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半小女孩從出生到現在從沒離開過媽媽孩子只認媽,孩子不讓爺爺奶奶帶,怎麼辦呢?

設計來儀


這個問題,首先透露出的是媽媽對孩子的疼愛,自己看到一歲半,孩子和爺爺奶奶當然不熟悉,不願意讓爺爺奶奶帶。這很正常。

我女兒的時候,我自己帶到一歲零10個月,之後因為要上班,爺爺來幫忙帶。由於我自己在的時間長,平常見爺爺的時間又少,孩子自然不願找他。但是沒有辦法,上班催著,只能任由她哭,走唄。其實孩子的適應性很強,經歷過幾次之後,她就明白了,雖然我走的時候還會哭,但很快就會好了。

我自己帶兒子帶到兩歲半,之前也是很少和爺爺奶奶接觸,第1次讓爺爺奶奶給看的時候,也是哇哇大哭。等到第3天的時候,就能夠做到一邊哭一邊和爸爸說再見。後來慢慢就適應了。


所以對於題主的問題,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題主要上班,那就只能繼續讓爺爺奶奶帶,孩子哭鬧很正常,雖然心疼,也沒有辦法。

當然以上說的是寶媽必須離開孩子去上班,需要爺爺奶奶照顧的情況。如果爺爺奶奶僅僅是來看一下孩子,孩子不找他們,那就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不找就不找吧,平常看的少,感情少,這是自然的事情。不是有句老話小孩喜聯繫嗎?爺爺奶奶看的多了,孩子自然熟悉了,也就會找他們了。


Hi,大家好,我是小時光LL,兩個孩子的媽媽,既愛好文字,又有煙火氣。育兒路上,讓我們一起成長。

冬寧


這種現象很正常。

即使是爺爺奶奶一直跟著媽媽一起帶孩子,孩子依然也是首選媽媽。

當我女兒玥玥小時候,我婆婆不止一次對我說過:

“你帶孩子時間太多了,孩子現在只認你,我們都帶不出去,啥都讓你做,太粘著你了。”

其實我懂我婆婆的心,她很喜歡玥玥,也想多帶著孩子出去玩玩,這樣我還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做點自己的事情。

她是因為既喜歡孫女,又想讓我多些自己的時間。

說實話,我那時候帶孩子的時間真不多。因為那時候我上班,早上八點走,下午三點多回來。這期間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可是,一旦我回家,我女兒就成了我的跟屁蟲,做什麼都讓我做,我去哪裡她就跟著去哪裡。

於是,便有了婆婆上面的感慨。

最近,類似的感慨從我爸爸嘴裡也說出來了。

我侄女兩歲多了,是我爸媽一直跟著兒媳婦一起帶孩子的。可是,當孩子越來越大,就越來越黏媽媽。

上次爸爸對我說:“小孫女現在連穿衣服都要媽媽給拿,有的時候奶奶拿過來了,她會給拿回去,然後讓媽媽重新拿過來。出去玩,也要媽媽陪著去,我和你媽都叫不出去了。……”

因為爸媽去弟弟家就是為了幫忙帶孫女,可是孫女什麼都不要他們做的話,他們就會有些失落,同時也有些沒有價值的感覺。

對此我也只能安慰,沒有其他辦法。

因為孩子的選擇,絕對是真實的從心的選擇。

現在弟妹上班了,爸媽也不再感慨這些事了。

無論有多少人一起陪著媽媽帶孩子,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都會首選媽媽。

除非孩子小時候就直接給老人帶了,晚上也和老人睡……如此的話,估計媽媽很難超越老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我身邊有個親戚,從小送到姥姥家,養到上小學才接回去。她現在已經為人父母了,依然對姥姥比對媽媽親。

順便說一嘴:

小時候的陪睡,真的很重要。即使不在一個床,也要在一個房間。

回到這個題目中。

看到題主的問題,想來是媽媽想工作或者做些其他事情了,而孩子不跟爺爺奶奶,有些無助。

如果爺爺奶奶從沒來過,那麼在媽媽去工作之前,先叫爺爺奶奶過來,一起共同帶孩子,有個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過度時間,讓孩子慢慢接受爺爺奶奶的陪伴,然後媽媽再去工作,留給老人獨自帶,孩子會更好的適應。

如果爺爺奶奶一直在,只是平時孩子都是和媽媽在一起。那麼,媽媽可以每天出去一段時間,就對孩子說有事情,然後讓爺爺奶奶單獨帶一會兒。

從開始的半個小時的離開,到一個小時,到兩個小時……

讓孩子慢慢適應爺爺奶奶陪著她的狀態。

以上,希望能幫到你。


皓月長歌正面管教


昨天和鄰居阿姨聊天,說他家外孫一直是自己帶的,現在孩子四歲多快五歲了,每次回家不叫爺爺奶奶,不理爺爺奶奶,對爺爺和奶奶特別冷漠。為了緩和和孩子的關係,爺爺奶奶打算暑假來照顧孩子兩三個禮拜。

