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為何要殺光金國皇室而善待宋朝皇室?

記憶死在那離別的冬天


蒙古帝國崛起後,蒙古人的鐵騎幾乎無人可擋,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裡,就建立起了一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大帝國。在東方,蒙古人在1227年滅掉西夏,1234年滅掉金國,1279年滅掉南宋。但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越往後,蒙古人的手段越溫和,越往前,手段越殘忍。蒙古滅西夏之後,將中興府夷為平地,西夏王族拓跋氏被屠殺殆盡,西夏人也大都遭到殺戮,致使西夏滅亡後,党項人就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在滅掉金國之後,對金國的皇室完顏氏基本上是趕盡殺絕,對平民也毫不留情,幾乎每個城市都有屠城記錄。蒙古屠殺造成了中國北方人口大量減少,其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金國有4500萬以上登記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後,還不到700萬。

但是,蒙古在滅掉南宋之後,沒有像對西夏和金國一樣進行大面積的屠殺,對宋朝皇室也沒有趕盡殺絕,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蒙古金國是世仇

蒙古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是歸金國管轄。金國也不是什麼善主,為了打擊蒙古部落,防止蒙古部落對自己造成威脅,一方面對蒙古部族收取嚴苛的賦稅,一方面又採用分化打壓的政策,讓各部落之間自相殘殺,甚至為了減少當地部族的人口,毫無理由的發動各種剿滅戰爭,讓那個時候的蒙古草原到處充滿了殺戮,不知道多少蒙古人在金國的屠刀之下殞命,這其中就包括蒙古族的鐵木真部族,其先祖就是在金人的屠刀下喪命的。所以,蒙古人對金國可謂是恨之入骨,在滅掉金國之後,實行了大規模的屠城,對金國皇室也趕盡殺絕。從這角度來說,西夏被滅國就有點冤了,原因一方面在蒙古征服西夏過程中,西夏進行了頑強的反抗,引起了蒙古軍隊的報復,還有一個野史傳聞是說,西夏王妃咬掉了成吉思汗的生殖器,成吉思汗在離世前囑咐後人,要把西夏人佔斬盡殺絕。

二蒙古統治者慢慢接受漢文化

成吉思汗在西征歸來的途中教育後代時,說了一段著名的格言:"人生最大的樂趣,把敵人斬盡殺絕,搶奪他們所有的財產,看著他們親屬痛哭流淚,騎他們的馬,強姦他們的妻子和女兒"。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世界上所有不願意被他們屠殺、不願意被他們掠奪、不願意被他們奴役的人民都是他們的敵人,蒙古軍隊可以毫無顧忌的屠城,殺戮,他們不想,也不能做任何的文化輸出與交流,所以,西方學者曾經說,蒙古帝國征服了世界,但是他們最後留給世界的不過是一堆馬糞而已。不過,隨著與漢文化接觸的越來越多,蒙古統治者受漢文化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其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金國人,但是他出生時,金國也早已經漢化,甚至以正統王朝自居。金國上下也尊孔教,尚儒學。在這種環境下,耶律楚材也成為一個大儒。成吉思汗滅金國後,將耶律楚材收為己用,耶律楚材也盡心盡力,輔佐了成吉思汗、窩闊臺兩父子三十餘年。耶律楚材屢屢勸諫成吉思汗要善待百姓,不應大開殺戮。蒙古佔領中原地區後,一度打算殺光漢人,把耕地全變為養馬地。耶律楚材直言勸諫,使成吉思汗打消了這個念頭。耶律楚材只是一個漢文化的一個代表,這是在這些人的影響下,蒙古的統治者也慢慢接受漢文化。

蒙哥在南征宋朝的途中死後,忽必烈繼承汗位,蒙哥是成吉思汗那一套做法的堅實擁護者,但是忽必烈不一樣,忽必烈是非常積極主動的接受漢文化的。早在繼位之前,忽必烈就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忽必烈尊崇儒學,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欣而受之。1264年,忽必烈取《易經》中“至哉坤元”<strong>一句中的“元”,改國號“大蒙古國”為大元,正是建立元朝。15年後,元朝滅掉南宋。這時候,由於蒙古統治者的漢化,蒙古軍隊也慢慢拋棄了早期那套屠城、種族滅絕的野蠻做法,手段也變得溫和了。

三 漢人頑強不屈的鬥爭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漢人沒有像當時世界上很多種族,被蒙古軍隊像豬狗一樣殺掉,很大程度是自己爭取來的。其實,在蒙古對南宋戰爭的早期,蒙哥進攻四川、安徽等地時,也是製造了屠殺。但是,蒙古軍隊的進攻,遭到了當時世界範圍內最強有力的抵抗。蒙古人發現,長江中下游地區因為河流眾多,蒙古難以發揮騎兵優勢,而且防守其地的孟珙、趙葵、杜杲都是非常優秀的將領,組織防禦合理,多次擊敗蒙軍的進攻。於是,蒙古軍隊企圖直擊四川,攻取南宋後方,再沿著長江向下遊進攻南宋。在防禦初期,由於指揮失誤,被蒙古騎兵佔領了四川平原,但是,後期在南宋名將孟珙、餘玠等人的正確戰術下,採用了高超的堡壘戰術,遏制蒙古騎兵的威力,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將四川平原一點一點的奪回來了。

