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量子糾纏可以推斷出平衡宇宙,從而可以說明人無真正意義的死亡呢?

司南有音


現代科學認為人的生命基於意識的存在而意識是什麼目前還不而知的。量子研究領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看做是對微觀粒子的研究探索細最新發現的量子霍爾效應表明電子可行的運動規律個人看來研究量子學就是在研究可行性的空間穿越吧。而人死精神在對於多數人都有著這樣的幻想,我們都知道我們的世界是物質的世界,從一些為探索的方面來展示的話就是認得意識在這個世界必須依託物質的肉體才能生存。而肉體老化死亡後意識可能真的不會消亡而是進入到屬於意識的原本的意識所在的空間層……個人猜想如此呵呵,誰知道呢?一切皆有可能


瀟泗兒


(個人原創)我認為這個題目出得不太完善!我個人應該是全球研究量子糾纏實物第一人,關注此方面超過四分之一世紀了。當然,我從未領過國家的一分錢的經費及工資。下面我給大家詳解!

因為在我長期實際觀測當中:量子糾纏不單可以存在相同量子的糾纏;也可以存在不同量子的糾纏,甚至是產生疊加態!這兩種情況下面我將以可觀測的實物給大家作論證!

因為量子疊加現象是不被愛因斯坦的理論世界所充許的,延伸的話也是不被我們的宇宙及現代科學所充許的(如2圖與4圖所示),原因我就不說了。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先從這裡開始吧。

第二種情況:可以存在不同量子的糾纏,甚至是產生疊加態!

理論說得再多也是虛的,我只以可觀測得到的實物為依據,我可以以實物來證明多重宇宙和時空疊加的存在。下面我給大家科普!

我們的宇宙時空的形狀經過世界科學界觀測結果是平滑態(波紋態,圖2)。而不是泡沫態(球粒態,圖4)。 而我恰恰掌握了一顆具有不同宇宙的具有時空疊加能量的黑矮星真身。 這裡我帶來實物解答。

下面第2圖和第4圖是同一觀測標的物的同一部位細節,圈中顯示出了平滑態和泡粒態完全不同的兩個宇宙時空形狀。實際上這兩個不同時空形狀標的物是疊加在一起的,這就是時空疊加(異形量子疊加)。因為維度的限制,用人的眼晴你每次只能看到其中的一種不同的時空形態。

疊加態的出現也證實了愛因斯坦理論世界錯了,愛因斯坦理論世界是不充許疊加態出現的。

這也是目前人類唯一可觀測到的時空疊加態實物(異形量子疊加)。在給大家分享後同時感謝大家的欣賞。

下面給大家說說第一種情況

第一種:相同量子的糾纏,(實物7~9),它的表現更象是具有黑洞特徵(時空隧道特徵),可吞噬或拋出光線及各種不明光子,但是每一次的視覺結果即有區別又具有相似性:粒子可以不同,但同一種粒子的出現會具糾纏性。(實圖7~9展示的是同一物體的同一面)。

好了,給大家實物展示了兩種不同的量子糾纏,希望大家有所收穫。以上兩種實物為本人所發現和擁有,同時謝謝大家欣賞!











創始元靈星光有約


答:根據題主描述,要說的應該是“平行宇宙”而非“平衡宇宙”吧!現在的科學,還沒有強大到能統一哲學的程度,把量子糾纏等等概念和人生死亡聯繫起來,根本就是牽強附會之舉。


量子力學是現代科學的基礎理論之一,指導著很多領域的發展,量子糾纏又是量子力學的重要概念,也是未來很多技術的理論基礎,比如量子通信技術,量子計算機等等。

目前科學家對量子糾纏的理解,限於量子糾纏的數學描述上,量子力學的根本哈根詮釋能精確預言量子糾纏的所有結果,但是關於量子糾纏的深層解釋卻模稜兩可,因為很難解釋相距很遠的物體,還保持著聯繫。