我想說的是孩子四歲多都覺得爺爺奶奶生,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不讓爺爺奶奶帶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為什麼孩子抗拒爺爺奶奶來帶,可能是這幾種原因。

第一,1.5-2歲的孩子剛剛開始擁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孩子從母子共體中分離出來,這個時候孩子的意識中開始認識到自己和周圍不是一體的,為了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她對媽媽的需要會更多,更粘人。

第二,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相對於家裡成員較多的孩子,對外部環境的適用能力會更遲鈍一些。

也就是如果家裡是媽媽一個人帶孩子,孩子性格相對會更內向。

第三個原因,孩子本身性格可能偏內向。我們常說性格是天生的,有些孩子是外向型,有些孩子是內向型,對於周圍的環境的變化和主要撫養人的變化都會特別敏感,而外向型的孩子表現就不會特別敏感。

怎樣能讓孩子順利的接受爺爺奶奶?

媽媽的正確做法是逐漸放手。

第一步,幫孩子做好分離的準備。和孩子玩躲貓貓的遊戲,告訴孩子媽媽不會消失,媽媽是會回來的。

第二步,從分離5分鐘開始。媽媽要逐漸放手,告訴孩子媽媽要下樓5分鐘,一會媽媽就回來了。

短暫的分離後要及時的出現在孩子面前,目的就是告訴孩子媽媽是會回來的。

第三步,延長分離的時間,讓孩子逐漸適應。從樓下5分鐘到出門2小時,拉長時間間隔,讓孩子逐漸適應。

更換主要撫養人注意事項

1.讓爺爺奶奶提前熟悉孩子的生活作息,因為固定的生活習慣是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的。不要因為主要撫養人的更換打破孩子的生活習慣!


2.讓孩子逐漸熟悉將要更換的撫養人。比如每週爺爺奶奶照顧兩天,逐漸增加熟悉度,讓孩子可以有一個心理適應的過程。

3.尊重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每個孩子接受程度不同,有的孩子可能1周就可以順利的和爺爺奶奶相處,有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個月,作為母親保持耐心很重要!


豌豆媽媽育兒


一歲半的孩子粘媽媽,很正常,況且他沒跟爺爺奶奶生活過,不跟他們也很正常。

01正常的依戀關係

根據兒童心理成長規律,4個月,孩子知道分辨熟悉的人和陌生人開始,依戀就開始產生。最普遍的是對媽媽的依戀,表現為只要媽媽在,就必須媽媽抱,什麼都要媽媽幹。

我女兒就是如此,只能我抱我哄,家人戲稱,只有媽媽手上不長刺。不過現在女兒四歲半了,已經不那麼粘我,跟誰都能相處。

02增加與爺爺奶奶相處的時間

如果要爺爺奶奶幫忙帶,最好給孩子留一段緩衝時間,讓媽媽陪著跟爺爺奶奶相處,熟悉爺爺奶奶的存在。此外,可以玩一些讓爺爺奶奶輪流接觸孩子的遊戲,比如從媽媽那跑到爺爺那再跑到奶奶那,再回到媽媽那,不僅有趣,也能促進孩子對他們的依戀。

03不要強迫孩子也不要悄悄離開

有些家長說,讓媽媽躲幾天,爺爺奶奶單獨帶,讓孩子迫於無奈接受爺爺奶奶,不建議一開始就這樣。因為粘媽媽的孩子,對安全感的需求本身就比較大,媽媽一下消失了,對他們來說就是災難,爺爺奶奶的照顧是無法替代媽媽的安全感的。

如果一定要孩子儘早適應,那還需要跟孩子溝通,讓他知道爺爺奶奶來照顧他,不會有什麼變化,媽媽依然愛他。



如果不是迫不得已,爸爸媽媽還是最好自己帶孩子,孩子粘父母也就那麼幾年,長大了就遠了……


肥羊媽媽


從小就是跟著媽媽,自然跟媽媽最親。

至於爺爺奶奶,不是說孩子不跟他親,而是接觸的少,孩子跟他們不熟悉而已。

我大寶那時候,孩子奶奶因為生的是女娃,滿月那天就算是伺候完月子了,下午就回老家了。

自此以後一直到兩歲多,除了過年的時候我們回老家之外,其餘的時候根本就不露面,更別說是給孫女買的零食小衣服之類的了,壓歲錢更不用提。

快三歲應該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媽媽當時身體不好沒法看孩子了,就跟她奶奶商量讓她來看孩子,不知道老公是怎麼跟她說的,反正是來了。

