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特斯拉上市,竟然可能利好比亞迪

就在1年前的1月7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式破土動工,12月30日國產特斯拉Model 3就進行了首批交付,從建廠到交付,用了不到1年的時間,可謂神速。

國產特斯拉上市,竟然可能利好比亞迪

相信在這一年的時間裡,千萬雙眼睛在注視著特斯拉的上海工廠,有期待,有興奮,有緊張,還有恐懼。


相信興奮和期待者多數是消費者,畢竟特斯拉在國內生產比在美國本土成本低,有可能會降價,而那些緊張或恐懼的,一定是國產電動車企,尤其是那些所謂的造車新勢力。

國產特斯拉上市,竟然可能利好比亞迪

果然,2020年1月3日,特斯拉再次公佈國產Model 3指導價降為32.4萬,在免購置稅和2.5萬元的補貼後,國產Model 3到手價為29.9萬。特斯拉性價比凸顯,而與之對比的國產電動車性價比卻一下子暗淡了下來。


說實話,在過去的一年中,不僅傳統燃油車的日子不好過,就連寄予厚望的國產電動車的日子也不好過。這時候又來了國產特斯拉,並且以這樣極具攻擊性的定價進入國內,對於國產電動車無疑是雪上加霜,看樣子國產Model 3一來,國產電動車要死一大片,特別是那些定價30萬左右的國產電動車。特斯拉國產Model 3為同級別電動車樹立了一個價格天花板,這個天花板還可能會隨著國產Model 3國產化率的提高而繼續降低。

國產特斯拉上市,竟然可能利好比亞迪

發動機、變速箱離合器、底盤是傳統燃油車的核心,俗稱三大件,一輛汽車的好壞主要憑著這三大件的質量和互相的配合。車企的差別也就體現在這三大件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上。這三大件多數為機械部件,佔據了汽車的大部分成本。電動車卻不一樣,電池、電機和電控加上底盤,成為電動車的核心。我們看到,電機替代了發動機、變速箱和離合器,傳統燃油車的2/3被替換,研製成本降低了。由於電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維護成本也降低了,整體來說同級別的電動車理應比燃油車低才對,可實際上同級別的電動車比燃油車賣得貴,雖然說目前電池技術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成本居高不下,但至少同級別的電動車不應該比燃油車貴,畢竟電動車的續航和充電大大影響了駕駛體驗。


現實情況是國產電動車價格高高在上,特別是近幾年湧入電動車領域的互聯網造車企業,近日蔚來公佈了ES8基礎款售價為44.8萬元,補貼後售價40.8萬元。國內的電動車普遍售價在25萬至35萬區域。


從來沒有一個企業是靠補貼成功的,而起始於2009年的電動車補貼政策,卻成為多數車型的支撐,可以說沒有補貼,某些電動汽車一輛也賣不出去。這些電動車多集中在A0,A00級別的電動車型,而這些車型正在與比亞迪、吉利、北汽等生產的小型電動車爭奪市場。


雖然美國也有電動車補貼政策,但很顯然,特斯拉的成功靠的不是補貼。2003年7月1日,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在美國硅谷共同創立了純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2004年2月,埃隆·馬斯克領導了A輪融資投入630萬美元進入公司並擔任董事長。2006年8月馬斯克在特斯拉官網上發佈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打造一款產量很小的車型( Roadster),證明特斯拉能夠造出一款車;第二步,用賺到的錢,開發一款產量適中的、價格相對低一些的中高端車型( Model S/X),證明特斯拉能夠出一款可以量產的好車;第三步,再用賺到的錢,創造一款量產的、價格更加親民的車型( Model3),證明特斯拉有能力造出一款可以大規模量產的好車,目前看來,特斯拉已經走到第三步。


馬斯克又宣佈上海超級工廠將生產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和新車型Model Y。這個消息相信消費者喜聞樂見,而對於國產電動車可能又是一個壞消息。


可以預見的是,特斯拉的進入,一方面提升了整個國產電動車市場的層次,另一方面極具競爭的定價清除了那些沒有核心技術,依靠補貼生存的電動車企,留下的只有那些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車企,比亞迪就是其中最有可能與特斯拉展開正面交鋒的中國企業。


很顯然,比亞迪缺的不是研發能力,怕的也不是競爭,實際上,有時候一個優秀的對手才有可能逼出來一個優秀的自己,對於比亞迪來說,特斯拉進入國內的意義,正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