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要成交,賣出和買入的錢是相等的,怎麼會有資金淨流出和淨流入呢?

包羅萬象大轉播


股票買賣的股數和資金都是相等的,有買必有賣,成交100萬的資金,就好比如你把100萬的貨物賣給我,我買入的成本就是100萬元,如果我以105萬元賣給另外一個人,那麼我就能賺5萬元的差價,而這個人的買入成本就是105萬,以此類推。

不是說好的買賣相等嗎?怎麼在市面上的炒股軟件上,怎麼會有資金淨流入和淨流出呢?其實,我們把概念混淆了,成交金額是買賣雙方成交的價格,而資金淨流入和淨流出的計算方式就不是簡單的買賣平衡了。

資金的淨買額=資金總買入額-資金總賣出額,得出來的結果是正數意味著淨流入,得出來的結果是負數則意味著淨流出。資金總買入額是把當日的買盤統計起來,資金總賣出額是把當日的賣盤統計起來,買盤和賣盤的定義其實就是逐步成交窗口上的B和S字母,B代表買入,S代表賣出。這裡的買入是指在上漲過程中以實時價格以及更高價格成交的單子,賣出是指下跌過程中以實時價格以及更低價格成交的單子,所以這裡所指的買入額和賣出額並不是相等的,而且每個軟件的計算公式還有些許差異。說得更直白一點,買賣相等是指單筆的成交,買賣不相等是指多筆的累計成交。

除了資金淨流入淨流出,軟件上還有常見的資金指標,那就是主力淨買額,統計的是達到一定量級的大單的淨流入情況,比如,將5000手以上的單子,進行淨買額統計。計算原理都差不多,資金指標用來輔助新手看盤,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切忌不要完全不加評判地用資金指標來做交易。我們要明白,工具始終是工具,代替不了方法,因此,你的投資方法才是更需要關注的,假如你的投資方法長期交易的結果是贏多虧少,說明此方法是有效的,否則,長期下來虧多盈少,再好的工具,都改變不了你的最終結果。

起初,多研究一些指標,對你的股市學習是有幫助的,試錯是必經的過程,即使我現在告訴你某某指標沒用,那你也不要相信我,一定要經過自己深入研究並加入實踐,才會有更深的體會!


小白讀財經


我看了好多回答,基本上都是不懂裝懂,而且很多是一些證券從業人員,真他媽悲哀,我來回答吧,舉個例子就能說明資金淨流入還是淨流出了,首先說一點判斷資金淨流入還是淨流出必須要在收盤後或者截止到某一點位並跟上一個交易日收盤或者某個固定點位(好像是廢話,但好多人不懂),也就是資金的流出與流入必須基於一個固定點位跟另一個固定點位比較的,大盤點位固定了,個股股價也固定了,這時候才能確定。比如現在股市只有一隻股票,昨天收盤時股價是100元,今天收盤時,股價變成了101元,那麼這就是資金淨流入1元。另外再說一下技術指標,現在好多專家都在電視說講解股市,什麼kdj macd什麼幾浪幾浪,都幾把扯淡,除了大盤的技術指標有那麼一點點參考外,個股的技術指標不管什麼形狀都能做出來,大盤是因為資金太大不好操作,但話又說回來了,大盤的技術指標跟你的個股沒有必然聯繫啊,最後再考大家一下,看有沒有知道的,就是在用交易軟件看個股時,在成交量這個數字的顏色上,有時候是紅色有時候是綠色,還有極個別白色,這都代表什麼意思?誰知道可以在評論裡回答,我會給出答案的。謝謝大家


我是依舊585


  • 回答這個問題前首先要搞清買盤和賣盤的概念,買盤就是總成交中主動買入的那部分,賣盤就是總成交中主動賣出的那部分;買盤成交對應的資金就是流入資金,賣盤對應的資金就是流出的部分。舉個例子:11:01這一分鐘裡,某一股票較前一分鐘是上漲的,則將11:01這一分鐘的成交額在100萬以上的資金計作資金流入,反之則計作資金流出,若指數與前一分鐘相比沒有發生變化,則不計入。每分鐘計算一次,每天加總統計一次,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的差額就是該股票當天的資金淨流入(從開盤到收盤所有大單買賣的差額之和)。

