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左宗棠近妖?

手機用戶7117719810


一直以來,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做“李文忠公近於神,左文襄公近於妖,張文襄公近於人,曾文正公近於賢。” 這其中的左文襄公,指的就是左宗棠,另外三位則分別是李鴻章、張之洞和曾國藩。總的來說,這四個人的成就各有千秋,他們加在一起,足以相當於半部晚清史。

但與李鴻章、張之洞和曾國藩的正面評價不同,為何左宗棠會被說成是近於妖呢?其實,這所謂的妖,並不是貶義的意思,它是說左宗棠的謀略才華,可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因為諸葛亮在歷史上就曾被評價為智而近妖,意思就是諸葛亮的智謀如同妖怪一樣變化多端,讓人害怕!

而事實上,左宗棠在生前,也一直以諸葛亮為自己的偶像,甚至自號為“今亮”。據說,有一次他和陝西布政使林壽圖閒聊,林壽圖稱讚左宗棠用兵神機妙算,左宗棠便忍不住拍案自誇道:“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

接著,左宗棠又痛斥現在很多人都自比是諸葛亮,林壽圖便接話說道:“此葛亮之所以為諸(豬)也。” 因為“諸”與“豬”同音,左宗棠覺得這是林壽圖內心裡看不起諸葛亮,所以由此對林壽圖心生不滿,隨後兩人也由此結怨。也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左宗棠心中的地位。



那麼,左宗棠的謀略,究竟能不能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呢? 對此,我們可以來看下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戰役。在很多人印象中,盤踞在新疆的阿古柏政權,不過是個在俄國支持下的割據小勢力,左宗棠對它的戰爭,不過就類似“剿匪”的規模。

但其實呢,阿古柏政權是在大英帝國扶持下,用來代替清王朝遏制俄國向中亞擴張的軍事帝國,從這層意義上來說,阿古柏政權是有實力和俄國正面交鋒的,而在大英帝國心目中,阿古柏政權的實力,要遠勝於清王朝。

當時,英國不僅給阿古柏政權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和教官,還幫助他訓練出一支4萬多人現代化的新式軍隊,不僅如此,英國女王還送給他們2萬多支滑膛槍和200多門大炮,甚至派出“公使級”的代表常駐在阿古柏宮廷,在英國的幫助下,阿古柏政權還有自己的兵工廠,以至於俄國都明確表示已不敢與阿古柏政權正面交鋒。

反觀當時左宗棠軍隊的裝備水平,恐怕都趕不上阿古柏軍隊的一個小指頭。也正因為此,在左宗棠決定要收復新疆時,李鴻章等人便以海防為由各種阻止,在他們心裡,左宗棠和阿古柏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別的對手,人家是英國用來遏制俄國的,我們清政府又何必去挑事呢?



但是,左宗棠卻據理力爭,最終迫使清政府允許他收復新疆。其後,左宗棠提出來“先北後南” “緩進急戰”的戰略,通過先收復阿古柏政權控制力比較弱的北疆,進而為一步收復伊犁創造必要條件。

接著,左宗棠又和胡雪巖合作開發“西征貸款”,大量購買當時最先進的武器,讓左宗棠進軍新疆的部隊實現了一次徹底的“彎道超車”。依靠著強大的火力和左宗棠出色的軍事指揮,出關的清軍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摧毀了阿古柏精心組建的新式軍隊,收復除伊利外的整個新疆。

其後,左宗棠又通過威逼利誘,迫使沙俄將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歸還給清朝。第二年,左宗棠又懇切陳詞說服了清朝政府,同意著手在新疆建省。經過籌劃,1884年,也就是光緒十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總的來說,左宗棠憑藉一己之力,先擊退英國扶持下的阿古柏軍事帝國,又迫使沙俄做出讓步,最後還說服清王朝建立新疆省,光是這份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謀劃,他就已經遠遠超過諸葛亮,甚至同時代的李鴻章、張之洞和曾國藩相比,他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他在這四人當中被譽為“近於妖”,實乃名至實歸!


我是趙帥鍋


對晚清名臣的評價,一直以來都有一種說法:“李鴻章近神,左宗棠近妖,張之洞近人,曾國藩近聖賢 ”。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近妖的左大帥。 說他近“妖”,不是說他像西遊記裡的妖怪,這個妖指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劇照:


因為魯迅先生有過一句“狀諸葛之多智而近乎妖”,所以這個“妖”,是比喻左與諸葛有很多相似之處。

左大帥本人是極推崇諸葛孔明的。他有一副對聯是這樣寫的: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意思是說,文章寫得最好的要算西漢的司馬遷與司馬相如,而經邦濟世的人才就當首推南陽的諸葛亮了。 左宗棠少有大志,他以“今亮”自許,意為當世之諸葛亮。

左宗棠蠟像:


他最喜歡別人稱他為諸葛亮了。 《清史稿》中有個記載:“

(左公)喜為壯語驚眾,名在公卿間。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胡林翼亟稱之,謂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就因為胡林翼贊同,左宗棠把胡林翼當作一輩子知音,後來還和胡結了姻親。而對此比嗤之以鼻的曾文正公,左大帥則和他槓了一輩子。

