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選自吸好還是帶T的好?

車技集合


儘管渦輪增壓引擎技術日趨成熟,逐漸吞噬自吸引擎的市場份額,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否認自吸引擎與生俱來的優勢。所以,無論時代如何變遷,買車首選自吸版本。我們通過兩者的工作原理來分析一下為什麼自吸更值得推薦?

自吸引擎的工作原理:自吸引擎相比渦輪少了增壓器這個部件,空氣只需經過空氣濾清器、節氣門、進氣歧管最後到達汽缸,而汽油是通過噴油嘴直接噴射進進氣歧管裡,他是依靠自然壓力差來實現吸氣的目的。

渦輪增壓引擎工作原理:其實就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發動機的進氣量,壓縮後提高氣體的壓力和密度,當氣門打開時靠壓力差和氣體自身的高壓來增加進氣量,從而達到提高功率的目的。

通過對比兩者的工作原理,我們得出以下結論:自吸引擎由於減少了壓縮這個環節,從而大幅度提升了動力響應速度,銜接更加流暢,平順性肯定優於渦輪增壓引擎了。

渦輪增壓引擎的優點就是提高發動機動力性、改善燃料經濟性、降低廢氣排放,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加大進氣量的基礎之上的,加大進氣量就必然要經過增壓器,雖然目前渦輪增壓引擎的結構越來越簡單了,但是中間環節並沒有減少,這就導致其缺陷也比較明顯:動力輸出反應滯後、對轉速要求較高、駕駛體驗不及自吸。我們簡單講解一下造成渦輪增壓引擎缺陷的原因。

渦輪增壓引擎為什麼反應遲滯?他是由葉輪驅動的,葉輪要先接到油門指令,然後轉動增大進氣量,這裡邊有一個時間差,而且直到目前也沒有完全消除這個時間差,這就導致想瞬間提速卻提不起來,甚至幾秒鐘的延遲現象發生。由此得出,起步渦輪增壓引擎不如自吸,渦輪更適合跑高速。

還有一點就是渦輪增壓引擎對轉速要求較高,比如3000轉以上甚至更高,而我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市區低速行駛,轉速根本不可能達到渦輪介入的數值,即便是現在技術進步了,一些車型在2000轉甚至更低就可以介入,但是依然有一種有力氣發揮不出來的感覺。而渦輪增壓引擎還會面臨六七年之後的很多問題,比如大眾有的車型要求更換整機,故障率高、維修費用高昂等等。自吸引擎則完全不必擔心這些問題。所以,我們強烈推薦自吸版本的車型。


貓眼看車


買T車的人,站出來說句實話,有幾輛車不燒機油的?我上星期年審碰到一個開奧迪A6的,我問他這車還燒機油不?發動機改造好了沒有?哥們直接回答,燒機油,3800公里加一次,當時好面子買奧迪A6,現在想賣賠錢太多,又不啥得,早知這樣不如買雷克薩克斯,我為什麼問他燒不燒機油,因為我在單位開過兩輛德系車,帕薩特1.8T,奧迪A6,2.0T,燒機油燒的都讓我頭疼,以前開老普桑1.6,奧迪100,2.2自然吸氣,開到十八萬公里換了一個水箱,一個暖風水箱,其它正常小保養,車值量沒問題,現在五年沒開帶T的車,不知帶T的車燒機油毛病改好了沒有,請車友們回答一下,我沒有說T不好,錢是自己的,願意買啥就買啥。


臣臣80


自吸與渦輪帶T的車各有優缺點,這個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看:

一、同排量的的自吸與渦輪增壓:以2.0L自吸與2.0T渦輪增壓為例:

1、動力肯定是渦輪增壓要強,一般來說,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相當於同排量的自吸發動機增加30%左右,也就是說,動力方面,2.0T相當於2.5-2.7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2、油耗:根據能量守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綜合油耗也要比2.0L的高出很多


二、不同排量的自吸與渦輪增壓:以1.8L或2.0L自吸和1.5T渦輪增壓為例:

