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中國最權威博物館裡的十件震館之寶,個個精美絕倫


作為一名博物館愛好者,每到一個國家或者有歷史的城市,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參觀。近兩年的《國家寶藏》電視節目,更是新圈了一大批博物館迷。中國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悠久厚重的歷史,出土的文物不可勝數,各地的博物館數量也非常多。這其中最具權威、也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當屬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畢竟是“國”字號的,館內空間開闊、展品豐富,有多個常設展廳和經常更新的臨時展廳。

其實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來中國國家博物館,為什麼去過還想再來呢?除了去看時常變化的臨時展廳外,常設展廳中的“古代中國”和“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也是我每次都會去的展廳。那些琳琅滿目的文物、青銅器、玉器、佛像等等,個個精美絕倫、歷史與藝術並重,看一次哪會過癮。這篇先介紹“古代中國”展廳中的十大鎮館之寶,其中好幾樣都是在歷史書上學到過的呢。其實國博裡面的精品非常多,鑑於篇幅有限,有機會下次再介紹更多。

前三圖分別是:人面魚紋彩陶盆、鷹形陶鼎、玉龍,是不是每一樣都各具特色。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出土了許多圖形多樣、線條柔美的彩陶,這件人面魚紋彩陶盆充滿奇幻色彩,是一種特製的喪葬器具。鷹形陶鼎怎麼看都是萌萌噠,造型簡潔、體態渾厚的“雕兄”非常可愛,可以說是遠古時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藝術品。而造型生動的“玉龍”,屬於紅山文化,有“中華第一龍”的美譽,怎麼看都特別美。


其實古人的審美能力真的很高,常去博物館,多看這些館藏精品,絕對可以塑造一個人的審美層次。這件西周時期的“利”青銅簋,是當時的一種盛食器,也是重要的禮器,在祭祀和宴饗時以偶數組合出現,與以奇數組合的列鼎配合使用。所以我國出土的簋很多,這件文物貴重就貴重在它身上的銘文,這些文字讓現代人穿越時空,瞭解到古代發生了什麼,這件利簋的銘文就告訴我們: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一日之間便取得了勝利。

非常巨大,也異常醒目的“後母戊”青銅方鼎,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銅鼎,也是商代青銅器冶煉科技的巔峰之作。作為國博最重要的藏品之一,早已被收入到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國寶重器。此鼎造型端莊、氣勢堂皇,紋飾精美,有中國第一大鼎之稱。

“虢季子白”青銅盤,也是一件完全用青銅鑄造而成的器皿,銅盤體形碩大,是目前所見商周時期最大的盛水器。青銅盤整體造型優美、既不失敦厚大方,又具有莊重肅穆的西周神韻,盤內底部的銘文所蘊含的歷史信息更顯其彌足珍貴。


歷史書上的四羊青銅方尊,為商代最大方尊。這件文物造型渾厚美觀,尊腹為羊的前胸,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於寧靜中突出動感,可謂匠心獨運,值得細細品味。要知道這件國寶曾經在抗日戰爭中被炸成了20多塊,如今修復的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當走到這片展區時,聽到身邊的遊客說這些文物一看就是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口的。沒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大量青銅面具,均為方臉、寬頤、臣字形眼,雙耳巨大、瞳孔縱出,特徵鮮明。這件銅戴冠縱目面具,整體造型意象神秘詭譎,風格雄奇華美。

五代十國時期的彩繪浮雕武士石刻,身著盔甲、手持寶劍的武士威風凜凜,且色彩鮮豔保存良好。這件浮雕作品的藝術風格,上承唐代之遺韻、下開宋元之先河,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華美異常的孝端皇后鳳冠。這件明萬曆孝端皇后鳳冠,用漆竹紮成帽胎,以絲帛為面料,前部飾有九條金龍,口銜珠滴,下有九隻點翠金鳳,共九龍九鳳。鳳冠上嵌有天然紅寶石百餘粒,只能用一個“壕” 字來形容。這些精美的國寶看上千遍也不厭倦啊,如果還沒去過國博,那趕緊安排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