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裡面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還是一片死寂之地?

夢想雲洛



黑洞是我們宇宙中引力最大的天體,源於大質量恆星坍縮而成的它可以用引力把任何物質都撕碎成基本粒子然後吞噬,由於黑洞的逃逸速度超過了光速,因此我們人類永遠不可能知道黑洞裡面有什麼。

宇宙中存在著數以萬億計的恆星,而4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在生命末期是有可能坍縮成黑洞的,因為黑洞本質上就是引力強大到壓碎夸克的產物。我們的太陽在紅巨星時代過後會變成一顆密度極大的白矮星,而大於太陽質量的恆星在死後會坍縮成密度更大的中子星或者理論上存在的夸克星。


然而一旦恆星的引力強度太大,那麼夸克都將被引力擠壓碎,其逃逸速度也會超過光速,這時候一個黑洞就誕生了。

現有理論雖然還無法對黑洞進行正確描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黑洞內部絕對不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因為任何物質在靠近黑洞一定距離後就會被撕碎,根本沒有機會活下來。

以往我們看到黑洞都是由計算機結合理論模擬出來的效果圖,而今晚九點全球都會同步召開新聞發佈會,人類將第一次見到真實的黑洞照片,並且如果真實的黑洞照片與理論存在差異,那麼物理學可能會迎來新突破。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普通黑洞沒啥可說的,但我們的宇宙本身可能就一個大黑洞呢。

普通的黑洞,裡面連原子都無法存在,所有物質都會變成基本粒子,甚至連基本粒子都無法存在,黑洞核心的巨大引力,將壓碎一切,所以肯定是談不上生機勃勃。但是,這次我們看到的是M87星系中心黑洞的照片,這個黑洞很大,因為它的質量很大,大約有60~65億太陽質量,以至於這個黑洞比我們一般意義上的太陽系還要大!

圖示:知名天文學網站XKCD上的配圖。用靈魂畫風告訴我們M87黑洞有多大,sun太陽,pluto冥王星,voyager1旅行者1號,距離我們有21,743,618,156公里(大約210億公里)!


我們的宇宙就可能是一個黑洞,這是真的嗎?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有一小群物理學家一直在考慮宇宙的創生過程,一種不同於傳統大爆炸的過程。在這種全新的宇宙創生方式中,宇宙可以反覆創生,每次創生都會產生一個超巨型黑洞,或者蟲洞,允許我們進入另一個宇宙,更早形成的宇宙,或者進入下一個宇宙,更晚形成的宇宙。這是一種奇妙的俄羅斯套娃模式的多元宇宙,但這個理論要成立,就要求我們生活在黑洞中,每次宇宙的創生都將製造出一個巨大的黑洞,而我們當然就生活在黑洞內。

這個理論猜想的一部分進入科幻世界:黑洞-白洞系統。


根據這個猜想,每一個黑洞都同時是一個蟲洞系統,一個黑洞在一端吞噬萬物,而一個白洞則將被吞噬的物質推進另一個宇宙之中,或產生一個新宇宙。2013年,普林斯頓和斯坦福大學的兩位物理學家合作,將量子隱形傳送與蟲洞相結合。該理論允許處於不同的宇宙中的兩個人依然可以通過量子糾纏的方式進行某種互動。如果我們能把一對糾纏的光子,一個送入黑洞,另一個留在黑洞外,或許我們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檢測這個假說。

2017年,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合作,在高能物理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稱,如果能將兩個黑洞以正確的方式排列,那麼就能形成黑洞-白洞間的關鍵隧道,即蟲洞的喉嚨,並保持開放狀態。


所以,黑洞裡面是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還是一片死寂之地?

這個問題的答案,取決於我們這個宇宙本身是否就呆在一個超巨型黑洞之中,我們說的宇宙大爆炸是不是就是另一個宇宙中的一個超巨型黑洞吸入的物質,通過白洞的模式創生了我們所在的宇宙,而像M87這種超巨型黑洞是否又是一個新宇宙的開端呢?我們現在並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是讓我們希望,這個理論是真的,超巨型黑洞或許就是通往另一個宇宙的大門呢。

圖示:只有當我們能夠操縱黑洞時,我們才會知道答案。


分享最前沿的瘋狂科學腦洞


裸猿的故事


期待了幾天,黑洞的首張照片終於被公佈了出來。我們就先讀為快吧:

這個就是今晚科學家公佈的黑洞照片。很多人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感覺似乎也沒有什麼。但其實為了得到這張照片,科學家已經為止工作了好幾年。每臺天文望遠鏡每秒產生的數據足夠有32G,如此龐大的數據,設置連網絡都無法傳輸,只能存儲在硬盤裡面。而且還需要讀寫速度超高的硬盤才行,事後經過科學家夜以繼日的計算處理,才最終得到了這麼一張圖片。


可能大家覺得這樣的圖片似乎像素並不高,但我們要知道,看銀河系中心的這顆黑洞M87,就像是我們在地球上看月球上面的一個蘋果一樣,人類能夠去的如此的結果,已經屬實不易了。圖裡面外圍明亮的區域,就是被加熱的氣體物質。而上面暗下面亮,是多普勒效應造成的。中間黑色區域,就是黑洞存在的區域。但是具體視界在哪裡,現在的分辨率還不能夠分辨,只能理論計算。