左與胡:

左大帥和諸葛亮的性格脾氣有很大不同。諸葛亮性情嚴謹,做事謹慎,而左宗棠性格剛直耿介,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對中國的貢獻。

和曾國藩相似,左宗棠也是以剿太平軍起家的。但他最大的貢獻,是平定回亂和收復新疆。

從同治初年開始,因為清政府的注意力都在太平軍身上,新疆各族頭目紛紛自立為王,想脫離中央政府的控制。

左宗棠上折指出,不收復新疆,“則我退寸而寇進尺”, 1875年5月,左宗棠以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出塞平叛新疆。

收復新疆:


左宗棠提出"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平叛方針,歷經兩年苦戰,克復北疆,平定南疆,為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貢獻。

後來左宗棠還興辦洋務,指揮中法戰爭,維護臺灣主權,他的功績使得他名列晚清四名臣之列。

四名臣:

諸葛孔明和左大帥如果單比名氣,孔明要大於左大帥,特別是在民間,諸葛亮已是神的化身。但要論成就,左宗棠要大得多。

諸葛亮並沒有統一天下,“出師未捷身先死”,抱憾終生。而左宗棠滅太平,平回亂,收復新疆,對中華民族都有不可估量的意義。

所以對他自比諸葛亮,很多人是承認的,也就有了“宗棠如妖”的說法。


剛日讀史


關於“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一直有不同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一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還有種說法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

一般來說,史學界比較認同的,是最後一種說法。不過你看,無論哪個版本,曾國藩和左宗棠,總是雷打不動的。

曾國藩,不用多說了。這幾年,“曾學”已經成了一門顯學,曾國藩儼然已經被擺到了一個“聖人”的位置——當然,我個人覺得是有些過的。

(左宗棠)

至於左宗棠,儘管他的名字出現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次數,要超過曾國藩(低於李鴻章,不過李鴻章多以負面形象出現),但你真的要問起他做過什麼,恐怕絕大多數人——包括讀書時的我——只會回答一句話:收復新疆!

那麼,為什麼有人說左宗棠近妖?

01左宗棠出生在湖南湘陰縣,僅比湖南老鄉曾國藩小一歲。

儘管他也受曾國藩舉薦之恩,但他從不像其他人一樣,對曾國藩自稱“門生”或“晚輩”,最多自稱一聲“弟”。

要知道,在當時權傾朝野的曾國藩面前,只自稱一聲“弟”,還是要有些膽量的。

這也是左宗棠一生的性格:特立獨行。

先拋開“曾左恩怨”不談吧,先談談左宗棠不幸的青年時期。

左宗棠的青年時期,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懷才不遇,屢試不第。

左宗棠20歲鄉試及第,但之後三次赴京考進士,均告失敗。在三次不中之後,26歲的左宗棠終於大徹大悟:老子不考了!

26歲的人,即便是放到現在,也應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好幾年了。左宗棠一沒功名,二沒家產,該怎麼辦?

倒也不是太急。因為在左宗棠21歲的時候,已經成了一個“倒插門”女婿,娶了湖南一個富家女周詒端為妻。

關於這段“草根逆襲”的故事,後人多有議論。但在我看來,周詒端家祖上做到過戶部左侍郎(相當於現在的國家財政部副部長),而左宗棠家祖上相當一般。如果不是看上左宗棠什麼,人家怎麼可能隨隨便便招“倒插門”女婿?

所以,關於這段婚姻,一個比較靠譜的說法是,左宗棠家早就和人家訂了姻親,但因為越考越窮,娶不起人家了,結果做了“倒插門”。

不過,結婚後,岳父岳母家對左宗棠非常尊敬和客氣。這從一個方面,也體現人家看中的是左宗棠的才氣。

結婚時,左宗棠寫了副對聯貼在新房:“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

02我一直對古人的社交傳播很感興趣,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因為左宗棠。

為什麼呢?你看,左宗棠三次京試均不中,但他的名氣,居然就在當時已經傳遍湖南,甚至全國。

第一個叫賀長齡。賀長齡是道光年間的名臣。1830年,當時已是浙江布政使的賀長齡,在長沙碰到了18歲的左宗棠。當時也就是個窮書生的左宗棠,居然被省級幹部賀長齡大加讚賞,“以國士見待”。左宗棠作為一個求學上進的好青年,一直向賀長齡借書。賀長齡每次都會親自登梯為他取書,不厭其煩。還書的時候,還要詳細問左宗棠的讀書心得。

第二個更厲害,叫陶澍。陶澍是誰?晚清有四大幕府:陶澍,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可以說,晚清的漢臣上臺以及幕府建立,始於陶澍。

陶澍培養和發現了一批赫赫有名的人:林則徐、胡林翼、魏源、關天培等,門生遍及天下。但在1836年,已貴為兩江總督的陶澍,偏偏就看中了當時24歲,什麼都不是的左宗棠。

陶澍欣賞左宗棠到什麼程度?以他當時兩江總督之尊(相當於現在安徽、江蘇和江西三個省的軍政一把手),比左宗棠大33歲,居然提出要讓自己7歲的兒子陶桄娶左宗棠的長女,和左宗棠結為親家!