1、動力方面,低速時,2.0L自吸發動機在響應速度方面要比1.5T的迅速,畢竟渦輪介入需要 一定的轉數,好在現在的渦輪一般介入較早,一般1200左右就介入,但實際上考慮動渦輪的延遲性(雖然不明顯,但還是有),2.0L的動力響應要比1.5T的好一些,當發動機處於3000轉以內的中速行駛時,渦輪的動力響應要快一些,而當發動機轉數超過4000時的高速行駛時,2.0L則顯得後勁稍好一些。

2、油耗:一般來說,1.5T的工信標稱油耗要比2.0L的低一些,當然僅供參考,不過總的來看,1.5T的的確略低一些。


三、其它方面:

1、維護保養:渦輪增壓發動機需要全合成機油,但說實話,現在全合成機油很普遍,價格相差不大,建議能用全合成就用吧,所以,保養也差不了幾個錢。

2、燃油標號:不是所有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都需要加高標號汽油,這要看設計壓縮比。

3、駕駛平順性:毋庸質疑,自吸的平順性要好於渦輪增壓

4、噪音和震動:增壓發動機的震動相對較大,噪音較明顯,當然,很多發動機會專門針對發動機震動做出應對方案。

5、後續保養:由於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燃燒工況要比自吸複雜、惡劣得多,特別是渦輪介入以後,因此,發動機積碳要比自吸發動機多一些,火花塞、三元催化器等更換週期要比自吸發動機短。另外,由於現在很多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採用的是缸內直噴,噴油嘴在氣缸內,如果噴油嘴出現積碳除了拆下噴油嘴基本上沒辦法清理,所以,後續的維護費用大一些。


一般而言,渦輪增壓發動機是趨勢,國內家庭換車頻率也較高,所以,也不必糾結到底用哪種發動機,只要使用過程中精心保養即可!


眾口說車


針對你的問題,首先說買車之前的要了解自己的買車用途、品牌、價位預算、車型等條件後才能明確出買自吸還是渦輪增壓(帶T的)。

一般普通家庭用車(上下班、旅遊、代步等)且價位適中的車子推薦買自吸的。

原因如下:

1、舒適性,自吸要比渦輪好些(同車型排量對比)。

2、動力輸出,自吸動力輸出比較線性,而渦輪增壓由於渦輪介入線性程度沒那麼穩

3、加速表現,自吸後半段提速來的比較直接,加速過程很順暢均勻,渦輪前半段加速比較迅猛,想要瞬間提速快渦輪增壓優勢更大些(不過部分車型渦輪遲滯比較嚴重)。但,整體來說,加速表現還是偏向於渦輪增壓。

4、機子的適應性,自吸適應性要差些,比如去一些高原山脈等海拔高的地區,自吸的動力表現降低。而渦輪增壓則能適應這樣的環境,動力依舊澎湃,更能滿足對動力要求高的車主。

5、價格,相同排量車型,渦輪增壓(帶T)的價位要貴些。

6、小毛病,自吸發動機使用更長久,小毛病少些,而渦輪耐久性要差些,車子行駛一定年限公里數出問題的概率和次數要高些(不是絕對的)

7、日常維修保養,車子日常維修和保養自吸比較經濟實惠些(維修保養項目相同情況下)。

總結,個人喜歡自吸發動機的車子

有不同觀點的朋友可以回答給提問者,謝謝


liu兩手


買車選自吸好還是帶T的好?主要從下面四個方面進行對比:

1、購車價格: 同排量帶T和自吸的,帶T的價格會貴一些(至少貴一兩萬);在功率和扭矩接近的情況下,比如1.3T和1.5N的別克新英朗,1.3T的別克新英朗價格會貴一些!

2、駕駛感受: 自然吸氣的加速平順,帶T的在加速的初期會有不到一秒的遲緩,但後面加速較快,渦輪增壓非常適合跑高速,超車快而且省油,但在擁堵的城市,自然吸氣的汽車更佔優勢。

3、保養費用:由於帶T的發動機溫度比較高,總體來說機油的消耗量會比較大,保養週期會比自然吸氣的保養週期短。同時,機油的品質、汽油的標號也相對高一些,所以帶T的後期費用會比較大,而且故障率也會高一些。

4、積碳問題:渦輪增壓往往採取直噴的方式,噴油嘴和缸內的積炭相比自然吸氣會嚴重一些,而且比較難以清理;自然吸氣的電噴佔相當比例,進氣歧管和噴油嘴相對來說容易清洗。