於是一些怪誕的科學猜想就出現了,其中一種對量子糾纏的解釋,就是平行宇宙詮釋,認為量子糾纏坍縮的結果指向不同的平行宇宙,該解釋確實具有很大的說服力。

因為一旦接受了平行宇宙詮釋,量子糾纏中就不再需要“超距作用”這一概念;有很多電影,都利用平行宇宙概念,來構造有趣的故事情節,所以大眾對平行宇宙的說法也耳濡目染,比如復仇者聯盟系列中就用到了平行宇宙的概念。


但是平行宇宙詮釋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因為根據平行宇宙詮釋的觀點,量子疊加態的每一次塌縮,其結果都會分化到不同的平行宇宙當中,每個平行宇宙中都有一個你,他們只是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

這樣的解釋,在現實看來非常荒誕,也被人濫用到人生意義、死亡等等概念上,就如題主的問題一樣;別說平行宇宙詮釋只是猜想,就算平行宇宙是事實,我們的人生也只操控在自己手中,意義也是我自己說了算。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量子糾纏不可以推斷出平行宇宙,先來了解什麼是量子?

量子不是粒子,這個我們都是知道的,量子是基本的物理單位,物質一直再分,當分割到不可分割的最小層次時,把它稱之為量子,量子就是一個物理量的基本單位。

那什麼是量子糾纏呢?

拿光子來舉例,兩個光子糾纏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糾纏系統,然後將它們倆分開,即便相隔遙遠,彼此依然能夠感應到,當對其一個進行測量時,另一個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這個是量子糾纏。

在微觀量子領域中,微觀粒子都有疊加態,在未測量時,是幾種狀態疊加在一起,只有觀測時,幾種狀態才會坍縮成一種狀態被我們觀測到。量子糾纏就是利用這種特性來完成加密通信的。

平行宇宙、多元宇宙、多維宇宙等等,這些只是猜想,雖然在有些理論中被體現出來,但這些仍是人類不可認知的領域,簡而言之就是科技程度尚未達到。

人本就是地球上普通的生物,與其它高等、低等植物動物沒啥區別,人死了就是死了,化為黃土重新回到自然界的循環中去。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平行宇宙是科幻想象,是為解釋量子糾纏現象在邏輯上的推理而非科學上嚴謹的學術驗證。它不是公認的既定事實,至於能說明人無真正意義的死亡,更是荒謬之極的牽強附會!

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實驗,很多人在引述它時會說:“貓是同時處於既生又死的疊加態”,然後接著有人跳出來說:“貓是在這個世界死了,在另一個平行宇宙中還活著。” 薛定諤要是還活著,他一定會哭笑不得:“你們真會替我加戲!”

薛定諤的貓這個實驗,只是說貓的生或死的結果得由觀察行為來確定,決定貓的生死,不是世界的疊加態,更不是什麼平行宇宙的存在,而是箱子裡的放射源!它的衰變概率的不確定決定了貓的生或死的不確定!這個不確定只是在觀察者角度對於結果的不確定,而不是貓本身的生或死的不確定!如果把貓換成你,你將很清醒知道自己是死了還是活著。

量子糾纏現象雖然現在科學還不能揭示其本質的原理,但這個現象只是適用於量子,而不適用於宏觀世界,雖然宏觀世界是由微觀量子組成的,但組成的機理是建立在各種發生條件之上的,這些發生條件就是宏觀世界的確定條件。宏觀物質的存在、運動、衰變都存在一定的規律,這些規律決定了宏觀世界相對的穩定性和確定性。所以,通過量子糾纏現象推導出不確定的量子組成的世界也是不確定的,進而推導出什麼平行宇宙的存在,甚至認為在這個世界的人死了,卻在另外一個平行空間還活著,所以說明人無真正意義的死亡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相信這樣的猜想,還打著科學的旗號,與神棍無異!


