臨食肉動物的攻擊時,往往為了保住性命,會落荒而逃,很少有主動反抗的,即使比食肉動物體型大的野牛,面對獅、豹等食肉動物的攻擊時,也是被咬的遍體鱗傷,沒有絲毫的反抗能力,更不可能把對方置於死地。

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的區別就在於,食肉動物擅長攻擊,是以攫取對方性命為目的的,而食草動物往往處於被動,沒有食肉動物的殘忍和兇猛,也不會想著去要對方的命,所以,一方信心滿滿,殺氣騰騰,而一方恐懼害怕,聞風喪膽,結局就自然註定了。

食肉動物天生就有兇殘的本性,生來就是為了獵取食草動物的肉體而存在的,而食草動物沒有傷害其它動物的本性,也不會具有攻擊性,但它卻作為食肉動物獵取的對象,常常受到攻擊而惶惶不可終日。這是動物之間的食物鏈決定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導致的,誰也沒辦法改變。

食草動物沒能力反抗食肉動物,也不敢反抗,它天生就恐懼食肉動物,害怕這些剋星,就像人同樣也害怕這些食肉動物一樣。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人類其實才更可怕,不僅僅獵取食草動物,也殘殺食肉動物,才是食物鏈的最頂端,人類的殘忍有時候比起野獸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也只能感嘆:弱肉強食的世界,適者生存!


寵愛物語


小時候在平原,一望無際的平原,割麥子後有很多兔子,是不會打洞那種,麥子割後就沒地方藏身了。那時生活並不好,一年難得吃上肉,可除了偶爾有外地的來打獵,本地的大人們卻卻不去抓。孩子們會去攆的,只要沒有障礙物,盯住一隻持續攆上它半個小時它就跑不動了,我小時候也抓到過不少。後來才明白,其實這樣做,獲得的能量少於消耗掉的,是不值得的,當地都是農民,對付兔子沒有更好的辦法,並不是不想抓,只有精力過剩的半大小孩願意去抓罷了。人就是哺乳綱,靈長目的動物,其他動物其實也一樣,食草動物如果選擇和食肉動物決鬥,勢必會進化成更加強制和靈活的身體,已經進化出鋒利的爪牙,但草提供的能量有限,根本不能支撐它們具備這種能力,否則就直接進化成食肉動物了。


葉蟬135


我們在看有關動物類的紀錄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在非洲大草原上三五隻獅子在成群的非洲野牛、羚羊等食草動物中間橫衝直撞,然後鎖定目標完成致命一擊,一頓大餐就到手了。食草動物整日活在獅子等食肉動物的監視和獵殺之下,惶惶不可終日。

圖示:獅子獵殺野牛

對此,有的朋友充滿疑惑,食草動物的數量遠遠超過了獅子等食肉動物,為什麼不聯合起來反抗食肉動物呢?食肉動物不能直接通過植物獲取能量,而是通過獵殺其它動物來維持自身對能量的需求。動物不是植物,一動不動的在那裡等著動物啃食。動物會跑會反抗。因此食肉動物就必須有一副尖牙利爪來抓住獵物,並且攻擊性特別強。

而食草動物就不一樣了,它們以植物為食物。植物不會逃跑不會反抗,食草動物只要張開嘴把植物吞到肚裡面去就能滿足自身對能量的需求。因此食草動物沒有必要進化出尖牙利爪來對付其它動物。只不過由於食肉動物的存在,它們只需練就一些能夠逃生的防禦本領就可以了。

圖示:獅子獵殺長頸鹿

食草動物的身體結構決定了它們在和食肉動物的對抗中不佔優勢,躲避獵殺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逃跑。而食肉動物能夠捕殺到的食草動物往往都是那些老弱病殘,這些個體對於食草動物的種群來講不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所以,自從地球上出現了獅子和野牛以來,就一直是獅子獵殺野牛,野牛奉行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但是這兩種動物都好好的活到了現在。相信如果沒有認為的干預,這兩種的動物的恩怨情仇還會繼續在地球上上演下去。

圖示:在捕獵過程中受傷的獅子

不過凡事不能一概而論,兔子急了也咬人。食草動物也有反抗的時候,它們不會乖乖的讓食肉動物吃掉的,有時候它們也會給食肉動物致命一擊。我們往往會同情“手無寸鐵”的食草動物,卻忽略了食肉動物為了填飽肚子付出的艱辛和努力。一隻獵豹平均每發動6次攻擊才有可能抓到一隻羚羊。如果這6次攻擊都失敗了,它就有可能因為沒有力氣追捕羚羊而餓死。站在食物鏈更上面的食肉動物其實更加脆弱。

圖示:生死時速,獵豹追殺羚羊

因此,食肉動物捕殺食草動物,食草動物躲避食肉動物都是為了生存。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去同情看似處於弱勢的食草動物而去厭惡食肉動物。我覺得食草動物並不弱。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和平相處的情景只會出現在童話般的“瘋狂動物城”之中。

圖示: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一家親

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點評!


