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與阿里、娃哈哈和格力等企業相比,誰創造社會價值更大?誰給老百姓帶來的實惠更多?

利永貞網


先從最基本最直觀的兩樣:稅收,就業來說:

華為:2017年納稅1100億元!國內民企中納稅最多的!例於最大的上市公司阿里366億,最大房地產恆大是404億。

華為員工現在約16萬,外藉約3萬,為國內創造就業15萬人左右。

娃哈哈創造就業約3萬,格力創造就業約8萬。稅收不詳。

上面兩樣只是產生的價值中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創造的價值大頭在於企業背後拉動的整個產業鏈所帶來的全部價值。

像華為格力這樣的製造業中的終端產品企業,一個終端產品(to C產品)通常由四五級甚至更多級的to B產品組成,即從原材料到零配件經過很多級最後做成產品。比如華為手機格力空調,養活了很多to B產品企業,整個產業鏈創造的就業,發出的員工工資,員工工資再帶動的消費,這些沒法準確計算,我們可以用最終的終端產品銷售總額*5得到一個概計值,也就是當成一個to C產品由5級的to B產品組成。

華為2017年銷售額為6000億,那麼整個產業鏈拉動的GDP約3萬億,這個數超過了2017年的20個省,超過北京接近上海的GDP。


老黃侃財


阿里2018財年GMV是768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萬億,這個數字什麼概念?阿里=沃爾瑪+京東=2.5個亞馬遜=全球第二到第五四個電商銷售額之和。

帶動中國GDP增長少說乘以5,30萬億不過分。

什麼叫帶動GDP增長?比如四通一達,晟邦,德邦,天天的數百萬快遞員的就業,是天貓淘寶的幾百萬賣家及客服的運營,是倉庫,廠房的建設,是物流貨車,紙箱包裝……如果你認真的推理,你會發現中國很大部分人依靠這條產業鏈營生。

有人說,沒有阿里,也會是別人,對不起,這是個白痴邏輯,恰恰就是阿里做了這些,你無法否認。又有人說阿里沒了,自然京東取代,那麼我告訴你,京東不可能在一兩年內消化掉大它四倍的天貓淘寶,這條複雜龐大的產業鏈只會讓它撐死,即使是亞馬遜同樣不能,如果阿里突然消失,只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混亂。

如果說這二十年的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互聯網,美國,印度同樣如此,電商更是帶動經濟發展得主要因素,沒有電商,中國只會像日本,西歐一樣缺失二十年,經濟負增長。如果沒有電商經濟能強盛,像電商不發達的西歐,日本GDP為何增長乏力甚至負增長呢?而大力發展互聯網的中美印缺失世界經濟的希望。

也有人說,阿里摧毀了中國的實體經濟,我想說的是,落後的總要消亡,電商沒有摧毀實體經濟,電商只是幫國家清理了落後的實體產業,而真正優秀,有競爭力的實體企業懂得變通,更會借勢,比如前幾天華為與阿里合作在速賣通開俄羅斯旗艦店(速賣通目前在俄羅斯跨境電商市佔率第一,超過30%),比如蘋果,小米,榮耀都是因為借電商的勢從出海進入歐洲,印度。

常被人詬病的還有,"阿里海外營收只佔總營收1/4""阿里沒有國際化",接下來我要說一些數據,

1.阿里旗下Lazada與騰訊投資的shopee是東南亞兩個最大電商,各佔10%左右。

2.速賣通為俄羅斯最大跨境電商,是市佔率超30%。

3.速賣通在中東多國排在前五位。

4.阿里投資的snapdeal,Paytm是印度最大電商平臺之一。

5.速賣通在法國等地也在高速發展。

當然我國的跨境電商嘉雲等等在中東,印度,東南亞也表現非常好,甚至超過這些巨頭。

還有人說像亞馬遜所在的都是歐美日這樣的發達國家優質市場,我們都是這些印度東南亞窮國家,我建議多讀點書,歐美可以不要,印度東南亞才是下一個中國。之所以阿里海外營收佔比不如國內,是因為歐美綁在一起才跟中國差不多,更別說其他還沒開發的地區。