  • 股市交易中,股價上漲階段買入股票的資金一般被記為股票資金流入,反之亦然,其實買入賣出資金是一模一樣的,不過是某一分鐘買入的比較主動,使股價比上一分鐘上漲,這一分鐘的成交額計作資金淨流入;我們要關注的是主力在買入與賣出這段時間的長短與資金量,如果時間長且資金量龐大,就應及時跟進,否則應持幣觀望。
  • 而資金當日淨流入或流出,只是一個相對概念,而且每個軟件統計出來數據也是不一樣,有些以50萬以上成交計算為大單,有些以100萬以上成交計算為大單,統計出來的資金流向也不一樣,但可以認為資金成交代表當天資金對某支股票的熱度。
  • 股市就是籌碼博弈的場地,內在本質就是低位主力用資金換籌碼,高位用籌碼換資金,有個超經典的金融故事,希望給你點啟發,把主力背後的運作原理弄懂了就不用糾結資金是淨流出還是淨流入了,商人、農民和猴子,猴子猶如一隻股票,故事情節大概如下:
  • 有一個商人到了一個山村,村子周圍的山上全是猴子。商人就和村子種地的農民說,我買猴子,100元一隻。村民不知是真是假,試著抓猴子,商人果然給了100元。於是全村的人都去抓猴子,這比種地合算得多了。很快商人買了兩千多隻猴子,山上猴子很少了。商人這時又出價200元一隻買猴子,村民見猴價翻番,便又紛紛去抓,商人又買了,但猴子已經很難抓到了。商人又出價300元一隻買猴子,猴子幾乎抓不到了。商人出價到500元一隻,山上已沒有猴子,三千多隻猴子都在商人這裡。
  • 這天,商人有事回城裡,他的助手到村裡和農民們說,我把猴子300元一隻賣你們,等商人回來,你們500元賣給商人,你們就發財了。村民瘋了一般,把鍋砸了賣鐵,湊夠錢,把三千多隻猴子全買了回去。
  • 助手帶著錢走了,商人再也沒有回來。村民等了很久很久,他們堅信商人會回來500元買他們的猴子,終於有人等不急了,猴子還要吃香蕉,這有費用啊,把猴子放回了山上,山上仍然到處是猴子。
  • 股市就是這樣週而復始的循環反覆,雖然主力手法多樣,但萬變不離其中,最終都是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站崗!

我是跑贏大盤的王者,打字很累,最近評論點贊很少,希望各位朋友多多動動小手,您的評論點贊就是最大的理解與支持。

跑贏大盤的王者


股市確實是一個零和博弈的市場,進場的資金相加為零,理解為股票要成交,賣出和買入的錢是相等的。很多股民投資者就已經卡在了怎麼會有資金淨流出和淨流入呢?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股民到目前為止也是沒有弄明白的,下面我來為大家解答這個疑惑。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明白股市的四個專用詞,內盤與外盤、主動性買入和主動性賣出;如果你能把這個四個詞都理解透了,股票怎麼會有有資金淨流出和淨流入的答案了。

這四個股市名稱就是相互相應的:

(1)外盤其實就是指主動性買入的單,歸為外盤資金;

(2)內盤其實就是指主動性賣出的單,歸為內盤資金;

大家有沒有發現為什麼每隻股票的內盤與外盤資金也不是想等的呢?問題就是在於“主動性買入與主動性賣出”這個環節了。

什麼叫主動性買入呢?