兔斯基聊科學


非洲野牛是唯一敢與獅子搏命的食草動物……。

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完全就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族群。非洲大草原生物圈中的獅子處於食物鏈的最頂端,以捕食牛鈴、角馬、斑馬、黑斑羚、非洲野牛為食。在這些食草動物中,唯有非洲野牛敢於獅子一死相拼。這是因為非洲野牛體型龐大,且有著一對銳利的大彎角,當它被獅子激怒時,獅子要麼戰死,要麼落敗倉皇而逃。

其它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與野牛決鬥,其原因就是食草動物的基因中沒有攻擊性。我們可以用食草動物的牙齒與食肉動物的牙齒進行比較:食草動物的牙齒上下整齊排列,而獅虎豹狼等食肉動物的上頜下頜前端上下共有四顆尖利突兀的犬齒:用於攻擊撕咬捕獵目標,或咬斷喉管或咬斷頸椎,然後撕開獵獲物的腹腔將全部內臟吃光,進而才開始撕扯和吞食獵獲物身體上的肉。因為食肉動物進食不咀嚼而是囫圇吞食,然後靠胃酸將食物消化。由於食肉動物的兇猛,因而相對溫順沒有攻擊性的食草動物在食肉動物的攻擊下,通常不會與食肉動物發生對抗,而只會選擇逃命。而人作為最高級的靈長類動物,具有發達健全的思維器官,通常會遠離兇猛的食肉動物,因而食肉動物基本上沒有機會攻擊人類。當然,如果萬一人偶然與食肉動物相遇,人的處境顯然非常危險,從而只能選擇躲避 。但從整個自然生態的大環境來看,主宰整個自然生態大環境的其實還是人類……。


Mrttlzz99


怎麼可能不反抗,死在野牛蹄子或者角下的獅子可也不少,食肉動物對對食草動物是有有戰力優勢,但食草動物雖然吃素,卻絕不是簡單的“吃素的”。

物種在長期生存競爭過程中是共同進化的,食草動物體型大就容易從食肉動物口中逃脫,體型小的不斷被吃體型大的留下來,逐漸地食草動物體型就逐漸變大,皮糙肉厚的,食肉動物為了吃肉,就得跑得快、力量足、牙尖咬合力強,歸根結底都是要把基因傳遞下去。食草動物儘管相比食肉動物有戰力的劣勢,但是在被捕食的時候也會躲避,不會坐以待斃,也不會因為獅子老虎的“血脈壓制”不敢動彈,甚至在有些時候,當獅子老虎攻擊某種大型食草動物的幼崽時,成年食草動物會主動攻擊獅子老虎,因此死亡的獅子老虎也屢有報道。

它們的這些行為不是經過像人類這麼複雜的思考,只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被刻印在基因中的信息的控制,要麼被吃光滅絕,要麼反抗保全性命,保證基因延續使種群長久地存在。而實際上老虎獅子的捕食成功率也都不足20%,也是由於包括食草動物反抗在內的多種因素導致的捕食失敗。人類在這方面由於高度複雜的意識的影響,有時候反而不像野生動物那麼拼命,比如斯德哥爾摩效應,是指本來應該反抗施害者的受害者,因為心理因素“喜歡上”施害者,甚至反過來幫助、處處維護施害者的一種情結。

生物尤其是具有高級神經中樞的大型動物,行動受基因控制,但又不是完全受基因控制,擁有很多選擇的餘地,人類自然也是如此。不過或許人類由於意識太複雜,有時候自己都控制不住,會採取一些出乎情理的行動,並且這種現象發生的具體腦內變化機制還沒有完全搞清楚。


來看世界呀


食草動物不敢反抗食肉動物?來你看看下邊這張圖,非洲雄獅作為頂級掠食者、貓科動物中的佼佼者,面對非洲五霸之一、脾氣暴躁的野水牛,那也只有逃命的份,跑得慢了可能就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了,再看第二張圖片非洲獅如果不爬上樹很難擺脫非洲野水牛的追擊。


