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主動求變“減量”思維下的新生之道

魅族主動求變 “減量”思維下的新生之道 如果要給過去幾年的手機行業下一個註腳,“平淡無奇”或許是最合適的。這並不是說手機業在過去幾年沒有給我們帶來驚喜,只不過與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的最初幾年相比,泛起的浪花著實小了許多。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技術發展的緩慢,當電池等基礎技術遲遲無法突破,而圍繞攝像頭和屏幕的技術進展又被視為“微創新”時,手機行業自然難以引起消費者的興趣——根據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手機行業的市場規模在2018年前10個月下降了15.3%。

然而,情況伴隨著5G開啟商用出現好轉。人們對5G的熱情支撐了換機需求的集中釋放,這成為沉寂已久的手機行業不得不把握的機遇。在這波浪潮中,包括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三星、中興、聯想等近乎所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5G手機,冀圖快速搶佔市場。

對於已經略顯擁擠的手機賽道而言,身處其中的玩家面臨著機遇和挑戰並存的境地。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脈衝式的技術演進形態以及短暫的時間窗口,考驗著每個掌舵者的續航能力。在這場競賽中,一時的成敗並非關鍵,市場真正考驗的是你能否快速適應環境,並最終在不被浪潮湮沒的前提下順利抵達終點。

魅族“陣痛”

如果在好萊塢編劇的筆下,魅族就是個絕佳的故事主人公,命運的跌宕起伏充滿戲劇性。眼下,你可以用各種各樣的詞語形容它;但在更早之前,它無疑是中國手機業的一個傳奇。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魅族的2019,那就是“激變”。身處轉型期的它開始頻繁迎擊挑戰,銷量也受到了來自其他廠商的衝擊。

手機品牌正在大規模洗牌,而魅族也深知自己正處於轉型必然經歷的陣痛期,例如封存魅藍品牌就明顯衝擊了手機出貨量。作為魅族向性價比手機領域延伸的主要觸角,魅藍曾經幫助魅族獲得了不少增量市場。然而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主打“性價比”,銷售難以起量的困局打碎了性價比之下潛藏的“薄利多銷”的商業邏輯。

對於魅族這樣的企業而言,“性價比”不再具有吸引力,這促成了它主動“減量”並收縮市場,調整市場認知,並將精力聚焦在中高端產品線上。在傳統營銷理論中,定價環節實際上可以採用各種各樣的策略,包括利潤最大化、市場佔有率最大化、產品質量最優化等等。

這些策略無所謂好壞,只有是否適合,主要矛盾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抉擇——以前的魅族,要的是市場佔有率;而現在,產品品質成為了它最主要的訴求。事實上,這也是整個手機行業變遷的縮影。隨著消費者的逐漸成熟,他們對品質的關注日益高漲,這就迫使各大廠商需要將更多的精力聚焦於產品上,不擴張乃至收縮戰場成為部分“小而美”的品牌在應對挑戰時的共同選擇。

正因為此前戰線拉得太長,從產品供貨到設計力不足等各種問題也影響著魅族用戶們的使用體驗。收縮戰場能夠讓魅族騰出手來,這些在多產品線制約下原本“老大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例如2019年10月23日發佈的魅族16T,無論配置與顏色版本都成功擺脫了此前供貨不足的困擾。

俗話說“三拳打死鎮關西,拳拳打在要害上”。與其隔靴搔癢,不如將產品做深做透,從魅族這一年的變化不難看清這樣的思路。即便放棄魅藍品牌可能損傷消費者口碑和市場銷量,但想清楚自己未來要什麼是眼下最核心的問題。顯然,魅族已經想通了這個問題。

魅族主动求变“减量”思维下的新生之道

低谷已過,未來可期

魅族決定轉型的代價,是在短時間內遭遇看似不小的挫折和質疑,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已經步入下行通道。相反,在短痛與長痛中選擇前者,是為了儘快調整步伐、重新出發。

雖然手機市場的品牌競爭已經日趨激烈,但魅族在品牌上仍然有著不低的影響力。在2019年BrandZTM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中,魅族以品牌價值10.33億美元的成績位列第79名,這是少數幾個去年新上榜品牌之一;而在BrandZTM出海品牌50強中,魅族也位列第36位,展現出其在海外市場的受歡迎程度。

雖然品牌形象看似在轉型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但絕不意味著魅族品牌的衰落。相反,它甚至在去年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績,這源於魅族對粉絲經濟的長久耕耘。

可以說,魅族是中國本土手機業中最早關注粉絲運營與維護的品牌。粉絲與一般用戶的區別在於,前者不止購買產品,更認同品牌傳遞出的價值觀。在魅族科技副總裁華海良看來,以性價比位首要考量因素只是為了獲取客戶而不是粉絲,建立與用戶間更深層的情感聯繫也是魅族“減量”並收縮戰場的原因。“不曾在你巔峰時慕名而來,也未曾在你低谷時離去”,這是不少魅友在魅族新聞下的留言。正是這些在發展前期累積的忠誠客戶,讓魅族擁有了大刀闊斧啟動轉型的資本。