姝子


量子糾纏沒有推斷出所謂“平衡宇宙”,這個題目本身就是五穀不分張冠李戴。在科學界有一個平行宇宙的說法,不是什麼平衡宇宙。

但這個平行宇宙也不是根據量子糾纏推斷出來的。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裡描述量子性質的一種狀態,說的是當幾個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後,各個粒子就擁有了整體特性,處於一種纏結或者糾纏狀態。

當把兩個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分開後,它們還還會有某種聯繫,觀察了這邊的粒子表現,就知道了那邊粒子的表現,不管他們距離有多遠。至於這種現象通過什麼機制傳遞,整個科學界也不知道。

所謂量子糾纏超光速就是這麼來的。但這個與推導出平行宇宙無關,倒是與所謂平行宇宙那邊的聯繫有關。有人認為在不同的平行宇宙都有一個同樣的你,你在任何一個宇宙的行為,都會與另一個宇宙的行為相關聯。

量子糾纏態本來純粹是發生在量子系統的現象,在經典力學和宏觀世界根本找不到這種想象,卻被一些人弄成了奇幻。而且量子糾纏是發生在我們世界的事情,卻又被一些人弄成穿越去了另外的世界。

所謂平行宇宙的推論源於哥本哈根詮釋。

這是量子力學的一種詮釋,根據這個詮釋,量子系統的量子態可以用波函數來描述,就是一個粒子可以同時處於a和b的疊加態,在沒有被測量前,無法知曉這個粒子處於什麼狀態,也無法計算出測量結果。但一旦測量,這個粒子就會坍縮到其中一個狀態。

這個說法在科學界也爭議很大,量子力學之父薛定諤、愛因斯坦也不承認這個詮釋。由此一些人提出了另外的說法,這就是所謂的多重宇宙或平行宇宙解釋。

這個解釋認為,測量會導致波函數的分裂,a和b兩個狀態都應該是真實的,是測量導致了兩個狀態的分裂,但它們都存在,只是觀測者發現不了另一個存在而已。既然粒子通過測量會導致分裂,那麼宇宙都是由粒子組成的,在宇宙大爆炸初期,這種分裂就隨機發生著,因此就可能有另外無數個宇宙存在。

這才是多重宇宙或者說平行宇宙理論的基礎和由來。

但這些所謂的平行宇宙或者多重宇宙,只能存在於理論中,可以感覺和猜想,但無法聯通。提出者也是這麼認為。

既然如此,誰又能證明確有其事呢?

這個理論認為,每個宇宙都是存在其中的智慧無法突破的“泡泡”,或許有一些偶然事件,讓一些人牽強附會幻覺到有另一個宇宙,那邊也有一個你,可你永遠也無法看到和聯繫那個“你”,只能“似有雞犬相聞”,卻只能“老死不相往來”。

還有一些說法認為,蟲洞和時光機器可以穿越到平行宇宙,但至今還沒有證據證明蟲洞真正存在,時光機器更是受到祖孫悖論的限制,因此這些都只能是玄幻或者科幻。

蟲洞是愛因斯坦基於引力理論尚未被證實的一個猜想,但即使證實確有其事,也是在我們自己這個宇宙的事物,只能解決縮短路徑問題,怎麼能穿越出自己的“泡泡”呢?

時空通訊對這類無法證實任意想象的東西曆來只作茶餘飯後哈哈一笑,從不當真。

時空通訊專注於老百姓通俗的科學話題,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時空通訊


平衡宇宙?第一次聽說還有這種詞彙,而且還把其與量子糾纏柔和到一起,充分說明了有些人對於現代物理學前沿認知的貧乏,張冠李戴且亂造詞彙。看來科學的斧正之路還很漫長啊。