來了以後得讓孩子跟她熟悉一下吧,白天的時候還好說,因為我在家,晚上我夜班讓她奶奶看著,第二天就給我說大半夜沒睡覺,最後困得實在沒有辦法了,自己睡還害怕,奶奶摟著不樂意,小人兒自己想了個招,讓她奶奶睡在床的另一頭😅😅😅,還給奶奶規定了區域,不能睡過了。😂😂

這是一開始,後來慢慢習慣了就好了。

現在跟奶奶關係也挺好,不過不像別的孩子一樣黏奶奶是真的。來就來,走就走,不哭不鬧。

所以小孩誰對她好她是感覺到的,讓她多熟悉多接觸就好了。


碌碌無為倆寶媽


孩子一直是媽媽帶的,只認媽,這是理所當然的了。如果很少見爺爺奶奶,對他們肯定不熟悉,孩子怎麼會和他們親近呢。

我女兒就是這樣。

一歲就見過三次奶奶,如何親?

我婆婆在女兒滿月後就回老家了,後來寶寶三個月肺炎住院來陪過幾天,然後又回家了,再見面,寶寶一歲了。。因為女兒一歲前身體不太好,所以我們也沒帶女兒回過老家,孩子奶奶愣是沒來看過她孫女。

一歲,因為回老家過生日,才回去的。

回奶奶家,孩子拒絕奶奶抱

因為我老公平時上班忙,我們回老家也不方便,轉好幾趟車,孩子又小,提出很多次讓我婆婆來跟我們住一段時間,都被拒絕了。

偶爾一起回家,我婆婆看女兒不親近她,就總是抱怨“要是經常回家就好了”,就去忙她的事情了。

現在回奶奶家,知道喊奶奶了,可還是拒絕奶奶抱。

只認媽媽,是因為媽媽對寶寶付出的最多。

孩子每天都能看見媽媽,媽媽陪著吃飯、睡覺、唱歌、看書、做遊戲,做什麼事情都有媽媽在,不認媽媽還能認誰?

女兒明年上幼兒園,我和老公商量著讓我婆婆來幫我們接送下孩子,我好出去找工作,再者老人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好,也需要兒子的照顧。

我老公打電話給我婆婆,提了好幾次,每次說完,我婆婆都默不吭聲,轉移話題。後來聽我老公姐姐說,我婆婆不想來,不熟悉這裡,怕不習慣。

我們尊重她。

多和孩子溝通親近,血濃於水的親情。

不認爺爺奶奶那是因為缺少陪伴,可以讓爺爺奶奶多和小朋友一起玩,多相處幾天就好了。


Ailsa麻麻


題主,你好!

一歲半女孩從出生到現在沒有離開過媽媽,只認媽媽,真的是太正常不過了。

孩子對自己的主要照料者肯定會產生一種穩定的依戀關係,這種關係會幫助他們建立最初的安全感。特別是1歲半左右的孩子開始會對主要照料人產生強烈的分離焦慮,也就是在看不到媽媽時會很不安。對此我在我女兒身上有很強的感觸。

我女兒也是出生後一直是我在帶,連我老公都很少參與。在她一歲半左右我帶她和兒子回國與老公團聚,但老公半個月之後又返回美國了,留我和孩子們在國內。我女兒的失落感特別明顯,每天都悶悶不樂,做什麼都不感興趣,想要一直黏著我。我後來想去學游泳,沒人看孩子,只能帶著他們去,我女兒竟然能從我下水一直哭到我出來!試了幾次都是如此,之後我學游泳的事情只能不了了之。

因此對你提出的問題,我的建議是爺爺奶奶要接受孩子跟自己不親的現實,給孩子時間適應。親密關係的建立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是因為媽媽要回去工作的實際原因,那就提前讓孩子和爺爺奶奶接觸,而不是把孩子一下丟給老人,那樣對孩子的心靈會產生極大的傷害。雖然孩子還不會表達,但不代表她沒有感受。

媽媽不得已離開孩子的時候也跟孩子約定好什麼時候回來,離開的時候不要猶豫,要決絕,讓孩子知道你是真的需要離開。要按約定及時回來,並充分表達自己的對她的想念。這樣能比較快和好地幫助孩子度過分離焦慮。

爺爺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也不要說“媽媽不要你了”之類的玩笑話,以免造成孩子更多的焦慮和不安;正確的做法是跟她確認媽媽什麼時候就會回來了,告訴她媽媽一定會回來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夕木在美國


我家寶寶和這情況有點相似又不太一樣,我家寶寶也是從出生基本就沒離開過我。所以,寶寶很黏媽媽,我真的特別能理解,因為你是他的第一情感依賴對象,是他安全感的主要來源。

