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天,农民夫妻溪水淘麦子磨面,笑称给儿子还账,咋回事


腊月里,山西晋南农村人的传统习俗都要开始磨面粉,然后蒸年馍,上个世纪80年代前农民家家户户都要用水淘洗小麦,在村子的磨面点排队磨面粉,方言叫做“喂面”,平原地区的农户水源便利,一般都是在家中摆上大瓷盆来淘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农村产业不断地调整,原本是小麦棉花的主产区,现在水果种植成了主要经济作物,农民们大多数都是买来面粉吃,“淘洗小麦”磨面粉几乎很少见到,这也成了乡愁记忆。

近期的一天下午,我们一行人在中条山腹地农村采风,山脚下的一条溪水边上,遇到了一对中年农民夫妻,发现他们利用溪水在淘洗这小麦,浓浓的乡愁,熟悉的农村生活,让我们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车子,不容分说站在公路边就拍上了。

尽管已经进入腊月天,清澈见底的溪水依旧哗啦啦的唱着山歌,“你们是旅游照相的吧?”,农民大哥一声高喊,让我们如梦初醒,这才停下快门,大家来到溪水边,和他们拉呱起来,大哥今年55岁了,姓刘,他说家住在附近的山村里,下午拉着300斤的小麦出来淘洗后要去磨面粉,都是准备一家人过年吃的。


刘大哥说自己和妻子生有1儿3女,当年是为了生儿子,所以孩子多,违反了计划生育政策还被罚了款,山区农民原本日子过得就紧张,孩子多了负担就重,这几年社会进步了,农村经济也发展了,也为孩子们都各自成了家,他们都走出了大山,他们老两口继续留在大山里生活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还在继续。

几十亩的山地一年种植的小麦能吃好几年,所以现在大多山地都种植柴胡,黄芩等等中药材,他们说虽然孩子们都成了家,但是做老人的就象“欠”下孩子的一样,总想替孩子们操着心,有永远还不完的帐。平时家里有季节性的稀罕物都要积攒下来,然后分头送给孩子们。这是养大了儿女接着养孙子,人在大山心在孩子们身上。

儿子结婚后给他们生下来一个小孙子,老两口乐坏了,农村人都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里有了子孙上能对得起祖先,下可脸上有光。儿子和二儿媳在县城开了个理发店,收入一般,所以老两口对他们的生活很担心,淘洗下小麦磨成面粉,然后给孩子送到城里去,他们就不会再花买面钱,农村自家磨出的面粉是纯绿色,孩子吃着也能保证身体发育正常。


大哥夫妻两个淘洗小麦用的是竹编的筛子,把它放在水面上,然后将小麦粒倒进去,用个竹编“漏勺”在里边不停地搅拌,溪水就会把尘土冲洗干净,然后再将漂浮在水面上的发育不全的麦粒分离出来,沉在竹筛子里的麦粒最后装进编织袋子,拉回家中晾晒干后就去磨面。影友感慨淘洗小麦的“神器”,使用简单方便,但是情意重。

刘大哥今天用机动三轮车拉了300斤的小麦,他说磨一次面家里能吃很多天,主要还是要给儿子和女儿们送去,其实现在孩子们也不一定喜欢吃家里磨的面粉,但是一个儿女那是一份牵挂,孩子们不要,但是做父母的心放不下过不去,亲情难舍啊,特别是有了孙子,感情更加强烈,老人都像是欠下儿女的帐一样,人家不要你自己就想还。

现在过年淘洗小麦磨面粉在农村已经不多见了,我们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家都很幸运,由于是一个年龄段的缘故,我们和大哥交流的很愉快,大家都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脑海中出现了爷爷奶奶父母们的影子,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腊月天忙碌的形象,又回到了蹦蹦跳跳的年龄。


儿女们是父母一辈子的牵挂,无论你走多远,多富有还是官多大,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是孩子永远长不大,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永远不会忘记浓浓的乡愁,当你看到这熟悉的场景,能否让你有了回家过年的冲动?【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