左宗棠當然惶恐不敢接受,陶澍就說了句有名的話:“君他日功名,必在老夫之上!”

第三個最有名的,叫林則徐。

1849年冬,林則徐因病卸雲貴總督職,回福建途中經過長沙,專門召見37歲的左宗棠。兩人在舟中相見,暢談一整夜。兩人討論的重點,就是沙俄的野心,以及新疆的問題。

所以就這點來看,如果說李鴻章是曾國藩門生的話,左宗棠應該繼承的是林則徐一脈。

相見後不久,林則徐病故。逝世前,他讓次子上奏,大力向朝廷舉薦左宗棠,因為他對左宗棠的評價是:“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

03名聲已經在外,所以左宗棠一點兒都不急。

自從看開科舉之後,左宗棠反而想開了,不再攻讀儒家經典,而是專心研讀中國歷史、地理、軍事、經濟、水利等方面的著作,開始學“經世致用”之學。

自古以來,自比誰的都有,但敢自比諸葛亮的不多,左宗棠算一個——他自號“今亮”。

但臥龍也要有出山的時候,如果左宗棠一輩子蟄居,沒有發揮的空間,可能也就這樣默默無聞一世了。

1852年,左宗棠高光的時刻,畢竟還是到來了。

這一切,看來還是要“感謝”太平天國。說實話,沒有那場席捲中國的太平天國起義,我們可能現在都不會知道曾國藩的名字,也不會知道左宗棠,更別提李鴻章了。

1852年,太平天國大軍圍攻長沙,湖南省城告急。左宗棠在好友郭嵩燾等人的勸勉下,應湖南巡撫張亮基之聘,終於出山。

這一年,左宗棠已經40歲了。

不急,40歲草根的逆襲之路,就此開始。

左宗棠是被人用繩子吊著放進長沙城的。張亮基貴為巡撫(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居然把所有事務都交給左宗棠了。

而左宗棠居然也就攬下了。他“晝夜調軍食,治文書”,“區畫守具”,太平軍圍攻長沙三個月不下,撤圍北去。

左宗棠一戰成名。

首秀成功之後,左宗棠的仕途就開始順了起來。

兩年後的1854年,左宗棠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長達6年。在太平軍馳騁湘北的這段時間裡,左宗棠輔佐駱秉章“內清四境”“外援五省”。駱秉章對左宗棠言聽計從。所以左宗棠雖為幕府,但其實是等同於行巡撫之職的。當時的他,被世人留下了這樣一句評價:

“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04這個時候,左宗棠應該是一個比較有名了,但離成長為一個超級名人,還差遇見一個人。

這人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

1860年,才高氣盛的左宗棠惹了一樁麻煩,因而引起了一些人的忌恨和誹謗,特別是因為湖南永州鎮總兵樊燮的構陷,左宗棠差點兒把命都丟掉,只能離開駱秉章的幕府。

此時收留他的,是已經權傾一時的曾國藩。

左宗棠和曾國藩是老鄉,也是舊識。但左宗棠內心其實是不太看得起曾國藩的,認為他文采和軍事能力都不行。

曾國藩雖然入過翰林院,但文采確實一般,雖然創立湘軍,但軍事也確實很普通,甚至被太平天國打得投江自盡過。但是曾國藩最厲害的地方,在於“識人”和“用人”。

換句話說,就是眼光和情商。

左宗棠和曾國藩是舊識,但後來鬧過不少不愉快。這些不愉快,本篇不展開。平心而論,曾國藩對左宗棠是有提攜之恩的。

當時曾國藩的幕府裡,人才濟濟,左宗棠雖然名聲在外,但當時已經是“大V”的曾國藩,要捏死左宗棠,還是輕而易舉的。

但曾國藩並沒有那麼做,反而一再保薦左宗棠。

一開始,曾國藩給左宗棠保薦過一個知府職位,左宗棠嫌官小,不去。1861年,湘軍攻克安慶,準備圍困太平天國的大本營江寧。朝廷來旨,派左宗棠去四川督辦軍務。

但曾國藩婉拒了這個諭旨——他覺得左宗棠是個帥才,去四川是寄人籬下,應該獨當一面。於是曾國藩放手讓左宗棠組建自己的“楚軍”,並在第二年保薦左宗棠成為浙江巡撫,把贛浙邊境的湘軍,全部交給他指揮!