其實,在選車時,主要是根據自己的用車環境來選擇帶N還是帶T的汽車。如果主要是市區用車,那麼還是推薦自然吸氣發動機汽車,駕駛感受更好,也更容易駕馭;如果跑高速多一些,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個不錯的選擇。


車市老爺子


經常在城市開車,買新能源的車更好,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的車,跑長途,到外地可能會更好一些,但是在城裡經常跑,特別是一些女孩子,自然就買新能源,因為這才是趨勢,而且新能源的車,在很多城市是不限號的,你要買了,自然吸氣的還是渦輪增壓的都會被限號,出行也不是很方便。

當然,自然吸氣的車,大排量的肯定是更費油,而渦輪增壓的車,能夠同樣達到大排量,自然吸汽車的排量,肯定在節能,省油上會有更大的優勢,另外,自然吸氣的車維護費用比較低,渦輪增壓的車維護費用比較高,總的來講都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渦輪增壓的發動機,壽命是沒法跟自然吸氣,發動機去比較的,當然,你也不可能一輛車開到15年以上,所以,這些都不用考慮。

個人覺得,經常跑長途,可以買一輛大排量自然吸氣的車,如果經常在城市裡面跑,或者是偶爾跑個長途,可以買一輛渦輪增壓的車,還比較好,如果只是在城裡跑,那不用多選擇了,直接上新能源就好,新能源的車可以說,現在續航里程也能達到幾百公里,只要給家裡面安裝一個充電樁,就OK了。



超級自駕遊


大家有個認識誤區,以為渦輪增壓會省油,其實渦輪增壓從工作原理上說,只是提升動力水平,可以讓2.0的排量,輸出功率達到自然吸氣3.0甚至更高的功率水平。至於油耗,實際上並不比自吸的更低。當然,官方油耗,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數據總是很好看,比如大眾1.4T的邁騰,工信部綜合油耗低至5.5升,但實際油耗不會這麼低。因為工信部和歐洲的NEDC測試循環,都是低負荷工況為主,這對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油耗有利。德國ADCA2013年對144款車的實際油耗做了測試,比廠家標稱的油耗平均高出25%!而相差最大的全部都是渦輪增壓車型。比如兩者相差幅度最大的是沃爾沃V40,其實際油耗比標稱油耗高42%,用的就是1.5T發動機。

馬自達創馳藍天之父人見光夫就曾炮轟,小排量渦輪增壓省油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但是為什麼現在渦輪增壓成為主流了呢?因為一方面政策上以排量劃分消費稅,排量越小消費稅越低,但同時又要確保足夠的動力輸出,這時候渦輪增壓就是最佳選擇了,否則很難想象,沃爾沃XC90那麼大的SUV,居然可以用一部2.0的發動機。這部T6發動機,排量雖然只有2.0升,但是最大功率卻達到了235千瓦,最大扭矩400牛米,T5的也有187千瓦、350牛米,這都是4.0升自吸的輸出水平,如果是4.0升發動機,這款進口SUV的價格就會貴十多二十萬!2.0升消費稅率是5%,而4.0升以上是40%!4.0升也要25%!所以,4.0升以上的車幾成絕響。

所以,如果是大型進口車,當然要買渦輪增壓的。但是對於本身排量就在2.0升以下的普通家用車,要不要渦輪增壓還真是可以考慮,一則這些車本身價格不高,1.2T和2.0自吸的消費稅率也只差2個百分點,一個是5%,一個是3%,這個價差意義就不大了。而排量大一點的自吸,動力輸出的線性和平順性,是渦輪增壓無法比擬的,如果是這類車,我倒是傾向於推薦2.0自吸。(鹿SIR)


DearAuto


我的建議是自吸好,因為自吸車比渦輪車開起來更省心,用起來也更省錢。


自吸車更省心

自吸車動力更平順

自吸車的動力輸出要比渦輪車更平順,開起來更舒心。渦輪車有渦輪遲滯,所以平順性就沒有自吸車好。這個渦輪遲滯的產生主要是因為渦輪從開始轉動到最大轉速(完全增壓),需要一定時間。