當然了當非洲野水牛落單的時候,面對非洲獅的組隊捕獵,就很難發揮出那種勇往直前的氣勢了。但是非洲野水牛的反抗依然是很強烈的,在即將失去生命的前提下,即使是草食性動物也會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但是那些體型較小的獵物,反抗的可能就沒有那麼劇烈了,因為它們不具備反抗成功的能力。人類現在已經站到了食物鏈頂端,難以理解天敵關係“血脈上的壓制”,從內心深處就放棄了抵抗的念頭,一切的源頭都是內心上的那種恐懼。這絕對是刻在骨子上、記錄在基因中的,就類似於現代人類都比較怕蛇,貌似也並沒有特別的原因,即使無毒的小草蛇也很懼怕,這主要就是因為在進化過程中老祖宗把吃的虧都記錄在基因中,蛇這種動物很恐怖能致命。

生物一切的差異性最終都可以追溯到基因上,草食性動物不敢反抗肉食性動物,絕對有基因的作用在裡邊。同時也是從祖輩傳承而來的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但是被父母教育一段時間後看到老虎可能就嚇到癱軟在地。這裡尤其要提一嘴網紅界的新寵-暈倒羊,一受到驚嚇直接就四腳朝天的暈倒,面對天敵就更是如此了。

人類也是一種動物,在野外面對例如獅、虎、豹這種大貓,依然會很恐懼,在極度的恐懼中甚至雙腿都邁不開的,只能任人宰割。


科學黑洞


能夠提出這問題,說明發問者不瞭解動物,尤其不瞭解食草動物。同時對於食肉動物的瞭解也不多,就更別說自帶智商的雜食靈長類動物:人類了。

在自然界中,所有的動物都有固定的食物鏈。比如:老虎、獅子等大型獵食動物絕不會去抓兔子,那是因為一隻兔子所提供的能量,還不如老虎吃掉兔子所消耗掉的能量大,所以老虎吃兔子只會越吃越餓。基於這種實際情況食肉動物只會捕食與自己體型相當的動物。

以個體來看,體型相當的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有碾壓性的優勢。偵查探測時,食草的視力不如人家,嗅覺也不如人家,聽力卻好的出奇,有一點響動都會驚慌失措到自亂陣腳。使食肉動物牢牢的佔據了心裡優勢,而食草動物養成了未戰先怯的懦弱性格;

再說說武器:食肉動物的武器都是進攻型武器,貓科動物的利爪靈活多變且鋒利無比,而且還能夠通過調節爪上肉墊的溫度,來達到探測周圍環境溫度和溼度的目的。這個能力實在是太叼了!狙擊手的素質啊!犬科這方面要差一點,但犬科的咬合力並不遜色於貓科,且以耐力見長,所以犬科多以集體狩獵的方式出現。由於貓科動物身上狙擊手的素質造就了它必定會是獨行俠,且貓科動物又不以耐力見長,所以當來到開闊沒有什麼掩護的非洲大草原時,它們只能選擇結盟,幾個狙擊手短距離內解決目標,比如:獅子。又或者選擇以改變自己身體結構的方式造就某一方面的極限,比如:獵豹。而唯一沒有做出什麼改變的,只能選擇深度潛伏,然後5米內狙殺。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體型大的老虎。

反觀食草動物的武器,由於其自身條件的限制,多以防守型為主。蹄子很少能向前踢,且不能像爪子帶來血淋淋的傷害,這種血淋淋的傷害往往能打擊士氣,額外的消耗精力,伴隨陣陣疼痛還會影響行動力。蹄子的運用往往是向後踢出,這必然會帶來準確性降低的後果,動物們只能依據經驗和運動神經(有一種理論是:運動員通過長期的反覆練習,使肌肉產生記憶,從而形成條件反射般的運動神經)來發動攻擊,多半有蒙的成分,很難達到一擊必中,往往只起到嚇阻作用;角是帶有一些進攻性質的武器,但卻需要肩頸部配合,不僅笨重且攻擊點最多是兩個,火力面太窄,容易被躲開,不如食肉動物的利齒帶來的傷害大。所以這也算是防守型武器。

