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薛兆豐教授《經濟學通識》,提到春運票難買,建議是提高票價,對此你們怎麼看?

reverse丶皓然


提高票價是能夠增加鐵路出行的成本,從而減少出行人次,剩下的人買票自然更容易

這個道理也容易懂,比如高速免費,在國企或者春節的時候,如果高速實行免費,那麼會增加更多人通過汽車出行,另外一方面也會吸引更多人等到免費的那個時刻再進行出行,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高速路上人滿為患,最終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堵在高速路上,雖然節省了過路費,但是增加了等待的成本,一家人在路上無謂的的浪費時間。

反過來,如果,國慶,或者春節高速不免費,甚至還提高過路費,那麼結果就是會增加通過汽車出行的成本,那麼通過汽車出行的人就會減少,這些要出行的人就會改換其他的出現工具,比如鐵路。或者原來可出現不可出行的人就直接選擇不出行了,就留在所在城市。

鐵路出行時我們現在主要的中長途出行方式,也因為是老百姓通用的出行方式,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火車票的價格多年來並未怎麼增加,鐵路一線工人的工資其實也不高,一直到動車,才開始提價,到高鐵後又進行了提價,因為速度的提升,乘坐環境的提升,這增加了乘坐的體驗,所以就價格提升也是應當的,因為鐵路公司為提升這種體驗付出了更高的成本。

儘管如此,鐵路如此大的投資,到目前鐵路總公司還是虧損的,高鐵也是隻有一些沿海的人口集聚的城市線路才獲得盈利,比如京滬高鐵,這條鐵路線是最先實現盈利的,而且也準備在A股上市。其他的鐵路線大多盈利不理想。

一方面,票價不高,如果提高票價,出行的人次就會減少,因為目前有三大出行方式,鐵路、公路、和飛機,中長距離,尤其是長距離飛機佔優勢,1000公里以上的距離,飛機的優勢非常明顯,200公里的距離公里也有優勢,中間的距離高鐵比較佔優勢,票價的提升,一方面會讓火車出行的人可能選擇其他的出行方式,另一方面或者就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剩下的人買票自然更容易。

鐵路因為涉及民生出行,考慮的因素不僅僅是盈利問題,還要考慮讓更多的人能夠出得起行。火車已經是最便宜的出行方式了。提高票價,低收入者出行成本增加,出行就成了困難,既要考慮讓更多的人出行,又要考慮自身的盈利,這是一個兩難問題。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這個問題《羅輯思維》已經回答過了,可以去看看。我給大家講個真實的事情,去年我母親得了房顫,老家的醫院當時安排手術不順利,所以想去北京做,於是一大家子人全去了,在酒店開兩間房住。北京的醫院人非常多,做檢查預約後要等三四天,檢查完取結果又得兩三天,這酒店住著太燒錢,於是就問醫院護士,她給了個辦法,就是500塊錢掛加急號,可以直接調主任醫師來看,所有檢查加30%錢,當天就能做,當天出結果,於是我們總共一天半就辦完了。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高效的辦法,醫院多掙錢,我們少花錢,可以說是雙贏。試想如果沒有這個措施,醫院肯定不多掙,但我們就得在酒店住8天,三四千的費用是至少的。這似乎非常公平,但是這種公平不帶給任何人任何好處,只是排在我們後面的每人節省了5分鐘,可是他們真在乎那5分鐘嗎?請大家切記,公平是為了不讓弱勢群體吃虧,可是在這個地方少吃10塊錢的虧,在別的地方要多吃100塊錢的虧,表面上的公平實際上經不起推敲。