物理學上面僅僅有一個叫做平行宇宙的詞彙,平行宇宙是根據量子力學的特性而猜測可能會存在的多元宇宙。量子力學認為一切微觀粒子都是以概率波的形式運動,而非以我們認為的經典牛頓力學形式運動。所以,微觀粒子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其運動位置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哪裡,沒有一個完全確定的路徑,每一種形式的運動都以某種概率出現。如此科學家形容宇宙的運行就像上帝擲骰子一樣,得到那個結果就按照那個結果運行,而愛因斯坦則表明十分討厭這種宇宙運行方式。



既然宇宙運行像擲骰子,那麼就意味著每一種“擲骰子”的結果都可能會發生。如此我們是否想過為何量子世界中一個事件每次只選擇一種方式運行?按照概率來講應該是每種方式都可以出現的。那麼結果就是:每個可能的運行方式都出現了,只不過出現在了不同的宇宙中,每個宇宙只選擇了一種出現的方式運行而已。就好比我們擲骰子,擲下去的瞬間6個面每個面都出現了,只不過是各自出現在了6個不同的宇宙中,每個宇宙各出現一個面而已。這6個宇宙就是6個平行宇宙,每個宇宙都有一個你,只是因為事件出現了不同的結果而出現了6個宇宙。



所以說,平行宇宙是量子力學推出來的結果,並非量子糾纏推出來的。量子糾纏僅僅是量子力學裡面的一種特殊物理學現象而已,描述的是兩個粒子之間特殊的強關聯現象,和所謂的平行宇宙沒有任何關係,也和所謂的死亡沒有任何聯繫。不論是平行宇宙、量子力學還是量子糾纏,都屬於科學範疇,和所謂的靈魂、死後世界等神學範疇毫無關係。


科學探秘頻道


量子糾纏並沒有跟平行空間有聯繫!

我相信題主想問的是量子力學中量子的不確定性,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狀態!從這個角度出發,延伸到宏觀物質,我們的宇宙,才出現了平行空間的說法!

我們都知道宏觀組織是由粒子組成的,但我們宏觀物質給我們的嘗試就是,一切都是確定的,我不睜開眼睛,太陽,月亮他就在哪兒!但微觀世界量子的特性就是,我們不去看粒子,粒子就是以概率的形式出現,當我們觀察粒子的時候,粒子才回出現在我們觀察它的地方!這讓人匪夷所思,違背了因果關係!難道我們的宇宙也是被概率控制著?



所以科學家猜測我們的宇宙如果也和構成它的微觀粒子一樣具有不確定性,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我們宏觀物質也可以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時空,這就延伸出了平行空間!當你死亡後,在其他空間的另一個你也在演義著不同的人生!就像題主說的沒有真正的死亡!


大家覺得平行空間存在嗎?我們的宇宙也具有微觀世界的特性嗎?歡迎發表觀點!


量子科學論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糾正題主的幾個錯誤認知。

“平衡宇宙”這種說法不準確,應該是“平行宇宙”。

其次是關於平行宇宙的推斷並不是量子糾纏的結果。確切的說“平行宇宙”的概念是由哥本哈根理論推導得出的。

那麼量子論到底是什麼呢?它有什麼特點?如何理解?它對我們實際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呢?

平時我們都比較熟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說相對論是對世界宏觀的理解,對很多人來說,相對論已經很難理解了;而量子理論可以說更加難以理解。

因為量子理論是一個奇怪的,很奇妙的,違反我們常識的有趣的理論。量子理論是對宇宙微觀世界的更深入的探索和解釋。?