自吸車沒這麼複雜,空氣直接進來,不用通過渦輪,就沒有遲滯和平順性方面的問題了。

自吸車不怕加不到油

自吸車使用的汽油標號小於渦輪車,不怕加不到油。

根據“消費者報告”的統計,市場上約有16%的在售車型需要使用高標號汽油,並且均為增壓車型。

以大眾高爾夫為例,1.6L自吸型號的手冊中推薦使用92或更高標號汽油,1.4T渦輪型號則要求95號或更高汽油。

在城區中差別還不大,要是去到偏遠地區,很有可能會遇到沒有95號油可加的窘境。以熱門的青藏線路為例,根據“大自駕網”的統計,拉薩以西的地區平均4個加油站才有一個是能加95的。

自吸車比渦輪車更不容易壞

自吸車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要遠長於渦輪車,更不容易壞。

“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被泰晤士報評為“頂級工程研究型大學”)做過一個發動機平均故障間隔實驗。採用的是統一型號的“A8C22”發動機。

實驗結果顯示,“增壓值”每增加0.05Bar,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就要縮短12.56%。換句話說,以A4(B5代,增壓值0.4Bar)為例子,增壓型號的平均故障時間只有自吸型的34.17%。如果自吸型的開200000公里發動機才出大故障,那增壓型的在69340公里時就會有發動機故障。

自吸車更省錢

同排量的自吸車比渦輪車更省油

渦輪車在渦輪開始增壓前,就是一輛同排量自吸。一旦渦輪全速工作後,它的等效排量就會變大。

還是拿奧迪A4(B5代)來舉例子,這輛車的1.8L自吸和1.8T增壓是同規格發動機,唯一區別就是是否加裝增壓器。通過對比增壓前後的油耗,就能知道他到底是省油還是費油。

計算油耗最精確的方式就是看這輛車的碳排放量。這是因為油的品質,密度會有一定的偏差,但裡面主要提供動力的是“碳”元素,這點是不會變的。所以燒掉的“碳”越多,其實就是越耗油。


根據歐盟碳排放數據。這兩種發動機在巡航時,碳排放量都是182g/km。

但是渦輪型號在增壓介入後,它的實際排放就大的多,達到219g/km。和這款奧迪2.4L自吸型號的碳排放量很相似(226g/km)。


這是因為增壓其實就是加大缸內進氣量,1.8T這款車型的增壓強度是0.4bar,就是說是自吸進氣量的1.4倍。當渦輪全速工作時它的,實際排量就是“總進氣體積”-“受熱膨脹後,沒進入發動機的氣體體積”,粗略計算差不多是個2.2L自吸。(計算過程1.8(排量)*1.4(壓力值)-1.8*1.4*0.003676(膨脹常數)*40(進氣溫度差)=2.15L,看不用懂也沒關係,總之就是2.2L的等效排量)


這就是為什麼它的碳排放量和2.4L自吸很相近的原因。換句話說,1.8T的A4,在增壓前,是1.8L自吸的油耗,增壓後就是2.2L自吸的油耗。所以在排量相近時,綜合路況往往是自吸更省油。

自吸車比渦輪車更不容積炭

自吸車的進氣方式是空氣直接自然灌入發動機。而渦輪車相當於是外部施加一個壓力,把空氣壓到發動機裡,壓進去的這個過程就是在壓縮空氣,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PV=KT,(K為常數,V是氣體體積,P是壓強,T是溫度,這些不懂也沒關係),總之壓強和溫度是成正比的。


因此渦輪車發動機只要一增壓,汽缸、進排氣歧管的溫度就會升高,雖然渦輪車有額外的冷卻裝置(中冷器),但溫度依然會比自然吸氣發動機高,一般高40~60度。


溫度越高,“脫氫現象”越明顯。就是說汽油中的碳原子會被還原出來,附著在汽缸,進氣歧管等地方。拿人話來說就是車子積炭了。


清理積炭的方式很多,但總歸都得花錢。自吸車溫度低,更不容易積炭。就能節省一些清理積炭的開支,更省錢。

自吸車的購車費用和保養費用都更低

同配置下,自吸車要比增壓車便宜不少,而且自吸車通常對機油的要求不高,後期保養成本低。

還是以大眾高爾夫為例。它的1.6L自動舒適版,官方價格14.49萬,而1.4T自動舒適版,要15.49萬。自吸差不多便宜了1萬元。


另外根據廠家的保養手冊,1.6L自吸型號推薦使用5W30半合成機油,一次更換4L,大約是198元。

而1.4T增壓型號推薦使用5W30全合成機油,一次也是4L,大約是370元。

如果按照廠家推薦的5000km或半年保養一次來算,一年光換換機油也能省下344元。


綜上所述,趣趣覺得自吸車更適合家用。好了,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有說的不好的地方歡迎大家補充,愛車養車,重在交流。

有其他想知道的汽車問題可以@河馬車趣,趣趣會盡力幫你解答!


