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真的能提上去麼?

餅臉星小胖丁


初三數學能提上去嗎?能,前提是必須要願意付出努力。能提高多少,一方面取決於學生之前的基礎,另一方面取決於學生在初三的努力程度,還與學習方法也有一定的關係。

之前就帶過了一個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只能我考到二三十分,在初三這年在每天下晚自習後再繼續學習數學一個月,學習大半年之後,數學成績提高到了80多分,也還算是一個差不多的成績。也有一個學生,僅僅從20多分提高到了50多分。

分析了兩位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現有兩個主要的不同點,一是基礎方面的差異,二是努力程度方面的差異。前者雖然看起來比較差,但小學的基礎不錯,並且反應還比較快;後者呢?從小學開始數學成績就不好,在理解力和應變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在學習的過程中,前者一直在按照既定的計劃在執行,而後者的學習熱情在持續三個月之後,由於得不到突破導致信心和積極性下降,從而導致了一直得不到突破。

中考的數學雖然考察的是整個初中的知識點,但還是有側重點的,並且基礎的知識點和考點佔據了很大的比例,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考及格絕對不是什麼問題,只有能把基礎知識點掌握即可,把試卷中的基礎知識點掌握即可。

對於很多基礎一般的學生來說,要客觀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 ,對於考點要從最基礎的開始逐個突破,中考中常考的知識點也就那麼多,如果能每天突破一個知識點和題型,堅持下去最後一定會有驚喜,對於某些比較難的知識點可以分層突破,多花點時間去練習和攻克。

在學習上要想取得突破,肯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尤其是之前的基礎比較薄弱時 在學習後面的知識點時還需要花精力去複習之前的相關知識點,這就導致了學習任務和壓力增加,並且在短時間內還不一定有效果,但貴在堅持,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一定會有所突破。


胡老師數學教育


為什麼數學是令無數初中生感到恐懼的科目?因為初中不僅增加了運算難度,還增加了對解題思路的考核。

尤其是上了初二初三之後,對於數學思維的考查也更加深入。

但是,如果掌握了技巧,再難的數學題也能拿高分!

第一步:換個方式看例題

不少同學看書和看例題,往往看一下就過去了,其實自己並沒有理解透徹。

所以,在看例題時,把解答蓋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時再去看,這時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裡與解答不同,哪裡沒想到,該注意什麼,哪一種方法更好,還有沒有另外的解法。

第二步:探究出題的目的

數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做題,“熟能生巧” 這個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

但做題不是搞題海戰術,要通過一題聯想到很多題。

一節課與其抓緊時間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複的題,不如深入透徹地掌握一道典型題。

第三步:學會優化解題過程

在做選擇題時,儘可能小題小做,除直接法外,還要靈活運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檢驗法、數形結合法、估計法來解題。

在做解答題時,書寫要簡明、扼要、規範,不要“小題大做”,只要寫出“得分點”即可。

第四步:分析試卷,總結經驗

每次考試結束試卷發下來,要認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教訓。特別是將試卷中出現的錯誤進行分類。

① 遺憾之錯。分明會做,反而做錯了的題;

② 似非之錯。記憶得不準確,理解得不夠透徹,應用得不夠自如的題

③ 無為之錯。由於不會答錯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沒有答的問題。

第五步:錯一次反思一次

每次考試或多或少會發生些錯誤,這並不可怕,要緊的是避免類似的錯誤在今後的考試中重現。

因此平時注意把錯題記下來,包括三個方面:

① 記下錯誤是什麼。

② 錯誤原因是什麼。

③ 錯誤糾正方法及注意事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