不過,餘玠被撤下之後,南宋在四川戰場屢戰屢敗,失去了餘玠收復的領土。蒙哥又率領大軍重新席捲了整個四川平原,最後圍殲長江流域的堡壘。可是四川軍民英勇不屈,餘玠的副手王堅指揮軍民堅守合州,誓死不降,蒙哥下令強攻,結果在指揮的時候,被拋石機拋來的亂石砸傷,不久死亡。 蒙哥駕崩之後,為爭奪皇位,各路蒙軍紛紛回到草原。這使得南宋的歷史又延續了20年,也使得蒙古西征的高潮至此終結。

本來蒙古人進攻南宋極為困難,因為南宋被一個水網保護層圍住。他們的騎兵不能繞到後方搶劫,破壞後勤。劉整投奔蒙古人後,被委以重任。他制定了一個在長江流域建立水軍,搶先修築堡壘的計劃,被忽必烈採納,並讓他指揮完成。劉整用堡壘封鎖了襄陽的水路後勤補給線。造成襄陽幾年後失守,水網被打開缺口。蒙古人就可以用騎兵長驅直入。此時蒙古己基本不再採用種族滅絕的方法,而南宋經濟被四十多年的戰爭拖垮,在奸臣賈似道的統治下沒有士氣,無心戀戰。被蒙古攻克。蒙古人用兩年時間輕易通過那些南宋其它地區。攻克了臨安,宋皇后下令投降。

正是由於漢人軍民英勇抵抗了幾十年,蒙古統治者不得不採用了停止種族滅絕和野蠻搶劫,而是召納漢奸來獲得更多的利益。這樣才使得中國南方地帶的人民沒有遭到象中亞、中國北方和四川那樣的種族滅絕的慘禍。


一卷青史


蒙軍攻破蔡州城後,對金國完顏宗室展開了屠殺,蒙古大汗甚至下詔,唯獨完顏氏不可活!蒙古軍找到了自盡的金哀宗屍體,分為兩半,一半歸南宋,一半歸蒙古,剩下的完顏宗室被蒙古人用大車拉到了蒙古草原,跟金國俘虜北宋徽欽二帝時如出一轍。金國宗室到草原後,男的為奴,女的供蒙古軍取樂,下場極其悲慘,真是天道輪迴。


金哀宗

蒙古滅亡南宋後,南宋皇室的待遇就相對要好得多。蒙古人善待了投降的南宋皇室和臣子,還封宋恭帝為瀛國公,比金國皇室好的不止一星半點。

蒙古人殺光金國皇室,卻善待了宋國的皇室,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區別對待呢

其實這個還得從遠了說起,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出使金國,金國皇帝為了立威和挑撥草原各部不和以方便統治,把俺巴孩汗釘死在了木驢之上,這樣的烙印深深地印在了蒙古黃金家族的記憶力。金國人為了鞏固對草原各部的統治,每年都派兵到草原上殺戮蒙古成年人,稱之為“減丁”。金國人對蒙古人的殘酷統治,換來的是蒙古人對金國人的世代仇視,蒙古和金國也就成了世仇。當蒙古人攻破金國都城後,蒙古人對金國人的新仇舊恨完全得到釋放,金國宗室全被蒙古人誅殺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宋恭帝

相比較與金國,南宋跟蒙古之前的關係,就要緩和得多了。在金國沒有滅亡之前,南宋跟蒙古是沒有領土交界的,也沒有什麼大的衝突。為了消滅共同的敵人金國,南宋還和蒙古人一起並肩作戰過,蒙古人對南宋也就沒有多大仇視,推翻南宋無非就是擴張領土的需要了。再者,蒙古人從北一路打過來,就剩南宋了,蒙古人進入中原後,早就逐漸受到了中原文明一定程度的薰陶,不再像以前只知道殺戮的野蠻人,也就不會再誅殺投降的南宋皇室,善待南宋皇室,也起到了安撫南宋人民的作用。


蒙古鐵騎

當落後的族群通過武力統治比他文化先進的族群的時候,落後的族群也會慢慢接受先進族群的文化,這叫同化現象。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受到了漢文化的洗禮,元朝也就成了中國歷史上正統的王朝。


月夜讀春秋


蒙古人之所以對金宗室採取了比較血腥的處理方式,而對宋宗室採取了相對溫和的處理方式,並不是蒙古人對宋王朝另眼相看,而是具有其歷史和現實意義的。



蒙金之間的仇恨遠大於蒙宋

金與宋不同,它和蒙古接壤,而且還曾經作為宗主、名義上統治過蒙古各部。元太祖鐵木真還曾經因為協助金軍剿滅蒙古蔑兀真笑裡徒部,被金廷封為了札兀惕忽裡。但是,這並不代表金對蒙古友善!在“統治”蒙古各部期間,金人曾經做過兩件事:一、在蒙古各部實施“減丁”政策,每三年出兵蒙古一次,見男丁便殺!這一野蠻血腥行徑直接引發了蒙古人骨子裡對金人的仇視。二、金熙宗用極端方式殺死了元太祖鐵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將他活生生釘起在了木驢之上。