貧僧法號空明


薛先生的觀點代表了絕大多數傳統經濟學的理論,不過在春運這件事上讓我這個籍籍無名的經濟學同行,稍稍發表一下不同觀點。

我認為通過提價以平衡春運需求的經濟策略會極度失敗。

任何經濟學理論總是每過幾十年就會失靈一陣子,是因為“經濟學”只願意考慮經濟系統的運行問題,而不願涉及經濟的本質 —— 市場需求問題 —— 一旦市場的需求發生根本性改變時,之前的運行法則就全部失靈了。薛先生,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敢於討論市場需求問題是很值得肯定的,但經濟學家討論市場需求時就完全不如在傳統經濟領域那般得心應手了。

1。春運到底是不是剛需?薛先生實際並沒有詳加分析,最後只是用了 —— 提高價格,可以軟化需求 —— 的論斷。

那我們第一個要討論的問題是,高價格真的能夠軟化需求嘛?

來三個反案例

a。剛結束二戰的日本,因為工業體系完全被摧毀,在50年代的經濟處境和中國同期差不了太多。當時的日本大財團做出斷言,日本的農民是根本買不起電視機的,如此高價的產品只能在少數大城市的有錢人才可能購買。所以所有的電視機都被擺在超大城市的商場中售賣。只有一家小公司看到了機會,採取上門推銷的方式,挨家挨戶的售賣電視機,而此前的日本農村,旅行銷售員最多也就上門推銷衣服和襪子一類的產品。結果,此舉造就了一個新的日本大公司 —— 松下的誕生。日本農民當時很窮是事實,日本的財團們並沒有分析錯誤,但電視機對當時的農民來說 —— 是接觸世界的一種願望 —— 這個需求被日本的財團們卻輕易否定了,給後來者提供了極大的機會。買不起是一回事情,願不願意買是另一回事情。

b。同樣的事情發生在90年代初的中國 —— vcd和dvd熱潮。當時中等價格的一臺vcd可以抵得上一個城市普通工人3個月的薪水(還不算買碟租碟的錢),並且初代的vcd質量很差,返修率也很高。但這嚇到了剛剛開始市場化的中國市場了嘛?完全沒有,vcd一經推出便風靡全國。對於一個普通工人,這也是中國和國際接軌後,接觸新生活和新事物的重要需求。所以雖然不富裕,但約束問題不能影響真正的目標。

c。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曾經風光無限,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儼然是高科技的代表,並且率先推出了長途電話服務。但是他們認為長途電話價格昂貴,沒有多少人使用的起,所以他們隨意定了一個高價格,對這個市場採取暼脂策略,只有批量採購的客戶才能以合理價格使用長途電話。結果當時養活了眾多的小型運營商,專門批量採購長途電話服務,並再次以較低價格分銷給其他顧客。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反應過來,市場已經被人切走了。

以上三個例子都是將價格定到超過普通市場願意承受的價格上限很多,但除了引來競爭對手以外,該擴大的市場一個都沒少。

傳統經濟學的需求曲線是如此斷言的,價格將會平衡供需關係,供大於求時應該降價,供不應求時可以提價。

這個斷言如果能夠成功,必須建立在三個基礎上:

①。行業被徹底壟斷

②。其他行業同樣沒有解決方案

③。行為背後的需求十分單一

但市場經濟下,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正確的論斷應該是高價格能短時間內有效的抑制需求,但不能消滅需求。

簡單說,被消滅的需求就是沒有了。但被抑制的需求,只要還有其他辦法,市場就會動腦筋。

同時,真正的經濟系統並不是傳統經濟學家眼裡的靜態供需關係,非同行的競爭對手採取其他創新的方式引入競爭是大概率事件。

簡單說,對傳統經濟學家而言 —— 想買和買不起是兩個市場問題 —— 是很難被接受的。

2。接著我們要討論第二個問題,經濟學的短板,市場需求問題 —— 薛先生是如此斷言的 —— 春運,並不是剛需。

春節的傳統作用 —— 農事的開端提醒 —— 已經意義不大。但對於維護當前中國社會的血統社會關係卻意義重大。

舉07年南方雪災兩例

①我的同事,由於機票火車票汽車票全部售空,與幾個老鄉合租了一輛碎了一個窗戶的麵包車,從上海回江西老家。被大雪封在高速上三天三夜,一群大男人凍的抱團取暖,啃救援饅頭度日。