這下真的是蛟龍入海了。

短短4年間,左宗棠大展身手,率軍橫掃江浙,滅太平軍李世賢部,平捻軍和回亂,封一等恪靖伯,成了一個真正的名人。

05收復新疆

1876年至1880年,左宗棠真正迎來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時刻——他力排眾議,親自率兵出征,討伐新疆叛亂,並且陳兵新疆威懾沙俄,最終為中國收復伊犁。

收復新疆後,上海泰來洋行的德國技師福克,曾在新疆哈密與左宗棠會面,觀看了部隊的演練。福克看完後的評價是:“清軍若與俄國交戰於伊犁,必獲全勝。”

經此一事,左宗棠終於成了一位堪稱名垂青史的超級名人。

為何這麼講?因為在左宗棠的堅持和率領下,清朝收復了1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相當於8個湖南省的面積,相當於1/6現在中國國土的陸地面積。

有人說,中國歷史上,左宗棠是收復國土面積最大的一位將軍。

至此,從40歲的草根到成為超級名人,左宗棠完成了他的逆襲之路。

結語:

梁啟超對此給過左宗棠一個評價:“五百年來第一偉人。”

美國的《新聞週刊》在2000年的時候評出了最近一千年全世界的40位智慧名人。中國有三人入選:一位是毛澤東,一位是成吉思汗,第三位,就是左宗棠。


新銳歷史


左宗棠早年曾經同太平天國的石達開有過一面之交,當年還是太平天國運動蔓延到湖南的時候,當時的左宗棠便是看清楚了太平軍難以成事。

為什麼呢?左宗棠後來回憶說太平軍打的旗號是拜上帝教,通過一些教義來發動民眾,同時又通過分田地的做法來取得民心。

這兩點實在是存在衝突,按照左宗棠的說法,天朝田畝制度比拜上帝教那個教義強多了,也就是說太平軍不該死守一個拜上帝教。

當然左宗棠也知道拜上帝教事關的是洪秀全的權威地位,這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所以太平天國運動,一開始就帶著缺陷。

再者就是太平天國運動,居然與讀書人為敵,因為拜上帝教的原因,太平軍所到之處必定是拆孔廟、毀佛像。

這一點導致了太平軍難以去吸收讀書人這股力量,縱觀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基本上沒有文人投靠太平天國。


原因就是太平天國對待儒家和傳統文化的態度,實在是太令讀書人心寒了,使得有才能的文人不得不倒向曾國藩。

說到底太平天國從一開始就給自己樹立了文化的對立,這一點左宗棠看的透透的,他明白太平天國運動終究會失敗。


因為其政策是要消滅傳統的儒釋道文化,以及長久存在的華夏文化,轉而去搞太平天國那一套教義,這最終也會失去民心。

所以左宗棠認為洪秀全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都要比拜上帝教好的多,畢竟至少能得到漢人的支持和擁戴。

此後左宗棠堅定的開始了反太平天國,並且左宗棠並不投靠曾國藩,他認定曾國藩不是一個可以深交之人,因為曾國藩是背地裡的厲害。

而到了新疆被阿古柏侵佔的時候,也是左宗棠目光長遠舌戰群儒,硬是自己領兵收復了新疆。從這一點來看,左宗棠是真謀略超群!


小司馬遷論史


每一個朝代老天都會降臨一個保國的人,大清朝老天降的保國的人就是左宗堂。

大清朝左宗堂文韜武略,上忠當報國家,下忠造福百姓。

太平天國平定以後,西北迴亂非常嚴重,種族屠殺中萬徑人蹤滅跡。左宗堂努力向前,蕩平亂局。

左宗堂抬棺進新疆,其收復新疆功高無比。

左宗堂的一生徹底為國為民,不言勞苦。

左宗堂後人紀念,永垂千古!



白雲3498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妖?何值是妖啊!說句大實話,您給他老人家多大的舞臺,他老人家就能給你唱多大的戲。

左大人的建議

晚清四大名臣,俺最喜歡的就是左宗棠左大人,俺覺得當年左大人晚走幾年,咱和小鬼子那甲午海戰這就得換個說法了。啥賠款不賠款的,弄死你都是輕的。

啥庫頁島啦,海參崴啦,哪有老毛子插手的地,他老人家這輩子防的就是老毛子。

當年那慈禧要是聽左宗棠左大人的話,發展陸軍,而不是硬著頭皮發展海軍,啥八國聯軍不八國聯軍的,壓根就不會蹬鼻子上臉,蹦到你國都來鬧事。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你連個海防,都防不住,咱大華夏地頭上那麼長的海岸線,那就成篩子了,人家想打哪登陸就打哪裡登陸!說話也不怕風大扇了舌頭!”

您要能說出這種話,那真叫沒見識。咱說不管是哪個國家,根在哪?陸地呀,您別管這國家的利益,哪個國家的利益,最終決戰都是在陸地上說事。

只要能保住自己個的基本盤他動不了,在圖謀海防他也不遲,咱大華夏的地頭那麼長的海岸線,他不是幾艘大噸位的戰艦就可以守得住的,沒有陸防那才是篩子,記住了再硬的雞蛋,他也有破殼的時候。

再說,軍艦那都是吞金巨獸,一艘軍艦的錢,您知道可以養活訓練多少新式陸軍?

這不後來滿清明白這個道理,袁世凱的北洋六鎮不就建立起來了嗎?如果提前投資陸軍,甲午海戰的時候,也不會那麼慘,丟了大海,讓他登陸試試?咱亮出肌肉,讓小鬼子啃啃,嘣了他的牙,弄死他都是輕的。

舉個例子,為嘛咱新中國建立起來,咱能太太平平,踏踏實實的發展,強大的陸軍就擺在哪裡,走一個,嚇不死你!