庸俗或孤獨


第一,馬雲帶動了農村致富

第二,馬雲帶動中小企業發展主要在貸款方面,銀行是二八理論馬雲是八二理論

第三,馬雲帶動中國整個公司科技的發展,他讓老闆老總更愛科學更愛中國

第四,馬雲改變了中國的消費手機支付改變了銀行排隊

第五,馬雲投資捐款農村並喚醒了中國所有老闆的愛心和良知搞慈善

第六,馬雲的著名金言:“”因為相信而看見”,讓很多二十二世紀才出現的科技,我們二十一世紀的人先享受了

總之馬雲比任正非強太多了。

任正非只是帶動了中國科技發展和有全世界最好的公司架構讓中國有良知的公司模仿

可惜的是馬雲在阿里巴巴佔股太少了,如果馬雲佔股阿里巴巴百分之八十,馬雲會帶給中國更大的貢獻和更大的投資與慈善。可惜當初中國的銀行看走眼,中國的老闆也看走眼,沒有給馬雲足夠的錢發展阿里巴巴


國泰民安9068


從交稅的角度華為對國家的貢獻最大。從推動中國互聯網的使用的角度我個人認識阿里對社會發展起的作用更大。互聯網徹底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阿里的發展衝擊了思維不願改變的實體店和實體企業,事實上這些不願改變早晚都會死。

社會發展中任何改變都是痛苦的,為什麼會痛苦。是因為很多不想改變,事實上不變就死。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矛盾的,沒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實證明,社會的每一次變革,都存在利弊關係。站在發展的角度看社會每一次改革都推動了社會再前進。永遠利大於弊。

阿里體系改變了中國傳統商業模式,改變了人的購物,出行,以及生活方式,也改變了銀行。給人們帶來無限方便。

阿里對社會發展的貢獻最大。阿里從很多方面改變了中國社會。

也對社會現狀衝擊最大。社會發展規律就是舊事物死亡,新事物產生。

有人認為阿里是國外注資的,把中國錢賺給外國人了。

這有錯嗎?馬雲在創業初期發展中,沒有一箇中國風投看好,都認為網購行不通,馬雲是騙子。這個事實證明,全中國找不到一個看懂馬雲的人。是因為馬雲的思維超越了所有風投家的認知範圍。

孫正義為什麼三分就決定投資。因為他的思維層次更高。他認為互聯網能改變世界。他看問題的角度是你的項目只要能改變社會,改變人的生活方式。他就敢投。中國互聯網大部分他都投了。

西方為什麼發達,是因為西方企業家的思維層次運超中國企業家。

思維層次越高,人的理念就不同。看待事物角度,深度,廣度都不在一個層次。

角度,深度,廣度決定企業能做多大,活很久。當一個項目它能改變現有的社會,但是又找不到投資,很有可能就是下個阿里。

阿里的每個項目都在改變社會現狀,所謂改變就是創新。阿里改變中國當前社會的廣度,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大家有目共睹。


聯想7945


不邀自來。

一般而言企業社會價值體現在稅收、就業以及長尾效應,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可能還包括社會公益等。

首先需要定個基調,無論哪一家企業,它們存在以及發展的基礎首先必須是為了公司自身發展,並代表公司所有員工的利益,其次才是社會利益。

因為企業都是員工們胼手胝足拼搏出來的,這是他們的勞動成果,而除此之外的其他人並無資格要求這些企業強行給他們什麼實惠,如果嚷嚷著“是自己養活了這些企業,企業離不開消費者的鼎力支持”等等言論,那麼除了要反思自身是否理性消費之外,更應當注意,這種言行便是典型的道德綁架。

我們是法治國家,所以企業有法律在監督,那麼企業的第一個社會價值就是稅收。

在題主列舉出的這幾家公司中,華為是年納稅總額最高的企業,甚至包含互聯網行業的其他巨頭在內,華為也能在納稅榜中排在首位。

其次便是就業。

在這一數據中,我不認同@草根老黃的觀點,作為不同類型的公司,華為和格力這類終端電子電器生產企業所帶動的就業屬於單一行業,比如說華為自身國內員工約為14萬人,手機業務帶動的就業人數大致為10萬人,代工企業帶動就業人數約為3萬人,總的帶動就業人數在30萬人左右。格力更少一些,它所帶動的就業人口也大多分佈於安裝維修、產品周邊開發等。

