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說: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股票定價合理,那麼該公司市盈率將等於該公司的增長率,為什麼?

王昕217781279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陶子認為,彼得林奇的意思是,股價的市盈率要和增長率相匹配,用公式表示就是PEG=1。PEG即為PE/G,PE為股票市盈率,G為公司業務年化增長率。在彼得林奇看來,二者的比值應該等於1。

為什麼呢?首先我們看看兩個概念的含義。PE即股票市盈率,等於股票價格除以每股收益,是最常用來評估股價水平是否合理的指標之一。市盈率是投資者所必須掌握的一個重要財務指標,亦稱本益比,是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變的情況下,當派息率為100%時及所得股息沒有進行再投資的條件下,經過多少年,我們的投資可以通過股息全部收回。

市盈率越高,說明市場上對於公司前景越看好,但風險也高,市盈率低,說明公司進入穩定期,未來增長空間小,但風險低。

公司市盈率高好還是低好呢,這個根據行業不同,情況也不一樣,有的行業市盈率高,但是增長也快,按照今年的盈利看股價,雖然能有50倍,但業績翻番增長,明年只有25倍,後年只有12.5倍了,在這種情況下,股價就很合理。有一些公司市盈率低,但行業增長慢,股價反而過高。

因此,市盈率是和公司的業績的年化增長率相關的,因此彼得林奇才會提出PEG=1的概念,公司的市盈率和年化增長率相等,公司股價更趨於合理。


首席投資官


炒股的估值的公式不少,但計算不要太精確,其實都是口算就可以的經驗公式。

PEG=1,即市盈率PE=企業年均增長率G,是價值投資派挑選成長股的經驗,但不要太較真。

PEG來源

PEG的思想是從PE來的。如果某隻股票PE=8,都小於10倍了,應該是價值低估了。另一隻股票PE=28,是否價值高估呢?

由於前一隻股是平穩股,後一隻股是成長股,不同性質股票沒法比較,所以彼得林奇就提出將增長率參數加進來,構造了PEG選股公式。所以如果不是成長股,再用PEG選擇就不合適了。

PEG的適用範圍

PEG選股適用的範圍大約是PE=15~70倍的股票,我覺得更嚴格點是20~50之間合適。

對於銀行股,它們的比較基準,其實是當下市場的長期債券利率。比如,若市場債券利率約6%,則銀行股的合理PE=16.6,(1/16.6=6%)。考慮股票的風險稍大,則銀行PE=14、15合適。這就是美國股市的銀行股PE。

對於藍夢的股票,PE=100以上的,即使增長率有100也是不適用的。這種企業主要不是業績年年增長,而是看得到的未來利潤遠超當下賬面數字。這種企業也不用看連續幾年的財務利潤了,要看未來政策指向,資源儲備,市場專營權等等。

PEG的數學邏輯

做個比較:

試算1

某銀行股,業績平穩,年年每股收益1元,當下市場利率是r=6.67%,則銀行股價15元合理。某醫藥成長股,業績平穩增長,當下每股收益1元,但年增長率30%,則股價應該多少?

比較原則是:用T年的時間看,當下股價應該是T年利潤總和的n倍,而且在一個市場裡,兩隻股票的n應該相同。

對於銀行股比較簡單,T年的總利潤E1=eT,其中e是每股收益

對於醫藥股複雜一點,T年的總利潤E2=e+eg+eg^2+……,是個等比數列,其中g=130%*e,即年增30%。按數列求和公式E2=e(g^n-1)/(g-1)

如果兩隻股價是V1、V2,則銀行股n=V1/E1,醫藥股n=V2/E2,

當T=3年時,得到結果是V2=20,即市盈率PE=20倍

試算2

調整T=3年,4年,5年,6年,

則V2=20,23.2,27.2,31.9

試算3

如果固定T=5年,但調整基準利率r為5%,6%,7%,8%。

則V2=36.1,30.2,25.8,22.8

結論:

