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資人“看見”的能力

粵港澳大灣區商學院與知名投資人郭劍武教授重磅推出“劍舞資本圈”郭劍武教授專題欄目。每週更新,敬請關注。



天使投資人“看見”的能力


最近有篇文章《“2017-2019,中國的生意變了”》在投資圈刷屏了。

應該說作者對資本市場的現象分析和趨勢判斷都是正確的,可以看得出他也是扛槍攻山頭的實戰派,但文中所說的都是PE投資人的思維邏輯和打法。

無論說2020-2021年屬存量深耕,還是VC退去、MA併購潮到來,是投機VS長期主義,還是估值VS現金流……其實核心都是“金主”主導的思維邏輯,一切都是因為金主對風險和選擇的把握在變,一切都是金主對資金ROI、對時間、對新經濟和政策的認知在主導,所以LP的投資邏輯變了,GP必須跟著變,否則,“中間商”GP就募不到資,除非你是自有資金直投。

所以說本文的觀點都對,但這並不代表全部,起碼對VC天使投資的分析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並不是這樣的。


VC是“小本生意”?


我長期深耕於VC天使投資一線,被某些PE大咖們嘲笑為“小本生意“。的確,比錢咱沒法與PE大咖們相提並論,PE動輒幾千萬到幾個億美金。但是,人類社會的變革和顛覆性的進步,並非僅靠對存量市場的優化(但還是很重要的)。對存量市場的整合優化引起的是量變,是錦上添花,而真正引起時代顛覆性變革靠的是“創新”,靠的是“出乎意料的不可能”,靠的是顛覆已有的認知邊界,靠的是顛覆對存量的共識。同時,創新必定離不開資本,離不開VC的選擇和膽識,離不開VC“看見”的能力。無疑天使投資在任何時代都需要,都有機會,關鍵是要放下共識,放下經驗,要耐得住寂寞,不斷學習,增強自己“看見”的能力。

時代永遠需要VC,這也是為什麼我沉迷於VC的重要原因(另一個沉迷的是腦科學)。

文中一句話我非常認同:“悲觀者往往正確,樂觀者往往成功”。近期大家對未來的預期普遍都很悲觀,的確,經濟學家、投資家、企業家們的分析都是對的,也開出了妙方和解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認真領悟和調整。但每每這時,我又會莫名其妙地想到AI人工智能,想到ML機器學習,如果再來一次股災或者大蕭條(我是說“如果”,肯定不希望是真的),有了AI\\ML\\DL後,會發生什麼呢?誰會冒出來、誰會跑出來、誰會在聚光燈下、誰會是獨角獸、誰會死在沙灘上,誰會笑到最後,行業又會怎樣洗牌?哪些可能和不可能,哪些會刷新三觀呢?

接下來分享一下VC的視角——


VC的估值

的確,前幾年因為雙創VC火了,投資圈不少做二級市場和PE的資金也都往VC前端走。有些項目天使輪融資額都過千萬、估值過億,我硅谷的投資朋友也戲說中國真“有錢”,因為美國大多SEED輪投資額才10-50萬美元為主;

有的上市公司增長遇到瓶頸,急於找概念裝進去,於是AI人工智能、生命科技等前沿技術有關的項目開始搶手,有的其實只是自動化、數控的項目,穿個AI馬甲,股價就幾個漲停板,只能說一些投資人完全沒有判斷,現在2-3年過去了,沒有業績支撐,又再找下一個熱點,例如:區塊鏈;到後來,只要是硅谷回來的PHD、只要是BAT出來的人,什麼都沒有,最低消費估值就過億,完全透支BAT和海歸的品牌,搞得咱VC真不敢下手。

所以,後來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有的PE階段的融資額超過IPO後的市值,就很正常了。這種情況還在繼續發生,或者即將繼續發生,你說PE與VC的

風險誰大?按照慣例,我們VC成功投資的項目浮盈都在十~幾百倍,市值要斬幾個腰,都不會到咱的腰,哈哈,PE一個不小心,就麻煩了。


VC融資難

融資難,確實現在是投資圈內普遍難題,無論項目方、VCPE、還是FOF和產業基金,不缺錢是假話,全國活得好的GP數得出來。

很多知名GP機構改做FA或坐檯,從做媽咪的改做小姐;VC改做孵化是常態,灰心到死心的比比皆是,真的連再見都不想說。仔細分析一下,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導致項目失敗外,投資人的眼光,投資的專業性確實很重要。

對新技術不懂,又不好好學習;對整個產業鏈不熟,又沒有產業背景和經驗;沒有渠道看足夠多的項目;對人性霧裡看花;對市場應用場景不熟,又不認真做DD;對財務不熟,被迫交學費;對忽悠騙局不明察秋毫,被迫交智商稅;對賽道的運營規律一知半解,貿然出手……

我一直認為,術業有專攻,母基金FOF或者LP不讓中間商賺差價改成自己下手直投,可能損失更大(不信試試看);我也一直認為,投資的專業眼光是融資的關鍵。殊不知,凡是現在有錢的大都是成功人士,有超常的智商情商,有的已經讓培訓機構充分洗腦了,靠忽悠還能融資,已經是不太可能了,必須要專業

融資難,已經不僅僅是VC的難題了。


VC回報期太長

沒錯,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5+2+1年,或標準回報期,確實時間太長了,我都不願意,所以現有的私募股權投資遊戲規則必須要和會改的。但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咱們VC早就不這樣幹,否則不會現在還活著,要知道我們天天與

創新打交道,不是來混的。至於怎樣改的,請我喝咖啡,我就告訴你。

我可以告訴你兩個數

  • 成功的VC投資回報基本都在10倍以上,幾千倍也不奇怪;
  • 現在我們的交易結構設計可以實現2年退出(如果願意)。能2年退出的PE已經很好了,有的Pre-IPO也做不到2年。算算總賬,哪個更有ROI。

但到目前為止,我所有天使和創始投資的項目,除了2個成功退出外,其它項目都還在手裡,絕大多數項目活得很好,都融資到了下幾輪,有的項目浮盈過100倍,而且我還會繼續與創始團隊一起,一直陪伴到IPO,這是哥我做VC的情懷今日資本的投資女王徐新總曾經說過一句話,深深影響到我的

投資邏輯和打法,大致意思是:“好項目多嗎?不多;好創始人多嗎?不多;投資需要很多錢嗎?不需要。所以,遇到好項目就死死咬住,不要中途換馬,要一直跟到底。”


結語


好了,關於VC說了太多,我無意冒犯任何人,如果無意得罪了,希望多多海涵!!

最後我想說說,我隱約feel到一場大的紅利和變革正在醞量之中,無論是國內國際宏觀經濟,還是某些賽道。要想catch到這個機會,看清楚路,找準節拍,緣分遇到你想找的團隊,應該放下已形成共識的主流觀點,回到初心,或許你會發現黑暗中的那顆星星在隱約閃耀,向你招手。

期待,祝福!!





郭教授往期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