河馬車趣


估計很多新車主都糾結這個問題,老司機來對比一下雙方優缺點吧!不完整的,其他的老司機可以來補充:

1,購車價格: 同排量帶T和自吸的,帶T的價格明顯會貴一些,而且貴的不是一點點; 在功率和扭矩接近的情況下,比如1.3T和1.6自然吸氣卡羅拉,同樣也是帶T的價格會貴一些,真的要拜託大眾在中國成功的營銷,代T的意味著高科技。

2,保養費用:由於帶T的發動機溫度比較高,總體來說機油的消耗量會比較大,保養週期會比自然吸氣的保養週期短,同時機油的品質要求也比較高,日常加的汽油標號也相對高一些,所以帶T的後期的保養費用會比較大,而且故障率相對來說也會高一些。

3,駕駛感受: 自然吸氣的加速平順線性,帶T的在加速的初期會有不到一秒的遲緩,但後面加速凌厲,渦輪增壓車非常適合跑高速,超車快而且省油,但在擁堵的城市,自然吸氣的明顯佔優。

4,積碳問題:渦輪增壓往往採取直噴的方式,噴油嘴和缸內的積炭相比自然吸氣會嚴重一些,而且比較難以清理,自然吸氣的電噴佔相當比例,進氣歧管和噴油嘴相對來說容易清洗。

實際上帶T都是為了環保,我們都在為環保買單而已。

不知道其他老司機有補充的沒有?

車友會群主,老司機,回答汽車問題為主,一般利用晚上時間親自碼字解答,覺得有用的話,關注並點贊,謝啦



車問診


什麼樣的是真正的好車呢?我個人覺得自然吸氣+大排量才是王道

首先從一輛車的定位開始來考慮,在這裡我分為兩大類:純家用車和非家用車也就是通常說的跑車或者方程式賽車。學歷以及知識量有限,見笑了。

如果是純家用車我個人更傾向於去買自吸的。首先我們可以舉例比較一下1.5T和1.5L

1.5L自然吸氣的車作為家用代步車基本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了,無論日常家用或者上班代步,甚至偶爾裝點貨都足夠了。另外在維修保養方面自然吸氣的車發動機沒那麼複雜,養車費用自然要便宜一些。


再說1.5T,首先它屬於渦輪增壓,什麼是渦輪增壓呢?其實最早的渦輪增壓就是用在跑車上的,因為汽車方面有些比賽會限制排量,但是又需要發動機提供更大的動力,於是渦輪增壓就被研發出來了。渦輪增壓的實質是將發動機產生的廢氣通過渦輪來進一步提高發動機進氣量的一種裝置實質上就是一臺空氣壓縮機!進而提高發動機功率,讓車子更有勁兒,通常來說在加裝渦輪增壓後與沒裝前相比,發動機功率會提高40%甚至更多。而油耗方面並沒有高多少,這也算是它的一大好處吧。但是渦輪增壓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增壓之後,發動機的溫度和壓力都會大大提高,所以發動機的壽命會比同排量沒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壽命要短,而且機械性能和潤滑性能也會差變差,這就是為什麼通常都建議渦輪增壓的車最好加全合成機油的原因,這裡就體現出維修保養方面要貴一些,另外燃油標號也比同排量自吸車要高,此時養車費用也在增加。


渦輪增壓的確能夠提高發動機動力,但是具有滯後性,與正常的大排量自吸汽車還是有差距的,但是這段滯後期過去以後此時渦輪增壓就有好處了,我覺得渦輪增壓的車適合跑高速!畢竟多數人都還是平民百姓所以還是建議自吸,那些玩名車跑車的哪裡還用想這麼多,人家只要想著喜不喜歡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