蒙古人滅金之時,掌權的是元太祖鐵木真的兒子元太宗窩闊臺。彼時距離金人在蒙古實行“減丁”政策並不久遠,蒙古人對於金人的仇恨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消退,對於金宗室進行血腥屠殺也就沒什麼可奇怪的了。反觀宋王朝,宋蒙並不接壤,在蒙古人南下之前,雙方並沒有兵戎相見過,而且還曾經為滅金進行過短暫的聯手。換言之,宋蒙雙方只有利益爭鬥,沒有仇恨。



金人頑強抵抗,宋王朝相對溫和

女真人在金王朝後期雖然迅速腐化、墮落,但骨子裡馬背民族的驍勇並沒有完全喪失。面對蒙古人的進攻,金人選擇了頑強抵抗!直到蒙古人攻入蔡州的前一刻,金哀宗也沒有想到要去投降。金哀宗在自知無力迴天之時,想到的是自盡而不是苟且偷生。最終,一條白綾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也結束了金王朝的性命。當然,金哀宗為了不當亡國之君,自殺之前還不忘把皇位傳給了他人,讓他人來被這個亡國之君的黑鍋。但無論怎麼說,金人一直在頑強抵抗蒙古軍隊,戰鬥到了最後一刻。



相比之下,長期卑躬屈膝、用金錢買和平的宋王朝就沒有那樣的骨氣了!在蒙古軍隊兵臨城下之時,幾乎沒有進行什麼有效抵抗,謝太后便帶著小皇帝趙㬎投降了蒙古人……伯顏兵不血刃、輕鬆進入了臨安城。彼時的蒙古人有個習慣:“主動投降者不殺、頑抗到底者屠城”,這一點在蒙古人西征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或許正是因為宋宗室的卑躬屈膝、主動投降,使得其逃過了被屠殺的危險吧。



蒙古人政策的轉變

蒙古人滅金之時,掌權的是元太宗窩闊臺。窩闊臺與鐵木真在位期間的政策基本一致,都是典型的“三光政策”。他沒有後來元世祖忽必烈那樣的戰略眼光,一統天下並不是窩闊臺彼時的目的,他更多地還是著眼於現實利益。因此,攻入蔡州之後,蒙古軍隊並沒有採取什麼懷柔天下的政策,而是延續了鐵木真時期對頑抗到底的對手“燒光、殺光、搶光”的既定方式,對金宗室進行了屠殺和掠奪。



蒙古人滅宋之時,掌權的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這個人與他的父祖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他的野心已經不再侷限於實際利益或者具體的土地。他想要的是一統天下,不僅要做蒙古帝國的大汗,還要做中原王朝的皇帝!因為這一思想的轉變,直接導致了忽必烈政策上的轉向。他不再視投降的宋人為敵對方,而是將其視為了自己的子民。雖然後來蒙古人將宋人視為了低等公民,但低等公民也同樣是忽必烈的子民,不是嗎?因此,為了將來更好地統治廣大南方地區,忽必烈選擇了懷柔天下,玩起了中原王朝“善待”前朝宗室的伎倆。既然是“善待”,自然也就不能繼續屠戮宋宗室了。



忽必烈將宋王朝的末代皇帝趙㬎封為了瀛國公,但是對他並不放心。趙㬎剛剛成年,忽必烈便將他送去了遠離中原的吐蕃,強迫他出家當了喇嘛。既將其與中原地區的反抗勢力隔絕了,同時又將其置於了自己嫡系薩迦班智達的監控之下,算是徹底免除了後顧之憂。可即便如此,趙㬎也沒能得以善終,最終因為幾行思念故土的文字犯了元王朝皇帝的忌諱,被元王朝的皇帝賜死於河西,這位亡國之君終生未能再次踏足故土……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蒙古人善待宋朝皇室談不上,但並沒有如對待金國皇室那麼慘烈。

蒙古對金國

蒙古對金國是有深深的仇恨的。

早在金滅遼之後,金就想對漠北草原的蒙古部族實施統治。

當時的蒙古還是分散的部落,部落之間形成鬆散的聯盟,互相之間也經常起衝突。

金國太子完顏宗弼曾經率領一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深入漠北,結果幾年後僅剩幾騎從漠北逃回,從此金國對蒙古深惡痛絕。