主動性買入的資金就是以把賣檔處掛的單主動性把他們吃掉,表現為積極買入股票;

比如:

某股票賣一檔10元掛了100手,賣二檔10.01元掛了200手,賣三檔10.02元掛了300手;然後突然有一張大單600手以10.02元買入,把賣檔1~3的掛單全部吃掉,這個600手以10.02元的買入單就是為主動性買盤,歸為外盤(歸為流入資金)。

什麼叫主動性賣出呢?

主動性賣出與主動性買入是相對的,也就是主動性把買檔處的掛單主動性達成交易,說白了就是主動性把買檔處的單吃掉,表現為積極的賣出股票;

比如:

某股票買一檔9元掛了10手,買二檔8.99元掛了20手,買三檔8.98元掛了30手;然後突然有一張大單60手以8.98元買入,把買檔1~3的掛單全部吃掉,這個60手以8.98元的買入單就是為主動性買盤,歸為內盤(歸為流出資金)。

上面解答了股票市場當中的內盤與外盤,主動性買入與主動性賣出的詳細分析,如果你能把這個理解清楚了,相信關於淨流入資金與淨流出資金就很好理解了。

怎麼會有資金淨流出和淨流入呢?

其實你這個問題就是相當於為什麼股票內盤與外盤的不是相等呢?根據上面已經對於內盤與外盤也進行了分析,主動性買入的資金為外盤,也是屬於流入資金;主動性賣出的資金為內盤,也就是屬於流出資金;股票交易的並非所有的單都是主動性的,而是有被動性的,被動型就是類似提前掛好買賣單,以自己想要達成交易的價格在等待成交的,這些單就是屬於被動性交易的單。

所有從這裡就已經找到了內盤與外盤的為什麼不相等的真正原因了。同理其實流入資金(類似外盤資金)和流出資金(類似內盤資金)之間也是有不相等的,既然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都是不相等的,肯定就是有相差的金額,而這個相差的金額就已經出現淨流入與淨流出的現象。

根據資金淨流入流出計算公式為:流入資金-流出資金,如果是正值表示資金淨流入,負值則表示資金淨流出,這就是為什麼股票會出現淨流入與淨流出的真正原因。


老金財經


看了一遍,很多人自己都不懂,還給別人科普!

我是千尋,我來回答。

首先看資金流入和資金流出的定義:

在股票交易的任意一分鐘,若指數相對於前一分鐘上升,則這一分鐘產生的成交額定義為資金流入;反之則定義為資金流出。

很明顯,股票在一個完整交易日的任意一分鐘內,股價可能是上升的,也可能是下降的;成交額可能是相等的,也可能是不相等的;當天收盤後,我們可以算出全天240分鐘資金淨流入和淨流出的差:


若兩者之間的差為正,則是資金淨流入;

兩者之間的差為負,則是資金淨流出;

從數學意義上來看,其實就是積分原理。以時間t 為x 軸,以股價為y 軸,然後積分,y 軸左邊的面積減去右邊的面積,若大於0,則資金淨流入,小於0,則資金淨流出。

所以,並不是當天資金淨流入,股價一定上漲,資金淨流出,股價一定下跌。

頭條裡知道原因的不會超過1%,朋友可以在下邊評論🙃



宙斯盾


通俗的講,股票交易中所說的資金流出與流入是指風險偏好。

一、關於資金流入:具體說以賣盤成交成交的金額就計入資金流入,要買入的人越多,要想買入就會緊盯賣盤上的價格,比如一隻股票賣一價格為10元、賣二為10.10元、賣三為10.15元、賣五為10.30元,要想買入的人越多,只有逐步往上推價格,這種情況下成交的資金就計入了“流入資金”。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數散戶都會一致認為大家對這隻股票看好,追漲買入的積極性高,後市看好。而主力資金在這種情況下會由兩種猜中手法:一是如果獲利達到逾期,會在這種慢慢的推高過程中隱蔽(對倒)出貨,二是主力資金主導突然拉昇、吸引跟風光盤,如何由猛烈打壓,以此將“洗籌”,把不堅定者收割了。