圖:計算機理論模擬的黑洞,和第一張公佈的真實黑洞樣子很像。至於這個黑洞裡面有什麼,是不是存在著世界,還真沒法回答。不過,如果考慮到黑洞形成的過程,那麼理論上面黑洞內部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黑洞是大質量天體坍塌形成的,這個過程中生命體是不可能存活至生命形成的。而黑洞誕生後,裡面具體怎麼樣就不知道了。有可能黑洞會“壓塌”時空,通過蟲洞鏈接另外一個宇宙也說不準。


科學探秘頻道


黑洞,或許是宇宙中最詭異最不可思議的天體,因為引力巨大,能夠吞噬一切靠近的物質,連光都無法逃脫,所以人們目前對黑洞的認知非常有限,科學家更多的只能在理論上進行猜測分析。

那麼黑洞裡面到底是生機勃勃的世界還是一片死寂呢?

黑洞本身就是一種天體,而且是無限緻密的天體,中心點的奇點引力無窮大,這種環境不具備讓生命出現生存的條件,所以,依據我們目前對生命和黑洞的理解,黑洞內部應該是一片死寂。正如太陽內部也沒有生命一樣,黑洞也只不過是恆星死亡後的產生,內部環境比恆星更加不可思議。

“生命有可能是任何形式的”並不能成為反駁“黑洞內部沒有生命”的理由,不管我們得出任何結論,都必須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能單憑想象和猜測下結論。

不過,黑洞又是非常特殊的天體,嚴格來講,一旦進入黑洞內部,越過事件視界,那裡的一切都將變得讓人捉摸不定,無法用現有大自然法則去詮釋。我們也只能想象和猜測。

比如說,有科學家就認為,由於黑洞能無限地拉伸時空結構,就可能在宇宙中創造一個迴路,可以通向不同的時空甚至另外一個宇宙。黑洞雖然不是一個洞,但或許可以讓我們穿越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有人甚至認為宇宙本身就是一個超級黑洞,因為宇宙的半徑遠小於它的史瓦西半徑。這種想法更加大膽,不過也很難去證實!


宇宙探索


黑洞裡面是生機勃勃的世界還是一片死寂之地?毫無疑問啊,大佬,全宇宙死的不能再死的地方,就是黑洞了!

黑洞的前身是一顆大質量恆星

這張圖就可以很清晰的將黑洞的前世今生講完了,我再補充一下吧。超過太陽質量1.44倍的恆星最終進化的結果,就是黑洞,這是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求解可以得出的結果。黑洞的前世是一顆恆星,那麼恆星上曾經有過生機勃勃的文明嗎?顯然科幻作品也不敢這麼編吧。那麼恆星還得經歷超新星爆發,最後大坍縮,才成為中子星或者黑洞,它又哪裡突然來的生機勃勃呢?

黑洞巨大的引力是視界的終結,時間都得停止,不符合任何生命存在的條件


黑洞用人類的肉眼,根本無法直接觀測。我們在可見光波段,只能看到黑洞視界邊緣的吸積盤而已。黑洞巨大而殘酷的引力,強的連光都無法從其中逃脫。也既是說,進入黑洞的瞬間,連時間都將停止流轉。在一個空間被壓縮到極限,時間也停頓的地方,我們目前的物理定律都極可能失效的存在裡面,有可能出現生機勃勃嗎?

生與死,在黑洞中可能無法界定

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在進入黑洞的瞬間,光被凍結停頓,那麼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間也將流逝速度為零!那麼如果有生物存在於視界的話,他或許有機會獲得永生,因為他本身的時間在我們的角度看,是不動的,但其實他已經跌進了坍縮中,處於無法界定的生死疊加態。如果這樣的生命仍算作生命,那麼這些不死的畫面,如果一定要稱為生機勃勃,我也無話可說。

我個人是堅定的認為,黑洞是宇宙中必死之地。歡迎討論。


貓先生內涵科普


答案是不確定,但黑洞內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低,首先黑洞是怎麼形成的?答案是黑洞的前身是大質量的恆星。

這些恆星演化到末期之後,由於核心的質量太大,最終就坍塌成了一個引力巨大的天體,那麼這個天體的引力之強,連中子都會被壓碎掉,所以黑洞內不可能有任何的宏觀物質存在。


既然黑洞沒有宏觀物質存在的條件,就很難存在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所以我們基本可以認為,黑洞就是一塊死亡之地。