經常出動軍隊騷擾蒙古邊境,殺蒙古人。

後來金國利用塔塔爾人,將迎親途中的俺巴孩出賣給了金國。

俺巴孩和他的兒子被金國人在朝堂上處以木馬之刑。

這是將人扒光了之後放在木馬上慢慢死去的殘酷刑罰,俺巴孩臨死前憤怒的說出,蒙古人將來要殺光所有金人的詛咒。

等到成吉思汗在漠北崛起,金國一敗再敗,懷著宿仇的蒙古人對金國人自然是趕盡殺絕。

蒙古對南宋

蒙古對南宋,並沒有仇恨,相反,在滅金的作戰上,雙方還一度聯盟滅金。

只不過,目光短淺的南宋此舉不過是與虎謀皮。

蒙古對富饒而文明的南宋早就垂涎已久。

因此蒙古對南宋的目標主要是領土,而並不是仇恨。

但是大宋官家趙家的最終弄下場也甚是悽慘,崖山一戰,陸秀夫懷抱小皇帝跳海自盡,十萬軍民主動為趙家殉葬投海。

崖山附近的海面上,密密麻麻漂浮著屍體,至此,大宋滅亡。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登峰造極的家族,也總有跌落下來的一天,這是天道循環,不可避免。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蒙古人破金國之後對待金朝宗室很不客氣,大都是採取非常血腥的手段,下手殘忍程度實在令人讀之毛骨悚然,甚至在城破之後,還特地下令說什麼“獨不赦完顏氏”,難道蒙古人對待被征服地區的統治階級都是這麼殘忍嗎,顯然不是這樣,面對南宋的皇室以及許多臣子,蒙古人的對待方式與對待金人比起來,可謂是天上地下,完全可以說得上屬於善待了。

這裡附錄對比一下蒙古人對待金人宗室的態度和對待宋室的態度:先說金人宗室,金人宗室中的男性大部分都被蒙古人就地處決,宗室貴女包括皇后在內,全被擄入北方的茫茫草原,就此失聯;而宋恭帝被俘以後,被元朝封為瀛國公,後於西藏出家為僧,再往後就因為思念故國而觸犯了文字獄,於是蒙古皇帝下令賜死宋恭帝,關於這個記載是《佛祖歷代通載》,“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

兩兩相比,當然還屬南宋宗室的待遇稍微好點,那麼為什麼會造就了這種區別對待呢,這種區別對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有一個事情就繞不過去,那就是蒙古人對金朝統治者的刻骨仇恨。正是因為蒙古人對女真貴族特別是女真統治者完顏一族的刻骨深仇,所以後來才會起事的,那麼問題來了,這種刻骨仇恨是哪裡來的呢?

這種刻骨仇恨當然是金人附加給蒙古人的,蒙古人一開始就如同當年盤踞在白山黑水間的完顏阿骨打和他的女真族人一樣,當年的女真他們需要向統治者契丹大遼稱臣納貢,索取高額賄賂,整個女真一族被契丹大遼壓榨得痛苦無比,最後不得不起來反抗契丹大遼。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女真人推翻了契丹大遼之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裡面,很快就忘記了自己族人曾經的痛苦,女真人建立的大金依舊和當年的大遼一樣,甚至有些地方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說除了在稱臣納貢問題上竭力壓榨蒙古人,還特別對於蒙古諸部採取非常血腥和殘忍的減丁政策。

成吉思汗崛起之前,蒙古諸部在金國眼裡就是待宰之豬羊,就算是蒙古一部首領甚至是大汗也很難逃脫被金人虐殺的命運——比如說著名的俺巴孩之死。俺巴孩這人地位在蒙古裡面不可不謂不高了,堂堂的蒙古大汗,居然被金人用一種極為屈辱的方式處決——釘死在木驢之上以展示國威。

而這個俺巴孩大汗就是後來一統蒙古諸部的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親曾祖的堂兄弟,且在草原之上,將人活活釘死在木驢之上是為了“專懲治遊牧叛人”,不管從什麼角度來看,俺巴孩的死對於成吉思汗或者成吉思汗的後代蒙古人們來說都可以說是血海深仇了。

所以之後蒙古發兵討伐金國為了報其祖先俺巴孩等人的仇恨把頑抗到底的金國宗室幾乎斬盡殺絕了也變得非常合情合理,至於南宋,第一,在此之前蒙古和南宋本無交集,雙方並不存在什麼深仇大恨,釣魚城擊斃蒙哥大汗這件事說到底屬於戰場上的事情,且這對於後來的元世祖忽必烈其實是好事,沒必要斬盡殺絕南宋宗室。

第二,南宋政權的覆滅與金國的覆滅情況是不一樣的,由於南宋統治者向來寡廉鮮恥,屈膝投降這種事情對他們來說是沒什麼大不了的,直接投降這件事讓蒙古人找不到合適的理由進行屠殺,而金國則不然,由於蒙古事前就已經宣稱了“獨不赦完顏氏”,所以金人負隅頑抗到最後,這對蒙古人來說當然是一個屠殺的好藉口。


無筆


其實,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蒙古滅金(1234年)和滅宋(1279年),中間差著時間呢。

間隔的這40多年裡,蒙古從酋長制的純遊牧部落聯合開始不斷進化,有意無意當中,受到了很多農耕文明的薰陶,蒙古的大汗換了好幾代,行事風格也明顯不一樣了。

首先,蒙古人對待被征服民族的態度,隨著時間推移,血腥殘暴程度逐漸降低。

要說仇恨,金朝和蒙古之間,還真能追溯出來一大把。但話又說回來了,早在蒙古滅金之前,先進行了數次西征。相繼滅亡了西遼(1218)、花剌子模(1220)、西夏(1227),每回都進行了滅種性質的屠城。