這就是事實。左宗棠左大人妖不妖?妖!一般人哪能瞅這麼遠。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拉倒吧!滿清那大頭兵幹嘛嘛不行的,還打仗,早爛了?”

您這話說的有點子過了,滿清的大頭兵是不行,但新組建的呢?

當年左宗棠左大人收復新疆使用的大兵,德國人福克瞅了都讚歎:“就這兵,和老毛子擱伊利打一場,必勝!”

事實也是如此,左宗棠左大人將自己的棺木用兵車拉到哈密,順道將肅州行營推進到了幾百公里之外的哈密,磨刀霍霍這就準備和毛子開一戰。

老毛子瞅著這架勢,直接就慫了。但凡他老毛子能啃動,您以為他不會打一次?

您記住了,這兵還是新組建的,這就是後來的甘軍。

就這甘軍在打新疆的時候,急行一千二百里。這要是擱一般的部隊,早趴下了,人家到了地直接就攻克了達坂城,連個休息整頓都沒有,扯開倆大長腿直奔托克遜城,一傢伙就俘虜了兩萬多人。

還是這甘軍,在光緒五年,兩天一夜急行三百餘里,攻擊敵軍,順道殲敵兩千餘人。

所以您說的這問題看怎麼解決,大華夏的戰力還是有的。

誰怕左大人?

當年要是沒有左宗棠左大人撐著,拿回新疆,按照李鴻章他的說法,咱大華夏的子民擱現在要想吃個葡萄乾,整個哈密瓜,哪的進口了。

說句不好聽的,出了嘉峪關這就是別人地了,這說的還是最輕的,您以為如果當時新疆丟了,甘肅和青海您覺得還能在嗎?

所以李鴻章和人家左宗棠左大人比起來差一大截呢?眼光就不行。

這不梁啟超評價左宗棠:“五百年來第一偉人。”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事實如此。

當年李鴻章這裱糊匠跑去和法國人籤那《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差點沒把左宗棠左大人氣死:“你說你都打了勝仗了,還能簽出這麼個賣國條約。對咱大華夏而言,十個法國將軍,都敵不過一個李鴻章壞事!”

這不後來,左宗棠左大人一走,整個朝堂就剩下李鴻章這妥協派了,東籤一個,西籤一個,籤的東西那叫個海了去了。沒別的,沒左宗棠左大人這樣的人在他耳朵邊上嘮叨了唄!他可以肆無忌憚的簽下去了。

再說人無完人,但凡是個人,他總是有缺點的,那麼左宗棠左大人有沒有缺點呢?

有!咋能沒有呢?

是啥?

脾氣特別的臭,又臭又硬。那些個洋鬼子瞅見了,都繞道走。

當年英國人擱上海租界公園裡,整了一塊破木牌子啥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啥玩意?”左宗棠左大人揉了揉大眼珠子:“砸了!”

跟著左宗棠左大人混,脾氣個個不好,三不兩下就把那牌子乾的稀碎。

“是哪個傢伙寫的,抓起來!這公園打今天起收回!”

就這麼硬,咋的?攪屎棍英國佬照樣得受著,氣都不敢出一個。

因為他們都知道,左大人脾氣臭壓根就不知道啥叫退讓。而他們想要拿道理壓人,他們壓根就不是左大人的對手。

當年咱左宗棠左大人進入租界,租界這地立馬就得換上滿清的龍旗,這還不算,老外還得來個持鞭清道,這是啥?這是人的名樹的影啊!

因為他們知道和左大人掰扯道理,他們也掰扯不過,掰扯中左大人也許就給你說起別的事了,得不償失啊!

所以咱大華夏有句老話,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轉臉這群羊都能變成獅子。回頭讓一頭羊領著一群獅子,拉倒吧,全都得變成撅著屁股跑路的羊了。

哎!左宗棠左大人太少,李鴻章卻太多了點。面對破落戶滿清,只有一個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左大人,獨木難支啊!

左大人,您當年咋走的那麼快,遲點不行嗎?可這個要求對於一個七十四歲高齡的老人,有點強人所難了。

老人走了之後,遲暮的滿清失去了最後一點陽剛之氣,你還能堅持多久?

老人走了之後,福州城下一聲霹靂,城牆崩裂,天意如此,再問你還能堅持多久?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左宗棠和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乃晚清一時之重臣,他們也因此被後人讚譽為晚清中興之名臣,又以左、曾為重。

不過,曾國藩被人吹為聖人,左宗棠為何卻被說成“近妖”呢?