二、關於資金流出:就是把以委買盤價格成交的資金計入資金流出,原理與上面“資金流出的剛好相反”,反映了散戶參與者對該股持謹慎狀態,通俗的說就是不看好後市,寧願以“低價”賣出,哪怕不賺錢都可以。二主力資金在這個時候,就是利用散戶的恐懼心理不斷打壓,甚至跳水,讓散戶三生絕望的心理,爭先恐後賣出,賣出的這些籌碼都進了主力資金的口袋。

三、關於資金淨流入與淨流出:這個實際參考意義不是很大,因為主力資金在會對倒,單憑看資金淨流入(流出)無法撲捉資金的真正動向。具體算法如下:

全天以賣盤成交的總金額 —全天以買盤成交的總金額=正數(全天資金淨流入數)或負數(全天資金淨流出數)


安寧強固


資金淨流入、淨流出是一個金融學術語,是用來描述資金流向的。就如你所說的每一個人買必然有一個人是賣的。那軟件和券商是怎麼來區分淨流入和淨流出的呢?你應該見過從買一到買五的掛單和賣一到賣五的掛單吧!這種掛單屬於被動性買盤或賣盤,而那種定價高和定價低的搶單盤屬於主動性買盤和賣盤。如果主動性買盤多,那就是資金淨流入,如果是主動性賣盤多,那就是資金淨流出。

我們再說說淨流入,淨流出的市場分析有什麼用處吧,對市場的技術分析,要通過三大塊來進行分析,第一就是價格,第二是成交量,這些都聽過吧,第三個,你可能聽的就少了,第三就是持倉興趣,這是期貨裡的術語,如果換成股票的話,那就是資金流向了。價格分析的比重50%,成交量分析的比重佔30%,最後這個資金流向是佔20%的。具體的分析方法我就不在這裡闡述了。

因此,我也不舉例子了,一句話總結一下:價格上漲,成交量放大,就是資金淨流入;價格下跌,成交量萎縮,就是資金淨流出! 當然,這是正常情況下,他有一個對比的比例圖表,這個我沒有辦法給你放上來,用語言的話很難說清楚。我想還可以說得更明白一點,那就是:如何區分主力是資金流入還是流出?這是大家都關心的! 這也不難,主力資金流入只有兩點:吸籌與拉昇;主力資金流出也只可能有兩點:出貨與洗盤! 下面我簡單說一下,我的看法:有三種分析方法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你從越多的方面去看待一個事物,那你就越接近真相。


股市技術課堂


在股票交易中對買賣雙方的交易行為有這麼一個界定:當買家願意以賣方的最優價格買進的時候,這筆交易被認定為主動買入,這筆交易的資金流向也被認定為資金流入。

而當賣家願意以買方的最優價格賣出的時候,這筆交易被認定為主動賣出,這筆交易的資金流向也被認定為資金流出。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交易中,有買一、買二等幾個買方價格。比如買一的價格是30元,買二的價格是29.9元。也有賣一、和賣二等幾個賣方價格,比如賣一的價格是30.1元,賣二的價格是30.2元。

如果此時有交易者選擇以30.1元買入,那麼這筆交易被認定為主動買入交易,這筆交易的資金流向也被認定為資金流入。

或者此時有交易者選擇以30.0元賣出,那麼這筆交易被認定為主動賣出交易,這筆交易的資金流向也被認定為資金流出。

在統計時間內成交的交易中,如果被認定為主動買入的資金流入累計總量大於資金流出的累計總量,那麼該時間段的資金流向就是資金淨流入。

如果在統計時間內成交的交易中,被認定為主動賣出的資金流出累計總量大於資金流入的累計總量,那麼該時間段的資金流向就是資金淨流出。

所以雖然股票交易的買入和賣出金額相同,但是由於計算規則的不同,所以會出現資金淨流入或者資金淨流出的統計差別。

通常當行情看好上漲的時候,大家都喜歡主動追高買入,所以更容易出現資金淨流入。但如果行情抗跌,更容易出現資金淨流出。


白馬華菲特


有人買才會有人賣,買賣應該相等代表資金流入和資金流出應該是相等的,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看到軟件上顯示某隻個股顯示資金淨流出有的個股顯示資金淨流入呢?並且還有人會按照資金淨流入和流出來分析主力行為,從而得出結論該股該不該買入,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軟件上資金淨流入和淨流出是怎麼的出來的。