單看蒙古和西夏,本身就沒啥交集,仇恨也不太能談的上。

當年,西夏為了表現臣服,不僅中斷了和金國的“同盟關係”,接受了“附蒙伐金”的條件,每年還向蒙古大汗按時進貢。雖說在被征服的時候,也進行了頑強抵抗,讓蒙古人損兵折將了一番,但最終西夏末帝還是選擇了出城(中興府,現在的銀川市)投降,並沒有死戰到底。

然而,當年的西夏首都中興府還是遭到了蒙古人的瘋狂屠城。城內的西夏人,無論老幼婦孺、王室貴族、平民百姓,幾乎一律被殺光光,建築、基礎設施和文物珍寶、古籍史料皆被毀壞。這導致,此後的數百年,西夏曆史被淹沒、遺忘,相關史料的殘缺、斷代甚至困擾著當今的考古活動。

更慘的是花剌子模,本身就跟蒙古汗國不接壤,看位置,也貌似八竿子都打不著。可是,擱不住自己的鄰居——西遼扛不過蒙古,亡了國。花剌子模成了蒙古西征的一個“路障”,兩年後,也被成吉思汗拿“劫持蒙古商隊”為藉口,乘興滅掉了,而且是“滅口”的那種亡國形式。

本來,花剌子模地盤大,算是個中亞軍事強國。因此之前對待蒙古大汗有些怠慢。加之抵抗的比較劇烈,結果,被蒙古人佔領的城市幾乎都遭到了毀滅性的屠城,大部分建築和文史資料也被蒙古鐵騎抹掉。其統治集團除了王子札蘭丁跳入印度河,泅水逃走,報了個“失蹤”以外,也是全部被殺光光。跟西夏王國一樣,至今,有關花剌子模的史料、後裔的傳承圖譜,都比較罕見,困擾著後世的考古工作者。

以上的兩個例子,大家是不是可以看出,蒙古崛起的初期,毀光光、殺光光屬於其一貫風格,不管有無仇怨,他們向來都是如此殘忍的對待被征服者的。

那麼,一旦遇到本身帶著深仇大恨,還拒絕投降的被征服者呢,更是不能手軟,比如金朝皇室。

金朝的女真人鑑於遊牧民族的敏感性,對蒙古部落一直非常提防,除了日常殘暴統治外,還每三年衝進草原,搞一次“減丁活動”——儘可能地殺掉未成年男童,以限制蒙古人口增長。

甚至,成吉思汗的祖先蒙古大汗俺巴孩在送閨女出嫁途中,不慎讓仇敵部落誘捕,竟被金熙宗活活釘死在了木驢上,之後還侮辱性的暴屍在城門口。

之後,草原上開始流傳:“任何一個活著的蒙古人,都必須拿起彎刀砍向“大金狗”。

這樣的仇恨延續到了成吉思汗,恩仇必報也是草原人心底深處的吶喊。

加之,金朝的戰鬥力還是可以,最後竟然選擇了死戰,讓蒙古人著實費了大勁。出於當年的蒙古人的行事風格,民族傳統和作戰成本,加上歷史上血淋淋的怨仇,他們對金國皇室,自然要採用了殘暴甚至極端手段。比如,找到了金哀宗自殺後沒來得及燒乾淨的遺體,劈開,自己和南宋一邊分一半。

不過,客觀看,相對於成吉思汗時代的滅絕性大屠殺,此時的窩闊臺大漢只選擇了除掉金朝的皇室男丁和直系女性,並未把整個完顏家族全部殺光光,大部分完顏家族宗室被當成了奴隸,拉到草原上受苦遭罪去了。

那麼,到了南宋滅亡之時,蒙古部落大汗早已經入住中原多年,成了大元王朝的皇帝,而且,此時北方坐龍庭的,是非常青睞漢族文化,接受了儒家治國思想,並且重用漢族儒士的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而此時,南宋王朝屬於東亞的文化、藝術、學術中心。光這一點,就讓開始不斷變“文明”了的北方民族非常敬畏。

此外,宋朝的軍民團結誓死抵抗的意志也讓元朝統治者十分敬重。

尤其是中國古代非常少見的大海戰——崖山海戰中,在宋軍全軍覆滅之際,十萬軍民跟著流亡皇室成員和領導班子,一同跳海殉國的悲壯情形,給了元朝統治者巨大震撼。

比如,元朝初年修《宋史》的時候,臨安城的中央政府投降後,南宋流亡小朝廷的繼承者,被陸秀夫揹著投海自盡少帝趙昺也同樣給寫成了宋王朝的正式統治者。可見當年大元的胸襟還是相當可以的。

1279年,謝太后便帶著8歲的宋恭帝趙㬎出城投降,宋恭帝宣佈正式退位。在談判中,忽必烈的代理人伯顏已經明確表示,並寫入了紙質版的投降材料——獻城後不殺降。

因此,如果在對方主動投降後,還照樣進城屠殺,元朝統治者豈不成了為人不齒的“失信者”,定會陷入後人無盡的鄙視和恥笑之中。

更重要的是的,跟當年出兵為了報仇、搶掠,流動作戰,睡帳篷的蒙古部落大汗不同;這時的忽必烈已經開始在努力做一個像其他中原王朝統治者一樣,在輝煌的大都宮殿裡,用儒家思想進行“治國理政”大元皇帝了。南宋的疆土和人民不是他們的搶掠對象,而成了自己的家產和臣民。沒有必要擴大仇恨,激起更多的反抗。

