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百億美元市值 唯品會是如何“煉成”的


重回百億美元市值 唯品會是如何“煉成”的

文|濁雨

來源|博望財經

時隔五年後,曾經的妖股唯品會再次站上了百億美元市值的峰頂。

唯品會曲折的股價經歷也成為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的一個縮影。自2010年起,中概股曾在美國股市渡過艱難的三年,一連串的公司財務造假事件使美國投資者喪失了對中概股的信心。2012年3月23日,美國股市寒意猶存,成立剛剛三年多的唯品會卻選擇在這個節點逆風上市。

據統計,2012年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由2010年的260多家減少至200多家,留下的中概股中,4成公司股價已經低於兩美元。即使在IPO之前,唯品會已經先後獲得了DCM資本、紅杉資本、今日資本兩輪融資的認可與注血。但上市當天唯品會依然開盤破發6.5美元,流血上了市。

2013年唯品會的股價隨著其2012年第四季度的首次盈利出現了驚天大逆轉。2014年暴漲60倍飆升至228.6美元,直到2015年4月份已經累計上漲70倍,股價一度超過百度成為最貴中概股。


重回百億美元市值 唯品會是如何“煉成”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妖股一詞也由此而生。果不其然唯品會經歷過暴漲之後的股價在觸到頂點之後就頹勢盡顯,到2018年年底市值一度縮水至37億美金,不足巔峰時期的四分之一。唯品會的妖股神話也成為過去。

可誰能想到,2019年唯品會竟又搖身一變為電商行業最耀眼的股市明星,一年股價漲幅達160%,重回百億美元身家。

五年時間,在唯品會身上發生了什麼?

只能做特賣的網站

最初沈亞和洪曉波創立唯品會,主打名牌限時折扣,打的是國內高收入人群的主意。

2008年中國居民的消費水平雖然正在逐步上升,但顯然多數消費者對於花成百上千元網購還是不買賬的。當時唯品會每個月的成交量只有十幾單,可以想象唯品會想撐到網購大環境的形成,估計早就關門了。

因此,唯品會又將目光放在了普通消費人群上,並將自身定義為“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唯品會的特賣戰略就是一方面拓展大眾時尚品牌的合作,以低價幫他們清理庫存及過季商品,另一方面針對當季商品進行限時折扣,恰好可以為服裝品牌的新季商品先行試水。

當時這個特賣戰略稱得上是一石二鳥之策,一來能以低價的品牌商品吸引到消費者,二來又能為品牌廠家減輕庫存壓力,推廣品牌影響力,廠家當然樂於和唯品會合作。因此,到2009年年底,唯品會就積累了近300個品牌供應商資源。

2014年已經是唯品會股價和營收大逆轉時期,唯品會借勢以1.125億美元收購了樂蜂網75%的股權,一躍成為最大股東,而這只是為了強化唯品會的化妝品類目。2015年下半年,唯品會業績形勢陡轉之下,將特賣業務做到天花板之後,唯品會開始試圖尋找新的機會。

早在2013年唯品會成立的金融部門成了新的發力點。從B端供應鏈金融業務“唯易貸”到C端消費金融業務“唯品花”。2016年,唯品會又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企業浙江貝付,獲得支付牌照。財報顯示,唯品會在互聯網金融業務2015到2017年淨收入分別為6200萬元、1.15億元、2.5億元,但16年、17年的壞賬卻為4360萬元、1.22億元。

2017年中旬,唯品會先是正式宣佈分拆互聯網金融業務和重組物流業務,發佈電商+金融+物流“三駕馬車”戰略;隨後一次性清空3萬多條微博,一改最初的專門特賣定位升級為“全球精選正品特賣”。很明顯,唯品會的特賣目標又想回到最初的高收入人群身上。

同年,唯品會還涉足了生鮮社區領域,在廣州開設第一家生鮮社區店“品駿生活”,還要學阿里、京東大鋪線下門店,立下三年要開一萬店的豪言壯語。但自2018年第八家店開業後就再無消息。