左宗棠之妖,妖在才氣。

左公極具聰明才智,這一點毋庸置疑,清史稿給他的評價也是“為人多智略”這五個字。

所以,他敢自比“今亮”——我左宗棠是當代諸葛亮。

左宗棠和胡林翼二人為世交,但二人卻一直到道光十三年才在京城相識,一見則成一生摯友,後來左宗棠之所以能以幕僚之身而九州知,也少不了胡林翼的從旁相助。胡林翼對左的評價也極高:“橫覽九州,更無才出其右者。”

胡林翼將左宗棠薦於林則徐,稱左為“近日楚才第一”。

1950年,林則徐自雲貴總督任上回閩,途徑長沙,請左宗棠上船一見,這是林、左第一次見面,也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

林則徐雖然第一次見左宗棠,便為左之才華所驚歎,不時稱讚,在向朝廷舉薦左的時候直稱左為“絕世奇才”。

陶澍對左宗棠也是稱讚不已,雖長33歲,卻與之結為忘年交。

左宗棠能得晚清如此多的名臣稱讚,他的“才氣”可見一斑,說他近妖倒也不為過。

左宗棠之妖,妖在稚氣。

左宗棠生於1812年,曾國藩則生於1811年,所以說左、曾二人為一時瑜亮也不為過,不過左更自負,曾更內斂。

他20歲便已中舉,曾國藩則是在23歲中舉,左宗棠雖然意氣風發,可是讓他想不到的卻是他將來的路卻比曾更坎坷。

1835年的會試,左宗棠本可以中第,可卻因為湖南滿額被刷了下來,只被取為“謄錄”,他不甘心,所以決定3年後再考。1838年的會試,他的成績反倒不如1835年的,可是“笨鳥”一樣的曾國藩卻突然飛起來了,曾國藩中了。

曾國藩自此彎道超了左宗棠的車,然後將他甩在了屁股後面。

當時,左宗棠的心情很低落很糟糕,也對科舉很失望,我如此奇才竟不能中?所以,他在寫給自己夫人的信中直言:“榜發,又落孫山。從此款段出都,不復在踏軟紅,與群兒爭道旁苦李矣!”

哼,我從此以後再也不考了!再也不和宵小之輩去爭路旁的苦李了!

左宗棠的話看上去是氣話,也有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可是他此後確確實實沒有再參加過一次科考,轉頭回家讀書教書去了。

後來,他在湖南當幕僚當出了名,縱是身處中樞的咸豐皇帝也知道了他的存在,所以想闢他為官,左宗棠什麼態度?不當!

這是左宗棠的稚氣,如孩童一般質樸直白,他不能放下,放下了他也就不是左宗棠了。

左宗棠之妖,妖在傲氣。

左宗棠雖然受過曾國藩一定程度的提攜,但是,他卻一直看不慣曾國藩,所以和曾的關係也很僵。

我說了不和你玩,就是不和你玩。

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後來左宗棠如此評價:“即便曾國藩在銅官跳江死了,難道便沒有人能夠取代他去平定東南的叛亂了?我看不然。”

左宗棠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哼,你曾國藩當初屢戰屢敗,鬧得要跳江自盡,即便你當時死了,我左宗棠也一樣能夠平定東南叛亂,你死了更好,那就沒人能擋我的路了。

左宗棠敢於自比“今亮”,不得不說確實自負,但是,他確實也有傲的資格,這股傲氣也伴隨了他一生。

左宗棠之妖,妖在骨氣。

曾國藩活著的時候,左宗棠對曾國藩,曾國藩死了,他便懟曾的門生李鴻章,此舉固然有消除慈禧猜忌的原因,可說到底還是因為他和曾、李真的不合拍。

左宗棠說要打阿古柏,收復新疆。

李鴻章對此頻加阻撓,說“東南海疆萬里,一國生事,各國勾煽,一旦生釁,兵連禍結,防不勝防”,東南沿海才是戰略重心,所以咱們得加緊把海防搞起來,沒精力也沒錢打什麼阿古柏。

說完了海防,李鴻章又加了一句“徒收數千裡之曠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那個鬼地方,黃沙遍地,每年白白浪費幾百萬兩白銀,不要也罷!

左宗棠懟了過去,你說海防,好,那我說陸防,“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利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宴然”,你李鴻章只知道退,你越退列強越囂張,你以為人家只圖謀你的新疆?可別傻了!你乾脆將所有地盤送給人家算了。

總之,左宗棠就是要打,朝廷不給錢也要打,我自己讓人去借錢也要打!我就是要收復新疆,收好國土!

1885年,清朝在中法戰爭中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還將越南拱手送給了法國,雖然病體不支,卻還是悵然自責地說:“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平生,不能瞑目!”

我督師南下,沒有打得法國人跪地求饒,遺憾終生,死了都不能瞑目!

可實際上,他讓人組織建立的“恪靖定邊軍”和他支持的劉永福的“黑旗軍”是打法軍的主力,打得法國人嗷嗷叫。

左宗棠自責完了,還指著李鴻章的鼻子痛罵:“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

左宗棠主戰,李鴻章主和。

因為潘鼎新被法國人打得落荒而逃,再不求和,怎麼保得住潘鼎新?所以,潘鼎新和劉銘傳才會在左宗棠想繼續打的時候,彈劾陷害“恪靖定邊軍”的王德榜和臺灣道劉璈,因為王德榜和劉璈是左系的人。