身體結構也應該算作是武器,支援保障型武器。這個可能更加直觀些:食肉動物的身體柔韌性遠遠大於食草動物,這讓食肉動物在捕獵中,往往能做出匪夷所思的動作,而其自身肌肉的爆發力又非常強,所以會達到戰術的突然性。曾在電視中看見:一隻老虎被頭牛追到水邊,老虎躺在地上把肚皮露了出來,牛傻乎乎的來頂老虎的肚子,老虎一個鯉魚打挺直接抱住牛的前半身,嘴死死的咬住牛脖子,牛一瞬間轟然倒地。整個捕獵過程非常精彩,老虎從主動示弱的退避三舍,到看似窮途末路的背水一戰,最後雷霆萬鈞般的一擊必殺。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展示了高超的捕獵技巧及捕獵策略。這就是個體上的碾壓,說什麼都沒有用,力量決定一切。更何況智商上也被碾壓,當蠻牛以為有機可乘,卻是自己一敗塗地的開始,完全被老虎製造的假象所欺騙。

所以說:就個體而言,食草動物不是不反抗,而是面對碾壓性優勢的食肉動物,沒法反抗。碩大無比的蠻牛尚且淪為老虎的盤中餐,其他體型不如牛的見到老虎可不是撒腿就跑嘛。這和基因、性格都沒關係,這只是對自身實力的正確認識,不跑的都是傻子。比如這隻羚羊:

再說說群體動物,非洲大草原上不時的上演獅子與水牛的愛恨情仇。水牛會殺死落單的獅子,因為獅子是水牛唯一的天敵。非洲水牛號稱非洲三大殺手,僅排在河馬、犀牛之後。從人們給殺手的排名上看,食草動物絕非弱不禁風,反而非常具有攻擊性。當獅群遇到牛群,也從來不是所向披靡般的一路追殺,牛群的長距離奔跑能力是獅群耐力無法承受的。而是獅群精心策劃的捕獵陷阱,從利用地形將牛群包圍,突然發起攻擊。以突然性打亂牛群的防禦部署,造成牛群的混亂而自相踐踏,好亂中取勝,因為獅群沒有把握戰勝牛群。往往這個時候頭牛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即使個體被獅群捕捉到,但只要堅持不倒地,往往會等到其他水牛的反衝鋒。在強健頭牛的率領下,十幾頭或者更多的水牛,會排成方隊向獅群發起衝鋒,沒有經驗的獅群一般都會放棄已經到手的獵物,選擇逃跑。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食草動物依靠紀律,依靠群體在頭領的率領下雖然能偶爾擊退獅群,但遇到有經驗的成年雄獅,或者說是獅王,往往一眼就能認出頭牛,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上去就是一掌。還是力量決定一切,頭牛是無法承受成年雄獅的這一撲,必然會被擊退。頭牛一撤,牛群也就一鬨而散了。不是牛群膽小,而是遵循了群體動物的生活法律,頭領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是千萬年來養成生存技能,不存在基因、性格上的原因。能和獅子較量一番的非洲第三號殺手尚且如此,別的食草動物就更別提什麼一戰之力了。

最後,我們再說說人類。人類是智慧生命體,且在所有動物中,人類是以耐力見長的,而且是耐力最好的,沒想到吧?速度每小時20公里,急行軍一晝夜,試問那個動物有這樣的耐力?紅軍有,而且在大渡河上證明了,在戰鬥中也可以急行軍。早在洪荒時代人類就是群體作戰,並能擊殺食肉動物到現在也很難擊殺的大象。所以,食草動物見到人類的第一反應是逃跑,自然界中最強存在都拜服在人類腳下,還有什麼動物能出其左右?食肉動物嗎?非洲有個部落專搶獅子的戰利品,獅子只要看見這個部落的人扔下食物撒腿就跑。這個部落的人也不會把事情做絕,砍下2條前腿或者後腿立刻撤退。看看,也是有策略的,還是給獅子留下大部分食物,只是打劫了一少部分。避免了獅子找你拼命。

之前也看過一個研究項目的報道,大意是:在野生動物出沒的叢林或者山地,播放人類社會的錄音,野生動物往往會選擇逃之夭夭,這包括山師、棕熊等頂級獵食者。所以,我們人類才是最頂級的獵食者。

綜上所述,食草動物不敢反抗食肉動物完全是實力所致,無法反抗。和基因、性格沒關係,那是生存法則。至於人類,現代人太安逸了,早就忘了怎麼捕獵。但是野生動物沒有忘記它們的生存法則,就像我們沒有文字的祖先,用口口相傳將文明記錄到炎黃時代。



apolloluna


很多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捕殺時往往不是拼命逃跑,就是在等待生命被終結之前掙扎一番,真正去拼死反擊的也有,但不是很多。而這正是千萬年的基因遺傳和大自然的法則所決定的。其實我們人類同樣也會有這樣的行為和心理。比如說一群人圍毆一個人,被打之人如果無法逃掉往往也會抱頭捱揍,這是因為他也知道如果進行反擊只會招來更加嚴重的傷害,與其這樣不如靜等對方自己放手更好。



