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國軍戰區司令長官以下的作戰將領中,若論功勳,能和王耀武比的沒幾個人,論作戰能力他更是一等一的,在當時就一直流傳著“寧碰閻王,莫碰老王”的話,更在國軍中有著“三李不如一王”的評價。
這“三李”就是李延年、李玉堂、李仙洲,三個人都是黃埔一期生,而王耀武則是他們的學弟,黃埔三期。其實這“三李”也都是個頂個的抗日名將,就比如李玉堂,他的第10軍就有著“泰山軍”的稱號,在長沙會戰中功勳卓著。而“三李”尚且不如“一王”,則更說明了王耀武絕對是一個常人所不及的猛將。

自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來,王耀武率軍與日軍作戰,自淞滬會戰之後,幾乎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有王耀武的身影,更是每一次都是打得硬仗。
整個抗日戰爭,王耀武參與或者指揮了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萬家嶺戰役(武漢會戰)、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戰役、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在此之前,時任51師師長的王耀武正在漢中整訓軍隊,隨即接到統帥部命令,前往上海支援淞會戰。

51是便是抗戰王牌軍74軍的前身,在此之前,51師不過是一個連番號都沒有的,由三個補充團整編而成的補充一旅,王耀武便是補充一旅的首任旅長。
這時的51師已經是一個下屬兩旅四團的甲種步兵師,不過卻是中央軍中的雜牌軍,裝備並不是很好,但是戰鬥力卻不容小覷,正在全師官兵摩拳擦掌想在淞滬戰場痛擊日寇的時候,卻發生了一個小插曲。
就是這個小插曲,險些讓51師遭遇滅頂之災。
51師當時尚在漢中打算前往淞滬戰場,卻莫名其妙地受到一封請柬,而發出請柬的是一個漢中的天主教堂。請柬上明明白白寫著要宴請51師所有營以上軍官,為其送行。
這讓王耀武以及51師的所有官兵感到奇怪萬分。因為他們在此之前從未與這天主教堂有過任何接觸,而也從未聽說自己的隊伍中有任何一個軍官或者士兵信奉天主教。
但是人家邀請了,也不能不去,畢竟這是一個禮貌的問題。
但是隨之更加奇怪乃至於危險的事情發生了。
51師的調動是統帥部直接下達的,本來是絕密,但是卻在行軍途中突然受到日軍偵察機的沿路追蹤,一直跟到南京浦口,而這時候,51師必須要換乘渡輪過江。
隨之而來的就是日軍戰機對渡輪的大肆轟炸。
但是51師也是一隻幸運的部隊,換乘渡輪的時候正好是晚上,導致日軍的戰機無法準確確定目標,炸彈都落到了江裡。如果這是在白天,其結果必然是51師遭遇轟炸,即便不全軍覆沒也要遭受重創甚至失去作戰能力。
顯而易見的,51師所遭遇的一切問題就出現在當初在漢中宴請51師眾多官兵的那個天主教堂上。
其實這個教堂的神父是一個意大利人,而這個教堂本身就是一個潛伏的間諜組織,目的就是收集關於51師前往淞滬戰場的有關情報並交給日軍,那麼得到情報的日軍沿途對51師進行跟蹤並且轟炸也就不足為奇了。
閱讀更多 課本沒說的歷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