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合夫妻離婚成鄰居,前妻失明癱瘓後,看6旬前夫如何對待她


圖中是一個特殊的家庭,也是一對特別的“夫妻”,準確的說是曾經的夫妻,他們是大連金州三十里堡梨樹溝村的畢殿勇和張淑香。和其他適齡青年一樣,1980年,畢殿勇和張淑香在親戚朋友的祝福下結婚了。新婚的那幾年甜蜜期過後,兩個人就頻頻在生活瑣事之中爭吵。也可能是因為一直沒有孩子,也可能是性格的不合,總之爭吵成了夫妻間的日常。

這幾間青灰色的瓦房是兩人1980年結婚時蓋的,這在當時是村裡數一數二的好房子。儘管後來兩人也有了自己的女兒,可是各方面的不和最終導致了兩個人婚姻生活的結束。2003年,張淑香提議離婚,畢殿勇也同意後,兩人協議離婚了。為了不讓上小學的女兒受影響,曾經的三間大瓦房,一人一間半。雖然離婚但都不離開院子,只是各人住各自的屋,各人吃各人的飯。曾經的兩口子,成了一個院裡的鄰居。

這樣過了2年後,原本就患有糖尿病的張淑香視力開始減弱,醫生告訴她以後會有失明的可能性。後來張淑香就越來越看不清東西,不久後就徹底失明瞭。畢殿勇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畢竟是曾經的妻子,孩子的母親,看前妻實在無法自己生活,於是他又回到前妻身邊照顧起居。


更嚴重的是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不單是失明,隨後各種疾病接踵而至。張淑香從最初的失明到臥床不起,身體已經和癱瘓無幾。畢殿勇只能一日三餐喂水餵飯喂藥,甚至伺候大小便,擦洗等等。這一照顧就是十幾年。圖為畢殿勇每天都要給張淑香測血糖,量血壓,扎胰島素,看起來複雜的程序畢殿勇已經做的駕輕就熟。

畢殿勇也常常抱怨,可是抱怨歸抱怨,他還是堅持著每天照顧前妻。他說,要是張淑香不得這病的話,他還能外出打工賺錢,女兒也能過點好日子。可現在別說外出,就是自家地裡的活都幹不安生。雖然前妻有低保,可是吃藥看病,吃喝用度哪樣不需要錢。現在3口人只靠地裡的那點收入,確實生活艱難了些。

這鍋裡的米飯、剩菜、蒸的紅薯和一碗粥就是兩人的飯。畢殿勇說,我就發愁做飯,一個人時候就是湊合著吃,現在都得自己做,還是隻能勉強做。但是即便是這樣,每次做好飯,畢殿勇總是挑好的喂前妻吃,完了自己就蹲在爐灶邊簡單對付一口。


張淑香喜歡吃小蔥,畢殿勇就儘量滿足前妻,即便是冬天,他也要跑幾十里路去鎮子裡買回。他說,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雖然別的咱滿足不了,這小蔥還是能吃得起。這可能就是應了那句話,“雖然我不再喜歡你,可依然關心你,不是我偉大,只是因為那句——一日夫妻百日恩”。

畢殿勇承包的地在離家裡四五百米的矮山上,雖然看著不遠,但是他每天要在這條路上不斷的折返數次。怕前妻中途上廁所,又怕時間長了有什麼意外。畢殿勇幹一會活就要回家一趟。對於這位已經六十多歲的老人來說,付出的體力豈止是別人的一倍。畢殿勇也鬧過情緒,也不想再照顧前妻。可是一想到他如果不管,張淑香就只能去養老院,而且就沒人給她餵飯喂藥、扎胰島素了。想到這裡,他就放下了心裡的不平。

也有人問他,你既然都這樣付出了,為什麼不復婚?他說,自己幫張淑香並不是因為感情和愛,而只是出於自己的良心。他不想讓法律和義務把自己自願做的事變成必須做的事。而張淑香對於前夫這樣做很是感激,她說,要是沒有畢殿勇,自己都活不到現在。對於畢殿勇來說,他即使不管前妻也無可厚非,可這個善良樸實的漢子,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了下來。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