最終,忽必烈對待主動服軟的宋宗室,都沒有怎麼為難過。還在大都心平氣和和接待了謝太后母子,封趙㬎為瀛國公,給他許配了個蒙古公主,趙㬎弟弟福王趙與芮受封平原郡公。此後,南宋宗室都居住在大都,元政府給津貼,待遇還是可以的。

瀛國公十八歲那年,元世祖下詔,派遣趙㬎入吐蕃,學習梵書、西蕃字經。

很顯然,老趙家的子孫天生自帶超強的學習能力和文化素養,適應能力好,還幹一行愛一行。趙㬎從零起點開始,沒幾年就通曉了多門語言,對於佛學的領悟能力也相當強,成了著名的翻譯家,還擔任過薩迦大寺的總持,被拜為當時西藏的佛學大師,四處講經、遊歷、潛心研究佛學,翻譯了多部佛教經典。

關於趙㬎的結局,元代的各類史料中,幾乎都沒有提及過,只在《佛祖歷代通載》漢文版裡有些線索——“至治三年四月,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詔僧儒金書藏經。”

因此,後世有人推測:“瀛國公是元英宗至治三年被賜死於河西的。”

但也有認為,基於古文都沒有標點符號,“賜瀛國公”應該是獨立成詞的,不是被賜死的意思,即“賜瀛國公,合尊死於河西”。畢竟,後面緊跟著的話都是渲染朝廷對其的禮遇,不像是被逼赴死的樣子。

趙㬎享年54歲,雖說從江南娉婷的西子湖畔最終流落到了苦寒的青藏高原,但在那個平均壽命只有三十來歲的時代,一個亡國之君能以尊貴的身份活過半百之年,也算是非常幸運的了。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你快拉倒吧!嘛叫善待?宋理宗的人頭,剁下來當了酒器,這就叫善待?宋徽宗那丟到大坑裡熬燈油的屍體,又是咋回事?說好的把宋徽宗的屍體給運回來,棺材板裡就一塊爛木頭,您告訴俺,這是不是就是您說的善待?

再有宋朝皇帝那些個墳頭,是誰給掘的?壓根就沒有一個全全乎乎留下來的墳頭。

這是對皇族,對待咱老百姓,他也沒有客氣過,屠城的事他也沒少幹。一樁一樁一件一件,您自己個掰扯掰扯,這都沒地說去。

所以說您這問題問的他就不靠譜。

那麼咱先說說蒙古人對金朝的不善待。

首先這蒙古人和金朝的女真人,這兩波人壓根就是世仇。話說這女真人說道根子上,他的起源就是遊牧民族,所以他深刻的知道遊牧民族的彪悍,擱冷兵器時代,大傢伙都知道厲害,這都是天生的騎兵。

畢竟擱過去騎兵這玩意,就跟現在的小坦克差不多,就一個字牛。那麼蒙古人那是打小就擱馬背上蹲的民族,所以女真人防的就是蒙古人冷不丁崛起一下,威脅到了他的統治。

所以這就開始實行所謂的減丁政策,每隔三年,拿著刀,提著棒槌就擱大草原上禍禍蒙古人。

您這男娃,這就壓根不能超過車輪,這要比車輪高那麼一丟丟,這大腦殼一準就得被削掉。

這還不算,女真人還溜達到各個部落挑起蒙古各個部落的矛盾,讓他們天天的沒事互相掐架。

您就說吧,蒙古人能不恨金朝這幫子女真人?恨啊!這都恨到了骨頭縫裡了。

這事金朝的女真人明白,所以就擱自己的地盤上修了一條長達三千多里的金長城,這就是防備蒙古人那天突然去找他們的麻煩。

再有一件事,就是成吉思汗的祖先阿巴亥,作為一個大汗居然被金朝的女真人給釘死在了木驢上。

您就說吧,這國仇也有家恨他也再,所以蒙古人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那是去報復,這就是一顆復仇的種子,您感覺這金朝的女真人敗了,這能有個好嗎?不能夠啊!

