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中老虎”滅絕,難道母親河長江也要變成靜靜的頓河?

借古觀今,用歷史事件和教訓來指導今天的生活和選擇!大家好,我是借古觀今。

近日,一個叫《整體環境科學》的國際學術期刊上的一篇論文稱:我國的第二母親河長江中,曾經被稱為“水中老虎”的特有物種--長江白鱘,在最近的13年來,再也沒有發現野生白鱘的活動蹤跡了。

長江“水中老虎”滅絕,難道母親河長江也要變成靜靜的頓河?

可以說,已經宣告了滅絕,這貨之所以被稱為“水中老虎”,因為他是和恐龍同時代的白堊紀產物,據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這是什麼概念?這可是在長江裡,一個10噸的傢伙,完全就是小型潛艇,河龍王的存在。

成年的白鱘一般7-8米長,而且游泳速度還很快,在長江裡可以說是見誰吃誰,別的魚遇到它,要麼逃,要麼死。可是就是這麼一個長期盤踞在長江食物鏈頂端的獵食者,最終也和他的前輩白鱀豚一樣,被宣告滅絕了。

白鱀豚也叫白鰭豚,它的名氣可是說是長江的魚類中最大的了,這也是我們當年宣傳動物保護的名片之一,和大熊貓並列為國寶的,只是他的命運和成都人工飼養胖乎乎的大熊貓一個天上、一個地方。

長江“水中老虎”滅絕,難道母親河長江也要變成靜靜的頓河?

白鰭豚被認為是第一個由於人為因素而走向滅絕的鯨豚類動物。其實包括白鱘、白鱀豚在內,再包括早期的東北虎、華南虎等等,人類的活動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這些食物鏈頂端的動物們。

在自然界,我們也是食物鏈的頂端,只是我們這個高等動物有點狠,自己爬上了霸主的位置,就要把其他的動物逼上絕路,不管是主動的趕盡殺絕,或者被動的破壞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最終,這些在自然界縱橫上億年的動物們紛紛消失了。

當然,我們也可以用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來安慰和麻痺自己,但是,最通俗的來講,大家不希望我們的山川、河流,包括海洋變得悄無聲息,我們的大江大河成為“靜靜的”頓河吧?

長江“水中老虎”滅絕,難道母親河長江也要變成靜靜的頓河?

哪怕從最功利的角度來說,我們的醫學,很多新藥的研製和醫療水平的進步,靠的正是在和我們類似的動物身上做實驗,很多發現來源於觀察到自然界其他生物們的優良基因而得來的。

我們的汽車、飛機等很多技術也借鑑了自然界動物們的已有功能,而且即使是這樣,我們現在學到的還遠遠不夠,很多生物的一些奇特的行為和功能,現在的科技還沒有搞懂,也實現不了。

長江“水中老虎”滅絕,難道母親河長江也要變成靜靜的頓河?

可以說,我們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給的,是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給我們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地方,我們人類成長髮展的過程,也是一部逐漸瞭解自然,學習自然的過程,甚至發展到征服自然。

但是我們作為萬物之長,雖然我們跑的不是最快的,力量不是最大的,不會飛不會跳,相比於萬物,我們最引以為傲的就是我們的頭腦,如何對待周圍完全取決於我們的想法,一念地獄,一念天堂。

畢竟,一早起來,看到花紅鳥綠,奼紫嫣紅,不是挺好的嗎?

長江“水中老虎”滅絕,難道母親河長江也要變成靜靜的頓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