他出發前,我曾勸他今年留在上海過年,他說一年了過年必須回去,哪怕只有幾天;滯留高速時,我和他說有辦法的話可以想辦法返回,他說絕不;事後問他後悔嗎?他說:沒有。

②另一個同事的家在無錫,父親常年在安徽等地做生意。大雪時在江西,開車回家要翻過好幾座山。山上結冰,沒有任何冰雪天開山路的經驗,哆哆嗦嗦將兩天的車程,開成了五天,手機也沒有電,全程失聯。初一道到的家,開門被夫人劈頭蓋臉一頓罵,一家人抱在一起失聲痛哭。問他為什麼那麼危險非要開車回家,回答:年是一定要和家人一起過的。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是跨越式的,這種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造成的是社會的割裂,越是城裡的打拼一族,越是社會關係空虛。有多少租客知道對門的朋友,姓甚名誰?所以春節不再是一個農事節日,而是一個維護社會關係的重要紐帶 —— 相應的,只要社會經濟形態還不能穩定下來,社會組織形式就不可能穩定,“春運”作為一個剛性需求就會長期存在。

結合第一個問題,需求確實可以決定價格,但價格卻不能反過來長期控制需求。高價格,是不可能另真正的需求發生根本性逆轉的。

3。只有“價格”才能作為調節供需關係的手段嗎?

經濟學作為一門數學,是很有意思的;但經濟學,作為一門管理學,卻是非常糟糕的。

傳統經濟學認為,調節供需矛盾的手段基本只有 —— 價格,利息,稅收和印錢 —— 不是傳統經濟學不知道諸如“創新”的存在,而是傳統經濟學認為這是他們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只能在調控中起到輔助作用。

但實際上,價格,利息,稅收和印錢,才是在一個真實的經濟系統中起到調控作用的輔助手段,而非常規武器(對這些輔助手段的濫用,是造成每一次經濟危機的幕後推手)

市場學有兩句名言

①沒有不合理的消費者,只有懶惰的供應商;

②就消費者而言,供應商要控制成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所以消費者就要接受超過價值認同的價格,就毫無邏輯了;

做生意的人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你成本高,生意難做我可以理解,但這和我(消費者)又有什麼關係?

價值(定價)和成本是兩回事,這是傳統經濟學家同樣不能接受的事實,但在市場學中,這確是鐵律。

所以調節供需矛盾的辦法,在市場學和管理學家眼中,應該想辦法調節資源供給,創新產品,提升運營效率,或想辦法滿足新的需求(比如在上海,過春節出國變成了一種新時尚,新需求可以平衡老需求)

利用價格或利息來調節供需關係反而屬於萬不得已的策略。

4。低價,產生了一種不公平,難道高價就不會滋生腐敗?

因果關係在傳統經濟學中往往是顛倒的,在春運案例中,貌似是低價產生了黃牛和諸多不公平現象。

但想想多年前的iPhone,十足的高價貨,因為飢餓營銷所導致的供需失衡,同樣滋生了無數的黃牛,滋生了許多腐敗,甚至形成了許多學生割腎買機器的悲劇(又一起只要需求存在,高價只會引發市場的瘋狂的案例)

我們拋開現象,一切不公平現象的因(必要條件)皆是市場出現了供需的矛盾;而造成不公平最終出現的緣(充分條件)則是壟斷、過分競爭與錯誤的政策(無論是低價還是高價,或是直接印錢,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所造成的。

錯誤的政策會導致拆東牆補西牆,要麼根本緩解不了火車票難題,反而因高價導致腐敗滋生;要麼,雖然火車票得到了緩解,但只不過是把問題拋給了汽車票或飛機票,行業似乎得到了喘息,但市場問題卻沒有根本解決,然後我們又陷入到下一場補(拆)牆運動中。