1,PEG的適用條件裡,有隱含的限制參數。

彼得林奇是依照企業未來5年的發展,來估計的成長股股價,同時他默認的市場基準利率大約是6%。

2,如果調整兩個參數,企業未來的參考年限T,和市場基準利率r,則成長股的合理股價就變化了,即PE不等於G。

問題1:成長股的成長趨勢能維持幾年?5年是否已經太長?這就是企業增長率100%不適用PEG的原因。但是5年裡年增30%還是可信的。

問題2:如果利息提高,則成長股相對不那麼值錢,相反,越是降低市場利率,則越值得投資成長股。那麼我國的市場是多少利率呢?恐怕有4%~8%之間變化。

所以抱著固定PEG值選股,可能有大謬。


海螺008


股票估值怎樣算合理,全世界投資者沒有一個約定俗成,就指標而言,有市盈率,市淨率和PEG,還有市銷率,但是最常見的還是市盈率,但市盈率多少倍才合理,也沒有一個定數,畢竟不同行業、不同成長率對應的市盈率合理倍數不一樣。

彼得林奇提出一個市盈率合理性建議

彼得林奇說: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股票定價合理,那麼該公司市盈率將等於該公司的增長率,

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新的估值指標,那就是PEG,也就是市盈率相對增長比率,計算公司是市盈率PE/年度盈利增長*100%,這種估值方式彌補了PE的侷限性,更加適合於高成長的高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估值缺陷。某些高科技公司主營利潤和主營營收增長很快,有的公司以倍數增加,市盈率很高,但可以通過高成長來化解高估值,市盈率可以很高,但PEG未必很高。

PEG越低,公司股票被低估的空間越大,一般是以1為界限,低於1,意味著公司成長性高於預期,股價被低估,高於1,意味著公司成長性低於預期,股價被高估。

但是這一指標的立足點就是公司未來成長性,只有準確預估公司成長性才能判斷股價是高估、合理還是被低估。

因此彼得林奇公司市盈率將等於該公司的增長率,存在一個缺陷,就是判斷公司成長性難度很大,難以準確去預估公司估值是不是合理。儘管存在缺陷,但這一觀點還 是具有積極意義。

彼得林奇是一代投資大師

彼得林奇提出這一論斷,說明彼得林奇在投資上具有深刻的認識,言行一致的話,就不會貿然追高,而是尋找被低估的公司長期持有分享公司發展的成果,並能取得巨大成功。

彼得林奇的投資要義就是買進沒有泡沫的股票,但何為沒有泡沫,那就是市盈率低於未來成長率,也就是股票的估值沒有出界形成公認的泡沫,畢竟股價就像一條小狗,始終圍繞內在價值前後跑動,也就是股價隨著估值的變化而變動,但不會長期偏離內在價值太遠,這是投資價值的精髓。

我查閱了一下資料,普遍說法是彼得林奇 13 年投資生涯, 取得 年化收益 29%, 累計 收益27.4 倍。29%的年化收益率比股神巴菲特還要高許多,巴菲特年化收益率在20%左右,依靠的是神奇的複利,

從管理規模來說,林奇1987年開始管理麥哲倫基金,到了1990年經過13年發展,,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可見深得投資者的認可。

我們舉一個例子,比方說張三科技,總市值10億元,股價是10元,市盈率是10倍,每股盈利一元,未來增長率是10倍,那麼以10元以下的價格買進,按照彼得林奇的觀點是合適的,意味著不考慮未來業績增長,10年收回本錢。

但是如果年化增長率是10%,不考慮公司市盈率變化,7年以後,公司每股盈利就是2元,按照10倍市盈率計算,股價就是20元,總市值就是200億元,等於投資者7年左右盈利可能達到1倍。

但是如果投資者以每股15元的價格買進,等於是市場出現一定泡沫的時候買進,市盈率是15倍,那麼7年以後,公司出現估值迴歸,市盈率回到10倍,每股盈利還是2元,股價就是20元,投資者盈利就會大大降低,每股盈利就是5元,等於收益率就是33%

但如果以5元的價格買進,也就是以5倍市盈率買進,還是按照10%年化增長率計算,7年以後,每股盈利還是2元,股價還是20元,那麼盈利就會達到300%。

可見買進股票的時機對於投資者而言,十分重要,根據股價對信息的反應程度,市場分為有效市場無效市場和半有效市場,A股頂多算是一個半有效市場,甚至很多時候就是無效市場,彼得林奇的觀點未必就是適合A股投資實戰,市場樂觀的時候,股價會漲過頭,形成明顯的泡沫,而市場悲觀情緒蔓延的時候,又會悲觀過了頭,股價出現超跌。