但要積累起長期忠誠的用戶,產品永遠是最為核心的因素。是否在以往的使用過程中擁有良好的使用體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換機時的品牌偏好。

魅族主动求变“减量”思维下的新生之道

如果仔細審視,你會發現在此次5G手機的第一波浪潮中,魅族的身影始終沒有出現。不盲目追逐銷量第一和市佔率排名,是它目前的戰略選擇。事實上,首批5G手機在推出後已經爆出了不少問題,最典型的缺陷便是發熱太高、耗電太快,功耗等問題直接影響著用戶的體驗。

對於魅族這樣並非居於市場領導者地位的廠商,不佳的體驗導致的結果就是“一錘子買賣”,用戶以後的所有換機將自動把品牌排除在決策範圍之外。認清這種現實情況,讓魅族選擇了一條更務實、但也對用戶體驗更負責的發展路徑——不盲目推出新品,不通過強行發佈不成熟方案消費人們對5G的熱情。

但這並不意味著魅族在5G時代的缺席,其內部在2020年已啟動“All in 5G”的戰略。在5G時代,魅族將推出4款高端旗艦手機,首款5G旗艦魅族17已經確定於2020年春季發佈。不僅不缺席,魅族還將5G視為彎道超車的絕佳機會。“魅族不急於搶5G首發,是囤積能量要為用戶帶來綜合體驗更好的5G手機”,華海良這樣說道。

調整步伐後,魅族已經逐漸走出低谷期。

魅族主动求变“减量”思维下的新生之道

魅族科技副總裁—華海良

強而美,能實現嗎?

中國完善的製造業生態讓不少“小而美”的手機公司,在過去十餘年的黃金髮展期成功崛起,但純粹的手機公司在5G時代將不復存在。

手機在萬物互聯時代扮演著更加關鍵的樞紐角色,這使得手機廠商如果希望帶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那麼就需要在軟硬件生態上完成延伸——這就類似於在PC時代發展的初期,軟件和硬件公司之間還算涇渭分明;但眼下,你很難看到一家純粹的軟件公司或者是硬件公司。如果走向“強而美”,成為所有當下被認為“小而美”的公司都需要面對的考驗。

圍繞著人做生意,這會成為手機未來發展的主軸。魅族本身成熟的社區文化基因成為寶貴的優勢,而圍繞著這一優勢,魅族開始積極探索以手機為中心的1+N軟硬件場景延伸。

魅族聲學自然成為推動這一進程的利器。以MP3起家的魅族本身就帶著濃重的音樂氛圍和基因,這也成為魅族聲學不斷髮展的支撐。

2019年,魅族發佈了旗下的定製耳機品牌——魅族UR,同樣主打高端市場。新的一年,魅族聲學系列產品的地位還將進一步提升,魅族將從性價比手機中撤回的部分精力和資源,重新投注到自己最擅長的戰場上。

與此同時,魅族還在擴展潮玩與生活兩大品類,讓品牌與粉絲之間擁有更多的接觸點。目前,魅族的生活周邊已經包括Pandaer和LIFEME兩條品牌線。在2019年5月,魅族的經典視覺形象金剛熊貓正式更名為“Pandaer”,魅族希望通過將這個符號IP化讓魅友擁有更強的圈層認同感。

魅族主动求变“减量”思维下的新生之道

而LIFEME是2019年8月魅族發佈的品質生活品牌,它將主要覆蓋生活品類,提供更親民且更優質的生活產品。魅族之所以要推出LIFEME,背後同樣也是基於圍繞用戶開拓價值並持續鞏固目標用戶的目的。

無論是魅族聲學、Pandaer的IP化或是推出帶有生活方式色彩的周邊品牌,都是基於5G時代下將不再有純粹的手機公司這一判斷。因此,擺在手機廠商前面的便只有兩條路徑:一是根據使用場景將核心業務延伸到其他硬軟件場景,二是通過持續鞏固及運營已有用戶群,魅族的戰略剛好吻合了這樣的趨勢。

如果對手機市場的觀察足夠敏銳,就會發現“小而美”的公司們正在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這個擁擠的市場正在快速洗牌,在誕生不少超級玩家的同時,一大批輕量級玩家也開始淡出市場。“小而美”的公司們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找尋突圍途徑實現“強而美”成為了它們的目標。

魅族可以被視為觀察這批公司的絕佳案例。它在2019年選擇收回了拳頭,這並不代表著認輸,而是在蓄力等待下一次的精準出擊。5G技術帶來的變革機遇讓那些敏銳的公司嗅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魅族“壯士斷腕”般的果決轉型成為了其中最值得期待的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