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第三方的問政平臺何談公信力?

家住深圳南山的黃女士發現小區附近有大量垃圾桶佔道,於是在深圳市城管局開設的爆料渠道“美麗深圳”微信公眾號上匿名反映了這一問題。誰曾想,“剛投訴沒多久,就有自稱為西麗街道執法隊的工作人員‘登門拜訪’”。匿名投訴,問題尚未解決,個人信息已被洩露,這事不管擱誰身上都不免嚇出一身冷汗。為什麼廣受追捧的網絡問政機制在深圳城管的運營下會出現令人生畏的案例呢?

網絡問政,近些年來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保障民眾的知情權、監督權,推動政民之間的互動,成為黨委政府瞭解民情、體察民情的重要渠道,也成為黨和政府推進民主決策和科學決策的重要平臺。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的擴展,不少政府部門更是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搭建起多種多樣的網絡問政渠道,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這對推進政務公開、完善社會監督有著積極作用。

但是,在欄目遍地開花、渠道層出不窮和技術花樣翻新的同時,問政平臺目前在機制建設、內容管理和效果評估方面仍明顯存在停滯不前的問題。首先是重建設、輕服務,很多政府信箱、網站啟動時轟轟烈烈,運行時虎頭蛇尾,除了逢年過節搞幾場秀幾乎難覓蹤跡,嚴重影響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其次是有問無答,機制不暢,群眾將問題反映上來後,往往遭冷遇,或是無回應,又或是回應信息不充分。再者是自我管理、缺乏監督,比如開篇提到的投訴人信息被洩露一事,究其原因就在於該平臺掌握在單一系統內,不管是分發辦理還是調取信息,都有不受約束的自由裁量權。這種自建平臺、自定規則、自我管理、無人監督的制度設計存在不言而喻的漏洞和弊端。試想,如果有一天涉及的問題更為嚴重、激烈,誰又能保證舉報人不會被刁難、威脅甚至傷害呢?近年來,舉報人因信息洩露被打擊報復的案例頻現報端。2018年9月,一市民反映廣東省湛江市覃巴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寧伯承涉黑涉惡,舉報人信息隨後被曝光,遭到舉報對象家屬等人的警告質問;2019年9月,一記者舉報山東青島平度市平度一處尾礦庫非法生產,10分鐘後收到神秘人的電話威脅……公眾通過問政平臺反映問題,體現其對政府部門的信任和依賴,而個人信息洩漏所帶來的不安全感將直接損傷政民互信,使問政平臺難以為繼。

網絡問政的生命力在於社會公眾所關切的問題能否得到高效辦理,而要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問政平臺的運行質量和效率,就必須引入第三方監督和社會參與,確保公開、公平、公正。在建設方面,網絡問政平臺的標準、流程和結果評價辦法可以由第三方機構參與制定。在管理維護方面,問政信息的收集、分類、交辦、督辦、催辦到統計分析等都可以由第三方結構加以明確規範和界定。在效果評估方面,將社會群眾滿意度納入評價指標,由第三方機構對群眾反饋不滿意的投訴件進行核查,對問政活動中決策前、決策中以及決策後等各個環節進行評估。通過完善、健全的監督考核評價體制來推動問題的解決,促進平臺走向規範化。


沒有第三方的問政平臺何談公信力?

建立政民互信需要橋樑和紐帶。以網上社區為載體的“問政深圳”平臺,因為本身就是由新聞媒體搭建的第三方公共平臺,能夠在保障公眾監督權的同時滿足其安全感,獲得市民的廣泛信任,去年共收錄問題4600多件,大部分都得到了有效處理和公開監督。站在第三方的角度,搭建公開開放的平臺,推動高頻次交流、強化全流程監督,這是對網絡問政模式的再創新。這種體現主體多元、公眾參與的城市治理理念,既增強了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降低了行政成本,又拓寬了民眾參政議政的途徑,增進了政民之間的互信,有利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具有複製推廣的價值。(梁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