因此投資的時候,在市場樂觀情緒左右下,可以適當享受泡沫帶來的 資產狂歡上漲,但也就是適當,而不是盲目的追漲,一旦在牛市狂歡之中沒有警惕的追漲,很有可能就會高位套牢,萬一高位套牢,可能一輩子都別想解套,只能割肉離場。15年科技股,很多股票直到現在還沒有回到高點的50%,甚至有的已經面臨退市,股價將面臨低於一元的命運。

悲觀情緒籠罩下,市場下跌經常過了頭,有老股民死於抄底的說法,就是說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因此抄底的時候不要急,管理層喊話,媒體打氣幾輪以後,股指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底部,這就是某位大V預測底部總是出錯的原因,多少個底部新名詞就代表出錯了幾次,僅僅看到消息面的些微變化,而沒有關注到投資者情緒對走勢的影響。

投資的節奏是

首先,選出未來成長良好的股票 ,關鍵是判斷公司未來成長性,第二步是選擇合適時機,關鍵是對估值合理性進行評估,可以參照彼得林奇的觀點,採用PEG法,第三步,秉承雞蛋不要裝在同一個籃子裡的策略,適當分散投資,第四步,長期持有,不在乎短線波動。

十多年來,有1000多家股票股價翻一倍,漲十倍以上也有不少,還有百倍牛股出現,可見長線牛股並不缺少,但是投資者七虧二平一盈利,說明投資者虧損根源在於追漲殺跌。

彼得林奇也好,巴菲特也好,都是崇尚一個道理,買進低估的股票長期持有,這一點對散戶很重要,與莊家鬥智鬥勇,信息不對稱下鬥不過莊家的,只能成為可憐的韭菜。


杜坤維


彼得林奇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投資大師,他的很多投資經典著作非常值得一看,在本題提到他的這句話中,就折射出了我們常用的選股指標,那就是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也就是PEG指標,它是一個估值指標,可以很好的彌補市盈率估值沒有考慮企業成長的缺陷。

如果股票定價合理,市盈率就該等於公司的增長率,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市盈率等於股價除以每股淨利潤,而衡量公司的增長率,一般也是看盈利水平,因而兩者都同淨利潤有關。一旦市盈率大於公司增長率,也就是peg大於1,說明股價高估,存在泡沫,不應去介入,而一般peg小於1,說明該股出現低估,從中長期來看,值得介入並持有。

具體推導公式如下:

注意PEG始終是主導股票運行的重要因素,所以尋找並持有低PEG的優質股票是獲利的重要手段。我們經常談到的週期股,在熊市一般跌幅較大,到了熊末牛初的時候,其peg就會大大的小於1,市盈率也明顯偏低,到了牛市,比如鋼鐵、煤炭往往表現的非常強勁也符合這個公式。



侯哥財經


我是葉秋,一個專注於研究基本面、尋找錯誤定價、利用人性弱點賺取超額收益的專業投資人!

彼得林奇作為傳奇的基金經理,在十三年的基金管理生涯中,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年化收益率高達30%,其中PEG可以說是其獨門絕技,專門用於成長股估值。

PEG適用於成長股估值

PEG是彼得林奇用於成長股估值的常用辦法,用企業當前的估值除以未來的淨利潤增長率得出一個比值。

如果PEG低於0.5,則表明企業盈利增速遠超過估值,股票嚴重低估。PEG在0.5-1之間,表明企業盈利增速超過估值,股價存在低估,PEG在1-2則表明盈利增速跟不上企業估值,股票存在高估的現象,如果PEG大於2,股價處於泡沫階段。

值得強調的是PEG是有適用範圍的,只能用於成長股估值,對於週期股和藍籌股是不適用的。

週期股由於盈利不穩定,時高時低,採用PEG估值的話會出現顯著高估的情況,藍籌股由於增速穩定,一般估值中樞也比較穩定,市場共識強烈,不適用於PEG估值。不盈利的股票就不用說了,增速都沒有就沒有PEG這一說法。

PEG的G是未來三五年的盈利增速

很多人使用PEG估值時都有一個誤區:直接用當前的盈利增速或者過去幾年的盈利增速來充當G,這是嚴重違背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的。

彼得林奇擅長做成長股,考慮的都是企業未來的盈利成長性,過去以及現在的成長基本都反映在股價上,很難有超額收益可言。

因此在使用PEG的時候,要優先評估企業未來三五年的盈利增速如何,再和當前的估值進行對比,這才是正確的PEG用法!

