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粗糙 運營逼氪 玩家挑剔 武俠遊戲國內遇冷誰之過?

文|akAyc

圖|來源網絡


武俠作為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與積澱,現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之一。武俠小說自古以來就是武俠文化的重要傳播載體,雖然在網絡文學大行其道的今天,武俠小說已經逐漸失去熱度,但在不少人心中,卻依然保有對武俠文化最真摯的熱愛。

作品粗糙 運營逼氪 玩家挑剔 武俠遊戲國內遇冷誰之過?

在國內的電子遊戲市場中,並不缺乏以武俠文化為題材的遊戲,比如早期的《金庸群俠傳OL》、《仙劍奇俠傳》、《劍俠情緣》,再如近些年的《天涯明月刀》、《逆水寒》、以及《雨血》系列遊戲,它們在各自的時代中都算是相當熱門的武俠遊戲。即便如此,相較於在全球市場表現火爆的《英雄聯盟》、《絕地求生》來說,武俠遊戲在玩家數量上依然同它們有著巨大的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在武俠小說沒落之後,為什麼現在連武俠遊戲都鮮有人玩了呢?


玩法單一,換殼說事

題材遇冷並不能夠說明武俠文化不再被人們所喜愛,近年來幾乎每一款全新的武俠遊戲在上市之初都會吸引很多玩家前去嚐鮮,就足以證明玩家依然熱愛武俠文化,並對該題材的遊戲抱有期待。就拿在12月19日開啟公測的手遊《新笑傲江湖》來說,首個服務器在公測當日上午10時開放,到下午2時就已經進入爆滿狀態,當日晚6時左右排隊人數已有600餘人。

作品粗糙 運營逼氪 玩家挑剔 武俠遊戲國內遇冷誰之過?

綜觀國內的武俠遊戲,雖然遊戲的場景、人物、服飾、環境、對話看上去都有模有樣,充滿武俠氣息,卻並沒有打造出武俠小說裡所描繪出的“短兵相接、快意恩仇、輕鬆自在卻又危機四伏”的俠客江湖,絕大部分武俠遊戲中的職業設計和玩法依然是從網遊職業的經典鐵三角配置——“戰法牧”換皮改造而來。

作品粗糙 運營逼氪 玩家挑剔 武俠遊戲國內遇冷誰之過?

適度的換皮尚能被人接受,一旦市場被這種換皮遊戲大量充斥,毫無差異性的遊戲體驗只會讓人覺得越來越無趣。無論是被譽為國風經典的《劍網3》,還是曾以“你想要的,必將實現”為宣傳口號的《天涯明月刀》,在早期宣傳的時候都在竭力向玩家展現其自身獨到之處。不過,當把這些表面的華裝剝離後就會發現,它們依然沒能擺脫鐵三角式職業設定下的傳統玩法。面對這些玩法幾乎一樣的遊戲,除了那些不在意玩法好壞的IP死忠粉、有錢沒處砸的土豪大佬以及某些虛擬角色的顏控外,誰還會有動力長久玩下去呢?


質量粗糙,瞎玩噱頭

幾乎所有武俠遊戲開發商在宣傳自家產品的時候,都會極力宣稱自己的遊戲是在向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武俠文學致敬。但是致敬歸致敬,產品歸產品,拿不出好的產品,又怎麼談得上致敬呢?筆者認為,一款遊戲只有在保證自身遊戲質量和遊戲體驗的前提下,才有資格向中華歷史當中某個重要的文化分支進行致敬,否則極容易成為後人的笑柄。

作品粗糙 運營逼氪 玩家挑剔 武俠遊戲國內遇冷誰之過?

事實上,現在市場上很多打著諸如“致敬心中不滅的武俠情懷”、“還你一個真實的武林”、“重塑百年武俠夢”等口號的武俠遊戲,不僅質量相當粗劣,而且還在用著卑劣的手段利用大眾的情懷撈錢。這就導致很多人看來,“武俠遊戲”幾乎已經成為“重氪巨肝的換皮渣作”的代名詞。


粗暴運營,肆意圈錢

國內不少玩家都認為國外的遊戲比國內的遊戲好,國外的遊戲比國內的遊戲更良心,國外的遊戲比國內的遊戲更讓人有玩下去的動力,這樣的觀點並不是崇洋媚外,更不能和“國外的月亮比較圓”一句劃等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觀點產生,是因為國外的遊戲公司在通過遊戲獲取收益方面所使用的手段相較於中國的遊戲廠商們來說更加合理,更容易獲得玩家們的認可。

作品粗糙 運營逼氪 玩家挑剔 武俠遊戲國內遇冷誰之過?

反觀國內的遊戲,不僅在運營方式上採取“殺雞取卵”的手段,在遊戲進程方面更是將玩家牢牢捆綁,體驗自由度極低……最可怕的是,這種粗暴的運營方式和處處設卡的遊戲規則居然還有不少玩家低頭接受!這無疑為國內粗製濫造的“武俠遊戲”搭建了可供生長的溫床。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覺得現在的當務之急並不是要求國內的武俠遊戲開發商們作出多大改變。只是希望他們能夠直面國際大廠的遊戲佳作,認清自身差距,學習借鑑它們的優點,在後續推出的產品中有所體現。畢竟小的紕漏可以通過一兩個補丁的迭代進行修復,但讓整個市場的大環境發生改變,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達成的事。

此外,筆者希望玩家們也能堅定自己對好遊戲的評價標準,以公正健康的心態去看待武俠遊戲。玩家作為遊戲市場當中的消費者,有權利對毫無誠意的渣作採取不迎合、不妥協的態度,相信當渣作失去了生存的空間,佳作自然就會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