因為沒有公婆,我就自己帶的,孩子的外公外婆偶爾來幫忙帶下,或者有時候我帶孩子過去他們家玩。我爸媽在幫哥嫂帶老二,兩個孩子年齡差不多,所以有時候會帶過去一起玩。所以,我家寶寶也不怎麼認生,我在的時候他也讓外公外婆抱,但還是和他們有隔閡的。就比如,我爸喜歡騎車帶孩子出去逛大馬路看車,如果我不去,我孩子就哭鬧也不去。但是,如果我爸硬把他帶出去,他哭鬧兩聲也就適應了,出去也能玩的很開心。平時見到其他小寶寶也不會怯生,可能是因為我經常帶他出去玩吧。


所以,這就是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寶媽不要過於擔心。平時多帶寶寶去公園或者廣場等人多的地方,讓寶寶多接觸接觸其他小朋友。定期帶寶寶去他爺爺奶奶家玩,增進感情,增加熟悉度。都說隔代親,爺爺奶奶帶孩子幾次之後,孩子肯定能感受到他們的愛,建立安全感之後,相信寶寶慢慢就能適應爺爺奶奶帶了。


小阿壯的寶媽


很正常啊。怎麼辦,如果爺爺奶奶真想帶,跟孩子慢慢培養感情,別想著是媽媽教的不讓跟爺爺奶奶親,你對他好,他自然就跟你親。我家的孩子從出生就是我媽在帶,不過晚上是跟我睡的,每天晚上都是我跟他講故事,說話,哄他睡覺,白天要上班,沒空管他。就這,一看到我立馬不要姥姥,不管在幹什麼,都要我抱,坐我腿上都不下來,這是母子天性,誰也改變不了。但別人不一樣,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和感情才能跟孩子共處。


行走在危險邊緣


孩子沒離開過媽媽,和媽媽親是很正常的事。

特別是一歲多的孩子,認人非常厲害,如果爺爺奶奶之前沒有帶過的話,接受起來非常難。

如果的確需要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孩,我建議從這幾點來做,會讓孩子儘可能過渡得好一些。

01

爺爺奶奶和媽媽共同帶娃一段時間

這個時間裡,媽媽和爺爺奶奶一起帶娃,爺爺奶奶需要多與孩子交流和玩耍。一歲半的孩子已經非常懂得怎麼去玩了,只要投其所好,爺爺奶奶很快會成為她的玩伴。

但可能在吃飯和睡覺上,孩子依然會依賴媽媽。

我家孩子上個月和我一起回老家待產,需要外公幫忙帶。外公就是儘量的和孩子玩到一起,現在孩子已經可以和外公單獨出去玩了。

02

媽媽逐漸減少陪伴時間,增加陪伴質量

其實對於一歲半的孩子來說,對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好奇,會有許多的事情來分散她的注意力,媽媽可以逐漸的退出長時間的陪伴,改為段時間的有效陪伴。

比如在孩子睡覺前和醒來後給孩子做一些親子互動的活動,增加孩子安全感的同時,也可以慢慢告訴孩子,媽媽永遠會陪在寶寶身邊,但媽媽也會偶爾有事離開,寶寶需要和爺爺奶奶一起玩一會。

隨著時間的過渡,孩子會慢慢習慣爺爺奶奶,但這個時間的長短與寶寶的脾氣以及爺爺奶奶的陪伴方式有關。

03

一定告訴老人,管好嘴!

不知道寶媽家的爺爺奶奶在寶寶吵鬧的時候會不會用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或者你不乖媽媽就走了這樣的話來嚇唬寶寶呢?

這樣的話毫無意義,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不安,導致爺爺奶奶沒有辦法得到孩子的信任。

我家孩子在一歲的時候奶奶過來和我一起帶,但是孩子奶奶就是這樣的一個碎嘴,並且也不太會和孩子玩,所以,一直到孩子一歲半,奶奶還是無法帶孩子睡覺,寶寶依然每天黏媽媽!

而孩子外公則好許多,從不會說這些話,最多就是告訴寶寶,媽媽肚子有二娃,抱不起你,外公抱這樣的話,所以回來一個月,孩子晚上睡覺都要外公哄,只是睡醒要看到媽媽在身邊!

綜上所述,孩子對媽媽的依賴是一直安全感的建立,如果其它哺育人能和孩子建立這種安全感,那麼孩子會漸漸的習慣其它人的照顧。

孩子適應媽媽意外其它哺育人的時間長短取決於他們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程度。如何走進孩子的內心,是建立這種關係的關鍵!

建議再次閱讀一書,可能會在關係建立上給予你一些啟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