那麼金朝他這皇室,幾乎就被蒙古人殺了個乾乾淨淨,當時破城的時候,成吉思汗還特點下達了“獨不赦完顏氏”的命令,您說說這得恨到了啥程度。

女真這個族群,也被蒙古人扒了個稀里嘩啦,一部分不會說漢語的改了人家的籍貫變成了蒙古人,一部分能說漢語的被改成了漢人。另外一部分,變成了所謂的生女真和熟女真。

但他這活沒有幹好,幾百年之後,這生女真發達了,又跑到蒙古大草原上欺負蒙古人,這就建立了後來的後金,也就是咱大華夏最後一個王朝滿清的前身。

那麼金朝人的事,就是這麼個事。

咱接著說說宋朝的事。

宋朝,話說滅宋的時候,那宋恭帝,確實被大元朝留下了一條命,被封了一個瀛國公,後頭又擱西藏出家做了和尚,最後他因為這文字獄才被弄死的。

如果單從這個角度去說事的話,這蒙古人似乎對宋朝的人,很客氣,沒那麼上綱上線的。但咱得問個為嘛?這個世界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不是。

但您記住了,一個崖山之戰,咱雖然敗了,但追隨小皇帝投海自殺的普通老百姓那是幾十萬。

這說明啥?說明宋人的反抗那是堅決的。這要是擱宋原來的地盤,只要有個頭,這振臂一呼,蒙古人感覺這戰事還得起。

畢竟開頭蒙古人用屠城的方法來威脅宋人,壓根就不好使。你這威脅的越厲害,他反抗的反而越厲害,蒙古人打的就越艱苦。

所以這就是一個誰比誰有韌勁的事。

那麼蒙古人想要平了宋人反抗的心思,這就得拿出點實際行動來了,所以他這才對宋的皇室比金朝的皇室要好。

如果您不信,自己個瞅瞅後來蒙古人擱進攻歐洲,是怎麼對待他們的,這屠城就不說了,還給你壘京觀,也就是把人頭多剁下來擱那城市的邊上搭三角形。

這玩意歐洲人受不了了,這就給蒙古人起了一個外號——上帝之鞭。

所以任何的事,他都是相對的他對你一個敗亡之君好,那是因為你這手裡有他害怕的東西。

之所以那宋恭帝最後被殺了,因為沒用了,但凡有用您覺得一個文字獄就能要了他的命,這不開玩樂呢嗎?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元朝滅宋之後,對待宋室的手段的確要溫和很多。1275年,蒙古軍隊連克南宋城池,抵達臨安,宋朝太皇太后謝道清帶領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南宋正式滅亡。元世祖忽必烈對宋朝的宗室以及降臣,都給予了優厚的待遇。宋恭帝被封為瀛國公,後被送往西藏出家,成為一代藏創佛教大師;而太皇太后謝道清則被元朝封為壽春郡夫人,謝道清一開始以為身體抱恙而無法前往大都,元朝破例准許其在臨安養病。可見,元朝對宋朝的皇室是相當不錯的。

至於金國皇室,究竟是否被蒙古軍隊殺光,這已經無從考證。以為金國最後的兩任皇帝金哀宗完顏守緒和金末帝完顏承麟(僅在位半天)在蒙宋聯軍攻入蔡州後,相繼自殺殉國。從這個角度來看,金國皇帝倒是比宋朝的皇帝更有氣節,所謂“君王死社稷”來形容金國皇帝,倒是比較合適的。至於蒙古下令殺盡完顏氏這個說法,多半也是不太真實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蒙古在滅金之後,金國人口銳減(多因蒙古軍隊的屠戮所致),但在滅宋之後,江南的人口減少量與北方相比,可以說是比較少了。

蒙古對金宋兩國態度不同,主要是基於兩個原因。

金國和蒙古是世仇,這一點人盡皆知。金國在統一北方後,為了防止漠北的遊牧民族擾亂威脅自己的統治,於是對蒙古實行減丁政策,即每年派兵深入漠北,見到蒙古男性牧民便殺,如男性未及車輪高,則斬去其手指,使之不能射箭握刀。同時,金國積極利用蒙古和塔塔爾的矛盾,成功捕獲了蒙古的大汗俺巴孩汗(金熙宗時期),並將俺巴孩汗置於木驢上活活釘死。可以說,蒙古和金國,有弒祖滅族之恨。據說,俺巴孩汗去世前便詛咒金國,被蒙古子孫滅盡。自然,當蒙古滅金之後,新仇舊賬一起算,沒有絲毫手軟。

至於南宋,蒙古和宋實際上並沒有宿怨,滅宋只不過是其統一天下的一個必經途徑。因此,蒙古沒有必要對南宋趕盡殺絕。另外,臨安的宋朝政府投降之後,各地尚有不少的漢人組織起來,抵抗元朝,其中勢力最大的便是陸秀夫張世傑和文天祥等人。元朝政府為了收買人心,瓦解和分化抵抗勢力,有必要優待宋室,以給抵抗者一種開明友好的信號以維持統治。

除了歷史上的恩怨之外,宋金命運不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蒙古統治者。蒙古滅金時期的統治者是大汗窩闊臺。窩闊臺時期的蒙古,尚未完全習得攻心統治之術,對於屠城等手段並不抵制。因此,對於當時的蒙古而言,屠城對於戰勝者而言是比較正常的一件事,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金國自然是免不了被蹂躪一番。而蒙古滅宋時期的統治者則是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此人胸懷寬廣,頗有一番“亞歐領主”的氣派,他對於中原的儒家文明較為推崇,深得統治馭之術的精髓,因此,忽必烈對於屠城一事向來是不太贊同的。因為忽必烈的個人氣度與見識,使得南宋免遭屠戮之苦。