另外被黑洞吸收的物質不會消失,這些物質會以粒子流的方式進入黑洞,其中有一些粒子會聚集在黑洞周圍,並且圍繞著黑洞進行旋轉。

那麼當這些粒子越來越多的時候,它們就會在黑洞的周圍形成一個吸積盤,但由於吸積盤內部的粒子和外部的粒子旋轉的速度不一樣,於是就會產生摩擦的現象。

而摩擦會發熱甚至是發光,所以黑洞雖然漆黑一片,不為人類肉眼所知,但黑洞周圍的吸積盤有時候確能發出明亮的光。

最後還有一點,黑洞在常人看來,就好像是一隻吞噬萬物的巨獸,但實際上黑洞也會對外噴射物質,就目前的科學探測來看,黑洞常常會噴發出一些帶電的粒子流。

而且黑洞噴發的強度,往往相隔數十億光年都能被人類觀測到,例如在2013年的時候,人類就探測到了距離地球50億光年的黑洞噴發物質,所以人類必須要積極的探索和研究黑洞……


種植恆星


我們知道黑洞的引力非常的強大,就連光都沒有辦法逃逸,因此我們是完全看不到這顆天體的,但是從黑洞的幾個特性我們就能分析出它的內部構造。首先我們知道一點,當光進入黑洞的內部時,實際上它進入了是一個摺疊的空間,而在這個摺疊的空間中,即便光經過了無數次的折射反射,實際上呢它還是在原地踏步,這也是我們今天為什麼看不到黑洞的原因。

當一顆恆星靠近這個黑洞的時候,當一個恆星到達它的洛希極限,也就是視界區域的時候,就會被徹底的撕成碎片,我們知道黑洞的本體是一個無限小的奇點,因此大量的物質落入這個點的時候就會被急速的加熱,溫度高達上億攝氏度,一切物質在這裡都被轉化為等離子態,如果黑洞的引力極強,體積非常小,並且還有著這麼高的溫度,那就代表它的自轉也非常的恐怖。

中子星以及脈衝星可以說是宇宙中自轉速度最快的天體,但是它們仍然沒有辦法和黑洞相比。莫以上的數據分析,我相信你就會知道黑洞的內部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所謂的天堂,雖然它產生的質量足以將時間減慢,空間分裂,但是它的內部卻是比地獄還要可怕。實際上沒有任何活得東西能夠到達那裡!

因為在進入黑洞內部之前,你就已經被撕成碎片,然後被高溫蒸發掉了,不過如果你幸運的進入黑洞,但是卻沒有死亡的話,嗯。你或許會進入一個新世界。一個連光都沒有辦法考慮出來的事情,一個存在著無數個空間迷宮一樣的神奇世界!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進去就知道了,但我們進不去。關於黑洞,我把自己看到的文章內容作一下憑記憶的彙總。首先有種說法,黑洞所以黑,是由於黑洞能捕捉光,吞食恆星。至於說到其內部,有一種說法是,黑洞象巨大的粉碎機,把物質粉碎成粒子、中子那樣的東西;還有說法是,其實黑洞並沒有吞食,而是一個通道,使恆星從另一方又鑽出,於是出現了許多超大恆星聚到一塊兒的奇觀。霍金是黑洞研究專家,至於研究出了什麼,我沒見到明確提示的;但他提到縮短空間距離的蟲洞,也許就是他的黑洞研究成果之一。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所謂黑洞,是個抽象的形容詞,

其實是一個球殼界面,

包括光的物質越過這個球殼界面,就有進無回,

這個界面是由光的環繞速度定的,

就是環繞速度為光速,正好光不能再逃逸,而做圓周環繞,或墜落,

這個界限界面,這個球殼界面稱為視界,即視覺的界限邊界,視界以內稱為黑洞,但球殼視界之內不排除還有很大的墜落空間,這層空間裡,一切都在墜落,漫天花雨,

假如有個妖怪“瞳瞳“可以在黑洞生存,它會看到漫天花雨,比過年過節的煙花還漂亮,比流星雨還壯觀,

它們都在墜落中燃燒,發光,發熱,所以說,

黑洞視界內部非但不黑,還很亮,

但墜落空間終究有限,物質墜落到“地面"會激起很激烈的反應然後在巨大的質量引力下屈服,沉澱,固化,進一步塌陷,這個過程會很快

再往後就很難說清了。

因為視界之內是能憑想象力去想,想不明白也沒招,視界就是視線的疆界,

很多人努力猜想過,霍金是其一。


AUTUYT


黑洞是物質禁區,它之所以被叫做黑洞,是因為它可以吸收其周邊所有的已知物質(包括光)以人類現在的科學能力是無法觀測到黑洞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只知道黑洞的密度很大,一般的黑洞就可以容納幾千萬甚至上億顆恆星。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直吸收能量。就目前為止,人類還無法在已知宇宙中找到黑洞的另一邊在哪裡。有些人認為黑洞是連接另一個未知宇宙的通道,一些人認為黑洞裡面有一個十分穩定的空間結構自成一世界,更有甚者認為黑洞是人死後靈魂的歸處。當然這些只是人們的猜想罷了。

其實小編我個人認為,黑洞之所以可以向內吸收物質,是因為黑洞中心向外產生了一個極其大的向心力。他連光都可以吸收,那麼其中心點的質量一定遠遠大於現在已知的所有天體。在這種環境下連空間都會扭曲,更不要提誕生一個穩定的世界了。只能說黑洞內存在一個近乎無限小或無限大的空間,其內部充斥著十分龐大的能量,並且十分不穩定。(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