提出量子理論的重要人物是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尼爾斯波爾等,時間是在上個世紀初的1900年。量子論和當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構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

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了量子理論的三個神奇無比的概念:“量子疊加”,“量子糾纏”,和“量子觀測”。

首先簡單理解一下“量子糾纏”,所說的糾纏就像我們所說的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方有什麼感受,另一方一定也能感覺到。打個比方, 如果一枚硬幣和另一枚硬幣糾纏,那麼它們之間就會有關聯,這種關聯並且不受距離遠近的控制。假如你的手裡有一枚硬幣,而另一個人在更遙遠的宇宙邊緣,假如你拋出硬幣後,是正面,那麼宇宙邊緣的星系上的硬幣一定是反面。兩枚硬幣存在互相“糾纏態”,就像人們說的心靈感應。不受距離遠近的影響。

那麼為什麼會有量子糾纏的存在?宏觀上我們並不知道,但微觀上我們可以通過量子方程推導出來。量子糾纏是一種現象,而且我們可以利用量子糾纏現象做很多實用的東西。比方說“量子隱形傳態”,在科幻做品中我們會!常看到。科幻作品《星際迷航》中,把一個人傳送到外星的方法就是把這個人身體上的每個原子都掃描一遍,然後用無線電波或者光波傳送到指定的星球,送達到指定星球后,再把信號收集,然後重新組合起來。

雖然這種做法,現在只在科幻電影中看到,但是理論上卻是真的有可能實現。也許只是比科幻片中描述的要複雜一些,這種方法就是熱門的量子通信技術。

雖然量子糾纏是一種奇怪的現象,但是現實中我們卻可以利用量子糾纏為我們做很多實用的

2016年8月16日,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這顆衛星將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也就是“隱形傳態”的實驗,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另一個神奇的概念就是“量子疊加態”。怎麼理解呢?打個比方,比如一枚硬幣,我們拋起後,在我們沒有看到它的時候,通過經典物理學已經知道了,當硬幣再落到我們手裡時,它要麼是正面向上,要麼就是背面向上,它一定有一個確定的狀態;而在量子理論中,這枚硬幣在我們沒有看到它的時候,它是一種奇怪的狀態,也就是疊加態,也就是說,它又是反面,也是反面,也可以說它即在這裡,又在那裡。

“疊加態”的概念最初的提出引起了很多著名科學家的反對,包括愛因斯坦薛定諤等。其中最著名的理論就是“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認為量子疊加是不可能存在的,假設微觀世界的硬幣真的是以“疊加態”存在,那麼把這枚微小的硬幣放在一個箱子裡,同時箱子裡還有一隻貓和一瓶毒藥。

假設扔出硬幣正面時毒藥被打破,扔出反面時,毒藥不能被打破。那麼毒藥被打破時,貓死了,毒藥沒打破時,貓活著。

那麼薛定諤就提出了,如果這種“疊加態”是真實存在的,那麼貓是什麼狀態呢?——貓就成了即是活貓又是死貓的疊加態。可是宏觀世界中,這樣即是活貓又是死貓的狀態,我們是看不到,更無法理解的。

而且“量子疊加態”並不是人們想象出來的,量子疊加態是科學家做了很多實驗,被證實確實在微觀世界中存在。那麼為什麼這種疊加態在宏觀上看不到呢?

20世紀初有一個學派叫哥本哈根學派,這個研究所由丹麥物理學家尼爾斯波爾在哥本哈根創立的,由於尼爾斯波爾也是量子理論的重要創始人,當時有很多人圍繞在他身邊,在哥本哈根成立了尼爾斯波爾實驗室,所以叫哥本哈根學派。

哥本哈根學派對於量子論有著更深的研究,他們承認量子的疊加態,但是哥本哈根理論又說量子的微觀世界是不確定性和隨機性的,就像上帝在仍骰子一樣,你沒觀測一次,上帝就扔一次骰子,上帝扔出的是什麼,那麼我們觀測的就是什麼,一切都由上帝決定的。也就是由疊加態變成了像上帝扔骰子一樣的隨機態。這就是量子論的第三個神奇概念——“量子測量”。