庭州行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善待不善待是相對的,國破家亡之時,連老百姓都要跟著受難,何況皇室。不過相對於金國皇室,幾乎被屠戮殆盡的結局,南宋皇室後裔確實可以說被“善待”了。蒙元為啥對金宋兩個戰敗國政策差異那麼大?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蒙元與金國有宿怨,與宋沒有;二是蒙元統治江南,需要收買人心;三是南宋皇室比較配合蒙元。

金宋滅國後,兩國皇室的待遇

蒙古人攻破開封后,金國皇室宗近親五百多人,被大將速不臺下令,不論男女全部屠殺。其餘數千多皇室子弟,被遷徙和林,女人為妾,男人為奴,連皇后也在內。不到一個月,死於非命的女人達兩千餘人,下場跟當年北宋皇室一模一樣。

相對金國皇室的不幸,南宋皇室則要幸運得多。臨安失陷後,末帝趙顯和謝太后、全太后一行數百人皇室子弟出降,忽必烈對他們相當寬容,一個沒殺,還封了趙顯一個瀛國公,甚至連侮辱性的牽羊禮都免了。

留在江南的皇室遠枝,還有不少被蒙元政權邀請,出任官員。只有福建一支,被西域歸化,後投降蒙元的蒲壽庚殺了三千多人,遭了大難。不過,這也跟蒙元政府沒多大關係。

總的來說,金國和南宋在被滅後,雖是同為階下囚,但蒙元對兩國皇室的政策,確實差別很大。

蒙元“善待”宋,“虐待”金的原因

  • 1.蒙古人與金人的宿怨

蒙古人與金國的仇恨,可以說是世仇,金熙宗曾經將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釘死在木驢上。俺巴孩汗臨死前發下毒誓,要求子孫為他復仇。

不光如此,金國害怕蒙古人強大,對他們形成威脅,出臺了一項非常殘忍的計劃:減丁令!年年跑到蒙古草原,見到成年男子就殺,妄圖使蒙古一直處於缺少男丁的狀況,蒙古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與金國人有深仇大恨。

宋朝則很幸運,不與蒙古為鄰,還在共同滅金的過程中,有過“並肩戰鬥”的友誼。

  • 2.蒙元收買江南人心的需要

南宋所處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與金國完全不同。江南是富庶之地,崇尚文治。忽必烈想統治江南,靠殺戮只能把富庶的江南變成荒蕪之地,這肯定不是元朝統治者所願意看到的。

和平統治的前提就是收買人心,對趙氏皇族的優待,實際上就是向天下人宣示,蒙元跟漢民族一樣,是個崇尚文治的民族。

事實上,蒙古人自成吉思汗後,就已經開始注意改變過去的野蠻屠殺政策。

  • 3.南宋皇族的配合

相對於金哀宗的死社稷,南宋趙家皇帝則要溫順得多,直接向蒙古人投降了。拋開骨氣問題,至少他們這麼做免去了蒙古人屠城的藉口。

因而,蒙古人進入臨安城,也沒有對趙家人大開殺戒。

國破家亡的不幸,趙氏皇族經歷了兩次,一次深受金國人蹂躪,一次被蒙古人“優待”,反倒是禍害趙家的金國人,被蒙古人蹂躪了一次,真是報應。


尋根拜祖


蒙古人對待宋金兩國皇室的不同態度,讓很多人覺得蒙古人相比於金人要和藹很多,甚至對蒙古人產生一種敬愛之心。殊不知蒙古人也是披著羊皮的狼,而且是吃人不吐骨頭的狼。

蒙古人對待宋金皇室的不同態度

根據史料記載:公元1231年,蒙古鐵騎踏入金國都城南京(如今開封),金哀宗棄城逃亡,其餘皇室嬪妃來不及逃走,全部做了蒙古人的俘虜,最終女性被辱,男性基本被誅殺殆盡。相反忽必烈在公元1278年滅掉南宋之後,對於南宋皇室卻是以安撫為主,看起來特別和善。



為什麼會造成如此之大的差距,很多人覺得有兩點:第一,南宋和蒙古之間並無深仇大恨,而蒙金之間確實百年以來的世仇,當初成吉思汗起兵伐金之時所用的口號也是以“七大罪”本,而南宋在不久前還跟蒙古人同仇敵愾的討伐金國,自然而然會有不同待遇。

第二,蒙古人和金國人同為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最缺少的一點就是文化思想,而文化思想又是治理國家的根本。所以蒙古人對於金國人趕盡殺絕,對宋朝皇室安撫優待,從而達到一個鞏固統治的目的。



蒙古人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蒙古人可不是什麼善茬,對於南宋皇室的安撫優待,更多的是以鞏固統治為目的,要不然為什麼在元朝建國之後視漢人為第四類人,欺辱至盡,各種屠殺手段層出不窮,這難道就是沒有深仇大恨的表現?


總而言之,蒙古人對待宋金王室的不同態度,最重要的就是想用漢人文化治理漢人天下,而善待南宋皇室無疑就是給予江南漢人一顆有毒的定心丸,讓安安分分的為蒙古人,為元朝服務,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群豺狼罷了,哪有什麼好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