如此一來,李鴻章的議和主張才得以順利進行。

不得不說,左之骨氣,李雖號稱“裱糊匠”,卻遠不能及也。


吾與吾國


左宗棠,湖南湘陰人,晚晴國家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洋務派首領,因性格強硬且自負常受人排擠,但他的妖孽般的政治與軍事手段,被人視為“妖”,也被譽為“戰神”。

他的戰神稱號主要還是從其功績上表現出來,左宗棠一生參與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復新疆等重大歷史軍事事件。

而其“近乎妖”的行為是因為他的存在,糾正了中國以前的陋習。

左宗棠利用借款停止了賣官行為,1874年-1880年間,西征軍費開支需要5100萬量銀子,而其中的兩千多萬是通過華洋借款得到的,這是軍隊開支的第二大來源。

當時國際、國內動盪導致財政能力削弱的情況下,清廷上層對軍費問題一籌莫展,唯有左宗棠懂得利用金融市場,以未來協餉收入、關稅作抵押,想華商、外國銀行借款。

這樣的舉動為西北作戰提供穩定的軍餉,穩住了士兵們的軍心,也保證了清王朝對西北疆域的控制。左宗棠在觀念上和實際操作上,都比當時的朝廷官員超前一大截,他在西征成功後為以後靠金融為戰爭融資提供了新的途徑,一個軍事家,不玩刀槍玩金融,難怪別人才會說他“妖”。

左宗棠的“妖”有對他善意評價,也有對他惡意中傷,因為他的存在不僅讓清廷上層懼怕他,也讓列強們防備他。

作為一個才華橫溢但脾氣極臭的人,許多人害怕他,但卻對他又無可奈何。於是,當左宗棠一死,這個世界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

  • 慈禧鬆了一口氣

左宗棠死後慈禧鬆了一口氣的原因有兩個:

  1. 左宗棠是漢人,清朝有規定漢人不能掌大權,但左宗棠非常強勢,能把權力牢牢控制在手裡,這點讓慈禧很是擔憂。

  2. 左宗棠強勢到,即便是萬壽聖節也都不行禮,這樣的舉動讓現場很是壓抑,慈禧也很沒面子,所以他死了多慈禧時是件好事。

  • 法國人鬆了一口氣

中法戰爭時期,左宗棠請求到福建督戰。法國當時只是希望進攻臺灣島後,威脅清朝可以獲得一點好處,但老謀深算的左宗棠早已知道法國人的伎倆。

於是他便擺出決一死戰的架勢,這就讓法國人苦不堪言,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對於這樣的聰明人,法國人在左宗棠死後,自然也鬆了口氣。

  • 英國人鬆了一口氣

英國人在上海租界寫著“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當左宗棠發現後氣的直接讓侍衛將牌子砸毀,並沒收了公園,逮捕寫牌子的人。

對於這件事英國人也無可奈何,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強勢切擁有大權的左宗棠。而左宗棠這個舉動頓時讓中國人挺直了腰,說話也硬氣起來。所以在左宗棠死後,英國人又可以大膽的欺負清人了。

  • 俄國人鬆了一口氣

俄國人對左宗棠的仇視主要是當時的新疆問題,左宗棠出兵把他們趕走後將伊犁收回,並用兵車運送棺木,將肅州行營前移幾百公里於哈密,準備與俄軍決一死戰。

當時的俄國人面對氣勢洶洶的左宗棠,也是畏懼三分,但左宗棠一死,俄國人就再也不要顧忌什麼了。

  • 李鴻章鬆了一口氣

對於李鴻章的處事,左宗棠是非常看不順眼的,因為李鴻章和法國人簽訂了《中法會訂越南條約》。

在左宗棠看來,這是打了勝戰卻還要籤賣國條約,是賣國賊的行為。作為主戰派的左宗棠很是憤怒的說到:“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以李鴻章壞事。”

而李鴻章聽到左宗棠對他的辱罵後也很生氣,但左宗棠一死,主戰派就沒有了主心骨,李鴻章也不用再被人責罵,他也算耳根清淨了。


所謂“不遭人妒是庸才”,左宗棠的行事風格是讓那些國家重量級的人物嫉恨、懼怕,但他們對左宗棠卻又無可奈何,這就是在對手眼裡近乎妖孽般存在的人。

他是晚晴唯一一個敢跟列強對戰並取得勝利的重臣,如果當時的大清能夠強硬,也未必不是列強的對手。

但大清的統治者卻毫無鬥志,只想著割地賠款以求苟活,但左宗棠去世後也代表清朝最後一根頂樑柱倒塌,在這樣的情況下腐朽的清王朝還能持續多久?