2018年年中戰略會上,沈亞宣佈唯品會迴歸特賣這一最初定位,等於間接承認了過去幾年的轉型失敗。轉了一圈之後,唯品會發現自己還是得迴歸老本行。

靠同行拉客的電商

迴歸特賣老本行之後的唯品會,首要任務就是開拓新用戶和挽回過去幾年被自己折騰沒的老用戶。因為活躍買家用戶幾乎是各大電商平臺的營收主要推動力。

唯品會最初的特賣戰略,用戶人群定位非常垂直。唯品會CFO楊東皓也曾透露,唯品會超過80%是女性用戶。這就意味著唯品會的用戶群體存在結構單一,過度依賴等風險。而這一弊端,在唯品會業務面臨天花板,電商平臺競爭加劇以後,進一步顯現。

回顧唯品會歷年的財報,不難看出其2017年的活躍用戶為5780萬,相較2016年的5210萬增長11%,相比較之前兩年42%和51%的活躍用戶增長卻有著明顯的降速。眼看著唯品會的年活躍用戶增速就要跌破兩位百分比,唯品會卻找來了兩位大佬援助,有一位甚至還是同行。

2017年12月,騰訊和京東聯合投資唯品會,分別買入7%和5.5%的股權。對於唯品會而言,一方是社交巨頭,一方是電商巨頭,兩大巨頭聯姻所帶來的流量效應遠比那8.63億美元的真金白銀更有吸引力。

2018年3月份,唯品會旗艦店出現在京東APP首頁,還在京東商城開出了超級旗艦店;而微信錢包入口上也在4月份出現了唯品會的名字。兩大巨頭扶持下,唯品會停滯不前的活躍用戶增長率又開始轉動起來。

數據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唯品會新增用戶數還為零增長;但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已經出現了6%和13%的活躍用戶同比增長;2018年度唯品會活躍用戶數達6050萬,同比增長22%。在2019年Q2財報中唯品會曾透露,2018年每個季度新增加的活躍用戶中,超過1/5是來自騰訊和京東。

從未虧損過的互聯網企業

聯姻騰訊、京東,迴歸最初的特賣定位,過去兩年的種種動作都印證著唯品會活躍用戶增長乏力這一現實。

但令人驚奇的是,回顧唯品會自上市以來的歷年財務報表,就會發現即使唯品會處於股市的最低谷期,活躍用戶出現零增長之時,這家電商平臺竟然還能實現季度盈利。而且截至2019年第三季度,唯品會已經保持連續28個季度實現盈利了,尤其在電商領域,上一個創下記錄的只有阿里。

重回百億美元市值 唯品會是如何“煉成”的

大家都是電商,唯品會憑什麼?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唯品會早期主打的特賣模式,為其在服飾品類上挖出了很深的“護城河”,這一“護城河”具體就體現在唯品會的服飾供應鏈上。2009年唯品會的供貨商資源是300家,這個數字到2019年已經變成6000家,十年翻了20倍。可見,唯品會對貨源一端有著極強的把控能力。

其次,通過和具有相同自營電商基因的京東的財務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唯品會非常注重控制運營成本支出與收入的佔比,市場、研發和行政三項費用佔營收的比例始終保持在10%以下。財報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京東市場費用合計140億,佔營收的3.4%;唯品會市場費用合計23.8億,佔營收的3.7%。

在大風大浪之中唯品會始終穩健的盈利能力,或許才是它重站百億美元市值的真正原因。

當然,股市風雲變幻,一朝得失不足以定天下。唯品會重新迴歸特賣定位後,即使聯姻兩大巨頭,但依然要面對當下流量用戶爭奪的巨大壓力。去年下半年,唯品會斥29億元巨資收杉杉豪賭線下實體商業,擴充線下流量渠道;又搭上快手,到短視頻平臺引流。

毫無疑問,今年唯品會將會更加不遺餘力的爭搶各大電商節點,因為再深的“護城河”和再高的控制成本能力,也要建立在用戶不減的基礎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