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重塑中国》:激励国人新志向

读《科技重塑中国》,时不时会冒出“厉害了,我的国”的念头。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彰显了中国文化,飞机航天、航母远洋、高铁飞驰、北斗导航展示了中国力量,钱学森、钱三强、黄大年、南仁东代表了中国形象……

由黄庆桥博士所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技重塑中国》让我们真实地、理性地感知到,展现国家精神,我们需要文艺工作者活跃文化,更需要高精尖人才创新奉献、转化科技成果、展现中国力量。

生活在新时代的国人,再也不是曾经只盯着钱袋子、菜篮子、锅台子,为吃穿而搏命的老样子,尊严、安全、有为、有味,成为新的追求。如今,人们更多地是理性看待因之生、因之长的社会生态,“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从树在路边的标牌,在更多人的脑际生发成自觉、动力和愿望。这也正是《科技重塑中国》表达的志向。

2013年,斯诺登引爆全世界敏感神经的同时,也触碰到了曾经“脆弱”的“中国芯”。《科技重塑中国》理性剖析中国“强芯”之要:中国要强芯,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准备……要注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还必须走消费者认可的市场化之路。2019年,华为“中国芯”让中国欢呼,让世界沸腾。新时代的国人清醒地知道,没有伟大的航天工程,就不会有后来居上的“神舟”载人遨游太空,不会有“天宫”空间站和“天舟”货运飞船的领先出众。没有伟大的导航工程,没有中国自己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谁知道我们依赖的外国人何时不厚道,把我们变成“睁眼瞎”。没有伟大的高铁工程,就不会有新时代的“中国速度”;没有伟大的核工程,就不会有强大的水下“护国之盾”——核潜艇,不会有清洁高效的“内陆核电”作为我们的能源支撑;没有伟大的无人机工程,就不会有与大国比高的中国无人机穿越“蓝海”……这些伟大工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花大力气搞看似‘无用’的基础科学,就是我们掌握‘战略主动’的重要一环。”《科技重塑中国》在扭正人们对“无用”科学漠视的同时,告诫国人,基础研究、原创发现,是孵化尖端科技的温床,不能等闲视之。虽然,863、973计划在被新的国家研发计划取代时为人质疑,基础类的“无用”科学技术一度被国人忽视,然而,这些科学事件的背后,饱含着多少国人求先求进的心,又缩短了今天科技创新成就的多少进程。今天,国人已真正认识到科技正在改变中国命运。科学是有目的的。没有哪国哪人不为目的而科学不止,他们或为解疑或为释惑或为强大或为提升。科学计划、科学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行动。

钱学森排除万难归国,带动了国防事业的大飞跃;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激励了科学研究的大热情;李政道力促CUSPEA,引领了海外华人科学家贡献祖国的大情怀;钱三强建言国家科技建设,推进了科学研究的大发展。不为一己之私,只为国家之利;不图安逸奢华,唯求精忠报国,科学家们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奉献精神,肯于钻研、勇于创新的担当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精神。

如果说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我们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那么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正迎来科学的夏天,科学驱动了发展,科学改变了生活,科学正成为国人新的生活理念。科技工程的威力和作用,科学家的魅力和价值,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成效,正在改变人们对科学的再认识,改变人们对追求的再定位。

于国,科技重塑中国;于国人,科技成就正在重塑国人的精神。

本文原载于2020年1月5日《新民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