但是哥本哈根的這種說法引起了更多科學家的反對,包括愛因斯坦,薛定諤等的反對,他們認為物理理論不可能是隨機性的理論。

所以後來才有了不同的解釋,比如“平行宇宙”“多宇宙”等概念。可以說“平行宇宙”是在哥本哈根理論的基礎上推出的。

“平行宇宙”的概念它告訴我們,我們能看到的宇宙,並不是整個宇宙,我們看到的宇宙只是宇宙在一個平面上的投影而已。比如一個圓錐體,如圖:白色平面我們定義是A世界,紅色平面定義為B世界。那麼圓錐體在A世界的投影是三角形,在B世界的投影就變成了圓形。

圓錐體在三維空間中不同平面上的投影

所以在不同的平面上的生物看到的投影都是不同的。而真實的宇宙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所有平面上投影的疊加。也就是所有的疊加態,才是宇宙的真實狀態。上圖是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圓錐體在三維空間的疊加。

那麼如何觀測宏觀宇宙呢?科學家們認為有一個最高維度的空間,也就是“希爾伯特空間”。只有在那裡才能看到宇宙的全景。可是我們無法到達希爾伯特空間,所以宇宙全景到底是什麼樣子?卻沒人知道。

所以說量子糾纏並不能推斷出平行宇宙的概念。量子疊加和哥本哈根的理論才推導出了“平行宇宙”。而我們只是在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投影,宇宙在很多平行宇宙中都有我們的投影,但是我們只能看見現在的投影。雖然看不到在別的平行宇宙中投影的樣子,但是並不是不存在,也許有很多很多的投影。我們在每個平行宇宙中存在著,也就可以說人類並無真正意義的死亡。

其實量子理論對我們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可以說,量子理論更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沒有量子理論就不會有半導體,微電子學,電腦,手機,核能,超導,以及量子通信等等等。

世界真的很奇妙,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你說的應該是休·艾弗雷特對量子力學做出的多世界詮釋,這也是科學界最早的平行宇宙理論。

休·艾弗雷特多世界詮釋的由來

艾弗雷特從小就是愛因斯坦的粉絲,所以也喜歡開腦洞。1954年,艾弗雷特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讀研,開始學數學,最後想法設法地轉到了物理系,成為了惠勒的學生,費曼的同門師兄弟。

艾弗雷特讀研的時候就專攻量子力學,作為愛因斯坦的粉絲,所以他肯定也不接受玻爾等人對量子力學的解釋,尤其是關於波函數坍縮的解釋。

但完全找不到更好的詮釋,於是艾弗雷特完全否定了波函數坍縮。他認為根本就沒發生坍縮,而是世界分裂了,所有可能的量子狀態分別出現在不同的世界之中,我們能看見的只是我們自己世界裡的結果而已。

1957年,艾弗雷特將他的多世界詮釋作為了他的博士論文,並提出了一個“相對狀態”的公式。這個怪誕的想法,使得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精神分裂”。

多世界詮釋的後果

艾弗雷特對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詮釋一出,當然被一大群人鄙視了一番。德克薩斯大學的布萊斯·德威特就曾把它評為“徹頭徹尾的精神分裂”。但有趣的是,後來德威特卻成了多世界詮釋最積極的推行者。

對於信奉多世界詮釋的人,人生不會有任何遺憾,因為你的每一次選擇,必然有一個世界去實現。你可以有無數種身份的未來,只要你曾今有一個念頭就行了,只是它們彼此存在於不同的世界中。

而且,真正的死亡在多世界詮釋中,變成了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因為死與活兩種結果,會一直分裂下去。你總會在一個世界中國存活著,這種怪論就被後來的人稱為“量子永生”。

多世界詮釋讓宇宙很受傷

總的來說,艾弗雷特的多世界詮釋只是量子力學發展史上的一個插曲,其背後透露著量子力學與經典世界之間的違和感。只是這種廉價的解釋,卻讓宇宙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這種全世界50多億人參與的分裂宇宙計劃,可比細胞分裂高效多了。雖然在物理學界,多世界詮釋被沒有盛行開來,卻掀起了科幻創作的新浪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