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景不如聽景 康熙皇帝也改不了名的西湖十景之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是西湖十景之一,以傍晚賞景聽鍾為勝。與之有關的景點主要在淨慈寺。杭州淨慈寺的山門前,一左一右有兩座碑亭,這兩座碑亭裡的兩座石碑都是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所立。

山門左邊碑亭中的石碑,正反兩面都是康熙御題景名“南屏晚鐘”,原御碑被毀,如今我們所看到的石碑是2002年按原尺寸,原碑字跡的拓片重刻的。

康熙御題的左下方有一段文字:總督福建浙江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郭世隆。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二級臣張敏。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加五級臣高士奇恭摹。

相傳當初康熙題碑時,改“南屏晚鐘”為“南屏曉鍾”,後杭人偏愛晚鐘,便仿康熙御筆,把“曉”字改回了“晚”字。

山門右邊碑亭中的石碑,四面都是是乾隆皇帝的題詩。乾隆十六年,清高宗下江南,為西湖十景題詩,其中的“南屏晚鐘”詩也刻於石碑上,如今的石碑也是後人復刻的。

乾隆御詩碑的正面詩曰:“淨慈掩映對南屏,斷續蒲牢入夜聲。卻憶姑蘇城外泊,寒山聽得正三更。”其餘三面也皆為乾隆題詩。

每當淨慈寺向晚擊鐘,鐘聲悠揚縹緲,其鐘聲是從這座金剛殿西側的鐘樓傳出的。一樓供奉著地藏菩薩,經常有信眾帶著地藏經來此誦讀。

鐘樓二樓的這座巨鍾是1984年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為報答祖庭恩德,捐贈3千萬日元,由杭州製氧機廠鑄造,乃中日友好的紀念和見證。

該巨鍾高3米,口徑2.3米,重10噸多,大小與明代時相同,四面分別有“淨”“慈”“禪”“寺”四個大字。

鐘身內外鐫鑄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親筆書寫的《妙法蓮華經》七卷及銘文共計六萬七千餘字。每到除夕夜,杭州的市民會來此撞鐘,祈福新年。

淨慈寺的鐘,每天凌晨四時和晚上八時,撞擊一百零八聲,這一百零八聲代表一年,象徵著年年如意,歲歲平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