手機用戶51120843993


看了薛兆豐教授的見解覺得好笑。用這樣的邏輯來看,似乎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如看病難吧,提高醫療費:上學難,提高學費;水短缺,提高水費;道路擁擠,提高過路費,過橋費。如此等等。這位教授簡單的以為,只要提高費用,就是用市場經濟的規律解決問題。他忘記了除了漲價,還有許多社會的,道德的,民生的問題都需要考慮解決。這樣的教授,對社會的瞭解膚淺,知識面過於狹窄,思維方式過於簡單,目前我國有不少。但是,也不排除,有的專家,教授故意這樣論證,故意把事情往邪處引。比如房價,都知道,現在房價已經很高了,高到了房地產經濟協迫國民經濟的地步。但仍有專家教授鼓吹,要提高房價解決住房難的問題。這些專家教授,真不知道心是咋張的。


用戶70663631670


薛教授的意思是,不是單純抬高票價,而是主張火車票跟飛機票價一樣,根據需求上下浮動,這樣有時間的能買到低價票,沒時間的人只要願意出高價,也總能買到票。如果說,所有人都那麼堅決,就算票價再高,打死也要過年那幾天才回家,那肯定全社會都會幫你回家,飛機,汽車,哪怕多開條線呢?真這麼賺錢誰不想賺?可是,票價會達到那麼高嗎?真的非得花那麼多錢那幾天回家?有其他時間的低價票不搶?所以,別說過年回家是剛需,小孩上學也是剛需,你讓學區房不漲價?如果真的是剛需,那就看看你為了回家到底願意花多少錢?


滌味閣


中國人的傳統,天南地北,有錢無錢,回家過年,家是祖籍祖先所在地,家是根,家是父母辛勤勞作之地,家是曾喜嬉奔跑,母親喚兒女歸的地方,家是冷了暖了有慈母哈護的地方,家是哺育了你值得你回望回去的地方,這是美的,漲價,也阻不斷回家路。我不懂,經濟學家能有此言,就商品而言,有供求,但做為特定領域,古今中外,沒有隨意的,何況面對的是整個民族的節日,一箇中興華為就能說明問題,實際就是中華民族踏實走著的路。


春江帆影491


每次去食堂吃飯,到最後都沒菜了……於是食堂老闆和我說……那你來早點吧……於是我說……我來的在早總有來晚的……根本原因在於你家的菜本身不夠……

我想在國家層面,尤其中國這樣的國家,解決春運難題的方式一直是通過“正當”但見效緩慢,的方式在逐步解決……而不是像食堂老闆說的那樣“你來早一點”……這樣做,是在掩耳盜鈴,或者說是濫用市場調節……市場不是全能的……在供給完全不能滿足需求的前提下,你濫用市場調節,代價就是“總有人來的晚”

君不見,中國政府在“瘋狂”的基建……甚至可以說是“不惜成本”……幾乎堅持了快二十年,有眼力,有閱歷的人都能體會到,春運的“購票難度”在緩慢的降低……

這樣解決問題,雖然收效緩慢,但絕對是“正道”……政府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之一,不是“投機取巧”快速的解決問題,而是不流後患……就猶如目下的法國黃背心運動,當前的法國政府的所有主張在全人類的立場上幾乎都“正義”結果如何?……這就是想“走捷徑”的結果……

走就要走大道,去他媽的經濟學……


女兆絲者東


從理論上來說這是可行的,現在100元的票價如果提高到10000元,需要買票的人一定有票可買。


我想起了那個加油的段子,開寶馬的和開奔馳的聊天,嫌油價太便宜,要是漲價到50元一升就好了,這樣那些開便宜車的人就加不起油了,咱們就不用排隊了。這時,一位開邁巴赫的大哥說,哥們你說的對,什麼時候要是漲到500一升更好了!這樣那些開奔馳寶馬的就加不起了,我更不用排隊了。這時,一位騎自行車的終於忍不住了,要是漲到5000一升那才好了,這樣騎自行車在路上就順暢多了!


