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農正常放緩,降息尚未結束——美國2019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非農正常放緩,降息尚未結束——美國2019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核心觀點

12月就業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但符合我們的判斷。預計就業將回歸正常的放緩通道。就業結構問題可能是薪資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失業率難以再降,就業市場的飽和難以長期持續。美聯儲寬鬆週期尚未結束,預計2020年下半年有降息空間。

事項

美國12月非農就業人數新增14.5萬,預期16萬,前值25.6萬;失業率3.5%,預期3.5%,前值3.5%;小時工資同比增速2.9%,預期3.1%,前值3.1%。

正文

12月就業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但符合我們的判斷。預計就業將回歸正常的放緩通道。12月新增非農就業人數為14.5萬,相對11月25.6萬明顯回落,且前兩月新增就業人數累計下修1.4萬。雖然該就業數據低於市場預期,但符合我們前期對美國就業形勢的判斷。在11月非農數據點評報告中,我們指出11月非農超預期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通用汽車罷工結束暫時給就業帶來的正面貢獻。而12月該暫時性因素消失,本月製造業就業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其中汽車相關的新增就業貢獻了90%(圖1)。而這一暫時性因素剔除之後,我們預計就業將回歸正常的放緩通道。

就業結構的問題可能是薪資不及預期的主要原因。小時工資同比增速2.9%,為2018年8月以來最低,也明顯不及市場預期的3.1%。我們認為低薪行業積聚對就業的支撐以及職位空缺數較高,都會降低工資上漲的幅度。同時這種行業和供需的失衡可能也會降低對未來就業增長的預期(詳見《美國2019年10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就業結構比總量更值得關注》,2019-11-02)。

失業率難以再降,就業市場的飽和難以長期持續。從勞動參與率來看,最近幾個月的波動明顯減小。我們認為這反映了週期因素導致的新就業者已經難以為勞動參與率的抬升提供更多支持,而結構性因素帶來的就業變化短期波動也很小,預計未來數月新加入勞動力市場的人數都將保持穩定(圖2)。此外,放棄找工作者的失業率(用U6-U3來衡量消極工人)降至2006年以來的新低,接近2000年水平,有意願有能力但沒有找到工作的人已經非常少,說明就業市場已經非常飽和。如此飽和的就業市場在歷史上持續時間不超過1年,因此我們維持對失業率拐點可能在今年出現的判斷。

美聯儲寬鬆週期尚未結束,預計2020年下半年有降息空間。

12月ISM製造業PMI較前月下滑0.9個點至47.2,遠低於預期的49,創下自2009年6月以來的新低,顯示製造業持續擴張的動能不足。同時從消費的變化趨勢來看,當前美國消費同比增速自2015年的約4%下降至2017年的約3%,再進一步下降至2019年的約2.5%。而前期降息作用對耐用品消費和服務消費的刺激作用正在逐漸消減,非耐用品消費從年中開始逐漸下行也反映美國內需並沒有就業市場顯示的那麼強勁(圖3)。此外伴隨今年年中可能出現的就業拐點風險,美聯儲再次重啟降息以應對就業與消費的放緩仍有必要,預計今年下半年美聯儲可能降息1-2次。

附錄圖表


非農正常放緩,降息尚未結束——美國2019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非農正常放緩,降息尚未結束——美國2019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非農正常放緩,降息尚未結束——美國2019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

本文節選自中信證券研究部已於2020年1月11日發佈的報告《美國2019年12月非農就業數據點評:非農正常放緩,降息尚未結束》,具體分析內容(包括相關風險提示等)請詳見相關報告。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有道雲等方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使用本資料。

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所載的證券市場研究信息是由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的研究部編寫。中信證券研究部定位為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賣方研究團隊。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行為。中信證券不因任何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信證券的客戶。若您並非中信證券客戶中的金融機構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應首先聯繫中信證券機構銷售服務部門或經紀業務系統的客戶經理,完成投資者適當性匹配,並充分了解該項服務的性質、特點、使用的注意事項以及若不當使用可能會帶來的風險或損失,在此之前,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若有任何疑問,敬請發送郵件至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資料定位為“投資信息參考服務”,而非具體的“投資決策服務”,並不涉及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需特別關注的是(1)本資料的接收者應當仔細閱讀所附的各項聲明、信息披露事項及風險提示,關注相關的分析、預測能夠成立的關鍵假設條件,關注投資評級和證券目標價格的預測時間週期,並準確理解投資評級的含義。(2)本資料所載的信息來源被認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證券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同時其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能會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後續發佈的證券研究報告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會因為使用不同的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觀點和分析方法而與中信證券其它業務部門、單位或附屬機構在製作類似的其他材料時所給出的意見不同或者相反。(3)投資者在進行具體投資決策前,還須結合自身風險偏好、資金特點等具體情況並配合包括“選股”、“擇時”分析在內的各種其它輔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決策。為避免對本資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資評級、目標價格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4)上述列示的風險事項並未囊括不當使用本資料所涉及的全部風險。投資者不應單純依靠所接收的相關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須充分了解各類投資風險,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本訂閱號中的所有資料版權均屬中信證券。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複製本訂閱號中的內容。除經中信證券認可的情況外,其他一切轉載行為均屬違法。版權所有,違者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