大單買賣原則

為了具體分析莊家機構行為,要分析該股的大單買賣,因為散戶投資者買賣在分析上毫無意義,只有分析大單買賣才能夠分析出該股莊家的買賣情況。所以軟件就會按照預期編入的程序,按照大單進行統計忽略小單。

如果大單反覆買入,而賣出的基本都是屬於小單賣盤,那麼軟件上自然忽略小單的賣出統計大單的買入,這樣自然得出的就是資金的淨流入。

如果大單反覆賣出,而買入的基本都是屬於小單買盤,那麼軟件上自然忽略小單的買入統計大單的賣出,這樣自然得出的就是的資金淨流出。



然後大家又有一個疑問了,對於大盤股而言100受可能就是小單,但是對於小盤股而言可能就是大單。而且還存在一種情況,如果股價幾塊錢的話,幾百手可能就是小單,但是股價幾百塊而言的話,幾百手可能就是大單,所以軟件編入系統中關於資金淨流出和淨流入會根據股票的市值和股價的高低來進行區分大單和小單。而且每個軟件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不一致,對於大小單的界定不一致,所以會造成每個軟件上顯示資金淨流入和淨流出數值不一樣。

主動性原則

<strong>有的軟件在統計資金淨流出和淨流入會加入主動性的原則,何為主動性,比如有人看好該只股票,不是掛單後等待買入,而是直接以最快時間買入,比如賣一有100手買單掛著,自己想買入50手,可以直接按照賣一價格買入成交,這就是定義為主動性買入。主動性賣出就是主動賣出不是掛單賣出。這也是軟件在統計淨流入和流出會加主動性的買賣單剔除被動性的買賣單,主動性代表了該股買入和賣出的意願,往往也是分析主力分析的一種重要參考指標。

總結:按照大小單分開統計原則和主動性被動性分開統計原則,自然會造成一隻股票今日是淨流入還是淨流入。



溫馨提示:主力買賣也存在小單,主力買賣也存在被動性的掛單買賣,所以資金淨流入不是直接作為參考買入的理由,淨流出成為絕對賣出的理由,資金淨流向可以作為參考使用,不能作為直接買賣的依據。

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評論。

<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


道破天際


首先要說的是,你從一些軟件上看到的淨流出和淨流入都是相對的,這是機器記錄的委託情況,都是按照設定的規則進行統計,這個裡面對資金來說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淨流出和淨流入的現象,比如說通過對倒的方式,本來是淨流出卻通過技術的手段化解為流入,而當你覺得資金進去了,反過頭來發現股價不但不出現上漲,卻反而呈現下跌的狀態。

這裡將淨流入誤導為淨流出,可以通過委託界面的“買入”和“賣出”去進行操作,比如說資金要實質性的買入一隻股票,一般都是通過賣出價格直接成交的,這個時候顯示的則是主動性買入,但在實際統計中卻是以賣盤成交,表現在資金的分佈上是淨流出,而賣出一隻股票的時候直接以買價成交的,在資金分佈上顯示的淨流入,實際是賣出行為。

這種情形下對非專業的投資人是很難辨別真假的,所以資金的淨流出和淨流入都是相對的,主要還是要觀察股價的盤口強弱來判斷,以及實際的走勢,如果股價走勢相對比較強結合資金的淨流入,說明這個數據的可信度比較高,否則最多看看而已,千萬不可以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