為什麼市盈率會等於增長率

破除了PEG是使用誤區,明白到正確用法後,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到為什麼市盈率會等於增長率。

比如一個公司當前的PE是10倍,淨利潤為1億,那麼當前市值為10億,如果未來三年的盈利增速是25%,PEG為0.4,那麼三年後淨利潤直接翻倍為2億,對於10億市值市盈率僅為5倍。

相當於你用5倍PE買入未來三年利潤翻倍的股票,哪怕估值不變,你也能獲利一倍。

這才是市盈率等於增長率的真正原因,業績的增長完全可以提升市值,只不過估值提前反應了業績的增長。

更多投資問題,歡迎關注葉秋的投資筆記!


葉秋的投資筆記


小招不請自來,並帶來一位招商銀行App社區理財達人來回答問題~

應小招邀請,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PEG估值法。

該方法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後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揚光大。彼得·林奇老爺子也不簡單,從1977年到1990年,彼得·林奇管理的基金規模由2000萬美元做到140億美元。基金的持有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共同基金,年平均複利報酬率為29%。正因為其驕人的業績、平易的風格,林奇被美國《時代》雜誌稱為“第一理財家”,更有人讚譽其為“全球最佳選股者”。


像巴神一樣,彼得林奇也是價值投資理論的支持者和實踐者,而PEG符合價值投資的邏輯。


所謂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來3年或5年的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比如一隻股票當前的市盈率為25倍,其未來5年的預期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為25%,那麼這隻股票的PEG就是1。也就是說,PEG公式為:

PEG=PE/公司盈利增長率(一般來說取公司未來三年的利潤複合增長率)

具體理念:

  • PEG<1 ---相對低估

  • PEG=1 ---相對合理

  • PEG>1 ---相對高估

之所以用相對二字,是想告訴大家不要被機械化,一定要根據當時市場情況來調整,切忌死板硬套。彼得·林奇曾經指出,最理想的投資對象,其PEG值應該低於0.5。PEG在0.5-1之間,是安全範圍。PEG大於1時,就要考慮該股有被高估的可能。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成長性公司股票的PEG都會高於1,甚至在2以上。投資者願意給予其高估值,表明這家公司未來很有可能會保持業績的快速增長,這樣的股票就容易有超出想象的市盈率估值。

所以說,每個公式都不是完美的,PEG也不例外,為此我總結了以下注意點:

①這個公式的側重點在成長公司,所以既然你要選擇好標的,那麼選擇的公司就要處在高增長的行業,比如互聯網、環保、新材料、醫藥等。

②不適合成長性不穩定的公司比如,週期行業,超級穩定的大藍籌,以及非成長公司。

以上答覆來自理財達人,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果覺得有用,點波讚唄。


招商銀行App


彼得林奇這句話引出來了一個估值指標PEG,PEG也叫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市盈率/淨利潤增長率,如果PEG>1,意味著公司股價高估,如果PEG<1意味著公司股價被低估,可以買入,PEG是在PE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是彌補來PE估值對公司成長能力估計的不足。

在實際應用中,PEG的值大於1還是小於1,賣還是買還要與市場情緒、所選公司產業發展趨勢等綜合判斷來看。比如今年大熱的半導體、5G概念股,部分概念股估值來看已經泡沫化明顯,比如韋爾股份最新股價125.2元,PE-TTM為3861倍,Wind一致預期淨利潤增長率為334.28%,以此計算該公司PEG明顯大於10了,已經嚴重高估了。但是從產業發展來看,韋爾股份作為國內功率器件優質標的,在功率器件國產化替代浪潮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功率器件下游主要是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和通信等的領域,在5G時代上述領域將迎來發展良機,公司的業績在未來若干年內會有一個好的成長期,究竟業績增速能有多快,可能很難預料。估值來看韋爾股份嚴重高估了,但就產業發展趨勢來看公司發展剛剛開始。當然鑑於公司估值嚴重高估,階段性的估值調整是很正常的,但長期來看公司投資價值是一目瞭然的。