這個段子其實很值得品味,漲價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但是卻是最膚淺的辦法。


這就是一個道理,漲價能夠解決買票難的問題,但是卻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比如人員流動性大大降低造成親人團員難、春節旅遊人群大大減少影響旅遊收入、生活成本增加造成社會問題等等,還有鐵路漲價後,其它交通方式會又會迎來爆發,是不是又繼續漲價,那要漲到大部分人承擔不了的成本才能解決問題。這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不切合實際情況。


現在春運買票難,到底為難的是哪些人?真正為難的,是普通老百姓,而不是像薛老師這樣的有經濟能力的人。或許提高100元票價,他們也會願意買,但是這可能就是給孩子買衣服買書本的錢。而且還有很多人因為增漲的100元而失去了回家的機會,難道就因為他們窮,就不能回家嗎?

鐵路購票難問題肯定需要解決,但是解決的辦法卻不應該是提高票價。從黃牛和訂票渠道優化等角度出發去解決,已經有了成效。而且有越來越多地新線路在投入建設,也可以緩解鐵路春運壓力。


我倒是覺得還有一個思路可以送給薛老師,現在都在申報個稅,個稅系統一定掌握了全國人民的收入水平,可以接入鐵路訂票系統,像薛老師這樣身份地位經濟優的有錢人,在春運等客流量大的時候,禁止乘坐火車,把這些機會讓給那些買不到鐵路票,但是又承擔不起飛機票的普通收入人群。這樣普通老百姓不會增加購票成本,但是通過提高高收入階層的出行成本,同樣可以緩解鐵路壓力,而且還能縮小貧富差距,要不要試試。


老萌有個存錢罐


這個問題其實早就有人提出了,我首先表明觀點,我認為這個提法是完全錯誤而且愚蠢的!論證如下:他的出發點就是錯誤的,以價格調節供求,當然價格提到一定高度可以實現,但關鍵是調整了哪一部分?提高價格,只對低收入人群有影響,也就是那些遠離家鄉打工的勞動力。反而對中高收入者沒什麼損害,這就是階級問題了,你這是隻為中高收入服務,侵害底層人民的合法權益,如果此法一出,必然激化兩個階級的矛盾,頭疼醫頭的方案,這一點已經是大錯特錯!

其二,即使提高價格擋住了大量低收入人群,也沒有解決春運需求,需要回家的人並沒有減少。

要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這個難題的根本在於運力不足!應該增加普通列車批次,減少軟臥等空間利用率低的車次。第二,發掘群眾潛力,鼓勵有車一族自駕回家,通過高速免費,油價優惠等手段估計他們調動自己的運力。第三,限制普列出遊,現在春節出遊的也有不少人了實在有消費慾望,就去做飛機。這樣,在鐵路運力並沒有大比例缺口的情況下,能補充不少普列座位了。


怕了-飢渴的蚊子


現在走心的專家不多了,在世面上混的都是奔著錢去的。開個講座出場費夠普通人坐一輩子的高鐵了,若是我也可以說提價了,春運提價200%,火車肯定不擠了,票也好買了。

為啥現在的專家都是啥腦筋呢?整天的出么蛾子。今天說燒材火不好,明天說不能放鞭炮的。能幹點正事不?

專家說話代表著權威與責任,把專家變成磚家的不是老百姓,正是專家自己。

這個社會很現實的,14億人有多少是在辛辛苦苦過日子,多少是省吃儉用攢的錢。磚家們知道不?磚家要有調研數據,用數據說話。怎麼能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呢?

總結現在的磚家,不是胡說八道,就是使勁的嚇唬老百姓。把自己搞的像街頭算命的一樣,信任度就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