事實上也有一些食草動物在面對強大的天敵時也會選擇拼命反抗來爭取一線生機。現實中不管哪一種食肉猛獸它們捕獵的成功率並沒有我們以為的那麼高,包括獅子和老虎這樣的頂級掠食者,它們也只有20%左右的成功率。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食草動物反抗而造成的,有些食草動物在生死關頭也真的能夠爆發出讓人驚訝的勇氣和力量來進行反擊,比如野牛這種體型和力量都很強的動物。而有些還會得到同伴的支援來一起擊退敵人。還有一些母獸在保護幼崽時也會爆發出超強的勇氣和力量,這些都是食肉動物捕獵難以成功的因素。



大自然的規則就是如此殘酷,食草動物沒有尖牙利爪,沒有強大的攻擊性武器,它們唯一自保的本能就是儘可能的逃跑,在漫長的歷史進化過程中,大多數食草動物已經逐漸適應了這樣的生存方式,只要一有風吹草動,那就是馬上逃之夭夭。當然這裡我們不能算大象、河馬和犀牛這些超大超強的食草動物,它們已經不能算是普通的食草動物,大自然賦予了它們超強的個體實力,單挑的話還沒有哪種食肉猛獸是它們的對手。


動物總動員11


各種動物都有求生慾望,在被捕獵的時候都會反抗,沒有任何生命是希望自己被消滅或者心甘情願被吃掉。然而,在面對比自己強大的獵手時,弱小的一方除了逃跑也別無選擇。



比如說我們常見的肉食動物貓,它喜歡捕食一些體型比較小的老鼠、鳥類。之所以貓會捕食它們,就是因為這些小型動物個頭小,即便反抗也沒有作用。如果讓貓捕食成年的雞,貓幾乎是做不到的。因為雞的體型較大,而且還有一定的攻擊性,所以貓也不會主動招惹它們。在比如最為兇狠的食肉動物,獅子。它可謂百獸之王,幾乎可以捕獵任何動物。為何如此呢?就是因為獅子的爆發力很強,很多動物都承受不住獅子的致命一擊。試想一下我們去動物園看到獅子四肢的肌肉和口中的利齒後,是不是有一種獅子一巴掌就可以拍死我們的感覺呢?遇到這種明顯不是對手的動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不是打不過,快跑呢?其實,這些反應都是天生的生理反應,對於其它動物也是如此。


但是如果獅子遇到野牛,特別是成年的野牛,獅子往往也會衡量再三才回去捕食它們。因為野牛體型和獅子比也不小,唯一的區別是野牛沒有強有力的四肢和尖銳的利齒,所以面對獅子時多少會處於下風。但如果野牛攻擊起來,獅子也不一定守得住。特別是野牛的神踢腿和鐵頭功,直接可以把獅子打成內傷。所以,獅子不是特別餓,一般不會去招惹野牛。而且,野牛有時候也並不怕獅子。再比如大象,體型比獅子大多了。即便獅子吃肉,那也不敢招惹大象,因為根本不在一個噸位上面!

所以說,很多動物捕食就是看噸位怎麼樣,會不會對自己產生威脅。而動物也會學習技能,從小就會被母親教導什麼捕獵技巧。所以,肉食動物長大後,基本上就知道那些自己可以捕食,那些惹不起。


科學探秘頻道


#戰爭# #動物# #反抗# #基因#

無論是食草動物還是食肉動物,都面臨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生存!其中自然也包括人類。

而動物的部份身體機能所作出的行為是控制於其基因,謂之「本能性」和「先天性」的行為。這些先天性、本能性的行為對年青動物尤其重要,幫助它們對於哪處危險、哪些食物能吃有初步認識慨念,待它們長大以後,自然就會熟能生巧,更能學習如何適應並作出更復雜的行為活動。

而食肉動物在捕獵的過程中(包括捕獵食肉動物),最常見的方式就是追逐,一方拼命逃跑,一方拼命追逐......那麼逃跑是不是一種反抗那?當然是!如果不反抗的話,就會停在原地,任憑食肉動物撲殺!

而在捕獵的過程中,自然也會有意外情況,那就是被反殺!


而說到人類,那麼場面就會更加血腥,那就戰爭!侵略與反抗無時不在!

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

協約國總士兵陣亡: 5,497,600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 3,382,500 交戰雙方受傷總數:2000萬左右 平民死亡總數:6,493,000

第二次世界大戰: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約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