PEG比較適合成長公司的估值,但話說話來,站在市場風口上的公司估值容易被炒起來,真要找一隻PEG被低估的成長股有點難,假設找到了一隻PEG<1的公司,可能公司真的成長性不足,所以諸如PEG、PE此類的相對估值,單純看數字大小意義不大,如果能結合產業發展趨勢,可能PEG的參考意義更大一些。供參考。


阿爾法經濟研究


在股票投資中,用市盈率對股票進行估值是傳播最廣,應用最多的方法,沒有之一,但市盈率究竟是什麼含義,怎樣才能正確使用該方法等就知之者甚少。


市盈率(PE)是指股票價格與每股收益的比率。其含義是假設每股收益不變、且上市公司永續穩定經營下去,派息率為100%的情況下,投資者用當前股價買入股票後收回全部成本所需要的時間長短。


由於股票價格是二級市場投資者公平投票的結果,是客觀的,那麼影響PE的高低就取決於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在會計處理上認為痕跡太重,於是投資者在計算PE時變通了以下,可以用市值除以利潤總額來表示,兩個的含義是一樣,但後者更為準確。


市盈率(PE)=每股價格/每股收益,或者市盈率(PE)=市值/淨利潤總額


該估值方法從理論上講簡單易懂,但在實際使用中,是受到諸多限制,或者說需要諸多假設的。具體而言,(1)不同行業,市場願意給予PE高低差別極大,比如醫藥行業,市場給予20到30倍PE,但是銀行也市場就僅願意給予10倍PE,所以不能簡單認為越低越好;(2)週期性行業和業績波動較大的行業不適合用此方法,同樣成長性極高的行業也不適合此方法,原因很簡單因為PE內涵是假設公司穩定永續經營;(3)在A股市場,高科技五六十倍市盈率和幾倍的銀行金融業一起加權平均,其平均PE參考意義不大。

由於PE存在上述弊端,所以彼得林奇才提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股票定價合理,那麼該公司市盈率將等於該公司的增長率。於是投資界引入另外一個指標PEG,即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來3或5年的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


公式PEG=市盈率(PE)/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


該指標的優點在於:(1)股價的上漲帶來估值的偏高,但是每股收益同步整整,甚至其增長速度快於股價的上漲,則股票的價值反而增加。(2)從公式可以看出,如果比值等於1,則兩者同步增長,估值合理;如果比值小於1,證明每股收益增長率快於市場給予市盈率增長速度,顯然這是一個買入機會,但並不是越低越好,經過實戰和數據統計,最合理、收益最高的peg在0.5到1之間;如果大於1,就放棄該股票。(3)可以在不同行業之間比較。例如15倍PE的格力電器與8倍PE的工商銀行比較,不見得格力電器就高估,因為他們PEG大約都等於1。(4)同樣,該指標也面臨著合理的每股收益增長率的假設,而對於每股收益增長率的取值角度不一樣,其計算的PEG也有較大的別。此處提出三個角度供參考,一是股票歷史EPS增長率,二是行業平均市盈率,三是行業增長率,各有優劣。


總之,給股票估值不是一兩個簡單的公式或者指標,而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即有定量分析,同時還有定性分析,投資者不可機械套用,僅此!