大國布衣


大概因為左宗棠特別喜歡自比諸葛亮吧。

而諸葛亮最經典的評價是智近妖,《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的算無遺策,魯迅先生說“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左宗棠對於諸葛亮的到了碎碎唸的地步。

他小時候就被人稱為小諸葛,他也自稱“今亮”“老亮”。給人寫信,末尾署名也是老亮,自家做個燈籠,上面寫著也是老亮。

他就任陝甘總督的時候,有一次信任的提學以弟子身份前來拜訪,按照慣例,提學要給總督進獻一句詩,這叫觀風試,這個姓吳的提學顯然是做了功課,就獻上一句“諸葛大名垂宇宙。”

左宗棠看了之後捋著鬍鬚道,豈敢,豈敢。

彷彿不是說三國時的諸葛亮的,就是說他自己的。

最有趣的是他在陝甘總督任上,有一次和藩司林壽圖喝酒,這時候前方打仗的捷報傳來,林壽圖十分佩服左宗棠的神機妙算,佩服不已。

左宗棠就哈哈大笑:“此諸葛之所以為亮也。”哎呦,這就是說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名字上叫亮,言下之意,我才是今亮。

但再聰明的人也有打盹的時候,有一次就出了點紕漏,林壽圖開玩笑說:“此葛亮之所以為諸(豬)也。”

本來朋友嘛,開開玩笑。

左宗棠拂袖而去,兩人就此結怨。

他是真的在乎自己這個當代諸葛亮的稱號啊。

不過要說左宗棠真的是清末諸葛亮,甚至可以說他比諸葛亮功勞要大。

但憑收復新疆這一大功勞來說,就沒人能比得起他。

唐朝的王之渙說:“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說得是玉門關外不是皇恩所到之處了。

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就到處種楊柳,他就是要:“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告訴這裡的人,咱們是一家人,春風自然也會吹拂你們。

其實不光收復新疆,他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就以幕府身份代湖南巡撫執行命令,運籌帷幄,也是守必堅,攻必克。

以至於當時他受了誣告要離開的時候,有人就喊出: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總之,左宗棠是一個作為的人,也是一個有性格的人。

相輔相成,這才是有趣的人。


錦翼


提到“近妖”,讓我想起了那個“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來。左宗棠作為晚清四大重臣之一,被評價為“左公近妖”,恰恰說明左宗棠的“多智”,實際上左宗棠也自比諸葛亮。雖然左宗棠在知名度上一直比不上李鴻章、曾國藩等人,但是他卻是影響晚清的歷史走向的人,與他同時代的大臣、書法家潘祖蔭就評價曾國藩:“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也。”

上天將左宗棠生在了一個日暮西山的王朝下,讓他與曾國藩、李鴻章、胡林翼一起成為了咸豐、同治兩朝的四大中興名臣。在這四個人中,曾國藩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胡林翼雖然才華傍身,無奈生死在天,早早就病死了,而李鴻章卻又功過是非集一身,至於左宗棠,人稱其有霸才,假使生在亂世,必可圖王稱霸。

研讀軍事,一戰成名

左宗棠生在一個底層家庭,因為父親的緣故從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後在湖南巡撫吳榮光創立的湘水校經堂學習時,學習也很不錯,得第一名很常見。不過命運和他開了大大的玩笑,成績優異的左宗棠三次會試全都落第。在科舉無望後,左宗棠潛心研究學問,開始研讀大量的軍事和地理方面的書籍。因為他知道所有學到的東西總有派上用場的一天。

清政府因對外戰役簽訂大量不平等條約,導致全國各地相繼爆發了反清起義。這給了左宗棠機會,讓左宗棠藉此嶄露頭角。左宗棠在湖南境內竭盡全力籌辦糧草兵器,還設法在各方的武裝勢力中斡旋。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潘祖蔭評價道:“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由此可見左宗棠此時在清廷受到的重視。一戰成名的左宗棠在第二次陝甘征戰時,將困擾清廷多年的捻軍和回民起義軍大破,他也因功晉升為東閣大學士。

操辦洋務

左宗棠不僅馬上武功,同樣也是治國之才。他作為是清朝洋務運動的代表之一,在福州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為南洋海軍建造三十多艘船艦,其中有三艘兩千四百馬力的巡海快船,是當時中國能製造出的最大軍艦。後來左宗棠又先後創辦了蘭州製造局和蘭州織呢局。可惜的是,雖然左宗棠的這些行為使得甘肅較早的發展起來了一些近代工業,但全都以失敗告終。

左宗棠最輝煌的時刻,收復新疆

對於左宗棠的一生來說,最輝煌的一刻莫過於他收復新疆。同治十三年,日本侵臺,朝中一片大亂,清廷由此發生“海防”與“塞防”之爭。李鴻章等人力主海防,主張放棄塞防,“停撤之餉,即勻作海防之餉”;此時年近花甲的左宗棠毅然站了出來,堅決反對放棄新疆。他駁斥了李鴻章把軍餉用於海防的謬論,認為海防和塞防缺一不可!最終清廷聽了左宗棠的建議,決定收復新疆。而征戰新疆的重任,自然而然也就落在了肱股之臣左宗棠的身上。光緒元年,左宗棠被任命為督辦新疆軍務的欽差大臣,擇機出塞平叛新疆。第二年,左宗棠拔寨蘭州。第三年,便攻克了除俄國佔領的伊犁外的所有南疆重鎮。只可惜左宗棠準備再次武力收復伊犁時,沙俄與清廷簽訂了合約,讓左宗棠抱憾不已。

左宗棠的一生,不知該說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當我們重溫那段飽經滄桑的歷史,回望左宗棠的一生時,也許可以理解“左公近妖”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