然而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帶動的就業人數卻遠非如此,這是因為企業性質和業務性質的不同造成的,阿里電商體系直接生成的就業人數並不多,這些人都是為了維持阿里電商系的正常運轉,但參與到阿里電商系的人數你看如今的阿里巴巴店(B2B、F2B)、天貓店(B2C)、淘寶店(C2C)、盒馬鮮生體系、物流快遞體系等等就會明白,它囊括了幾乎各行各業。

所以在就業這塊,阿里完勝其他企業。

長尾效應,指的是企業自身的發展帶給行業和社會的長遠影響。

舉個例子,汽車行業過往數十年間一直都被稱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汽車的研發製造以及量產上市,都彙集了眾多行業的頂尖智慧,那麼想要發展汽車行業,就必然要做上下游各個領域的工作。比如說冶煉工業,車身每個部位對於鋼鐵的要求不同,就需要冶煉出不同特性的鋼鐵;比如說塑料,玻璃等材料,比如說流體力學,比如說發動機……

大型企業自身尤其是行業龍頭自身,都有類似的效應。

在題主列舉出的這些企業中,華為可以說是通訊行業的龍頭企業(世界級),以及移動智能終端行業的龍頭企業(國家級);阿里可以說是電商行業龍頭企業(介於世界級與國家級之間),以及移動支付行業的龍頭企業(世界級)。其他的並不具備明顯的長尾效應。

從橫向對比(影響的廣度)來講,阿里電商在全世界都很有市場前景,國內的一支獨秀狀況也能說明問題,阿里自身的發展先是帶動起物流快遞體系的迅速發展,然後推動電子支付和移動支付的迅速普及,它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支付習慣,並且一直引領著互聯網向著更多領域進行探索和改革,比如說人工智能和雲。華為則稍遜一籌,華為的發展更多是為了生存,通訊行業並不像互聯網行業那樣允許劍走偏鋒,華為的前行更像是硬碰硬,集中所有精力在一個領域深耕。而手機業務更像是成果轉化的一次嘗試。總結起來就是,華為更偏向於某個領域,而阿里面對的是整個商業世界。

從縱向對比(影響的深度)來講,華為更加令人欽佩。互聯網進入中國後,幾乎可以說是風生水起,而BAT像是乘風而起的巨鯤,扶搖直上化為大鵬。阿里的成長就像同時代的許多互聯網企業一樣充滿了冒險,他們也很好利用了政策的幫助,在國內這方對於互聯網世界來說像是世外桃源的地方迅猛發展。但這種幾乎沒有外敵的發展也存在著許多弊端,比如說對技術的忽視。對於未來企業來說,很有可能技術才是立命之本。而很顯然,華為早早就有了這樣的認知。所以華為做到了自主研發的通訊技術全球領先的地步,而阿里的技術卻還在社會輿論的喧囂中撲朔迷離。

社會公益其實不需多說,還是那句話,企業壯大的本身離不開與社會的良性互動,所以一家企業能夠做大,必然因為它對所處的社會起到了正向的影響。

阿里旗下有許多公益產品,華為自身也有社會公益基金,但這一點我們不應該拿來比較。因為公益無大小之分。

綜合來看,華為與阿里的社會價值其實並沒有很大差距,他們仍然具備著巨大的上升潛力和創新潛能,它們的社會價值也仍然會不斷增加。

以上。


我是好人長安君,喜歡分享自己對科技財經的看法,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如內容得到您的認可,歡迎點贊關注!😊


好人長安君


沒有可比性!如果象娃哈哈這樣辦企業成功的話,我國真的強大了!


用戶8675149482898


阿里巴巴公司


吃狗肉火鍋


說實話,作者列舉的這幾家公司,都是國內企業的佼佼者,目前,發展勢頭良好, 社會口碑也很好,前景很光明, 除了阿里之外,另外幾家公司都與製造業有關,能夠吸納更多的普通勞動者就業。嚴格說起來,這幾家公司分屬於各自不同的行業,相互之間的業務交集很少,對國家,對社會的貢獻,很難通過單一的數據進行比較。整體來說,都是好樣的!


夏蟲語冰井蛙語海


僅僅看企業可以參考企業規模和所創造的利潤和稅收,但是企業所帶動的產業鏈才是真正的價值,從這方面來看哇哈哈遠遠無法和華為以及淘寶相比


怎麼木有熊三


這得看從什麼角度來衡量

從人們生活的便利性來看,選阿里

從技術進步來看,選華為和阿里

格力做生活用品,有可替代性

哇哈哈更是可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