————————————END————————————


溯源歸一


彼得.林奇可以說是投資界的奇才了,13年的投資生涯裡幾乎沒有留下什麼敗筆,13年的時間管理的基金從1800萬增長到了14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29%,最讓我佩服的是,在他人生的高光時刻選擇了退役。能知進退得失原理者可能不少,做到的真不多,也許正是這種人生的態度才是他成功的秘訣。

迴歸正題,其實這個問題不難解答,就是有點繞,不容易看明白,我儘量說的明白點,不明白的留言吧。如果股票定價合理,什麼叫定價合理,很顯然就是股價沒有跑過界,股價始終圍繞著實際價值在一個範圍內波動,隨公司價值的變化而變化。

彼得林奇說的公司的市盈率等於公司的增長率指的是,假如一家公司的市盈率是10倍的話,那公司的增長率為10%是合理的。重點來了,假定一家公司的市值100元,市盈率為10倍,投資10元按當下的市盈率計算,一年賺1元,要10年投資才能回本;同樣,增長率為10%的話,公司的市值要10年才能到200元。那麼10年後公司的市值為200元,你的投資從10元變成了20元,按股東算出的公司市值同樣是200元,同時你的盈利同樣也翻倍了,一年能賺2元了,這就是一家基本面穩定的公司。

如果公司的市盈率是10倍,而增長率是5%的話那,還是靜態來計算,10年後公司市值只有150元,市盈率是10倍的話,投資10元10年後你的投資變成了20元,同樣10年前剩餘的90元投資也變成了當時的2倍,那公司的市值就是200元,可公司的實際市值只有150元,這明顯就是做不到。來看市盈率公式:

市盈率=股價/每股的盈利=總市值/總盈利

從公式中可以看到,要想盈利和市盈率都保持不變,盈利增加的倍數和市值增加的倍數要相等才行,如上面的例子中,10年後市值只有150元了,盈利還要保持不變,市盈率也不變根本不可能。反過來也一樣,如果市盈率是10倍不變,而增長率是20%的話,那10年後市值就是300元,按10倍市盈率計算的話,10年前投資10元,10年後變化為20元,這樣算公司的市值只有200元,比實際還少了100元,就是說公司還有100元的盈利沒有分下去。

好了,說到這裡不知道多少人看明白了彼得林奇這句話的意思,簡單點說就是:

當股價的定價合理時,公司的增長率(只看數值)和市盈率基本相同時才合理;當增長率小於市盈率時,未來看空,應該賣出;當增長率大於市盈率時,未來看多,應該買入。

我是禪風,點個贊加關注,還有更多精彩內容與你分享。


淡淡禪風


大家有沒有一個感覺,只要把話說的很死,總會有無數個漏洞等著你去補。盡信書不如無書,正是這個道理。

我們只有窮究其理,才能窺得其中奧秘。

彼得林奇無疑是投資界的大神之一,創造過投資神話。

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13年,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持有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所以,股票定價合理,公司市盈率將等於公司的增長率,並不是其唯一的名言,也不該被套用到實際的投資經歷中。

如果生搬硬套,幾乎整個科技股的牛市都會被錯失;亞馬遜、特斯拉、蘋果、微軟等高速成長期,市盈率是遠遠超過其增長率的。

彼得林奇有那樣的名言流傳於世,應該要考慮他說這話的時代背景,或者他為什麼這樣說。

當時,市場盛行市盈率估值法。市盈率(PE)=每股價格/每股收益;

該估值方法從理論上講簡單易懂,但在實際使用中,漏洞百出

(1)不同行業,市場願意給予PE高低差別極大;

(2)週期性行業和業績波動較大的行業不適合用此方法;

(3)市場平均PE參考意義也不大。

由於PE存在上述弊端,所以彼得林奇才提出:任何一家公司,如果股票定價合理,那麼該公司市盈率將等於該公司的增長率PEG。

PEG=市盈率(PE)/每股收益複合增長率

該指標尤其有點,也有其侷限性

(1)股價的上漲帶來估值的偏高,但是每股收益增長速度快於股價的上漲,則股票的價值反而增加。

(2)如果PEG=1,則兩者同步增長,估值合理;如果PEG<1,似乎被低估了,但如果是市場對其未來的前景不看好呢?此時買入可能會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如果PEG>1,可能被高估,但更有可能是投資者對其未來的增長潛力非常看好。

所以,我們只能估算一個大概。就像技術分析中,畫線,畫通道等等,總會有例外出現的。

比如長牛股貴州茅臺,極少跌破BOLL通道中軌,也幾乎從來不會突破通道上軌,以此為標準高拋低吸,就一定能賺得盆滿缽滿麼?恐怕也未必吧。

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善莫大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